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更多

小学记叙文两大法宝,掌握了还愁什么呢!

2023-04-01 04:00:07 批作文 字数: 点击: 标签:写来

导读:作文是写来的,也是看来的,没有观察就谈不上写作文。当然,光是知道看,也未必能够写出生动的作文。所以,小学记叙文的两大法宝,一个是观察,一个手法。这两大法宝掌握了,小学记叙文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动物园游记

上海市※※小学三年级 ※※※

暑假的一天,阳光明媚,爸爸开车带我去动物园游玩。不一会儿“上海动物园”五个大字映入眼帘,我欣喜若狂,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迫不及待冲下车,跑进动物园。

阳光明媚、映入眼帘、兴高采烈、迫不及待……这些似乎是小学生作文的标配,不过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写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可以在以后慢慢改进。

动物园里面人山人海,好热闹。这里鲜花盛开,树木葱茏,真让人心旷神怡。树丛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动物馆。

这是传说中的过渡段落,目的是让作文中的各个结构之间的衔接更自然。写作文比较生硬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首先来到了大象馆。大象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一会儿伸长鼻子喷水,一会儿卷起鼻子,可真有趣!大象比在电视里看到的还要大还要高,看上去就像一堵灰灰的水泥墙。它的四只腿很粗,像四根柱子。它有最引人注目的鼻子,足有一米多长。我看到,大象正在用灵活的长鼻子不断地把草卷起来送进嘴里。我瞬间想入非非:“我的鼻子也能如此灵活该有多好啊!”

这一段里,对大象的观察很仔细。身体、腿、鼻子,依次表现大象的特征,有条不紊。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等描写手法,把大象写得很形象。大象的身躯,像一堵灰灰的水泥墙。四只腿,像四根柱子。

“我”的想入非非,也充满了童趣。其实,小朋友要长一根象鼻子,那可悲催了。

离开了大象馆,再往前走,一阵阵欢呼声不时传来。我拉着爸爸来到猴山前,见到了活泼机灵的猴子们。它们个个长着一张桃子脸,黑里透黄的皮毛,小小的鼻子又扁又塌,红红的屁股。猴子们有的伸长尾巴,绕在树枝上荡秋千;有的双手捧着香蕉,狼吞虎咽地吃着;有的大摇大摆地走路显得特别神气,仿佛在炫耀自己:“瞧,我长得帅吧!”每走一步还跟大家做一个打招呼的手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管理员丢进了一根香蕉,猴子们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一只猴子刚拿到香蕉,一不注意被后面的猴子抢了过去。它们抢来抢去,互不相让,一边争抢,一边哇哇乱叫,“战争”真是激烈啊!

这一段,分别写了猴子的外貌、神态、动作,又规范又生动,非常好。在写猴子神态时,使用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很恰当。作者甚至写到了猴子的炫耀心理,这些生动的呈现效果,跟仔细的观察分不开,跟熟练的写作手法运用分不开。

外貌的描写,动作的描写,心理的描写,上面这一段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几乎可以肯定,作者不是先想到要用什么描写手法,然后才写出这段文字的,而是自然而然就用上了。写作文的过程中,不能为手法而手法,光去学习手法还是写不好作文的。

一路走过去,我们还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狮子、凶猛彪悍的老虎、美丽善变的孔雀、步子优雅的长颈鹿……

这一段是略写,是面上的叙述。虽然不长,但是从逻辑和结构上来说,却是不可缺少的。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动物园里的那些可爱的动物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动物园的这一天可真精彩啊!

这一天的确很精彩,如果我们回顾一下的话,精彩在哪里?就是文中的大象与猴子啊。

周东飞老师点评

《动物园游记》这类题目,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常规作文题目之一。写好这类常规题目,对于奠定孩子们的作文基础意义重大。

这篇作文写得很好,特别是对大象和猴子的细腻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三年级刚刚开始写作文的孩子来说,能够有这种表现,实属不易。要引导孩子总结写这篇文章的好经验:一是少不了仔细的观察,二是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前者是前提是基础,没有好好观察的话,作文手法再多也没有用。后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脑子要有,手里也要写得出来才行。描写和修辞这两种手法,可以跟孩子加以强调。其实,小学作文,掌握了这两种手法,基本上就难不倒了。

下面也要说说存在的问题:一是开头结尾稍显“套路”,开头兴高采烈,结尾依依不舍。不过,刚刚开始写作文,也不能一下子提出太高的要求。这个,可以留待以后慢慢注意和提高。二是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要注意断句,不能写太长的句子;要注意把句子写得通顺简练,不要啰嗦。(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文中的这些问题已经做了修改处理。)

议论文

    在各种文体中,令中小学生最感困难的便是议论文的写作,而议论文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却是非常广泛的。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从论证性质的角度把它分为立论法、驳论法和形象说理法,分别进行说明

    一、立论法

   所谓立论法,是指作者根据可靠的事实和充分的理由,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阐述并证明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写立论性文章,首先要明确地提出论点。一篇文章中有的只有一个论点,有的有几个论点,其中有一个是占统领地位的中心论点。有些立论性文章,为了叙述方便和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中心论点统帅下,再提出几个小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证明中心论点,例如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和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就各有三个分论点。

   写立论性文章,还必须注意选择准确、典型的论据.然后运用论证的手段,严格遵守归纳、推理的逻辑方法,把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交代清楚,水到渠成地树立起要提倡的论点。立论性文章有一些常见的写作方法,如例证法(包括具体例证、概括例证、正反事例、运用科学原理和数据为事例)、引证法(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对比法、反证法等。

    二、驳论法

    它是指运用正确的观点揭露和驳斥片面、错误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的方法,主要包括驳论点法、驳论据法和驳论证法。

   下面我们看一篇中学生习作:牢骚太多真的不好吗?

     “当心牢骚太多长白发”这个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人都有。“牢骚多”真的不好吗?这可难说,有些时候还需要我们发点牢骚呢。

   有人说,发牢骚可以宣泄郁闷,有利健康,这个暂且不谈,我们先从牢骚的不同情况来看。有的牢骚是为了个人私利,有的是抱怨社会种种弊病的。就这种情况而言,我认为前一种还是少一点为妙,那种牢骚发多了,可真有点个人主义之嫌了,一会儿工资没上升,一会儿住房没分到。社会分配不可能绝对公平,所以,在个人问题上,我们应以大局为重,不要太计较私利才对。

    而后一种牢骚则不同,它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一种关心。这种牢骚发多了,往往能促使我们解决问题。广播、电视、报刊不也开辟了一些专栏,让我们发发牢骚,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吗?如果大家都不敢发牢骚、讲真话,那么这样的社会便真有危机了。

     在我们国家中,牢骚各种各样,对于那些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的牢骚,我们不仅应该提倡,让人民畅所欲言,而且应该提供各种渠道让大家发发牢骚。这样的牢骚即使发得太多也不会长白发,只会使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国家兴旺发达。朋友,你说呢?

    这是一篇考试作文,文章立意胜众一筹,论证方法逻辑性强,毫不拖泥带水,短短篇幅,把问题讲得玲珑剔透。下面借这篇文章我们来谈谈三种驳论法:

    1.驳论点法

    它先是举出对方的错误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加以批驳,揭露谎言和事实、谬论和真理之间的矛盾,这就叫驳论点法。一般驳论文大都采用此法,因为这是最直接的驳论方法.也是作者撰文的根本目的。上文的作者就是首先运用反洁句,指出并非一切牢骚都不好,鲜明地提出“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发点牢骚”的论点,这就具有挑战的意味和驳论的色彩了。

    2.驳论据法

    它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驳倒对方的论点的方法。论据是论点的根据和支撑点。错误的或反动的论点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基础上的。把论据驳倒了,论点还能站得住脚吗?一般驳论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事实来批驳,一种是用讲道理来批驳。同学们要明确驳论据的目的是为了驳论点,所以时时要与驳论点“挂钩”,采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对隐藏在假象之后的谬论深入剖析,这是驳论据运用得法的关键。

   3.驳论证法

    它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的方法。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否则就站不住脚。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对方所持论据证明不了论点,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那么也就不攻自破了。上文对论点“牢骚太多真的不好吗”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说明了为个人争名利的牢骚与为国家担忧的“牢骚”相互之间有质的区别,并无内在的逻辑联系,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表明论据证明不了论点,也就是说其隐含的论证方法是以偏盖全,所以这个论点不能成立,起码也是一个不全面的观点,于是这位同学就从批驳论证方法上把对方的论点驳倒了。

写父母记叙文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父母呢?首先写好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

    写父母的记叙文是“写人”的文章,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和动作是这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情感的反映,所以,要想写出一个人的思想面貌、情感性格,给人以有血有肉有情的感觉,就必须写好这个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语言描写应符合三点要求:第一,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地位、职业和性格特点,决不能写千人一腔;第二,人物的语言和他所处的环境要协调一致;第三,语言描写必须与表情、动作的描写紧密结合。是指一个人喜怒哀乐感情在面部的表现。写好人物的表情,首先要选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描写人物的面部变化,特别是眼睛和嘴的变化。如写高兴心情就是“眯着眼睛,咧着嘴笑”,写生气心情则是“咬着牙,瞪着眼”。人物动作描写也很重要,动作描写是写好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动作描写一定要防止表面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鸡毛蒜皮的事都写进去,要有取舍,要选有意义的,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动作来写,同时应注意动作描写的完整、连贯、得体。

    其次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材。写父母的素材很多,但同学们最主要的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具体的真实感人的事例。

小学生描写人物动作5大技巧+例文,非常实用!

作家老舍对学生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作文里,同样是举足轻重的。当然,我们都知道动作描写,可怎么写才能把短时间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

请我们的同学先回忆一下,从小到大有没有被爸爸或妈妈惩罚过?如果有,你现在就在纸上写上“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就暂时别动,听我继续说,然后再一起来修改。

好了吗?我们先来看一个动作。

李老师喝茶。

这句话和你们现在在纸上写的那句话差不多。如果扩写,有同学这样写:李老师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这样写,还是很笼统,到底怎么喝的呢?是不是还可以更具体呢?用这篇文章的题目来说,怎么写才是“慢镜头”呢?

下面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给同学们的动作描写的技巧。

01、给动作“化功大法”

所谓“化功大法”,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

我们还看刚才的例子:李老师喝茶。请看一个同学把这一个大动作写成小动作的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李老师停止了讲课,目光一瞟,伸过右手凑近杯子,然后轻松地拿起杯子,拧开杯盖,把杯子举到嘴边,嘬起嘴唇,轻轻歪斜杯身,让水滋润了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然后,就大口大口地狂喝起来,只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他的喉结也上下不停地抽动。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他咂吧咂吧着嘴唇,好像还很不解渴呢。

这一段描写,把李老师喝水这一过程,分解成“拿起杯子——试探温度——大口猛喝——咂吧嘴唇”这样一连贯的小动作,是不是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了?有的同学经常抱怨自己的作文写不具体,在写动作的时候,采用把“大动作”写成“小动作”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方法。

在我们的课文里,也有类似的“化功大法”,课文《凡卡》一课中,写凡卡写信的动作,就是大动作,其中一个细节:

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里的想、蘸、写、抓、添等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学了就要用,刚才同学们在纸上写的“妈妈惩罚我”或“爸爸打我”,你能把这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吗?试试?

02、给动作“涂脂抹粉”

写好人物的动作,选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修饰,是不是就很美呢?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

小贝蒂伸出双手,捧起燕子,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

我们对这句话里的动作“涂脂抹粉”,就成了这样一句:小贝蒂慢慢地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轻地送到嘴边用呵气为小燕子取暖。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就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里就叫“涂脂抹粉”。

我们再来看一篇“涂脂抹粉”的。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张小虎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呢。

上面的片段中,运用“化功大法”把张小虎爬杆的动作进行了分解,然后给部分动作“涂脂抹粉”,文章就显得活灵活现,就真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聪明的你,准备好了吗?为你面前的动作片段,也来“涂脂抹粉”吧。记住,不能太多,化妆多了,也难看呢。你们说是不是?

03、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我们看一段动作描写。

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这是一段老师点评试卷的过程,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经常看到类似情景,简单的几个动作,经过小作者“化功大法”、“涂脂抹粉”,加上人物的语言描写,就变成了近200个字的小片段,厉害吧?

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克服“偷懒”心理,勤快一些,这样,我们平时看上去挺简单的几个动作,认为不可能写进作文的“一般内容”,都可以成为你作文的素材。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我们来看看再次修改后的片段。

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这一段动作描写中,就有了人物的语言与象声词的插入,比上一段“无声的世界”好多了。同学们,还不赶快拿起笔,继续修改你面前的一段话呢?配上声音,让动作行为更生动!

04、给动作“加上表情”

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动作,还要思考此项动作是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是怎么做的,这就要让动作与表情、神态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

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

“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

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

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再次修改我们的动作描写片段,给动作描写“加上表情”吧。

05、给动作“融入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

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想想你面前的作文片段,妈妈惩罚你或爸爸打你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补充上去吧。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几个绝活,当然并不是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必须运用到,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相信多次练习后,你就会把这些技巧运用自如,作文越写越好!

记叙文写作指导二 | 这样的开头,你是否也躺枪了?

01、带帽式开头

以下几则片段,是以“痛并快乐着”为题目的记叙文开头,你是否感觉很熟悉?它们有怎样的共性?

开头一

人的一生有无数的痛苦,自然也有数不尽的欢乐。但还有一种最奇妙的感觉,它的名字叫做“痛并快乐着”。

在学生时代,考试是最令人头痛的……

开头二

人生在世,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人生总会经历的。但是偶尔人们也会经历一个复杂的时候——痛并快乐着。

初三那年,临近毕业……

开头三

种子在痛苦中萌芽,蝴蝶在痛苦中蜕变,雄鹰在痛苦中展翅飞翔,而我们只有在痛苦中才能成长,才能体会到“痛并快乐着”。

曾经,我和家人一起去登山……

以上三则片段的共性是,用议论抒情来开头,主旨先行,先为全文定调,然后再去记叙。读写菌称之为“带帽式开头”。

不能说这样的开头不好,但是从读者角度看,几乎可以“看头知尾”,于是阅读的兴趣可能下降,可以加以改进。

余秋雨认为,文章开头应该像古代酒店的酒招一样,“走在漫漫长途中,忽然看见树丛村落间有一面小小的旗幡飘出,表示这儿有酒肆等着你,可以坐下来慢慢喝几盅。这对批发的旅行者来说,无异于荒漠甘泉,意见就兴奋异常,立即加快了脚步……”

如果开头就把主旨一下子端出来,就像遇到一个开口就讲大道理的人,多数读者会掉头而去的。

那么,像酒招一样的开头,该怎么写呢?

02、悬念式开头

我们不妨看看课文中的一些开头。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将军不流泪。

——《将军泪》

是的,聪明的你已经看出来了,这是一种“悬念式开头”。它会调动我们的阅读兴趣,“我为何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题目是“将军泪”,为何开头却是“将军不流泪”?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将开启一段解疑阅读之旅。

03、环境描写开头

再看下面两则例文,共性何在?效果如何?

我冒了严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色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不禁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荷花淀》

不错的,这三则例文都是以环境描写开头,其作用是渲染氛围,奠定基调;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一般而言,“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故乡》的开头,红体字营造了一种萧索的氛围,为下文闰土的出场奠定基调;而《荷花淀》的开头,则营造了一种惬意的氛围,衬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内心。

所以,运用环境描写开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04、情景式开头

就读写菌的阅读习惯而言,下面两则开头的吸引力似乎更大一些。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已经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羚羊木雕》

50岁的梅兴义心情不错,在公司食堂,他就着一碟茄子,喝下了两斤多老白干。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他喝得比往常都多。

这是老梅人生中最后的两斤酒。

2014年11月16日18时30分,红着脸的老梅,摇摇晃晃走进了车间。10分钟后,山东寿光龙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北侧的冷库突起大火,数米外正给胡萝卜称重的梅兴义,倒在了逃生的最后一米。

——《寿光大火中折翼的打工“候鸟”》

这两个开头,读写菌称之为“情景式开头”,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事件中的一个场面、对话开头,迅速构建一个情感场景,让读者快速进入你营造的这个情境,从而展开文章。在很多非虚构类文本中,读写菌都发现了这种开头模式。

如果你能分别用这三则方式,修改同一篇作文的开头,读写菌相信你会收获一次“累并快乐着”的写作之旅。

期待与你下期再见。

小学生暑假作文题目,暑假作文题目大全

买书包

下雨了

小狗盼盼

我去菜场买菜

暑假里的新生活

暑假的一天

观看日全食

向英雄人物学习

黑山谷之行

护牙齿很重要

神奇的空气

新式的七用车

神奇的五用车

到社区讲笑话

我喜欢的牙伢乐牙膏

我的暑假计划

巧克力味的暑假

我的暑假生活

暑假收获

暑假没作业,爽!

暑假趣事

标签:作文什么也是小学写来两大法宝掌握记叙文导读
相关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总有人问,孩子作文不会写怎么办?或者说我的孩子作文总是乱写,七拼八凑的怎么办?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和孩子写作态度有关; 二、当然是孩子真的不会写,还没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今天,老师就特地为大家送上一篇......

抑扬之间见精神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我的妈妈一类的记叙文,最忌平铺直叙地直奔主题,人云亦云地赞扬妈妈的伟大,歌颂 母爱 的神圣。要使这类很难出新的记叙文能够写得平中见奇、引人人胜,可以采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写法,使文......

技巧:想要孩子作文好,这些技巧少不了!

小学作文并不复杂,仅是孩子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而已。紧要的是要让学生切记:表达须文从字顺,意思要清楚明白。 违背少儿认知规律,逼迫孩子写不熟悉的事,说违心的假话,大话和空话。学生没了兴趣,缺了信心。......

记叙文结尾写作指导

一、导入 人们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对文章的三个部分的写作要求:所谓凤头即开头要亮丽,高雅、先声夺人;所谓豹尾即结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并余味无穷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活动记叙文如何写

活动,在写作中专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或进行的行动,有两种。一种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体性行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演出活动、竞赛活动、野营活动、旅游活动、庆祝活动、宜传活动、考察活动、探险活动、课......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小学 生 作文 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要能够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有的同学以为自己经历的事都很平常,没什么好写的。作文的时候总要拿别人的文章当参考,照搬一些内容,或照人家的内......

小学生如何写好叙事作文

叙事作文口诀 叙事作文是基础,三段写法要牢记。 叙述方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记事容易学,起因经过和结果; 开头交代四要素,时间地点和人物; 事件起因点明白,经过具体写出来; 结尾交代事结束,首尾内......

因为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几篇记叙文得了高分

多种感官参与,描绘出动人细节 到了下班时分,小店前渐渐拥满了人。小伙子舀两团面糊,倒进两个饼铛,画外圈摊开。拣两颗鸡蛋,交相咯碰,画出两轮满月,不过五秒,两铛一扬,饼便翻了身。左边的不要葱管要香菜,右......

记叙文结构写作指导

写作范围是周围事物或环境的变迁,这类题目比较大,因为写作范围中的关健词变迁,对 初中 生而言很难感受到。如果不注意观察,不去了解、询问、调查,那我们眼中的事物就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动手写作之前,一定要......

小学语文作文开头、结尾写作方法!

一、作文开头 1、开头抒发真情实感 例:母亲,您是一股清澈的甘泉!我是一棵绿油油的禾苗;您是早晨的太阳!我是一株刚冒出嫩芽的小草;您是湛蓝的大海!我是一条小小的鱼儿妈妈呀!请接受女儿的这份爱!作文的题目是《笑了......

不满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