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们的“小脾气”
提纲
1. 爱发脾气的角色:《乌鸦和母鸡》里,乌鸦被人嘲笑就骂骂咧咧,羽毛炸成一团;《大象当官》里,大象明明不懂却装懂,瞎指挥闹出大笑话。
2. 脾气里的错:乌鸦的暴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招来麻烦;大象的骄傲让事情变糟,这些“小脾气”和我们身边的人很像。
3. 改脾气的办法:学《梭鱼和猫》里的猫,不会钓鱼就不逞强;学《鹰和鸡》里的鹰,赢了也不炫耀,悄悄做好自己的事。
《克雷洛夫寓言》里的动物,脾气和咱们班上的同学一模一样。乌鸦被母鸡笑话“声音像破锣”,立刻炸成一团黑毛线球,羽毛根根竖起,冲过去就啄母鸡的红冠子,嘴里还“呱呱”骂着难听话,压根没看见主人举着扫帚过来,最后被追得撞在篱笆上,羽毛掉了一地——这多像小虎,被人说“跑步慢”,就把跳绳摔在地上踹得老远,结果两人都被老师拉到走廊罚站,眼泪汪汪的。
大象当官更逗。它审理案子时,鼻子翘得老高,不管对错都瞎判:让老鼠看守粮仓,让狐狸当养鸡场厂长。你猜怎么着?粮仓被老鼠啃出百十个洞,养鸡场的鸡被狐狸偷得只剩两只。这让我想起爸爸修玩具车的样子:他明明不会装电池,却攥着螺丝刀硬拧,额头冒汗,手忙脚乱地把零件撒了一地,最后叹着气说“还是请邻居叔叔来吧”,活像那只装懂的大象。
现在我想发火时,就会摸一摸书包上的乌鸦挂件;想炫耀考试成绩时,就想想大象闹的笑话。原来改脾气不用背大道理,只要别学乌鸦暴躁、别学大象装懂,慢慢就会变懂事啦。
修改建议
1. 新增乌鸦“撞在篱笆上掉羽毛”的细节,让暴躁的后果更具体;补充爸爸“攥着螺丝刀硬拧”的动作,让“装懂”的样子更真实。
2. 可再加一个动物脾气的例子,比如“《狗的友谊》里,两只狗嘴上喊着‘好朋友’,见了骨头就咬得你死我活,像极了抢玩具的小朋友”,让“脾气”的类型更丰富。
写作建议
1. 学用“动物脾气+身边人事”的绑定:把寓言里的动物行为(如乌鸦炸毛)和身边人的类似表现(如小虎摔跳绳)对应,让“脾气不好”的危害看得见。
2. 用“具体后果”强化记忆:比如写乌鸦掉羽毛、大象丢差事,对应身边人发脾气的后果(如被罚站、修坏东西),让“要改脾气”的想法更深刻。
第二篇:寓言里的“笨办法”和“巧办法”
提纲
1. 傻傻的办法:《农夫和蛇》里,农夫明知道蛇会咬人,还把它揣进怀里暖着;《剪羊毛的人》里,有人为了多剪毛,把羊剪得流血,结果羊冻病了。
2. 聪明的办法:《狮子和公牛》里,公牛看出狮子的圈套,转身就走;《猴子干活》里,猴子知道自己不会纺线,就乖乖递线轴,不添乱。
3. 我的选择:学聪明的办法,比如不会做的题不瞎写,先问老师;帮妈妈做事时,拎不动水桶就帮忙扶着,不硬逞能。
克雷洛夫的寓言里,总有人用“笨办法”闹笑话。《剪羊毛的人》里,有个贪心的家伙为了多赚羊毛,把剪刀磨得飞快,硬生生把羊剪得像刚刮过的头皮,连皮肤都露出来了。结果呢?羊冻得直哆嗦,感冒发烧掉了更多毛,他最后拿到的羊毛还没平时多——这让我想起偷偷藏糖罐的事:为了多吃两颗,我把糖罐塞床底下,结果被弟弟翻出来,两人抢着往嘴里塞,最后都牙疼得直哭,妈妈只好把糖全收走了。
聪明的办法就不一样。《狮子和公牛》里,狮子请公牛吃饭,锅里却飘出牛角的味道。公牛眼睛一亮,假装没看见,转身就往山上跑,边跑边想:“想骗我当午餐?没门!”这让我想起考试时,同桌想抄我的答案,我摇摇头说:“老师说自己做才是本事。”后来他自己算出了那道难题,还跟我击了个掌呢。
现在我做事前,总会先问自己:“这是剪羊毛的笨办法,还是公牛的巧办法?”帮妈妈洗碗时,我不会像《小箱子》里的人那样硬搬装满水的盆,而是先倒一半水再端;画画时,不会瞎涂颜色,而是先轻轻勾线——你看,巧办法总能让事情变顺利。
修改建议
1. 新增“羊冻得直哆嗦”“锅里飘出牛角味”的细节,让“笨办法”的危害和“巧办法”的机智更鲜明。
2. 可补充“我”用巧办法的结果,比如“分两次端水盆,妈妈夸我‘会动脑筋’”,让聪明办法的好处更具体。
写作建议
1. 学用“笨办法+后果”“巧办法+好处”的对比:通过剪羊毛人损失更多、公牛成功脱险的故事,让“该选哪种办法”一目了然。
2. 用“生活小事”练判断:像原文一样,写自己如何在洗碗、画画时选择巧办法,让“动脑筋”成为习惯。
第三篇:故事里的“小团队”和“小敌人”
提纲
1. 团结的力量:《天鹅、梭鱼和虾》里,它们一起往一个方向拉车,车就跑得飞快;《蜜蜂和苍蝇》里,蜜蜂一起采蜜,酿出满罐的糖。
2. 分裂的坏处:《三只公牛》里,它们吵架不团结,被狮子一个个打败;《田鼠和家鼠》里,因为互相指责,最后谁也没吃到好东西。
3. 我的小队:和同学组队参加拔河比赛,学天鹅它们喊着口号一起使劲,居然赢了,原来团结比什么都强。
《克雷洛夫寓言》里,团结的小团队总能创造奇迹。《天鹅、梭鱼和虾》一开始拉车时,天鹅往天上飞,梭鱼往水里游,虾往岸上拖,车轱辘纹丝不动。后来它们商量好“都往前”:天鹅低着脖子扇翅膀,梭鱼摆着尾巴往前游,虾弓着身子往后蹬,还一起喊“一二一”,你猜怎么着?车居然“咕噜噜”跑起来了,比马车还快!这让我想起拔河比赛时,我们班一开始东倒西歪,有人往前冲,有人往后退。后来队长喊“听我口令”,大家都盯着前面的红线,脚并着脚,手抓着绳,一起喊“加油”,手心被勒得火辣辣的,可绳子慢慢往我们这边挪,最后全班跳起来抱在一起,嗓子都喊哑了!
不团结的下场就惨了。三只公牛本来能一起顶跑狮子,可它们为了“谁先吃草”吵个不停,你用角顶我,我用蹄子踹你。结果呢?一只公牛单独吃草时,被狮子“嗷呜”一口拖走了,另外两只也没能逃过。这多像我们小组做值日:有人扫地,有人偷懒晒太阳,最后教室还是乱糟糟的,被老师批评“不像个团队”,耷拉着脑袋重新打扫。
现在我和同学合作时,总会先学天鹅它们“对暗号”;看到有人吵架,就说“别学三只公牛呀”。原来团结不是喊口号,是眼睛看着同一个方向,力气用在同一个地方,就像拼图一样,少一块都不行呢。
修改建议
1. 新增天鹅“低着脖子”、虾“弓着身子蹬”的动作,让团结的配合更生动;补充拔河时“脚并着脚”“盯着红线”的细节,让团结的场景更真实。
2. 可加入团队成功后的小互动,比如“天鹅、梭鱼和虾拉到终点后,互相蹭了蹭脑袋”“我们拔河赢了后,一起分享了班长的棒棒糖”,让团结的快乐更具体。
写作建议
1. 学用“团结成功+分裂失败”的对比:通过天鹅团队拉车、三只公牛被打败的故事,让“团结重要”的道理更有说服力。
2. 用“身体感受”写团结:像原文一样,写拔河时“手心火辣辣”“嗓子喊哑”,让“团结的力量”能摸得着、听得见。
《克雷洛夫寓言》是一本值得家长为孩子选购的经典读物。
它由“俄国寓言之父”伊万·克雷洛夫创作,包含超 200 篇寓言,以生动的动物故事传递深刻道理。像《乌鸦和狐狸》能让孩子明白要对奉承话保持清醒,《天鹅、梭子鱼和大虾》能使其领悟合作的重要性。每篇故事短小精悍,结尾的“点睛之笔”,能让孩子轻松领会“骄傲使人落后”等哲理。
该书语言幽默风趣,拟人化角色充满奇幻色彩,可助力孩子学习生动的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其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书目,契合孩子的学习需求。同时,它也适合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能分角色朗读,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共同收获智慧。
标签:一篇读后感动物脾气角色发脾气克雷洛夫寓言提纲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