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及教后小思

2024-04-13 16:30:31 王丹蕾 字数: 点击:

一、课堂导入

孩子们,我们来一起读一读PPT上的三句话,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

2.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

3. 中国的孔子,是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

师:其实,大家所回答的都可以化成一句话,即为: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而《论语》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什么是经典呢?PPT呈现: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中: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过渡语:今天便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本值得我们不断重读的经典——《论语》。

二、回顾旧知

为什么说是重读呢?因为七年级上期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十二章》,说说你已经了解的《论语》和孔子吧。

(1)《论语》文体为语录体。(“语”就是语言,就是说话,“论”是编纂的意思。就是编辑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话。)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过渡:孔子其人和其文,都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探究。卡尔维诺还曾经定义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重温也好像在初读的书。是的,今天我们再次翻开经典,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图片

三、为孔子勾勒“精神肖像”

1. 请大家一起重新翻开《论语译注》,看看《论语译注》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吗?

明确:

(1)一共20篇,每一篇里面又有章,一共512章;

(2)每一篇的名字,有的指向内容,有的指向人物。其实《论语》中各篇都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埋下伏笔:《论语》二十篇分类并不严谨,在我们读完整本书后,也可以根据内容把《论语》的进行重新分类,编写它的目录。)

2.虽然《论语》二十篇内容不同,但是也有相同点,即在形式上大多是以“子曰”开头。而“子”为孔子,孔子一定为这本经典的中心形象。现在我们来见微知著,读下面十章《论语》的节选,说说通过这些语言描写,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形象呢?并且说明理由。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篇》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篇》

(5)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篇》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

(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篇》

(8)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

(9)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篇》

(10)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

预设:

是执着坚毅的学者;

是安贫乐道的君子;

是重礼重孝的仁者;

是自省通达的智者;

是博学厚德的思者;

是智慧善教的师者......

总结:朱熹曾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样的智者、仁者、学者、思者、君子,他是中华文明夜空中最璀璨的明星!

四、打通生活

卡尔维诺还曾说“经典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论语》对于现在的我们每一个人依旧有深远影响。你能否选择其中一句送给自己,或是送给你的朋友和家人或者老师,你会选择哪一句呢?并且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后分享)

总结:在阐述选择理由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在践行两种阅读方法。

第一,我们都在根据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勾连自己的生活,与《论语》中的文字产生共鸣,发出感慨,转化成文字,其实我们在做阅读的感悟式批注。(PPT屏显感悟式批注的概念和要求)

第二,我们每个人找的句子都不同,因为我们的目的,思考的问题都不同,这其实在进行一种选择性阅读。(PPT屏显选择性阅读的概念和要求)

《论语》是真正的经典,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目的、所遇到的问题做选择性阅读,重点读那一些和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篇章。在选择性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感悟式批注,这样便能更好地汲取经典的力量。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论语》是毋庸置疑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信仰。卡尔维诺还曾定义经典:“一部经典的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论语》是至宝,它从不会耗尽要向我们诉说着一切。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一起阅读《论语》,与孔子对话,与经典对话,真正汲取经典的力量!

后续阅读任务单:

1. 每天至少读两章《论语》,做好感悟式读书笔记。

2. 初读完整本书后,试着按照内容,重新给《论语》编写目录。

3. 以“我向《论语》学仁/学义/学孝/学礼/学智/学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做好中期展示报告的准备。

教后反思

经典的力量

——《论语》导读课教学小思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王丹蕾

上午第三节课,顺利上完了《论语》的导读课,我的心也放了下来。但同时,我也想好好记录这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影响。

一切要从暑假说起,不知怎的,那时我又开始重新拿起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这本书买了很多年了,以前也读过,但似乎心中没有太多波澜,所留下的痕迹也不多。而这次暑假在一种冥冥力量的推引下,我重新一章章地慢慢读,与孔子对话,与经典对话,读出了以前没有的意味。这样的语录体言简义丰,仿佛有一种魔力,常常让我陷入沉思,让我不自觉地就想到自己的一些经历,也在郑重地反省着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便是我的一本生命之书,里面有太多太多为学、为师、为人的智慧,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同时,我也有了一个想法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能否带我的孩子们一起读《论语》呢?他们也许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成长的智慧,青春期的他们也许正需要这样的智慧,去拨开他们成长的迷雾。

进行《论语》的整本书阅读吧,我听到心里有一个很笃定的声音。对!我虔诚地想尝试,想实践,想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汲取经典的力量。

既然要进行《论语》的整本书阅读,首先,作为老师的我必然要深读《论语》,要做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于是,我在暑假读完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又买来了湖南的学者唐翼明先生译注的《论语》。唐先生的译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极真诚地联系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现当代的社会背景,用极接地气的语言阐述着经典的现实意义,让《论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这也给我带来了一种启发:孩子们在读《论语》时,也可以引导他们跟唐先生一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来读,并且以此做批注,让经典和他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接着,我用闲暇的时间在《樊登读书》上听了樊登讲《论语》,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带孩子们读《论语》的决心。甚至,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读《论语》,没有理由对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置若罔闻!

接着,我要开始着手设计《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课,这是整本书阅读的起点。我很明确,导读课我要导兴趣、导价值、导方法。导兴趣,我要尽可能地消除孩子们对这本年代久远的经典的距离感,产生阅读的兴趣;导价值,我要让学生们感知到这本书有着巨大的文化和思想价值,阅读它对于成长中的他们是极有益处的;导方法,我还要给予他们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他们在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指引下开始整本书阅读。

9月份虽然忙碌,但是我还是在睡前重新读了一遍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我知道这是公认最好的《论语》读本,适合我做睡前读物,也适合孩子们读。这次重读,我试着转换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阅读。我不断思考着,如果我是一个初中生,哪些地方会是我感兴趣的,哪些会是我读不懂的,哪些又是现阶段的我确实需要知道的。我发现,全书512章,并不是每一章学生都可以读懂,并且不是每一章现处于八年级的他们都有必要读懂。《论语》是经典,正如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提到的:“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论语》是值得人一生不断重读的书籍。而现在的阅读对于八年级的他们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他们的成长和人生阅历的增长,他们可以进一步读懂《论语》中更多的篇章。我脑海里马上冒出了“选择性阅读”这种阅读方法。这是部编教材编者对《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法的建议,而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和《论语》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如它们都是由一些没有紧密逻辑关系的语言片段组成;它们内容上所跨越的领域都很广,都极丰富。选择性阅读适合阅读《傅雷家书》,也应该适合孩子们阅读《论语》。阅读方法确定了,接着我要进一步确定好教学活动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同时,在进一步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要读懂孔子的思想,要真正读懂《论语》,仅仅只是盯着一本书还是不够的。《论语》中的很多语言诞生于特定的语境内,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于是,我找到孔子的纪录片,开始更进一步了解孔子其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读懂孔子其言。

到了上导读课这一天,讲台上的我是从容的,更是虔诚的,我真诚地希望能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经典的大门。整堂课推进得很顺利,孩子们也表现得很积极,思考深入而表达精彩。最让我开心的是,下课后,还有几个孩子意犹未尽地围着我,想跟我诉说他今天读《论语》独特的思考和感受。我能感受到,经过这一节课的导读,达到拉近了大部分孩子和《论语》的心里距离的目标。《论语》不再只是遥不可及、束之高阁、冷冰冰的文化经典,而成为了我和孩子们阅读生活中有温度的而又重要的一部分。

“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极注重自我反思,也许,这段时间研读《论语》的我也真切地受到了他的影响。很快,我就从上课的兴奋感中抽离,进入了一种冷静地反思课堂的状态。我认为,这节课,至少有四个方面,是值得我反思,并且需要调整的。

首先,我特别关注自己的课堂引导。今天这节课上,我选取了《论语》中10章来自不同篇章的选段,并且提前准备了导学案,附上了注释,让孩子们在前置学习中熟悉文段。但是,在课堂上,我依旧发现有孩子在理解原文上出现了偏差。我记得当一个孩子在理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时,出现了困难。当时我抓住了“求”字来追问她,什么时候才要“求”己“求”人,这个孩子还没是没有反应过来。我心中有些着急,便停下了引导,干脆让她坐下,顺势让另一个孩子进行回答。此时,我再进行反思,那一个孩子彼时了解不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她不明白“诸”字是什么意思,字词的疏通成了问题,所以直接影响了她后续的理解。如何在课堂上快速反应,找到孩子们出现问题的整症结,并且加以引导和疏通,这真是我要不断努力修炼的真功夫。

第二,对语言的品析不够深入。在“勾勒孔子的精神画像”这一个环节,PPT上呈现了10章《论语》的选段。而我仅仅是让孩子们齐声读了一遍。孩子们在提炼孔子的形象上,阐释依据时大多是以概括选段大意的形式。而此时,我也并没有引导孩子们深入到文本之中,去抓住一些语言的细节进行分析,从而使得整堂课对于孔子语言的赏析都在文字表面滑行。而《论语》为语录体,要真正获取其中的思想,并借此读懂文化巨人孔子,必然要深入文字的肌理。以这堂课列举的语段为例:“朝闻道,夕死可矣”中“朝”和“夕”形成了鲜明对比,正突出了孔子对真理的强烈的渴望;再比如“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此时内心的激愤,借此突出了孔子对礼的重视。这一些语言现象我不能忽视,并且还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让这堂整本书阅读课的导读课更加有语文味,成为一堂本色的语文课。

第三,整本书阅读课型的特点要更加突出。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同于单篇阅读教学,其关键的不同之处在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整”字的落实。无论是导读课还是精读课,都要体现“整”的概念。反思我这节课,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是有“整”的明确意识指导的。比如重新给这本书编写目录,选文是选自整本书不同的篇章以及探讨孔子形象时板书上的省略号,都是想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整本书中。但是,大部分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在实施时都是适用于单篇阅读的。一定程度上来说,我的这个设计用来教《论语十二章》也适用。那么也就说,“整”字的落实我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整本书阅读的“整”并不是口号,而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灵魂”,也是任何时候不能弃而去之的原则。它的实现不是只是学生整本整本地读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一定策略和方法。“整”中定有路,这条路是教师的思路,也是教师用教学智慧和阅读经验为学生实现整本书阅读搭建的有效台阶。这样的台阶搭建和策略思考,是我迫切需要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第四,我的课堂语言还可以更加干净而简洁,少一些文化味过强的表达。暑假我专题研究了肖培东老师的课堂语言,肖老师的课堂语言平实、凝练而清晰,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而我在课堂上,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我可以进行及时的提炼,但绝不能机械地用重复的方式加以强调。这样的课堂细节看似问题不大,但似乎也成为了一种我的教学惯性和舒适圈,需要我有意识地克服和改变。同时,我一定要谨记的是:自己课堂上的一切语言表达都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学,而绝不是为了自我的展示。

导读课上完了,接着孩子们便要正式开始《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我要求孩子们每天阅读一到两章即可,并且做好感悟式批注。晚自习时,我逐个看了全班孩子所写的感悟式批注。我欣喜地发现大多孩子都在极认真地结合着自己的生命体验读《论语》,读出了属于自己的经典的力量。继而,我又给孩子们提了些许的建议,例如也可以积累一些文言的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文言句式表达。我相信,今天的导读课开启了一段我们和《论语》在一起的日子,而这样的开始于我于他们都是美好而有意义的。

一切才刚刚开始,如何继续把《论语》的整本书阅读推进下去,如何准备好精读课和读后分享课,如何真正让这群八年级的孩子在他们能力范围以内地汲取经典的力量,都是我要继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前路漫漫,我深知自己的能力和力量都有限,但我定会小步徐行,借用经典的力量,虔诚地带着孩子们走向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邃、更加丰富的远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