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2024-04-13 17:29:14 贺妩 字数: 点击:

一、导入课文

杭州之盛,在西子一湖。不同的诗人笔下的西湖是不一样的。

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屏显,生齐读)

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屏显,生齐读)

苏轼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屏显,生齐读)

西湖只有一个,在文人的笔下西湖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张岱笔下的西湖。

二、读课文,重感知

1.齐读文章。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其实只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师:对,本文就是讲张岱去湖心亭看雪。

师板书:看雪

2.其实我们去西湖,很多地方可以看雪,比如说:孤山(屏显孤山),登上孤山,西湖雪景一览无余;比如说:苏堤(屏显苏堤),苏堤横贯西湖,这里可以看到西湖全貌;比如说:断桥(屏显断桥),西湖十景里有一处就是断桥残雪。那么,张岱选择了什么地方呢?

生:湖心亭

师:曾经张岱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过湖心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笔下的湖心亭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

屏显链接资料:

“夜月登此,阒寂凄凉……人稀地僻,不可久留。”——张岱《西湖梦寻》

师:他没有去孤山,没有去苏堤,没有去断桥,就选择了这么一个人稀地僻、不可久留的去处看雪。

板书:湖心亭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张岱在湖心亭看到的雪景到底是怎样的呢?

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句子里面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生:“与”

师:文言文本是用语非常精炼,为什么会在这里连用三个平常又普通的“与”字呢?(去掉“与”字,齐读原文的句子和去掉“与”字后的句子。)

生:有“与”字会让人感觉到天、云、山、水全都融为一体了。

师:是的,连用三个“与”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天、云、山、水都融为一体了,此外,我们好像还看到谁也与天、云、山、水融为一体了?

生:张岱

师:人与环境融为一体就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生:天人合一

板书:独游天人境。

师:当他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时,眼前的景色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

生:从“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可以看出他眼中的世界变小了,尤其是“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给人一种沧海一粟的感觉。

师:是的,眼前的世界变小了,心中的世界就变得越来越大,于是他感觉到自己仿佛沧海一粟。

3.引读第一自然段。

师: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这正是西湖最冷的时候,此时的西湖万籁俱寂,什么声音都没有。(屏显: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生齐读此句。

这个时候,我想要去看看雪景,我没有去孤山,没有去苏堤,没有去断桥,我没有带亲人,没有带朋友,就这样一个人去了人西地癖、不可久留之地看雪。(屏显: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生齐读此句。

师:当船儿出发的时候,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这样的景色(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生齐读。

师:当船靠近湖心亭的时候,我看到了天、云、山、水融为一体了。(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生齐读。

师:此时的“我”与天地间一切都融为一体,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眼前的世界也变越小,心中的世界越变越大,人仿佛就是天地间的沧海一粟。(屏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生齐读。

过渡语:在这样的大雪天,晚上八点多,我独自去了人稀地僻、不可久留的湖心亭看雪,这样的行为,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形容,你们认为哪个字合适?

生:痴

板书:都云作者痴

三、扣字词,赏主题

张岱这样的痴人意外地发现了原来还有两位痴人先他而到,痴人与痴人地相逢,甚是喜悦,于是他强饮三大白而别,这个场景,感动了一旁地舟子。于是,舟子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师:从选择看雪的时间和地点来看,张岱的痴和金陵人的痴完全一样,但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本,张岱的“痴”和金陵人的“痴”有什么不同?

生1:一个带了酒,一个没带酒.

师点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的痴是一心一意的痴。

生2:一个独往,一个与友对坐。

师点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岱孤怀雅兴。

生3:一个住在西湖,一个客居。

师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的痴是一往情深的。

生4:一个是人鸟声俱绝,而两个金陵人谈笑风生,旁边酒炉烧得正沸,感觉一边是万籁俱寂,一边是很热闹。

师点评: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孤怀雅兴。

Ppt屏显(学贵有疑:“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结合材料思考。)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军入关;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岱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他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祯”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

师补充说明:所以,张岱的痴还有一份“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师:文章以“痴”字做结,这个“痴”字出自舟子之口,你认为舟

子真的能懂张岱的“痴”吗?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文章中明明写了“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却偏偏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在张岱的心里,舟子虽然与他同行,却无法与他精神相通,情感共鸣。

师:你说得太对了!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天下爱听琴的人那么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钟子期一般读懂俞伯牙的琴声;那位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只因为他从琵琶女的曲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环境的热闹从来都无法排遣一个人内心的孤独,真正的同行是精神的相通与情感的共鸣。那位明朝遗贵在明亡之后的清朝赫然地写着“崇祯”“金陵”的那一份“痴”,世间谁又能懂呢?

板书:谁解其中情。

(最后配乐齐读全文结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