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2024-04-13 17:17:46 曾芬芬 字数: 点击:

一、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人、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爱自然、爱生活、爱平民百姓的人文内涵。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生已接触了几篇经典的散文,对散文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散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一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的经验的链接。散文作为一种文学性体裁,学生要真正深入领悟散文的魅力还任重道远,这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力求体现以课文为载体,以方法为引领,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三、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重点字语;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作者平淡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平淡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六、教学准备:

自主制作PPT,汪曾祺的背景资料,汪曾祺的作品集《人间草木》

七、教学过程:

(一)诗词比赛,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好!)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很火的非常适合我们中学生看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同学们看过吗?(看过。)《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今天上课之前,我们也来做个“飞花令”游戏。这几天我们怀化是“冬雨绵绵”,今天的主题字是“雨”,现在开始。(学生比赛互答)好,看来同学们古诗词基础都很不错,都背诵了不少含有“雨”的诗句,不得不让我们叹服中华民族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和“雨”有关的散文,齐读课题!(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昆明的雨 汪曾祺)

(二)检查生字

鲜腴 釉 黄焖 密匝匝 炽红 择净

(学生齐读,老师适时纠正)

(三)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四)背景透视

本文写于1984年5月19日,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七年(1939年至1946年,五年读书,两年教学),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五)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教师板书:我想念昆明的雨)

作者如此想念昆明的雨,反复抒发情感,昆明的雨在作者的生命中一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作者如此想念的到底是雨中的什么呢?

(学生明确:倒挂着的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莲花池、和德熙喝酒的那个小酒店、木香花……)

我们概括起来就是:景、物、人、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课件展示——

小贴士:略读也叫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阅读时只注意文章的关键部分,如标题、首段、末段以及每段的关键字(词、句)等,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内容的方法。遇到不懂的字、词等,可以暂时跳过,也不必追求对所有细节都能理解。

(六)沉入文字品深情

同学们,昆明的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就像作者多年以来对在昆明生活的那段时光的念念不忘,让作者念念不忘的不仅仅是这些景、物、人、事,更是背后蕴含的生活中的美好与诗意。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昆明雨季的滋味美、人情美、景物美、人情美,氛围美的句子,体味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情。

板书:滋味美

人情美

氛围美

1.滋味美

学生通过自读,不难发现关键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这个句子很有特点,(有很多个逗号)这些逗号能去掉吗?(不可以。这是一个短句,如果去掉逗号就变成了一个长句了)

你能试着用声音传递出短句所表达的内容吗?其他同学在示范的同学读完后,去掉逗号读一读,比较比较。

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表示停顿的有逗号和顿号。二者的区别是,逗号是较长时间的停顿。再读。经过教师范读和学生的个人朗读体会,牛肝菌的滑、嫩、鲜、香的感觉油然而出。

教师顺势点出:朗读是我们感知散文之美的一把钥匙,希望这节课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通过朗读来体味。

引导全班同学再读这句之后,教师总结:这短短的一句话,用了六个标点,这在句式上叫短句。用短句的好处就是简洁明白,如话家常。这就是汪曾祺语言的特色,平淡有味。(板书)

过渡:同学们,牛肝菌的美味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还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

(干巴菌)

出示牛肝菌和干巴菌的图片后,附上文字: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教师让学生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采用齐读、个人朗读等方式,学生对比朗读展示后,教师进行指导。)

外形不好看,味道却好吃。你能读出嫌弃和赞叹吗?(这里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比如可以加语气词,加表情,动作来表现。)外形难看,入口鲜美,视觉的冲击和味觉的震撼,强烈的反差对比写出了干巴菌给作者带来的惊艳。这种写法叫作——欲扬先抑(教师板书)

对的。作者对菌子的喜爱、赞美与想念,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我们不禁感叹“昆明的雨季真美啊!”昆明的菌子好吃,昆明的果子也让作者很难忘,我们来看......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卖杨梅——”一句,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滋味美”,以达到用朗读引导阅读的目的)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火炭梅?(外形、颜色、名字由来)

作者对火炭梅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赞美。“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教师指导朗读:为了读出这种赞美之情,可以尝试着重读老师标红的字,这些大都是副词,表示程度或者范围,在表情达意上,副词有着实词无法达到的效果,用赞叹的语调读。

(生读,展示读。)

这里还有一个卖杨梅的小姑娘,她的特点是什么?(娇娇的)你是如何看出的呢?(吆喝声)你能试着演绎一下吗?教师适时发文,卖杨梅后面有一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呢?(延长声音)如果你觉得这个破折号你很难读出那种娇娇的味道,加一个词可能就容易的多了。比如:“卖杨梅喽--------”

别人眼中的平凡食物,却成了作者眼中美的享受与寄托。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作者,把眼前平凡的“一粥一饭”过成了诗和远方。昆明雨季的滋味真美啊!除了这滋味美,昆明的雨季还有人情美!

2.人情美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昆明并不是作者的家乡,对于客居昆明的作者来说,房东送来的仅仅是满满的缅桂花吗?还是满满的......(温暖、感动、关怀、关爱、人情味儿......)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是......

(应该是对房东的感动、感激和对这份人情的怀念。)

是的,这是一个对待生活一片赤诚的人在寻常的人事中收获的厚重的感动。文中有没有写作者的活动?什么场景?和谁?

3.氛围美

偏僻的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雨声滴答,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就停在了此刻。

(这是教师自写的文字。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细细品悟,通过自己高素质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用朗读地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理解。)

此时此刻,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此刻的氛围呢?(闲适,淡定,从容,岁月静好,诗情画意......)

教师引导学生读“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适时出示木兰的图片,引领学生感受木香花的繁盛。

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是1984年,回忆的是40多年前的一段时光,我们可以推算一下,那段时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客居昆明有家难回,战火纷飞的年代难得的安稳与宁静让作者倍加想念与珍视。所以作者才会感叹道“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这就是昆明雨季的氛围美。(这三种美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从个人角度、到人情温暖、再到家国大背景下的氛围美,层层推进、步步深化。)

作者的想念饱满而绵长,这想念串联起了林林总总的景、事、物、人,串联起了这凡人小事之美,这就是散文最大的特点“形散神聚”。(板书:形散神聚)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读完《昆明的雨》,有一句话回荡在老师心里:“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师也想给汪曾祺先生奉上两句赞叹:语言平淡有味道,凡人小事蕴深情。

(七)品味生活,课外延伸

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融入真情实感,以《怀化的雨》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师自写一篇文章启发引导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范文示例:

怀化的雨

我时常想用文字记录些许怀化的风貌,却一直无从下笔。而今备课《昆明的雨》,细读汪曾祺先生的文字,颇有情致,提笔而言。

我喜欢怀化的雨。

怀化的雨是个性鲜明的,它带着自己的心情,预告着属于季节的特色节目即将上演。

夏季的时候,怀化总是和烈日、高温作伴,而怀化的雨是调皮的,像个孩子似的。在你需要它来凑凑热闹,降降温时,总不见它的身影。而在你晚上正准备睡觉,做个好梦时,它却猛地跳下来捶打你的窗户,让你的心乱乱地,睡也睡不着。白天它就藏在蓝天白云之后,让你一点望不见它的影子,等你下班放学,刚走到路上时,它就哗地一下窜出来,直往你的头顶,身上钻,看你进退两难的模样,它就越发闹得欢腾。

到了秋季,怀化的雨更加绵密,也更加黏人。它以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告诉你不用带伞,但等你相信了它毛毛细雨的小巧模样,一身润湿的水滴就是它的礼物。当然,怀化的雨可不会这么小气,它还有更大的馈赠在破土而出——山珍枞菌。枞菌有乌,黄两种颜色,乌枞菌少而贵,黄枞菌产量更多,价格也更为亲民。虽然枞菌总是灰头土脸,其貌不扬的,但是作为菜肴,味道配它这外表实在是绰绰有余。将有心人送的枞菌泡水淘洗,吐尽泥沙,改刀切块,沥水备用。而后起锅烧油,将猪肉中的肥肉榨油,下姜片、蒜粒爆香,待猪肉已出肉香,放枞菌入锅翻炒,加水焖煮,而后加入绝代双椒(青椒红椒),可见锅内汤汁翻涌,香气缭绕而起,吸入几缕,顿感口鼻生香,待你迫不及待夹起一块尝尝,滚烫又鲜香的味道会肆虐你的舌尖,让你忍不住再去夹上一块。而后,把这鲜嫩的味道用保温杯锁住,揣在怀里,等到午饭时拿出来与爱人分享,美餐更显美味。与良人同坐,将汤汁淋于米饭之上,鲜香蒸腾,香辣口感,着实下饭。偶尔乱入一块壮实的肥肉,也会让你有开胃以后的开怀。

一场冬雨,会让人启动全面武装,雨水搭配寒气,湿冷的魔法攻击让人缩手缩脚。明明隔着鞋子,但一脚踩在地上的小水坑,仍然会让你感觉到寒意升起。不过若是你觉得怀化的雨就这么冷酷,那可就被骗了。大街上,有人在天寒地冻中呵着气,热气刚出口便化为了白雾,搓着手掌坚强取暖,这时伸过来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没有炉火的炽热,却有别样的温热,双手用力握着,而后捧着冰凉嫩滑的脸蛋,这温暖就从笑容里绽放出来了,从手里释放出来了,也从心里迸发出来了。有的时候,这冬雨就是开关,它来了,就打开了话匣子,也钻进了心窝里。“多穿点”,“多喝点热水”,“赶紧来烤火”,“不要冷到了”“别感冒了”“快去洗个热水澡”……冷不?热乎着呢!

雨,总是会伴着一点情绪的,怀化的雨更是带着一种相思。秋风扫轻尘,微雨引深思。在无数个白天,有人站在阳台的窗边,伸出手去感受,探出身子去观察外面的雨水是否会久留。因为雨水的忧愁,总是会让想见的人难以如意相见。这个时候,思念的情绪就开始发散,想见的人还是想见,见不着,更添红豆相思。有的人,会用很长的时间凝望窗外,即使隔着无数楼台烟雨中。有的人,一直盼着雨停,从早晨到中午,再到下午,盼望着,雨停之时,便是相见之期。

怀化街道两旁的树很多,每到下雨,树叶就开始离家出走,投奔大地的怀抱,或者抱团堆积,或者闲散休憩,伴着积水,倒颇有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此时与所爱之人,并肩,或者共撑一把伞,走在路上,闲看雨水斜洒,漫步林荫道下,空气清爽,深深浅浅的脚印,倒映出闲适合拍的身影,所见非雨,是笑,是暖,是心情,愉快!

我喜欢怀化的雨!

(八)课堂小结

汪曾祺的一生并不平坦,但他始终能以一种平静旷达的心态对抗人生的艰难。他若没有一颗乐观超然的心,又怎能体会出如许轻松惬意的滋味?正如他说:“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这,就是汪曾祺,把情感融化在真真切切的生活里,把智慧寄寓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写得自然而和谐,活得从容而轻松。

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如此,下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