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更多

不会描写修辞的孩子,看过这篇范文点评一下子开悟了!

2023-04-01 03:33:13 徐小妮 字数: 点击: 标签:不会

导读:有的孩子写作文好作难,咬两个小时笔杆,只能挤出几行字。而有的孩子则相反,动辄下笔千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区别在哪里?一是头脑中有没有素材,二是会不会将素材呈现出来。今天我们通过分析点评一篇范文,来讲讲如何运用描写和修辞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常常把孩子们分成会写作文和不会写作文的两个群体。

异乡的雨

长沙青竹湖湘一初一 徐小妮

未曾想到,在以阳光著称的伊比利亚,我竟然遇上了这样一场瓢泼大雨。

这是一句叙述,叙述一般用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叙述的特点是平实简练,常常用于开头、过渡、归纳等场景。通过上面这句叙述,我们了解到这些“干货”:地点是伊比利亚半岛,要写的事件是一场瓢泼大雨。

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吞噬了刚刚的满目艳阳,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得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狂暴的风在罗马水道桥的廊柱间凌厉地穿梭着,水道桥褪去了金色的光芒,光线瞬间阴沉了下来。——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写一场大雨,但先不写雨,宕开一笔,作者先写云和风。如果整场大雨是一个事件的话,事件是有开端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这个下雨事件的开端。如果雨是主要人物的话,在它登场之前,写云和风这些配角和陪衬,就是给雨这个主人公造势。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使用这种笔法,不要三句两句就把要说的话说完了。

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从水道桥上划过,墨色长空被撕裂了。一群急于归巢的鸟儿在廊柱间穿梭,影子在三层桥柱间忽隐忽现。我看见那矫健的身影飞翔着,好似罗马诸神的使者,在桥廊间徘徊回转。

文章的节奏应该是波澜起伏的,写云和风,是把情绪往上推,到了闪电,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点。高点之后,作者写了归巢的鸟儿,这个节奏又是稍稍舒缓的。因为水道桥是古罗马建筑的遗迹,所以作者看到归巢的鸟儿,仿佛看到了罗马诸神的使者。虽然这里没有展开写历史,但文章给了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刹那间,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轰隆隆”如山洪般汹涌而来。那愤怒的声音有如刃剑相击,又如夸父的吼叫一般排山倒海。雷声刚过,狂风便卷着暴雨倾泻而下。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铺天盖地的雨链如长鞭一般挥舞下来,有的落在了水道桥巨大的石砖上,又立刻被弹了回来,仿佛有无穷的生命力;有的落在墙面上,瞬间破碎成无数个碎片;还有的击在桥拱上,稍稍停留,便纵身汇入茫茫江水中了。到处都是跃动的水花,像冲锋陷阵的军士,随着千军万马,疯狂地敲打着水道桥,发出噼里叭啦的声响。

如果说前面的云、风、闪电、鸟儿都是诉诸视觉的话,雷的汹涌而至则一下子解锁了听觉功能。作者开始密集地使用比喻,“如山洪”“如刃剑相击”“如夸父的吼叫”。所谓比喻,就是拿我们容易理解的东西,去形容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伊比利亚的雷声是什么样子的了。

暴雨是本文的主角,现在暴雨来了,要怎么写这些主角?比喻是必不可少的,“雨链如长鞭一般挥舞”,“水花像冲锋陷阵的军士”……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条理地进行描写,整体之外还要有局部。文中使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目的就是要把雨的细节分层次地描绘出来。

风也来助阵,与夏雨对峙起来,“呼——呼——呼——”“哗——哗——哗——”水道桥也不示弱,发出“啪——啪——啪——”的声响。它们你来我往,像在呐喊助威,激情的火花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光亮。随着一声巨大的霹雳,整个世界都仿佛战栗了。雨水飞溅着,狂风咆哮着,交织在一起如金声玉振,如黄钟大吕,如风声鹤唳,如雷舞霹雳。激昂的曲调渲染着周围的一切,让人不禁惊讶,雨水竟有这样的力量。

如果说这场暴雨是一出话剧,人物(云、风、电、雷、雨)一一登场,现在是要进行协奏与对话了。果然,风、雨、水道桥、闪电、霹雳搏击于一处,展现着激情与力量。作者一连用了四个“如”,如金声玉振,如黄钟大吕,如风声鹤唳,如雷舞霹雳,将这场关于暴雨的话剧推向了最高潮。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雨也渐渐小了。细雨乱如麻,雨丝变得迷蒙起来,耳畔又传来弗拉明戈的音乐。雨声、吉它声与低沉的男声交织在一起,缓缓拨动心弦,演绎成了一曲动人的西班牙情歌。

必须又一次说到节奏,好的作者能够把读者的情绪送到高点,还要能够把他们稳稳地接住,就像大人送孩子打秋千一样。狂风暴雨之后,是一曲动人的西班牙情歌,文章到此结束,读者的头脑中总有什么东西余音袅袅。

周东飞老师点评

如果我们对这篇文章进行分类,那么说它是一篇游记、一篇散文、一篇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是可以的。写一场暴雨,这样的文章非常考验中小学生。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静态的东西没有把控能力。本文的作者是小学生六年级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把一场发生在西班牙的暴雨写得如此生动精彩,着实不容易。

作为古罗马建筑遗迹的水道桥,是一处著名的景点。旅游遇到下雨,一般大家都会觉得非常扫兴。作者没有,从这篇作文呈现的结果来看,当时的作者是非常投入地进行了对于异乡暴雨的观察与体验。尤其对于写景状物这类作文,没有细致的观察体验,就不可能有精彩的作文。当然,除了现场的观察之外,综合材料的准备也是需要的。比如,关于水道桥与古罗马的关系、西班牙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特点等等。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一是描写手法,二是修辞手法。其实,这两大手法,也是中小学生写好记叙文必须具备的素养。这篇文章,如果用纯粹的叙述,只能写成:“我在西班牙水道桥旅游,遇到了一场大雨。先是云,再是风,后来有闪电,有雷声,然后雨就下来了。——真是有意义的一天。”作者没有写成这样,首先要归功于丰富的描写手法。

我们都知道,描写人物的时候有所谓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等多种描写方法。那么,到了描写风雨雷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用“环境描写”一句话就能把这一切给概括了呢?当然不可以。在这里,风雨雷电就是“人物”就是主角,它们不是谁的“环境”。所以,我们看到作者描写了各种动作:浓云吞噬了艳阳,风在廊柱间穿梭,闪电撕裂了长空,雷声汹涌而来,暴雨倾泻而下……各种动作,各种神态,各种声响,听声如在耳边,看景如在眼前。

修辞手法中,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比喻。写雨,如挥舞的长鞭,如冲锋陷阵的军士。写雷声,如山洪,如刃剑相击,如夸父的吼叫。写归巢的鸟儿,如罗马诸神的使者。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如金声玉振,如黄钟大吕,如风声鹤唳,如雷舞霹雳。比喻之外,还有夸张、拟人、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和修辞的联合运用,让文章具体生动活泼耐读。

写记叙文,描写和修辞一定要用到位,你GET到了吗?

心理描写要突出中心

    要写自己受了教育,必须写出思想的变化,内心的活动,才听晖的作文就注意了这一点,在心理描写上用了笔墨。 当卫生委员彭宇清让“我”搀扶秦立时,“我”的忍想斗争激烈了:“今天,几何、物理作业一大堆,一去医院,不知道什么时侯才回来“一”这个念头使“我不由得退后几步,殊到刘群后边”,这句心理描写点明了 “我”的错误思想。

    刘群的“毫不扰像”、“拿出钱包”、“架起秦立”向校门口走去的行动,使“我感到沉重和孤独”,“好象飘来一块乌云,遮住了我的心头”,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出了 “我”负疚的心情。

    紧接着下面一段,由“在伙伴需要我的节骨眼儿上,我却逃脱了”的自责,到“平时,我不是也这样吗”的悔恨,到“唉……这不是言行不一吗”的严肃认真的自我批评,这大段心理描写,真实而又具体,描绘T“我”受了教育后的内心活动,交代了“我”扶正、打好宣传画的思想基拙,这就把一名中学生能自觉刘正错误思想的可贵品质写出来了。如果把这篇文章的心理描写完全删去,是不能突出这个中心的。

小学生作文语言描写技巧,太有用了!

小学阶段作文多以写熟悉的人、事、景、物为主,但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感悟也不深刻,再加上对所学词句的机械背诵,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写出的作文就像流水账。

我们总说孩子写出的作文像流水账,到底什么是流水账?其实就是孩子作文缺少细节描写,缺乏好词好句的运用,缺少真情实感,今天我就作文如何指导学生写出细节谈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记事作文是小学阶段常写的一种文体,而记事作文多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发展变化为主,既然有人物出现,那就涉及到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如果学生对以上几种描写方法熟练运用,文章就会变得具体而生动了。下面我就如何指导学生恰当进行语言描写举例说明:

可以给学生这样讲解语言描写: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大家如何进行语言描写。语言描写就是把事件当中的人物说的话写进作文中。有的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写出语言,可是语言写的过于简单,比如

——老师说:“你一定要好好复习。”

如果我们改成

——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你一定要好好复习。”

这样是不是更生动了呢?我们看第二个句子“拍”是动作,“语重心长”是声音表情,

再比如

——小明挥着拳头满面怒容地说:“是谁弄坏了我的钢笔?”

这句话中“挥”是动作,“满面怒容” 是表情,那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可以在“说” 的前面加上动作和表情,由此老师给大家总结出了语言描写小妙招!

第一招:表情+动作+说:“×××。”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写出人物说的话,再在后面补充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比如

“你怎么还不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火冒三丈地说。

“儿子,你想吃什么?”爸爸笑眯眯的拍着我的肩膀说。这两句话都是在语言的后面补充人物说话时动作表情,所以语言描写第二招——

第二招:“×××。”动作+表情+说。

当然以上两种方法还可以灵活调整,如第一招还可以变成——

动作+表情 +说:“×××。”

表情+说:“×××。”

动作+说:“×××。”

第二招可以变成——

“×××。”表情+动作 +说。

“×××。”表情+说。

“×××。”动作+说。

以上只是针对一个人的语言描写进行的指导,在作文中有时还需描写两个人或多个人大量的对话,这时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将人物说的话写出来即可,不必在前或后添加任何表情动作,例如:

“这墙上的脚印是谁踩的?”

“不知道,反正不是我!”

“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啊?”

“是啊,真是过份!”

由此可总结出第三招——

第三招:“×××。”

“×××。” 你一言,我一语。

“×××。”

“×××。”

当我们把这一方法教给孩子时,我们还需要在孩子平时写作文时及时跟进,用妙招说话,如果学生作文语言描写出现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指导:

“你这里要用妙招一写。”或者“这处语言如果用妙招二会更好!”

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让孩子熟练运用。

小说创作的大忌

    雷同的情节,重复的描写,最易令人生厌,丝毫引不起阅读、欣赏的趣味。所以,历来被视为小说创作的大忌.但是,如果安排类似的事件,却给予完全不同的描写,那么非但不会叫人厌烦,反而能引发读者加倍的兴趣,进而显示生活的丰富多采,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发展变化。 这种技法就称之为“犯中见避”.所谓“犯”,是指事件有相似之处;所谓“避”,则是给予完全不同的描写.在具体运用中,往往是“将欲避之,必先犯之”.(金圣叹) 在古典小说中,《水浒传》较多地运用了这种技法,如武松打虎和李遴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都是有犯有避,使故事情节生辉,读者兴趣倍增.其中,尤以武松打虎和李遴杀虎的犯与避最为典型.显然,二人都与虎斗,是“犯”。

    但武松打虎,原非本意,事出意外而迫于自卫;李遴杀虎,则是主动出击,意欲报仇。因此,就打虎原委而言,已有所“避’,。更何况武松、李遴性格相异,因此,打虎的招式、场面也就不同.写武松打虎,一一躲过老虎的扑掀、剪,在退让中进击,纯是精细,写李遴杀虎,则是干脆“钻入那大虫洞里舍命拼杀,纯是大胆.正因为小说写出了二人打虎的原委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因此能够在类似的事件中“写出两样文字’,且无一笔柑近. 不仅是古典小说,在现当代的小说创作中,运用“犯中见避”技巧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骆驼祥子》(老舍) 中祥子的三次买车;《登记》(赵理)中艾艾与小晚的三次登记;《李顺大造屋》(高晓声)中李顺大的四次造屋等等.可见这一技巧有着广泛运用的价值. 董颖文同学在自己的习作套撞》中试着运用了这一技巧。

    篇幅不长,写了三次“撞”,应视为“犯”.但三次撞的具体情节都不一样,则是“避’。 第一次,是写别人柑撞、互骂、对打.一骂一打,活画出那两个年轻人的人格水准.而“我”作为旁观者的表现是 “嘴角一撇,表示不屑”;强调“互相谅解”,“提倡互相尊重”。 第二次,是写“我”撞别人.“我”马上道歉,而被撞者却破口大骂,但没有形成对打和对骂的局面.“我”的反应是呼吁人们来“尊重他人”.这一切都与第一次不同,是 “避.。 第三次,是写“我”被别人撞。“我”的修养不见了, “我”也破口大骂了,再不说尊重他人的话了,与第二次也不一样,还是.避”. 看来,董颖文的这篇习作确是运用了“犯中见避”的写法,而且,它还充分体现了这一写法的好处。 首先,人物形象立了起来。

    作为旁观者的“我”,作为当事者的“我”,在强者面前的“我”,在弱者面前的“我‘ 其心态、神态、动态都因运用了“犯中见避”的技法而得到充分、全面、深入的展示。 其次,主题得到不断深化.像“我”这样曾强调人与人应相互尊重,曾呼吁“让我们都来尊重他人”的人却自觉不自觉地不尊重他人,岂不更发人深思,耐人寻味?—阿Q 式的凌弱怕强的国民劣根性啊,尚未根绝。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运用“犯中见避”的写法,并非易事.但只要抓住人物思想性格这一关键,还是容易掌握的.因为事情尽管类似,但由于不同人物的性格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会不同.如武松、李建:或者是同一个人物,也会因思想性格的不同侧面和层面,而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产生不同,如《撞》。

日记的写作指导

    我们的生活不会是一潭死水,生活中总会有波澜,有浪,这些生活的波澜与浪花,是我们写日记的好内容。

    所谓生活浪花,无非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小波折,一些小小矛盾,关注和思考这些波折和矛质,不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写这类日记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也就是说,我们要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如何,结果如何,这样,我们才能真实无误地记述事情的整个过程。真实,是日记的最基本的品质。如本组日记中《一位被赶出家门的老奶奶》一文,是写街头看到的情景,如果作者没有搞清楚那位老奶奶是被儿媳妇赶出家门,才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的,那么,这则日记就会失真,而作者的议论也就没有价值了。也就是说,在写日记时,不论我们发什么样的感想,都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不能想当然。

    其二,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由于日记大多是记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身上发生的事,这些事情既然涌现为生活的浪花,就必然地会引发我们的思考。这时,要特别注重设身处地地想问题。也就是说,不仅要站在自己角度、带着自己的感情想问题,还要善于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我们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能培养我们博大的胸怀。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思考问题,对所发生的事情作出中肯的评价,而不至于被偏激和狭的思想所左右。

    其三,记事宜简洁明了,重突出,所谓“生活浪花”必然有某件事情的发生,这就要加以记述,但作为一篇日记,一般不宜长篇大论,要力求做到简洁、准确。如本组日记中蓝福宁同学的《一张饭票》,就可以说是简洁、准确、生动。“小女孩”的眼神、我的心理活动、“凶悍”的食堂工人的吼叫声,都写得那么真实自然,但又决不拖泥带水,可谓成功之作口

描写景物必须确定观察点

济南大明湖的铁公祠和古水仙祠的景物,字行间渗透粉对迷人的秋色无比赞赏的欢乐心情。采用了固定观察点和变换观察点的方法写景。其中第一段用的是固定观察点,变换观察对象的写法。作者在描述景物时,很注重观察点的选择和说明。“到了铁公祠前”,开头一句简明地交代了作品中的人物老残的立足,从这里“朝南一望”乡写千佛山的苍松翠柏梵宇僧楼。红墙、绿瓦、青山夹杂着株株丹枫,着意从色彩上描绘山景。“低头看去”,说明立脚点没有变,但观察方向变化,写湖水澄清碧绿。“这湖的南岸”,说明立脚点仍在铁公祠前面,观察角度有所变化,写斜阳映照下的芦苇街市。至此,在铁公祠前这个观察点上,老残远眺、近观、俯视五彩缤纷的千佛山,明净多姿的大明湖,怎能不触景生情。赞叹奇绝呢?第二段则采用变换观察点的方法写景。老残站在铁公祠前“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暗自叹赏“四面荷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对联。然后“‘进了大门”从此变换了观察点,开始描摹铁公祠里的景。“朝东便是一个荷池”、“到了荷池东面”、“园门东边”、“祠前”、“过了水仙祠”、“荡到历下亭的后而”、“到了鹊华畔了”,这些语句都清楚地点明老残的立足点由铁公祠经水仙祠、历下亭,移到了鹊华桥。交代了观察点随游览路线而变换。这段景物纷繁,但描写得条理清晰,给人以身临其境,阳}粉其景之感。这是作者精当地选择和明确地交代了事物的观察点并采用了从色彩着眼,从形象描绘入手,把景物的动态和挣态结合起来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描写景物必须确定观察点(或立足点),才能弄清景物的方位,条理清楚而准确地描绘出景物的具体形象。写景时,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可以采用固定观察点,也可以采用变换观察点,还可以采用固定观察点和变换观察点相结合的方式。阅读下列几段写景文字,试从确定选用观察点的角度分析说明它们分别采用了哪一种方式来写景?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参考作家写景的范例,用固定观察点和变换观察点两种方式练习写两段景物。 例1

小船刚一驶进江心,我们便感到了澜枪江的威力。江水湍急地流向东方,小船一只接一只地向下游驶·去,快得象离了弦的箭一样。烈日当空,在貌似平静的水而上,闪耀着万点金光。在我们眼前,好象是倏然闪过的电影镜头似的。出现了一个接连一个的美妙风光的绝妙画幅。江水忽而流过悬岸,忽而越过森林,忽而冲过木棉成林、’芭蕉成荫的江心冲洲,忽而绕过掩映在密林深处的山。有时我们穿过了一片浩浩荡荡、波平如镜的江面;有时我们穿过了一道群释耸立、悬岸夹持的奇险的山峡;有时我们驶过了一片披涛汹的水势陡急的险滩。不论江水流过什么所在,到处都是遗留着澜沧江这位性格暴烈的巨人愤怒的痕迹。……

(二)我们站在山顶上往四处看。 往东看,看见的是城市。城里有一座一座高大的楼房,有一条一条宽阔的街道烟。城外有很多工厂,高大的烟囱冒着往南看,看见的是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梁、稻子、棉花。一片庄稼望不到边,在一块儿了。田野中间有公路,到很远灼地方跟蓝色的天连载重人车在公路上跑着。往西看,看见的是果园。果园后面是高山,层层迭迭,连绵不断。山上是浓绿色的森林往北看,看见的是一条大河着铁桥,一列火车正从桥上开过去船。河水浩浩荡荡。大河上架。河里有帆船,还有小轮船。

(三)一出紫霄宫,果然就是石级盘旋,几乎没有十步平波。我们拨开封住山径的野,踩落纷纷的露珠,傍着展旗山爬到南天门。过南天门,朝日映红天柱峰,金顶闪闪发光。这一带奇峰突现。右有南崖,崖壁开凿石殿,下临千丈深谷,晨雾浮游, 天柱峰上有金顶,看不到底;左有老林撑天,郁郁苍苍,是猿猴出没的地方前面山脚却有小金顶,只有崇山峻岭中的一个玲珑奇突的小山岗上面长着古松,独成一格。奇怪的是,在这深山中却有一个木材加工厂,斧锯声给空寂的山林添加了无限生气。

标签:描写范文孩子点评看过不会这篇修辞开悟一下子
相关作文
社会景观的描写

社会景观的涵义比较宽泛,从一屋一隅的装点陈饰,到室外的风土人情.甚至域外的国际风云,都可名列其中。与自然景观的描写一样,在 作文 中描写社会景观也要适合特定主旨的表达需要,但我们对它的加工主要在于选取......

小说创作的大忌

雷同的情节,重复的描写,最易令人生厌,丝毫引不起阅读、欣赏的趣味。所以,历来被视为小说创作的大忌.但是,如果安排类似的事件,却给予完全不同的描写,那么非但不会叫人厌烦,反而能引发读者加倍的兴趣,进而显......

掌握4大技巧,人物描写惟妙惟肖!(附1-6年级范文)

以人的外貌来说,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父母和亲友也能根据细微的差别准确无误地认出他们,毕竟,世界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 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功,因为,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

描写对文章的重要性

叙述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如果文中只有叙述这一种表达方式,就会产生情节高速发展的局面。一个故事很快就讲完了,但读者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很快就忘记了。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写景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之比喻

上文列举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 写景 片段是多么具体、形象啊!是多么富于造型性、真实感啊!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这些景物描写为什么那样栩栩如生,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写好作文的30条全攻略

很多孩子都不会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头疼,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把作文写长家长虽然为孩子发愁,却也帮不上什么忙。为了帮家长和孩子解决写作文这个烦恼,这30条小建议送给你! 作文的语言 1.把一个......

描写人物

一、导语激发兴趣 写人 的 作文 一般都离不开写外貌和性格,但我们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张三李四一个样,王五赵六没区别,甚至写自己天天相见的人也抓不住特点。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观察不细致,二是......

刻画人物

在我们同学的 作文 中,肖像描写常常犯千人一面的毛......

写人作文怎样才能写谁像谁?(附人物外貌好段描写)

怎样才能写谁像谁 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也说是说,想了解一个人的特点,就要留心观察他在做事的过程中的音容笑貌、举止动作,找出他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抓住了他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讲,人物的特点是......

能说会道却不会写作文?这里有三个妙招

真的有够无语的,我说话逻辑清晰语言通畅,可是一写作能写清楚一句话就真的谢天谢地了。我现在初中,本来小学作文是特别好,基本考试都是满分,还参加过区队的作文比赛,但上了初中就直线下降,怎么都提升不了。我现......

不满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