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参观了北太平庄农贸市场。因为我是日本对外贸易公司的一名职员,所以我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一直很关心。我先听了农贸市场石主任的介绍,又参观了市场的零售大厅。
北太平庄农贸市场是1979年建立起来的,它一直是文明市场和先进集休。这个市场有两个特点:一、规模比较大;二、有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在零售大厅里有419个摊位,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300多个品种。有黄瓜、西红柿、梨,新疆的葡萄、西瓜等等。这里的经营者95%以上的是来自中国各地的农民。这个市场是国家开办的,但经营者是个体的。整个大厅分三个管理区,由10人负责管理,他们实行一种责任制,如果管理不好,要扣发奖金。国家对个体摊位要收工商管理费和税。管理费是根据摊位面积、位置,卖的品种的多少和营业额的多少来定的。管理费是一个月收一次,现在每个摊位最多的收110元,最少的收70元。每个月共收管理费三万多元。税占营业额的2%。
该里的价格是经营者自己定的。换句话说叫市场调节,用供求关系调节价格。
每天来这里买东西的人很多,特别是星期天,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5000人次。在这里买的东西如果质m不好,还可以换。这里的质量管理很严。比如说肉要做三种检查:一、来这里以前卫生部门检查,给合格的肉盖上印章;二、卖肉的人要检查身体;三、这里的管理人员也检查肉。经他们检查合格后,肉才可以卖给顾客。如果肉卖不光,还可保存在冰箱里。使用冰箱的人要负担电费。来这里卖东西的人要签订协议书。只要能遵守这里的规定的人,都可以来这里摆摊。
在调查中,我觉得在收税方面有点儿问题。交多少税是根据自己的申报,没有证明。这样的情况不太好。很容易偷税或漏税,还要进一步改革。
周村,位于淄博市内,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周村古商城,就坐落在周村新建中路上。
首先,映入眼帘都是一座巨大的寺庙——千佛寺。只见一个巨大的钟悬挂在大寺门口的上空。走进寺庙,在金灿灿的墙写着一个大字——佛,接着就是一座座的寺楼。据哥哥说,千佛寺共有寺楼27座,大约有佛像100多尊,而且个个保存完好,听到这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让我更加认识到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走进北门,就像是从现代穿越到了宋元时期一样,到处铺着青砖,每一家店铺都挂着隶书式的招牌。大街的两旁栽种着一棵一棵的槐树.皂树,平均一棵树的年龄在100岁左右。一到夏天,这里都被绿树所笼罩,许多人在树底下乘凉……在大街上,还有许多卖艺的人他们所唱的歌.所跳的舞都给大街增添了许多生趣。
走完了北门的街道,我们又来到了“票号展览馆”。这里面藏有远古时期到民国时期之间所有朝代用过的钱币,还有现代发行的珍藏版纪念币都一应俱全,不愧是名副其实的“票号展览馆”呀!
顺着丝市街,我们来到了“状元府”。状元府是周村第一武状元——王应统的居住地。走进状元府,首先看到了一座宽敞的院子,在四周有三座阁楼,父.母和王应统各住一间。走进王应统居住的房子,里面的家具简陋,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朴素的八仙桌,顺着屋子向里走,来到了他的书房,里面只有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柜,让我体会到当时的艰苦。
走进银子市街,我们看到了一座寺庙。这让我感到有些疑惑:刚才不是参观了千佛寺了嘛?难道我们是在绕圈吗?我连忙走近一看,原来是“魁星阁”。它和千佛寺不一样,虽然有3座寺楼,但是里面的文物却很珍贵。有刘备.关羽.张飞的塑像,塑像闪闪发光,雕工精美。尤其是张飞,他双唇紧闭,眼如铜铃,身高在两米左右,手握宝剑,摆出一副威武的架势,好想要为民除害一样。
我爱周村!更爱那历史悠久的古商城!
亚运村离语言学院不远,坐车十分钟就可以到。关于亚运村,我虽然听过一些介绍,也看过一些图片,但当我第一次来到这儿时,看到那么多高大的楼房,漂亮的体育馆,心里特别激动,这里真是太好了。
在去亚运村的路上观察亚运村,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亚运村就像是站在北京城边的一个巨人,面对着热闹的北京城,背后是广阔的农村,所以这个地方既安静又热闹。虽然它在北京城的边上,但交通很方便,宽阔的大马路通向机场和市内,真是一个好地方。
在亚运村参观,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康乐宫。我这个人最喜欢玩,过去玩过的地方不少,但是我相信康乐宫是最好玩的地方。
康乐宫里有一个很大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很特别,它有人造的浪,在里面游泳就像在大海里游泳一样。游泳池的周围,有假山,有喷泉,有小桥,还可以从山上滑到游泳池里,真有意思。我用手摸了摸游泳池旁边的地,是热的。游泳的人不穿鞋在上面走,不会感觉到凉。我发现游泳池旁边还有草做的房子,走近一看,原来是酒吧。这里真像一个海边沙滩上的度假村。
在康乐宫的二楼,也有很多特别好玩的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台球城。这座台球城真不小,我数了数,一共有二十四张球桌,还有酒吧和服务台。
二楼还有一个计算机高尔夫球室,这是计算机控制的,人们可以在里面练习打高尔夫球。墙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电视,显示高尔夫球场的场景。球一打出去,电视屏幕上就能看到球的飞行变化。在这里打高尔夫球,就像在真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一样,而且因为这是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可以告诉你应该怎样练习,这是真的高尔夫球场所没有的优点。另外,在这里打球也要比在真的高尔夫球场便宜得多。
康乐宫里还有很多别的好玩的地方,比如麻将室、保龄球、壁球室、网球场、迪斯科、卡拉OK等,还有很多餐厅,商场。这么说吧,我想玩的,这里差不多都有,这里有的,我都喜欢。
有人说,康乐宫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游乐场,我相信这不是吹牛。
我希望在亚运会的时候,和亚运会以后,中国能管理好康乐宫,使它不仅是亚洲最大的,也是亚洲和世界最好的室内游乐场。
我参观过雄伟高大的故宫博物馆,也参观过有江南特色的嘉兴博物馆,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设计的。它最大的特色是与旁边的拙政园、忠王府的环境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我看到许多老外慕名而来,在博物馆前排起长队,这足以显示出它的有名。穿过古色古香的大门来到馆内,我被那山水园林般的风格所吸引住,澄清的活水从高处墙壁的人工瀑布里一泻而下,落在金鱼池里溅起了朵朵雪白的水花。那潺潺的水声,仿佛在向你述说苏州悠久的历史。
往里走,就是文物展厅,这里展出的是是古陶瓷。最具代表的是秘色瓷莲花碗,有碗身和盏托两部分组成。那青中带些微白的瓷色,仿佛是一块玉石。它被认为是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据说,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每一件瓷器,都价值连城。
走出瓷器展厅,来到了带着古朴韵味的书画展厅。这里有两种中国画,一种是水墨画,一种是彩画。我看着画卷上五彩斑斓的颜料和细致的线条,不禁感到惊讶,以及对古人的敬畏。难以想象,当时作画用的只是毛笔,画家们却能画出这么精致的线条,足见他们的功力高深。
苏州博物馆不但展品美丽,环境也很优美,怡人。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的池塘里,游着一群群欢快自由的锦鲤,或大或小,自由自在。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潜入水底,像似在与我们捉迷藏。池塘的对面,白墙黛瓦之下,有一些堆叠的假山,倒映在水面上,构成了一副水墨画,以蓝天白云做背景,在阳光的映照下分外美丽。
漫步在池中的九曲桥中,看着这一副水墨山水画,耳畔仿佛传来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诉说着苏州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苏州博物馆,真不愧为贝聿铭老先生的经典之作。
我们参观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和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我最感兴趣的是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杭州的吴山,也叫做城隆山,是杭州十八景之一。在吴山山阴的大井巷北口、就是中国著名的百年国药老店——胡庆余堂。在旅行手册上写着“胡庆余堂创建于1874年,是一座具有浓郁江南亭园特色的古老建筑”,我对中国的“江南亭园特色”不太了解,但是我很赞成用“特色”来概括胡庆余堂的建筑—与众不同之处非常多!比如说,店前面的围墙,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做“封火墙”。更特别的是它居然有十二米高,并且在墙上写了高五米的字“胡庆余堂中药店”。这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神奇和惊异;还比如,“门楼”的高大建筑上有金色的刻字“进内交易”这四个字,在走近看的时候,让人感觉它们的笔画是凹进去的.但是走远看的时候,却正好相反。我想这一定只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才能做成这样特别的东西;还有,我最喜欢的是被叫做“长廊”的通道。长廊的一边儿是庭院,另一边儿是木制的高屋壁。在它们上边,依次悬挂着三十六块长方形的木匾,听说它们都是用昂贵的银杏木制成的、上面漆黑、用金色字刻了各式各样的药名和这些药的配方。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聪明也很艺术的方式——既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又是很有水平的广告。
在胡庆余堂的营业大厅里,挂有很多匾额、对联和金字招牌,它们都朝外挂着,给顾客欣赏,惟独有一块黄底绿字的匾额,面对着药店坐堂经理的案桌,朝里挂着,这是被中国中药业奉为“药业座右铭”的“戒欺”匾,胡雪岩老板遵守“戒欺”的职业道德。
中国的中药是以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作原料,品种很多,因此受地理、气候的影响很大,产地是否地道直接影响着药品的品质、胡庆余堂为了做到“‘采办务真”,自始至终在药材原料的收集方面,派专人到全国各地采办,保证原料来自品质一流的原产地,常常是舍近求远、舍贱求贵,有一种名贵的药叫做“全鹿丸”,是用鹿身上30多种珍贵药材做成的。为了保证原料质量上乘,药店居然自己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为了防止药材贮存过程中变质,胡庆余堂又购买了三、四亩地,精心修造了东、西、南三个药材库房和一个专门贮存胶的库房,据说在那里贮存了一百年的驴皮膏依然不会变质。另外,对于各种渠道的药材,在药店都有专门的人负责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原料,无沦什么价格,从什么地方来,都一律退货。有了原料还需要进行各种加工才能做成成药,这样的生产过程叫做“修治”。在胡庆余堂百年的历史中,遵循“修治务精”的原则也有很多故事。比方说,胡庆余堂国药博物馆里陈列的“金铲银锅”就有一个传说:当时胡庆余堂想试制一种名贵的急救药,叫“局方紫金丹”,这副药在别的药店里已经有出售。但是疗效并不理想,于是胡雪岩召集了很多名医学者一起研究,没想到从一位老药工那儿得到制作的秘诀——就是用纯金做铲子,纯银做锅,结果做成了品质很好的“局方紫金丹”。
除了在生产和生意方面“戒欺”以外,胡庆余堂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同样,从不依仗财大势大欺压别人,相反,胡老板“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善事”的名言,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我们参观的时候,看到它的大门两侧墙不对称,据说是胡老板当时买地皮的时候,旁边儿有一个豆腐作坊的老板不肯让出他的房子,以当时胡雪岩的势力,叫他改行、搬迁真的太容易了,但是,胡庆余堂没有仗势欺人,所以,胡庆余堂的建筑到现在还是缺角儿的。
自从胡庆余堂创建开始,就经常地免费或降价发放药品,像在水陆码头免费赠送避瘟散、放0药等老百姓家里必备的“太平药”,给军队和战区、灾区百姓发送药品;每逢初一、十五,杭州城里香客很多的时候,胡庆余堂把精制药品全部降价销售,每年夏天头伏前一天,烧煮大量药茶,免费发放给百姓解暑祛病,预防夏季的疾病;还有给上门的急诊病人现熬鲜竹沥,一剂鲜竹沥,据说要花一到二十小时才能做成,免费为病人制作。老师告诉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北有同仁,南有庆余”。它说明了胡庆余堂在中国的中药行业的显赫地位,胡庆余堂有中国“江南药王”的称号,这和它在一百多年间的苦心经酉是分不开的,上面一个一个的动人的故事,也肯定会被老百姓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我认为,胡雪岩老板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生意人,他因此赢得了荣誉和信任,我也祝愿中国后世的“胡雪岩”们也能做得像他一样出色。
今天,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上海植物园。
一进园,我们就看见荷花池里开满了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已经开了两三片花瓣,还有的花瓣已经全部开放了。这里的荷花很美,有粉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红色的……一支支亭亭玉立,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莲”,它的莲叶特别大,绿绿的,外圈还有一圈花边,就像一个大果盘,据说王莲可以承受得住一个六七斤重的婴儿的重量呢!
然后我们还看见了一个超级大的仙人掌,它有两层楼那么高,我想它应该生长了几百年吧。它的一根刺都有5厘米长,尖尖的,扎扎的,我们都小心翼翼地,生怕被它扎上一针。
我们还欣赏了漂亮的沙漠玫瑰、活了210年的大树……转了一整天,我们还没有参观完,上海植物园可真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