周四,是连续多日被阴云笼罩后,唯一全天都有太阳的日子。那阳光,带着久违的、能把人焐热的暖意,洋洋洒洒地泼在身上,叫人心里头都跟着敞亮起来,像被什么甜丝丝的东西填满了。
上午前三节课,我整个人都埋在书本和习题堆里,脑子被各种公式、知识点塞得满满当当,压根儿没心思,也没留意到这热烈又满是激情的阳光。直到上午最后一节语文课,老师带着我们读《黄河颂》。“啊,黄河!……” 激昂又有力的朗诵声在教室里响起来时,我才下意识地抬起头,朝窗外望了过去。
哇,好刺眼!但那阳光洒在树叶上,叶片像是被能工巧匠镶上了一层价值不菲的金边,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晃得人眼睛都要眯起来。我看了一小会儿,因为实在太晃眼,便把视线重新移回了课本。
就在这个时候,阳光像是个调皮的小家伙,从前桌同学的书包上溜了过来,悄没声儿地、轻手轻脚地落到了我的书本上,恰好就照亮了《黄河颂》的文字。这一次,我没有拉上窗帘,总觉得它是特意寻到这儿来的,我又何必去阻拦呢?或许是《黄河颂》有着独特的力量,连阳光都被深深吸引,赖在这儿不肯走了。
我在书上写着笔记,墨水在纸上缓缓流淌,在这热烈阳光的映照下,仿佛也被染上了缤纷的色彩,不再是单调的黑。旁边印刷的字体,也因为有了光线,有了不一样的姿态和活力,好似被注入了生命一般,在纸上欢快地跃动着,像是在和我一起感受文字里的豪情。我盯着它们看了一会儿,语文老师的讲课越来越激动,那些文字也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边,充满了蓬勃的力量。
可当我再抬起头时,眼睛却有些受不住这强烈的光线,瞬间发黑。我愣了愣,无奈之下,只好拉上了窗帘。没了阳光,才过了十分钟,我就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连课文都好像少了几分热血沸腾的感觉。但那阳光实在是太刺眼了,我纠结了几分钟,到底还是不忍心将它拒之门外,心里头怪想念它的。于是,我又拉开了帘子,阳光立马 “飞奔” 到我的书上,又开始活蹦乱跳起来,课本也重新被注入了活力,变得热情而豪迈。我心里一乐,由着它 “玩耍”,便专心致志地听起课来。
快下课的时候,光照渐渐淡了,或许是它也累了吧。而我们,用充满激情、热烈且富有力量的声音朗诵着《黄河颂》,它就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直到下课铃响,教室里的人群散去,它才悄然转到大楼后头,去照耀别的地方了。
点评
这篇习作以灵动的笔触捕捉了课堂上稍纵即逝的诗意瞬间,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将无形的“阳光”与抽象的“文情”巧妙融合,营造出物我交融的动人意境。作者笔下的阳光,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位被《黄河颂》吸引的“调皮”听众,一个在书页上“活蹦乱跳”的伙伴,这种精妙的拟人与通感手法,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情趣与美感。文章对心理波动的刻画也极为细腻,从“拉上窗帘”到“不忍心”而重新拉开,这一细微的举动将内心对光明与激情的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原来,最美的课堂体验,源于一颗对万物敏感的心,以及将外在景致与内在感悟无缝衔接的出色能力。
标签:阳光多日阴云周四连续唯一笼罩课上都有语文太阳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