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程门立雪
【拼音】
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释】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
《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解释:杨时与游酢二人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老师坐着小睡,他们怕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着,一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后人便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近义词】
尊师重道 尊师重教
【反义词】
班门弄斧
【成语故事】
在宋朝时期,有两个兄弟,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程颐。兄弟两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都是极有学问的人。每天慕名前来拜访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在当时有一个叫杨时的人,从小就聪明好学,他四岁就开始念书,七岁就可以写诗作画,八岁就能写词作赋,人称神童,远近闻名。
杨时十五岁时开始攻读经史,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终于登进士榜。从此之后,他开始一生立志着书立说,并且云游四方,所经之地也是讲学授课,深受当地的学者欢迎。当他来到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于是打算长期居住在此,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
有一年,杨时要赴浏阳县令上任,杨时早就仰慕程颐的学问才华。虽然上任路途遥远,但是他任然不辞劳苦,绕道经过洛阳,想去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程颐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路上都没有了一个行人。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门口时,适逢程颐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和游酢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于是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
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例句】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应该有程门立雪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
1、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2、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3、庸中佼佼: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4、驰名中外: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5、宽大为怀: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6、心如铁石: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7、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8、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9、大器晚成: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10、前程万里: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11、俭可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12、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13、赤胆忠心: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14、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15、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16、功成名遂: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走马上任: 【解释】: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拼音】:zǒu mǎ shàng rèn 【拼音码】:zmsr 【近义词】:下车伊始、加官晋爵 【反义词】:削职为民 【灯迷会】:千里来宫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 【英语】:go to take office
马到成功,指战马一到,立即成功。比喻成功容易而且迅速,一开始就取得胜利。语出 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智勇双全,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自 金田 起义以来,由 湖南 、 湖北 、 安徽 诸省直抵 金陵 ,战胜攻克,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