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手里拿着小白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烈士陵园。
在烈士陵园里,我们严肃地站在墓前,聆听李主任和顾校长给我讲汤曙红烈士的英雄事迹。我噙着泪花望着胸前佩戴的红领巾自言自语地说:红领巾啊红领巾,你来的真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你,我要让你更红更艳!
催人泪下的英雄事迹讲完了,全体同学泣不成声。这时顾校长要求同学们绕墓一周,把手里的小白花挂在陵墓周围的树枝上。我望着烈士墓前的石碑说:“先烈啊,您安息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到了中午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烈士陵园。
简评: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重点,把这一次扫墓活动写得完整。小作者一反平铺直叙的写法,生点抓住墓前听“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向烈士献花”这两个细节进行描写。平实、自然的语言叙述,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多年的清明节都是阴雨连连的天气,古代的清明节又如何呢?以下为清明节的由来作文: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细雨纷纷的清明节,为什么每年清明节都要下雨呢?难道连老天也在缅怀先祖?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去扫墓。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是怀念亡者,吃清团和扫墓。
我们男士们都一大早起床,为扫墓做准备,女士们也是一大早起床。我和爸爸、爷爷扫墓时,妈妈、奶奶她们已经去买菜了。
扫墓也是需要提前规划好路线的,这次我们先是去远一点的地方扫墓。到了那,我们先把杂草清除干净,然后摆上祭品,开始祭奠。我在心里默默缅怀他们,希望他们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日后有所作为。所有流程结束后,我们便出发去往下一处地方,继续扫墓。这是一样的步骤,清除杂草,摆上祭品开始祭奠。
回到家后,已经快中午了,家中奶奶、妈妈已经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吃饭时我们举杯再次祭奠先祖。
清明节既是大家祭奠的日子,也是大家齐聚的日子。
清明节的那一天早晨,天正下着倾盆大雨。我看见妈妈和爸爸的身影,兴奋地嚷叫起来。因为今天是清明节,爸爸妈妈早晨四五点钟就从县里赶过来了,为的就是扫墓。
这天早晨的六点三十分,爸爸问我要和他一起去扫墓吗?我爽快地答应了。
在路上,我突然发觉爸爸的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鞭炮。我觉得很奇怪,心想:爸爸会不会是忘了拿鞭炮了呢?于是,我用惊讶的眼光望了望爸爸。
“爸爸,您是不是忘了拿鞭炮了,以前您都会带着鞭炮来的啊?”
爸爸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然后亲切地对我说:“是啊!我今天确实没带鞭炮。”
爸爸的话音刚落,我马上接上了嘴。“那您为什么明知道又不带来呢?”
爸爸知道我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他于是对我说:“那是因为今年这儿发生太多火灾,所以不许燃放鞭炮,难道你没有看告示吗?听了爸爸这段话,我脑海立即浮现出那张告示来,上面确实有不许燃放鞭炮这一条。
没想到爸爸还挺守规的嘛!
在扫墓时,我看到了许多来扫墓的人,但他们好像没把那张告示放在眼里,同我爸爸比起来,他们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这里,我想到社会中又有多少个这样不守规的人呢?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但它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倘若人人都守规的话,那该是多么和谐的一个社会呀!
让我们做一位文明人,好吗?那现在就行动起来吧,改掉以往社会中的陋习,让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吧!
通过这堂生动的教育课,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渐渐地明白了红军是伟大的,红军是无私的,红军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长久的革命战争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位英勇的无名英雄在战场上牺牲了.
清明节来临的前一天,全校师生参加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去烈士陵园扫墓,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红的红领巾,每人手捧一朵精心自制的小白花,神态庄严地列队在高高的纪念碑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听老红军爷爷讲述当年红军们浴血战斗的动人故事……
通过这堂生动的教育课,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渐渐地明白了红军是伟大的,红军是无私的,红军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长久的革命战争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位英勇的无名英雄在战场上牺牲了.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今天幸福的生活献出了青春,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小英雄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为了消灭侵略者, 掩护着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假装带路,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受到打击,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王二小只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烈士的其中一位,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好时光,认真学习,决不辜负先辈们的期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告慰那些长眠在九泉之下的英雄们.
夕阳西下,鲜红的少先队旗在春风里迎风飘扬.走在回家路上,我想,这次扫墓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红军的革命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当春风吹拂杨柳,薄雾像轻纱似的笼罩着人间时,清明节不知不觉地到了。
星期一早晨,天阴阴的,像倒泼的墨汁一样,雾也很浓,犹如到处都罩着一层纱,远处的楼房如同海市蜃楼一样。被大雾笼罩着的月山公墓,远看去就像一幅美丽,清雅的水墨画。
来到了爷爷的墓前,墓碑上的一颗露珠缓缓滑落,滑过“郑林荣之墓”几个楷体,然后寄托着我对爷爷的无限思念滑落到碑前的白菊上。
大人们擦拭着墓碑上的水,然后摆好祭品,插了两柱香。而在一旁闲着没事的我和表妹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墓旁的那棵翠绿翠绿的树梢挂着亮晶晶的水珠的小松树。这棵小松树当年只有30或40厘米左右高。是2007年9月的一天,也就是爷爷长眠于这儿的那天栽种的,如今它已经长得差不多我这么高了。3年的光阴,它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都一直陪伴着爷爷。这棵小松树同样也挂满了大家对爷爷无限的怀念。
焚烧后的纸钱像一只只涅槃后的灰蝶,随着微风一吹,全都轻盈地飞向远方,飞向阴霾的天。妈妈看着这场景,告诉我一首毛泽东写的一首诗:“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该诗句是用于怀念烈士杨开慧,柳直苟的。望着“轻飏直上的”灰蝶“,我多么衷心祝愿爷爷在极乐世界中过得幸福啊!
做完了清明祭祖,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我默默地望了爷爷的墓最后一眼。无声的大雾为爷爷的墓罩上了一层纱,“沙沙“响的春雨像在演奏一首安魂曲。在大雾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爷爷那张布满皱纹,镶着金色假牙的脸,记忆的玻璃瓶一瞬间打翻了,往日的记忆场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永远忘不了阿爷的摸样,忘不了他曾经抱起我,然后说:“哟,乖乖又长胖了!”忘不了他曾经教我写字,忘不了午后他带着我在楼下散步,我玩着无聊的游戏----帮臭水沟起名字时,他总是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我;还忘不了他一生总是勤俭节约。。。。。。爷爷,您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啊,对您的思念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啊。我希望有一天,当我打开门,就看到您提着一笼画眉鸟站在我的面前。可这就算是真的,也不过是一场梦。。。。。。
在看到月山公墓的最后一眼时,大雾似一幅泼墨山水画把月山的凄凉笼罩了。耳边杜牧的《清明》久久回荡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你也可以投稿,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