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博物馆与两个文明建设

2023-12-12 07:07:06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我个人认为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是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因此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我在语言实习过程中,在美丽的杭州市参观过的博物馆。杭州市共有五家博物馆。它们分别是浙江省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茶叶博物馆。我们团参观了其中三个: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茶叶博物馆。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三所博物馆的情况。

    在美丽的吴山脚下耸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物。它就是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从198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胡庆余堂是由清代商人胡雪岩在光绪四年建立的药店。它的建筑具有清朝时代的代表性。设计美观而不落俗套,富有江南庭园的独特色彩。布局另有一种风格。

    我还是第一次领略到中国南方古代建筑的美妙特色。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们首先参观的是营业大厅,它之所以令我难忘,因为药剂师们都非常热情地为参观者服务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陈列展厅。在这里我对中国医学从古到今所走过的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中国医学上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现在还能说出李时珍、张仲景等人的名字。这里还是陈列各类医药文物的场所,也是中国各大中药厂家展示它们的T艺特色的地方。

    随后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手工作坊厅、中药材标本展场和中药传统养生保健门诊。养生保健门诊是患者咨询的一种窗口。当然馆内还有许多值得仔细参观的地方。在这里就不一一描写了。

    总之,这个博物馆建筑风格和中药的悠久历史是它最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方。

    与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的风格完全不同,坐落在杭州市西子湖畔,玉皇山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一座从建筑到设备十分现代化的博物馆。

    先说它的建筑。美丽的西湖像一个美丽神女,而丝绸博物馆就像神女手中的一颗明珠。它的乳白色外貌在阳光下十分夺目。这是一座有着西方风格的现代建筑物。

    在馆中我先从历史文物厅开始看起。这是陈列着代表中国几千年丝绸文化的各代展品。一件件都是精美绝伦的珍品。看后我真正了解了它们的历史价值与美学价值。我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而赞叹不已。我对这些中国劳动人民的精彩创造十分感兴趣。

    然后我又参观了民俗厅。在这里陈列着中国各地丝绸制造者多种多样的丝绸生产设备。

    中国以它的茶文化闻名全世界,而中国茶叶博物馆正是向世人展示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饮茶风俗的一个窗日。它位于杭州市茶乡龙井路旁双峰村。周围的一片绿油油的茶园使人们没有进到博物馆中就先感受到浓厚茶文化氛围。

    它的建筑也十分有特色,朴实得像一座民居。作为中国惟一的茶专题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在它的一楼陈列大厅分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方面。五个展厅向参观者全面地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

    和其他两座博物馆一样,我首先参观的是展示悠久茶叶历史的茶史展厅。在这里不仅陈列着树龄超过九百岁的大茶树的照片而且树立着茶圣陆羽铜像。

    随后在茶具展厅里我又亲眼目睹了各种各样的饮茶器具。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人们能创造出这么多有关喝茶的工具。

    接下来是对茶萃展厅的参观。我了解到中国一共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紧压茶六大类的茶叶。茶事展厅里的师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茶道。

    最后茶俗展厅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展厅,因为我在那里很荣幸地坐在茶楼里品尝了一杯到现在还是满嘴浓香的茶水。

    兴致勃勃地参观完中国茶叶博物馆之后,我还在这里花不少钱给我的爸爸买了一雄龙井茶,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客观地说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中药博物馆”和“中国丝绸博物馆”都是非常精美而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也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因为它们都建立于九十年代初。这说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邓小平同志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么多博物馆的建设正是中国政府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反映,因为正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博物馆是对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就根本不能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更不要说整个国民的现代化了。

“ 博物馆与两个文明建设 ” 相关的作文(5篇)

游北京

北京自然博物馆座落于北京市崇文区,它主要展示古生物化石。

一进自然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非常宁静,像回到了史前时代。第一展厅里有恐龙、恐龙蛋化石。那些恐龙蛋非常大,像一个个哈密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副马门溪龙的骨架,它像一座人行天。它的身体一直从展厅门口伸到展厅中后部,全长约20多米。它那长长的脖子就有10多米,它的长脖子有助于在深水中呼吸。

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了剑龙,它的背上长满了三角形的刺片只要有危险的时候那些刺片就会变红,使敌人害怕。其实它只是个食恐龙,那些刺片只是用来保护它而已。

忽然,我发现了一只一米多长的蜻蜓扒在上。我和妈妈都以为是故意放大的,可是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那是石炭纪的蜻蜓,因为那时候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养气充足所以昆虫都会长那么大。

这次参观自然博物馆我还有很多收益,我了解到很多两栖动物和水生动物的知识。

澳大利亚游记

     静静的坐下想想,高三这两个学期的生活,真可以算是忙碌。在这段日子里,我竟毫不犹聋地将那一段短哲却美好的记忆尘封了起来,我不允他人浸犯,却也不容自己时间去回忆,只是,偶尔见到天有些蓝色时,还是难免想起澳大利亚那片湛蓝的天·一

    我与李贝是在英语王老师的带领下去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参加第15届世界未来学大会的。对于“未来学,’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见其一斑了,我们—各国的青年只是向那些精通未来学的学者们表达我们这些未来世界主人的希望与优虑,我们憧佩未来也关注现在,可以说我们是大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无论说来听来都是不错的事,但当真切的面对许许多多排对以英语为母语听讲的外国学生、老师时,我却是十分的紧张甚至有些怯弱。然而我感到了王老师的鼓励,看到了李贝的自,于是从My mame 1ijia开始。我尽我所能与他们交谈,随着大会的进行,我们也终于可以相互理解与沟通了。最终,我们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但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各国的青年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了工作。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使我找到了自信,使我变得开朗了许多。

    在我的头脑里,“会议”只是“澳大利亚”的一部分。由于我们住在一户当地人的家里,我对澳大利亚的认识也就不是那么肤浅。好些也许让人感到神秘,不错,那里有着古老神奇的生命,像考拉、像袋鼠,但当我靠近了它,却可以体会到一种自然的亲切感。湛蓝的天,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海水和沙滩,尤其是热情的人。陌生的路人可以不厌其烦地为你指路;商店里的售货员可以徽笑着和你聊天;你也不用担心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而在坐车时买不到学生的半票。总之这里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亲切和谐,当然这里只是一个城镇,还没有被那种大城市的忙碌浸染;但这种和谐确实多半取决于人们的本性,他们像这里的天气一样晴朗可,久居都市的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幸福,这就是我向往的那种人际关系。像接待我们的Jim一家,与我们素不相识,却给了我们家一般的亲切感。我们可以毫不拘束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好像我们真的融人了这个家庭而不再是所谓的客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分别时我们在机场抱头大哭的情景,这绝不是故事,也不是夸张,那种真实的依恋惟有泪水可以表达。

    还有一个画面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布里斯班的星空:星星那么多,那么清晰,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大自然会有这绝美的星空。特别是当偶尔的一颗流星划过天宇坠落。想不到我们在大会上高谈环境问题时,这里还有这样一片绝净的天空。难怪考拉、袋鼠们只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

    经过高三的洗札我对澳洲之行的记忆显然有些散乱,以致提起笔来竟不知如何来写,只有许多印象很深的情景不时现于脑海,然而其中许多又难以用语言尽述,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而我自己又常常隐约感到此行对我来说,确实大有益处,无论是英语还是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在不觉之中有了很大提高;况且在我记忆中加人了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我不能不想念那片土地、那里的朋友们,高考已经结束了,我又可以尽情回忆,去细品那份美好……

参观广西博物馆中国古代文化

今天上午,我作为南宁市小记者团的一名小记者,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和其他小记者一起来到广西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石器、陶瓷、青铜器展览,广西百越文化的形成和特点,中国古汉字形成发展和演变。我们看到了各种造型优美、光泽鲜亮的瓷器,了解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产生发展过程。最后,每一名小记者都亲身体验了一回活字印刷造字的过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我对中国古代制造业的发达,对中国汉字的魅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激发了我们小学生的民族国热情。

苏州博物馆参观记

我参观过雄伟高大的故宫博物馆,也参观过有江南特色的嘉兴博物馆,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设计的。它最大的特色是与旁边的拙政园、忠王府的环境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我看到许多老外慕名而来,在博物馆前排起长队,这足以显示出它的有名。穿过古色古香的大门来到馆内,我被那山水园林般的风格所吸引住,澄清的活水从高处墙壁的人工瀑布里一泻而下,落在金鱼池里溅起了朵朵雪白的水花。那潺潺的水声,仿佛在向你述说苏州悠久的历史。

往里走,就是文物展厅,这里展出的是是古陶瓷。最具代表的是秘色瓷莲花碗,有碗身和盏托两部分组成。那青中带些微白的瓷色,仿佛是一块玉石。它被认为是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据说,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每一件瓷器,都价值连城。

走出瓷器展厅,来到了带着古朴韵味的书画展厅。这里有两种中国画,一种是水墨画,一种是彩画。我看着画卷上五彩斑斓的颜料和细致的线条,不禁感到惊讶,以及对古人的敬畏。难以想象,当时作画用的只是毛笔,画家们却能画出这么精致的线条,足见他们的功力高深。

苏州博物馆不但展品美丽,环境也很优美,怡人。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池塘里,游着一群群欢快自由的锦鲤,或大或小,自由自在。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像似在与我们捉迷藏。池塘的对面,白墙黛瓦之下,有一些堆叠的假山,倒映在水面上,构成了一副水墨画,以蓝天白云做背景,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美丽。

漫步在池中的九曲桥中,看着这一副水墨山水画,耳畔仿佛传来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诉说着苏州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苏州博物馆,真不愧为贝聿铭老先生的经典之作。

胡庆余堂参观记

    我们参观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我最感兴趣的是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杭州的吴山,也叫做城隆山,是杭州十八景之一。在吴山山阴的大井巷北口、就是中国著名的百年国药老店——胡庆余堂。在旅行手册上写着“胡庆余堂创建于1874年,是一座具有浓郁江南亭园特色的古老建筑”,我对中国的“江南亭园特色”不太了解,但是我很赞成用“特色”来概括胡庆余堂的建筑—与众不同之处非常多!比如说,店前面的围墙,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封火墙”。更特别的是它居然有十二米高,并且在墙上写了高五米的字“胡庆余堂中药店”。这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神奇和惊异;还比如,“门楼”的高大建筑上有金色的刻字“进内交易”这四个字,在走近看的时候,让人感觉它们的笔画是凹进去的.但是走远看的时候,却正好相反。我想这一定只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才能做成这样特别的东西;还有,我最喜欢的是被叫做“长廊”的通道。长廊的一边儿是庭院,另一边儿是木制的高屋壁。在它们上边,依次悬挂着三十六块长方形的木匾,听说它们都是用昂贵的银杏木制成的、上面漆黑、用金色字刻了各式各样的药名和这些药的配方。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聪明也很艺术的方式——既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又是很有水平的广告。

    在胡庆余堂的营业大厅里,挂有很多匾额、对联和金字招牌,它们都朝外挂着,给顾客欣赏,惟独有一块黄底绿字的匾额,面对着药店坐堂经理的案桌,朝里挂着,这是被中国中药业奉为“药业座右铭”的“戒欺”匾,胡雪岩老板遵守“戒欺”的职业道德。

    中国的中药是以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作原料,品种很多,因此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很大,产地是否地道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品质、胡庆余堂为了做到“‘采办务真”,自始至终在药材原料的收集方面,派专人到全国各地采办,保证原料来自品质一流的原产地,常常是舍近求远、舍贱求贵,有一种名贵的药叫做“全鹿丸”,是用鹿身上30多种珍贵药材做成的。为了保证原料质量上乘,药店居然自己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为了防止药材贮存过程中变质,胡庆余堂又购买了三、四亩地,精心修造了东、西、南三个药材库房和一个专门贮存胶的库房,据说在那里贮存了一百年的驴皮膏依然不会变质。另外,对于各种渠道的药材,在药店都有专门的人负责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原料,无沦什么价格,从什么地方来,都一律退货。有了原料还需要进行各种加工才能做成成药,这样的生产过程叫做“修治”。在胡庆余堂百年的历史中,遵循“修治务精”的原则也有很多故事。比方说,胡庆余堂国药博物馆里陈列的“金铲银锅”就有一个传说:当时胡庆余堂想试制一种名贵的急救药,叫“局方紫金丹”,这副药在别的药店里已经有出售。但是疗效并不理想,于是胡雪岩召集了很多名医学者一起研究,没想到从一位老药工那儿得到制作的秘诀——就是用纯金做铲子,纯银做锅,结果做成了品质很好的“局方紫金丹”。

    除了在生产和生意方面“戒欺”以外,胡庆余堂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从不依仗财大势大欺压别人,相反,胡老板“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善事”的名言,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我们参观的时候,看到它的大门两侧墙不对称,据说是胡老板当时买地皮的时候,旁边儿有一个豆腐作坊的老板不肯让出他的房子,以当时胡雪岩的势力,叫他改行、搬迁真的太容易了,但是,胡庆余堂没有仗势欺人,所以,胡庆余堂的建筑到现在还是缺角儿的。

    自从胡庆余堂创建开始,就经常地免费或降价发放药品,像在水陆码头免费赠送避瘟散、放0药等老百姓家里必备的“太平药”,给军队和战区、灾区百姓发送药品;每逢初一、十五,杭州城里香客很多的时候,胡庆余堂把精制药品全部降价销售,每年夏天头伏前一天,烧煮大量药茶,免费发放给百姓解暑祛病,预防夏季的疾病;还有给上门的急诊病人现熬鲜竹沥,一剂鲜竹沥,据说要花一到二十小时才能做成,免费为病人制作。老师告诉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北有同仁,南有庆余”。它说明了胡庆余堂在中国的中药行业的显赫地位,胡庆余堂有中国“江南药王”的称号,这和它在一百多年间的苦心经酉是分不开的,上面一个一个的动人的故事,也肯定会被老百姓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我认为,胡雪岩老板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生意人,他因此赢得了荣誉和信任,我也祝愿中国后世的“胡雪岩”们也能做得像他一样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