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喝迎春早茶

2024-04-14 14:22:34 胡妙煌 字数: 点击:

我的家乡在与江西浮梁紧临的皖南山区——祁门县平里镇胡家村。那里有全村家家户户在正月初一早上八点齐坐八仙桌一起喝迎春早茶的习俗。

迎春茶是仪式感隆重的年俗之一。桌中间摆满“老三套”十大盘糕点——“九糖一松”:米花糖、千层酥糖、芝麻片糖、粒子糖、字豆糖、冻米糖、花生糖、寸金糖、麻花糖和荞麦松(或者玉米松)。十大盘满桌,寓意祈福新年的日子甜甜蜜蜜、轻松如意、合家欢乐。茶桌糕点都要自己家做的。九糖的糕点主要原料是糖稀。熬糖在腊月初十到二十日之间做,熬糖过程要认真严谨,一天一夜才能完成,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控好灶里的火候,硬软柴都要搭配用好,不能马虎。

这一天,先要备制好麦芽,炒好芝麻、爆米花、花生仁等,吃好晚饭就开始熬糖,按照米和糯米多少的比例搅拌洗浸泡米,烧上土头灶,上两口大锅,开水下锅,把拌好的米下锅烧开,搅动均匀,盖上大木盖中火烧(熬糖的米饭,既要熟透又不能起锅巴),等上汽后熄灭火,放点小炭火在灶里面。

等饭焖熟后加水,用大锅铲将糯米饭在锅里搅匀搅化,让它冷却到用口尝试不烫嘴了,再往饭锅里倒按米的比例备制好的碾碎的麦芽,搅拌均匀后盖上锅盖,锅盖还要加上棉衣、稻草,通过保暖,让其发酵。灶里放一点烧红的木炭,盖上少许的木灰,让麦芽中的活性物质把米饭中的糖全酢出来。

大约凌晨三四点,糖就酢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是沥渣,将沥过渣的糖水返回锅里,用硬杂柴大火慢慢熬去水分。这时,人要守在锅前,不间断地用木锅铲搅动锅中的糖水,不能让锅底凝结成锅巴。大约要到下午一两点钟左右,锅里的糖稀呈糊状,这时就该用小小的火慢熬,待熬到糖稀面鼓起一丛丛白色的气泡,水分就熬去了,差不多干了。这时用锅铲挑起糖稀,糖稀成橙黄色晶莹玉带往下坠,吹一下飞丝直飘,大约糖稀就熬成了,这时,熄去灶里的明火,将糖稀出锅,用盆盛着。

如做米花糖,就加适量的糖稀放入锅中,加少量的水,将糖稀熬化,熬到粘稠状,将爆好的米花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后,起锅盛入方形木框,压结实(里面棉纱布包好米花糖料,盖上几层棉衣,人站在上面踩米花糖料。一般高大男子汉手放背后交叉扣紧,边踩边嘴里贺唱,主要是祝福来年好运、好光景)。再刀割成条,切成片。麻片糖和冻米糖等其他糕点的制作程序基本和米花糖拌糖稀一样做。

各种糖,浅浅的麦芽甜,浓浓的芝麻香脆,脆而松,酽而不腻,吃在口中,酥滑感久久萦绕在齿间。

最后,将各种糖分类装入洋铁罐,直等到年初一喝茶用。其实大年初一早上,年真正才算来了。这一天,反而没有除夕的繁碌,早上全,家人围着桌子边喝茶边聊天,父母教孩子敬爷爷奶奶茶。相互之间送上祝福和祈愿,求得一次团聚,凝聚一股力量,勾画一幅蓝图……家家户户用最甜的糕点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习俗,照章办事,吉利!

(作者是嘉兴市南湖区余新中学八年级学生方翔的母亲)

后 记

过年期间做各种年俗活动,都让孩子给我搭把手。让他了解家乡的年俗,体验和经历才能有所体悟。比如,初一早起打灶烧开水,让他把第一盆热水送给爷爷先洗脸,给老人三敬茶让他也跟上,是让他学着勤劳,孝敬长辈,从而懂得年俗文化的内在精髓和外在表现形式。时代在不断变迁,传统年俗也渐渐变化甚至消失了,老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还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孩子感言

妈妈的这篇文章讲述了我们的家乡过年的一种习俗——喝迎春早茶。其中对迎春早茶中糕点的制作,尤其是糖稀的熬制方法介绍得尤为细致完整。我在想,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才能够把过程写得如此细致。这样的习俗是祖辈传下来的,我们也应该继承下去,否则许多民间的好东西就要失传了。

薇言微语

读作者这篇文章,第一感觉是震惊,从熬糖浆到做糖,太讲究了!

“九糖一松”,每一样糕点都有名字,有风骨、有魂魄。这是食物,也是人与家乡之间的信物。顿悟,许多美食的灵魂,在于本土的文化和情感的寄托。

母亲做孩子的榜样,参与征文写作,这样的言传身教很是难得!从文章中不难看出作者对生活、对家乡民俗的熟悉程度。透过文字,我们仿佛见到遥远山村里非常原生态却生动无比的生活画面!这样的画面还能在作者的下一代中见到并传承下去吗?期待着……

标签:早茶迎春

相关作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