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望天地,望圣心——《春望》教学设计

2024-04-13 17:17:02 张峻珲 字数: 点击: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从作者所闻、所感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品析诗歌情感;

2.拓展杜甫不同心情的诗歌作品,体会作者诗歌中不变的家国情怀。

教学展示: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可是何为圣?原来“圣”字是这么写的,查了以后才知道,善用耳、善用口者为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首诗走进诗圣杜甫。(板书:聖)

二、初读

我们也试着从耳开始感知诗歌,齐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觉得杜甫听见了什么?

预设:①“国破”是指都城长安陷落,我觉得可能有百姓争相出逃时的呼喊声;

②有花和鸟的声音,但在杜甫的笔下,似乎是花流泪的声音和鸟哀鸣的声音。

③“烽火”是指战争,接连不断的战争让我想到士兵厮杀、兵器交错。

④“家书抵万金”说明此时此刻家书珍贵难得,失去家人音讯而思念家人时会有哭泣流泪的声音。

⑤最后一联诗人自己用手搔发,发现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耳边传来独自叹息的声音。

(板书:呼喊 花鸟 战争 哭泣 叹息)

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想象,我们似乎还原了杜甫在那一刻的所见所闻,为你们点赞!

三、研读

古人都说诗言志,杜甫一定把自己想说的也藏在了诗歌里,自由朗读,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到作者的情感吗?

预设:

①“国破”与“山河在”形成对比,山河依旧,都城陷落,昔日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也就不复存在,使人悲伤。而“国破”又与下一句中的“城春”形成对比,春天到来,草木茂盛,本应繁华热闹的长安城中却是一片荒凉破败。强烈的反差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哀叹与忧虑;

②春天的到来伴随着鸟语花香,可杜甫看到花开却潸然落泪,听到鸟鸣却心惊胆战,全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以乐景衬哀情,眼前的景象越是美好,内心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而难以排解。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花和鸟恰恰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③“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而且没有停止的势头。“家书抵万金”则是因为自己流落在外,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急切地渴望得到家人的消息,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对和平的渴望。而像这样因为战争妻离子散的家庭在当时难以计数;

④诗中似乎还有对自己的担忧:最后用手挠头,才发现青丝变白发,而且日渐稀疏。但结合全诗我们知道,杜甫内心焦虑和忧愁的根源还是在于国和家。

(板书:忧国 忧民 忧家 忧己)

分析得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读也融入了深沉的情感,着实是感时伤怀,忧国忧民,字字生痛,处处皆悲!

四、总结

我想杜甫的伟大正是在于他留给国家的太多,留给自己的太少——他把自己的一切情绪都与这片土地上的国与民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其它诗歌吧!

①PPT展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下寒士若能寻得栖身之所,我自己冻死又如何呢?如此牺牲精神,如何不让人动容?

②PPT展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闻唐军得胜,杜甫写下此诗。安史之乱宣告结束,诗人欣喜欲狂,喜极而泣!

③PPT展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贵族人家奢靡浪费,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杜甫心中既怒又哀,却也无可奈何!

为他们喜,为他们怒,为他们哀,为他们乐。一个普通人,选择把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命运深深熔铸在一起,这就是杜甫。一个诗人,选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连同手中的笔全部献给脚下的土地和心中的百姓,这就是诗圣。

(板书:国土 国家 国士 国民)

在那个遥远的春天,诗圣杜甫望见天地,悲从中来。千百年后,我们望见一首诗,望见他留在不朽诗篇里的一颗圣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何所起

一个微小而巧妙的教学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是诗歌标题、创作背景、关键字词、课文插图。比赛将近,《春望》这首诗却因为过于经典始终没有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口。感谢柳沁老师、阳慧萍老师对我的点拨与指导,最终选择了繁体字“聖”作为切入点,在有限时间里精准而快速地切入主题,使整堂课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兼具广度和深度。“圣”是对杜甫的高度评价,“耳”和“口”代表着所闻所感,在课堂里成为了品读诗歌、体会情感的关键方法,“王”从“王土”联想到国土、国民,成为了拓展延伸、升华主旨的有力支撑。

二、何所往

在教学设计的形成和最终课堂的呈现中,暴露出自己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一味追求形式新颖、主旨深远,对文本的分析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对于教学中难以突破的重难点选择一笔代过或者直接给出答案,只会使巧妙的构思成为空中楼阁,华而不实。感谢金路组长、石艳华组长和语文组全体同仁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是他们的耐心与坚守帮助我实现蜕变。多次朗读,因声求气,品词析句,斟酌推敲,不放过诗中每一个可以挖掘的点,才能使整堂课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在梳理教学设计时我也不断修改,弥补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不断进步。

三、何所终

执着地选择了十篇古诗文,完成了十个教学设计,没想到最后竟然殊途同归,用相似的方法和路径,解决了不同的作者和主题。“巧妙切入——初读感知——研读品析——拓展延伸”的简单步骤背后依然可以诞生无穷变化,抓住作品的情感内核,咀嚼诗文的关键字词,精简课堂的各个环节,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一次探讨都极具价值,每一点收获都弥足珍贵。感谢璩艳霞老师对我深切的关爱和影响,感谢胡石柱老师那些日夜耐心的聆听与长谈,让我找到真实的自己,怀揣勇气与真诚与评委老师交流。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经典诗文浩如烟海,于是提醒自己更应皈依本心,努力前行。

执教者张峻珲,璩艳霞生命语文工作室成员,中雅培粹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曾多次在教学比武、集体备课大赛中斩获佳绩,参与《昆虫记》《海底两万里》等名著阅读相关书籍编写,反响热烈。2021年长沙市“星城杯”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市直组初赛中,张老师凭此课例获第一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