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550字

2023-12-12 06:49:16 李宇轩 字数: 点击:

善良的心是太阳。——题记

暑假这两周,我在读六年级的必读书目,名叫《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主要写主人公金玲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与生活。主人公金玲是个很胖的小女孩,但是心很善良。有一次,她的班主任邢老师生病了,金玲主动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束花去看望邢老师,还帮邢老师上了一节作文课,晚上认真批改全班同学的作文,第二天告诉邢老师每个同学的得分情况及扣分原因。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的爷爷去世了,而小女孩的父母都不愿意养她,金玲就主动提出把小女孩带到她家去住,等他父母双方达成协议后再来接她。后来快到圣诞节的时候,金玲还掏出了自己的200元零花钱,给小女孩买了她最喜欢的娃娃。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金玲一样善良的人。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在公交车站旁,看到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卖报纸。当时烈日当空,这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已经汗流浃背,却还在卖力地叫喊着。其他人对他视若无睹,只有一个阿姨掏出100块钱,放到小女孩手上,说:“你的报纸阿姨全买了,快回家吧!”小女孩想找一些钱给阿姨,可阿姨却一分钱都不要,坐上公交车走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你可以没有美丽的外表,也可以没有聪明的头脑,但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会让社会更和谐,会让你受到更多人的尊敬。

“ 读《我要做好孩子》有感550字 ” 相关的作文(5篇)

读《论语》有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古代名言大家都听说过,它出自《论语》。读《论语》,我懂得了勤学才能成君子。

《论语》,记录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它的主要思想就是孔子先生一生所崇尚的“仁”和“礼”。“仁”就是仁德,它蕴含了君子必须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礼”就是礼仪,是外在表现道德品质的方式,从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良好的个人修养。“仁”被“礼”来规定,“礼”以“仁”为基础,两者紧密结合,不能分离,同时做到“仁”和“礼”才能被称作为君子。

从“仁”和“礼”中我们就能看出勤学的重要性。“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多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这句话就突显出成为君子,勤学的重要性。

勤学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勤于学习,学知识,学礼仪,学经验,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知识渊博的人,是成为一个君子的前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勤学还要求我们多向优秀的人请教,自己的力量不如大家的力量,多学习他人身上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的习惯,取长补短,并对照他人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从书籍与他人身上学习优秀的道德品质,勤学不就是“仁”了吗。

“仁”和“礼”紧密相连,勤学的人更加注重礼仪,注重形象,因为他们从书籍和优秀的人的身上学到了如何为人处世。遇事以德服人,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处理,就显得比只会用拳头处事的人更加有道德。勤学的人拥有更高的个人修养,他们讲文明懂礼节,不在小事上与人斤斤计较,给人一种知书达理的感觉,在外在上就体现出自己的高素质,这样,勤学不就是“礼”了吗。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之所以得“文”这个谥号,就是因为他非常勤奋好学。虽然他是卫国的大夫,但是他不论身份的高低以及地位的贵贱,只要不懂的地方,就会虚心向他人求教。就因为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孔子才会称之为君子。

想要成为君子,“仁”和“礼”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仁”和“礼”从哪来?答案就是勤学,勤学知识礼仪才能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能有成为君子的基本。所以像古人一样勤学,努力成为一位让人称赞的君子吧。

读《童年》有感550字

童年,是鲁迅笔下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萧红祖父头顶散发着香气的玫瑰花;是 冰心诗中“梦中的真,真中的梦”。而读了《童年》,你会看到高尔基童年的生活是在一群坑脏、自私的人的挤压下度过的。

小说从儿童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苏联平民的生活,文中的阿廖沙三岁丧父,跟着母亲来到祖父家--一个破碎的家庭。从此开始一段五味杂粮的生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阿廖沙被外祖父打的那一幕,外祖父发出的疯狂号令:“把他给我绑起来!我要打死他!”我的心随着这句话一起一伏,仿佛自己就是那时的旁观者。

阿廖沙有着玻璃般纯洁的心灵,所以就算他住在那样坑脏、自私的家庭里,心灵也没有玷污。这就好比正月十五那明亮的圆月,就算天空阴云密布,可只要自己足够明亮,光也会从黑暗中透下来。再加上阿廖沙身边有善良正直人的存在,他们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让他相信黑暗总会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阿廖沙那样善恶分明、敢爱敢恨、刻苦耐劳。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苦难,这时,要有如航天员般勇于探索、军人般强大的意志,穿越苦难。比如一次成绩的败落,不自卑,寻找原因,明确目标,努力向前,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精神。

有人说:“苦难是含磷的物质,在其逝去后,仍然会发出照亮未来的光芒”。那么,就让我们穿越苦难,去探寻属于我们自己未来那一道光芒吧!

读《心灵鸡汤—温暖心灵的情感美文》有感

爸爸在暑假给我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叫做《心灵鸡汤—温暖心灵的情感美文》。

冰心有一段话,我每一次读,心灵都有所震撼: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亲情、爱情、友情、人情、世间情感林林总总,纷繁幻变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相互的,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之潇洒的心灵照耀。

这本书收集了中国第一线美文,作家们精心雕琢的作品,他们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渲染,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一滴地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触动人性深处最柔软的那一根神经,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是我们相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和崇高。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550字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题记

春暖花开时,我们迎来了校园读书活动月。“读经典名著,品百味人生。”读书让我们快乐,激励我们成长。我曾读过许多的书籍,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鲁滨逊漂流记》。

全书描写了鲁滨逊因海难而漂流到了一个荒岛,因为他机智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回到家乡的故事。

我读后思绪万千,鲁滨逊那惊人的顽强的毅力让我震憾。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是让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只有一个野人陪伴他,与一个正常人说话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处境怎么承受下来的呢?只能靠自己百折不挠的决心去打造出一片新天地,这要有多么顽强的毅力啊!

其实,鲁滨逊也不是一个超出常人智慧的人,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和我们一样的平凡人,在遇到人生逆境时,他没有灰心丧气,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发出一种超出凡人的毅力来克服那些孤独、害怕与绝望。比起鲁滨逊来,我的心理素质差极了,常常想知难而退。我是校足球队的一名队员,在足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五大要素是:心、智、体、战、技。所以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而我却常常因为比赛场上各种压力造成的紧张而影响单刀球不进,传球不准等问题。以后,我要向鲁滨逊学习,做一个意志顽强的人,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小子。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培养好顽强的心理素质,在逆境中不放弃,哪怕只有一丁点希望也要坚持不懈。心理素质强大了机遇和勇敢就会伴随而来。

读《唐诗宋词三百首》有感

阅读完《唐诗宋词三百首》这本书,顿时感觉到自己就像宇宙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让我深深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仅仅一句诗,一句词,就能表现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志向和当时社会的背景。唐诗宋词乃国之精粹,体现了中国古代史的辉煌,他们就像文学中的两头巨龙,用它们脱俗的韵律缠斗出一代文学之胜,代表着辉煌一代的文学之国 。

唐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唐诗把各种思想、艺术、音律和文字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全部做完。”由此可见,唐诗难以被超越、难以企及。于是便涌现出两千多诗人,其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形成了初唐时期诗的飓风,他们是领导者,开启了诗的殿堂。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就像被上天赐予了神手一样,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绝诗,堪称史之绝作。一首《渡荆门送别》巧妙地运用现景,表达出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情;一首《蜀道难》更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李白豪放奇丽的诗风,使我能联想到崎岖、难以跨越的蜀道,该诗反复咏叹的写法给我强烈的震撼,令我每每读起都十分的感叹;一首《将进酒》借醉意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懑,不愿酒醒对寂寥;《清平调》三首更是绝诗,一首将人带入空间世界,一首走进楚汉时代,写绝了当时的荣华富贵。李白的诗说尽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事件,也是这些事件的见证者。

说完李白,再来说说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处于战乱时期的他,也有许多旷世奇诗,多首诗描述了中唐之后日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一首《望岳》表述他心甘情愿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他的“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垂老别》《无家别》整组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的社会大背景下,使我感觉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杜甫在此环境下仍然心系祖国,不忘祖国。他的《春望》《兵车行》含蓄而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诗风大多就是这样了吧。当然还有许多绝世好诗:《使至塞上》《虞美人》《从军行》《春夜别友人》《过故人庄》……我现在沉醉于诗的意境中,在“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仗长”中骄傲,在那难以超越的唐诗中怀念那些遥远的历史人物,回忆那些历史长河中悲欢离合的事物。

宋词历来与唐诗齐名,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乐曲调艺术特色的“曲子词”,但宋词诗人也为宋词由唐入宋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便有我最喜欢的几首词。柳永的《定风波》中思妇心中的“免死年少光阴虚过”,率意大胆的词风使之成为柳永“俚词”的杰作。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魂牵梦绕,游子思乡,即使风景无限好也难抵思乡之情。此词气势开阔,柔中有刚,是羁旅词中难得的佳作!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此词上天下地,又像歌一样动听。这种雄浑豪放的新词风,把人的一切幻想尽纳其中,“何似在人间”是苏轼给人们幻想的答案。此时,我又想起他的《浣溪沙》中 “谁道人生无再少?”一个问句起头,又借喻巧妙作答,隐含着对人生深深的思考,表明人间凡事无绝对。结尾更是运用典故别出心裁地突出了作者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此词真是使人感悟至深啊!

唐朝的诗人们,大宋的词人们,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了国家,他们的思想都围绕着祖国的江山社稷转动,他们的感情都贯注给了国家,他们值得我们纪念!阅读每一首诗,每一首词,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联想到历史的画面,聆听到时代心声,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些当年在诗坛、词坛中的风流人物已经全部消逝在历史的遗迹中。但是,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就好像陈酒一样散发醇香。没错,诗词中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诗词中的奥秘更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啊,中国文学的辉煌需要我们继续传诵、继续升华!品读经典唐诗宋词,弘扬中国诗词的浓厚文化底蕴和不绝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中华儿女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文化必将永远令人惊叹,令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