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的陈朝,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名叫智永,本姓王,是个和尚,人们叫他“智永禅师”,会稽【guì-jī】(今浙江绍兴)人。善写各种字体,而特别擅长草书。他书法艺术 的卓越成就,是长期勤学苦练得来的。据说,他认真练字,曾坚持了三十年,他把写坏的废笔,随手投入大瓮(每瓮容量都是好几石),曾积了十瓮。后来,他把这些废笔一起埋了,并且筑成一个墓,称为“退笔冢【zhǒng】”。他还把所写的字,大约每千字一本,装订成八百多本,分送给浙江一 带的寺院,差不多每寺分得一本,大家都把它当宝贝一样珍藏着。有人说,智永的书法,真正继承了晋代书法家王羲之 的艺术传统。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请他题字的人因此一天 一天多起来。
智永当时住在浙江吴兴的永欣寺,因为每天都有许多人川流不息地去拜访他,永欣寺于是非常热闹。他所住的屋子,竟至“户限为穿”。
“户限”,就是门槛。因为来访者出出进进,非常之 多,所以把门槛都踏破了,这就叫“户限为穿”。唐张彦远采辑的《法书要录》,有关于智永住处户限为穿的故事,原文写道: “智永禅师住吴兴永欣寺,人来觅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穿穴。”还说,后来,智永住处的户限,只好包上一 层铁皮来加以保护,人们称之为“铁门限”。宋苏轼《赠常州报恩长老》诗: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铁门限”亦作“铁门槛”,旧时用以比喻谨守高尚的祖德家教,坚拒世俗歪风。《红楼梦》所说贾府修造的一座寺院,取名为“铁槛寺”,这“铁槛”,即铁门槛的意思。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纵有千年铁门限, 终须一个土馒头。” (土馒头,指坟墓。)可见“铁门限” 的含义,早已不同于上述智永故事的原意了。
今亦喻 把关极严,难于进入或通过 谓之“铁门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