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更多

小议得失关系

2023-05-28 18:48:03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标签:概念

    得与失,是属于不相容关系的两个概念。从逻辑上讲,得与失的内涵互相否定,外延互相排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便出现了非常徽妙的变化,于是你会发现:“失即是得,得即是失。”

    失去的,也许永远不会再得到了,但是却有可能虽失而得。这就是说从一个角度看是失掉了点什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某幅漫画所体现的幽默:上层楼的主人种的吊兰,偏偏长到了下层楼,为他人所欣赏。而下层楼所种的盆花,直直长至上层,为他人所闻。虽然二人都没有获得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彼此相互得到了对方的成果,这未尝不可以说是一种平衡。

    这种得失互相转化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尤其是在社会生活中显得更为普遍。有人抱怨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无所获,其实,付出的努力已转化为其它形式,从而间接有得。例如,个人为集体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又享受国家集体的福利。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因为它不是直接呈现在付出者的面前,故而不易为人察觉。

    因此也可以说,失未必不得,得未必不失。

小议时髦

    记不得在哪儿见过一则幽狱:幽狱大师萧伯纳挺讨厌某些流行音乐,而剧院老板对他说,流行的东西必是高尚的,否则何以会流行呢?萧伯纳听了,立即回了一句:“如此说来,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则幽默固然颇有意昧,但似乎难以真正说服人们放弃对时髦的哄然追求。于是我很想分析一下时髦现象,但愿能究出些名堂来。

    时髦这一现象可以说是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社会集团或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共同具有一种心理趋向而产生的结果。

    前一阵在年轻人中顶流行的大约便是霹雳舞了。许多中学生也竞相效仿,课间时时能见到一些同学在草坪上练习,实在是干劲十足。霹雳舞这种新兴的外来艺术为何能在中国的年轻人中风一时呢?我以为其背景并不很简单。当今的中国是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封闭之后迅速走向开放的。开放初期,许多人甚至对迪斯科都看不顺眼,这也许是由于封闭形成的心理惯性。几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外来事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逐渐地,人们习以为常,这就为霹雳舞在中国的传播消除了许多障碍。而霹雳舞动作新颖,较之于迪斯科,它具有相当的难度和运动量,集健、力、美于一身,恰恰能够满足年轻人的猎奇求新心理。也符合当代年轻人的某些美学观点,这样就为霹雳舞在中国的流行又积累了一个社会因素。于是,随着《霹雳舞》的场场爆满——这也是时髦,许多年轻人很快迷上了霹雳舞。

    当然,在迷恋霹雳舞的年轻人中,并非都是认为它是一种艺术而崇尚它的,许多中学生只是单纯为了时髦而时髦,这是由猎奇心理及集团内部的从众心理造成的。流传的范围广了,各种舆论宣传也便多了,于是再次推广……信息社会,时髦更是“髦得合时”,其速度远胜过当年瘟疫流行的速度(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比喻不好听,抱歉,我仅指速度而己)。就这样,某些社会因素的积累引起了人们的心理认同,产生了时髦,而时奄又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趋同。如此循环,时髦事物就如电磁波般传播开去。

    虽然时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那么,是否时髦的事物一概都值得推祟呢?不见得。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社会某一领域被严重扭曲,就会产生不正常的心理趋向。例如“文革”期间,不少当时极“时髦”的事物都已被历史证明是一种狂迷。当时人们的心灵在红色狂潮中被严重地扭曲,许多人的人性、美学观念等都处在一种畸形状态下,于是产生了许多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诞、可悲的时髦热潮。

    无论是今天,抑或是未来,我们都不能保证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不再崎形化,不能保证没有产生于错觉或精神盲区的“新兴事物”。盲目地猎奇求新和竞相效仿,不仅不利干自身,而且可能有害于国家和社会。因此,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辨别力,是每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人所必须做到的。当然,这绝不只是对花样翻新的时髦而言。

小议看电视

    在家庭中,现在电视常是一个问题,特别是有读书孩子的家庭中,家长为了能让孩子集中精力读书、学习,便整天把电视关上,不让孩子肴,自己也没法看,说是:看电视必定影响孩子上进。那么,真的像一些家长所说的,看电视必定影响孩子上进吗?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用抖证的眼光来对待。

    应该说,一些家长的顾虑,不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现今的电视节目中,确实多少夹杂着一些无脚、甚至有报孩子身心健康的节目。一些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常会迷恋于电视中,难以自拔,以至于荒度了学业。从这个角度看,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可谓是用心良苦!

    但是,家长并没有了解“上进”的全部含义。在家长的眼中,“上进”只是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但事实上“上进”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包括:提高自身修养,开拓知识领城,培养思抖能力等等。而这一些并不一定都能在丈化课程中学到,恰恰能在电视机前得到收获。比如:可以从“断闻联播”中了解世界局势、国内动态,从而获得更多信息,也可以在“东方时空”这个电视栏目中了解社会热点,同时提高思抖能力,更可以从“智力大冲浪”里得到欢笑与知识,可见,看电视并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上进’,相反,还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在了解了‘上进”的真正含义与电视节目的利弊后,是否应该将电视机解禁?当然,不是让孩子不加选择地去看电视,而是有针时性地对孩子进行指导,让孩于多看一些既有候乐性,又有助于上进的好节目。从而在电视中得到另一种形式上的“上进”,相信孩子也会乐在其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小议比较

    在生活中,人人都喜欢比较。

    什么才是比较呢?比较是人们分析和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人们可通过对事物的比较,深人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本质,掌握各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寻找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真谛,追求人类美好的理想、光明的未来。

    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会比较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比较对于我们80年代的中学生也有其巨大的魅力。

    比较使我们认清自我,抛弃谬误,立理想,找到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当我们把自己同老山、者阴山的年轻战斗英雄相比较时,当我们把自己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至死不悔的“真正的牧马人”——曲啸比较时,当我们把自己同那些抛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条件,几十年如一日在贫穷山区培养下一代的“园丁”比较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发现周围的发光点,又无时无刻不在重新认识他人和自己,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比较不仅对我们个人成长有着很大作用,而且对我们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也有促进作用。社会的每一点细微进步,都使我们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而这些,无一不是比较的结果。

    原台湾国民党空军校官李大维先生投奔祖国大陆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亲眼目睹了祖国大陆沿海地R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巨大变化。通过比较,他相信大陆的前途是光明的,共产党的政策是行之有效,深得民心的;而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前途暗淡。通过比较,李大维终于下决心选择一条光明的道路——投向人民的怀抱。在这里,比较起了多大的作用!

    但有时,人们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原因何在?这里,既有世界观的原因,又有方法论的原因。其中,是否掌握和坚持科学的比较方法,是能否获得正确结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否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首先就取决于我们是否以科学的理论,即唯物辩证法作为我们比较的指南。这种科学的比较方法,就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事物作“立体”的比较。

    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因而比较的方法也应是联系的、发展的。单从某一方面或某一条线上进行分析比较,往往失之偏颇。只有联系的、发展的比较,才能使我们看到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暑假,我参加了中学生地展考察夏令营,到庐山考察地质情况。庐山有许多深壑巨谷。锦绣谷就是一条风景秀美的河谷,两边悬崖笔立。站在芦林大上往东南方望去,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山谷夹在山峰之间。初看,两种山谷似乎并无差别;仔细观察,可发现前一种山谷成“V"型,后一种山谷较为平缓,成不明显的“U"型。起初我认为,两种山谷都是水流冲蚀而成。后来,我看了一本地理小册子,才恍然大悟。1934年,李四光曾在考察庐山时比较了“V”型谷和“U”型谷的成因。他联系冰川对于山谷的切割作用,推测“U”型谷可能是庐山地质历史上的冰川运动所造成。以后他又根据其他地质现象,初步证实庐山历史上确存在过第四纪冰川,从而打破了国外学者关于中国中部和东部不可能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神话”。把我的比较和李四光的比较作个“比较”,可以看到,李四光用联系的眼光而不是孤立的眼光比较河谷成因,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李四光的这种比较,可以称为“立体”的比较:一是横向的比较,即同左右的,同事物周围环境的比较;二是纵向的比较,即前后历史的、发展的比较;三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比较,即内在的本质的比较。这种比较不仅有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对社会现象及本身的认识。

    可见,只有“立体”的发展的本质的比较,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事物。通过它,我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地由“必然王国”飞向“自由王国”,不断地获得科学的真理。反之,我们只会歪曲地认识事物,走向谬误。

    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变革,纷繁芜杂的率物在生活的舞台上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表演,各种各样的思潮在影响和冲击着我们中学生的头脑。因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具备比较的基本能力,弄债何为比较,为何比较,怎样比较,将有助于我们科学的世界观的塑造,有助于我们辨清方向.使自己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思考社会和人生。在这里,科学的比较,是一件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这也就是我们议论比较的用意所在。

将文章写精——小议《窥人》

第一次读杭州十四中高二((7)班杨是同学所写的这篇《窥人》,我感到一阵莫明。当时我并不能感受出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让我觉得这是一篇另类的习作。

数日后重读此文。细细品味后才体会出那其中蕴藏着的深刻哲理,寥寥数语却将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剖析得淋漓尽致。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受颇深。他用了极其微妙的比喻概括了十多种不同类型特性的人。那些人都是极普通不过的,也许你我就在其中。或许曾经你也有同样的想法,想写一篇揭示人性的文章,但无穷无尽的思绪却变得难以把握,无法合理地表达出来,使得一篇良作被扼杀在摇篮中。

那么你是否想过写一篇好文章应如何来把握文字收放的尺度?就如《窥人》一文,如果作者按常理那样极力描写和渲染这十多类人,那就一定不是一篇值得欣赏的新时代的文章。换言之我们有时把文章写精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一种不错的表现方式。这样不但能叫人深刻,更能让人浮想联翩。

但现代人仿佛已经习惯了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上。这也许与应试教育的作文要求中的一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字数在XXX以上)。

假想有一天我们能把这一条改为(字数在XXX以下)那么,那时的我们才将写作推向了新领域,推进了新现代化教育。那才是无限创意的新生代作文。

“坏话”小议

    有些同志一提起说“坏话”的人,轻则怒形于色,咬牙切齿多重则拍案而起,破口大骂。我认为这大可不必。

    这些同志所谓的“坏话”,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真话,一种是假话。但此二者都对他们有些“不利”,于是他们便一律视为“坏话”,并加以排斥。其实,这两种“坏话”都值得一听。

    有些话真实地道出了某些人的缺点和错误,因此被说成“坏话”。有这样一个笑话:甲对乙说:“听到自己的缺点,你不会生气吧?”“当然啦I闻过则喜嘛,”“那好,我给你提个意见:你有点不太诚实……”“放屁!……”乙跳将起来。对“坏话”切齿者,亦不乏此辈吧?他们讳疾忌医,文过饰非。别人对他稍有意见,便是说他的“坏话”,而说“坏话”的人,自然又是“坏人”。“坏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坏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经过这番逻辑,真理又到了他这一边。别人的意见倒成了他正确的依据。

    长此以往,也许就没有人说他的“坏话”了,但他也就没有了忠告,没有了净友,没有了自知之明。唐太宗纳谏而臻于“贞观之治”,蔡桓公逐医而终遭身死之祸,这样的事俯拾皆是,勿须多言。重要的是我们应“以古为鉴”,吸取经验教训。“可有尘瑕须抚拭,敞开心扉给人看”,不亦乐乎?

    带有恶意,不切实际的话,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坏话”了,但我们仍需有容纳它的胸怀。倘若我们脸上有一个污点,那被说成是几个或一片,当然不对,但总该看到自己脸上还是有污点的吧?倘因别人说的数目不对,便把自己的缺点一笔勾销,就成了耍赖皮。至于那些黑白颠倒的话,自然也不能承认,但也不必生气。否则,白白消耗许多能量,却正中说者下怀。“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苏轼曾批评王安石的一首诗,说“秋花不比春花落”,东坡是否含有恶意,我们无从知道,但他批评得不对是一定的了。然而王安石并未因此“跳将起来”,而是以事实服人,所以王安石是伟大的。《三国演义》第一百回就讲到孔明趁曹真生病,写信肆意羞骂曹真。结果曹真“恨满胸膛”,“死于军中”。这事是否史实也暂且不论,但听到“坏话”不应生气是对的。

    无论哪种“坏话”,又有当面说与背后说之分。于是,有些人就抓住“背后”二字大作文章:什么“两面三刀”、召阴谋诡计”、“当面不说”之类。这样做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转移论题,拒绝批评,二是显示自己嫉“恶”如仇,从而证明自己正确。倘若有人相信,这实不失为一个经济而有效的办法。但我要劝他们这样想:别人为什么要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呢?这里固然有批评方法上的错误,但一面也要检查自己。读过《连并三级》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魏忠贤“脾气不好”,倘有人当面一本正经地对他说:“请千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我们是否会觉得这人可笑而且可怜呢?当然,我们的同志绝不至于象魏忠贤那样“差劲”,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襟怀坦白的人,一个从善如流的人,一个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人,根本不必担心别人背后说他的“坏话”。

    周恩来同志所说的“我们决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我们也不因他人的批评中含有恶意甚或变成攻击便拒绝批评”,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每个人都应敢于听“坏话”,善于听“坏话”,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标签:两个属于关系不相容逻辑上得失小议概念
相关作文
小议“野劲”

砰、砰,球一个接着一个,陈招娣玩命似的向来球飞扑过去,又翻滚起来,即使双腿发沉,脸色苍白,仍不顾一切地奔跑,飞扑,滚翻。此时此刻,她的野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靠着这股野劲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她获得了......

小议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吃点苦,为了让孩子学会关心人,而争先为孩子报名参加吃苦夏令营、吃苦冬令营等活动,但是问题的本身是,家长应该更多注重平时 教育 和培养。 四则材料所反映的一点是共同的,......

论科技与生活和人文关系

人文和科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两大重要的潮流。人文意味着以人为本,它强调尊重人最本身的价值。在人类的历史上,科技的进步和人文的发展交织成一首人类的进行曲。二者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人文的发展也很......

小议国足

四十四年的期盼,四十四年的等待,四十四年的 梦想 ,就在那一刻实现。我们终于圆梦世界杯。 中国足球长大了,已不再是那个会欢倒在自家门前而爬不起来的小小子了。感谢上苍,没有让我去熬那四十四年,我知道,那......

小议看电视

在 家庭 中,现在电视常是一个问题,特别是有读书孩子的家庭中,家长为了能让孩子集中精力读书、学习,便整天把电视关上,不让孩子肴,自己也没法看,说是:看电视必定影响孩子上进。那么,真的像一些家长所说的,......

小议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节电、节水、节油、......

小议虚拟广告

说起广告,我们都不陌生。而虚很广告也古已有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韩非鱿在《说难》中予以揭东:楚国有一个卖矛和质的人,赞美他的质说:我的质非常坚固,没有任何矛能刹透它。一会又赞美他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无比,......

玩物也能长志

大概是遗传因素的关系吧,我身上的艺术细胞好像比别人多了点。习字、集邮、下棋、打球,真可谓无所不爱,无所不玩,为此,我母亲总是用玩物丧志之类的话劝止我。 玩物的确可以丧志。纵观历史不乏其人,有的人不仅丧......

小议《蝙蝠侠黑暗骑士》

精神文明必有物质文明的保障。去餐厅吃饭常看到空的厕纸筒,也许是被客人带走了。他人在需要时不禁恶语相向:没素质。可不知也许那人家中经济条件不景气,无闲钱买这必需却相对奢侈的东西。所以其若能满足物质需求思......

小议“粗话”

在人流拥挤的地方,每当你踩了我的脚,我撞了你的肘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不堪的粗话刺人耳鼓。如果双方都争强好胜,那就会愈演愈烈,各展其创造、发明粗话的才能,以至难分难解的地步。说粗话大概是起因于人们的某种相......

不满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