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感动。在火车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那艰难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那是一道爱的背影,不仅让作者潸然泪下,也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触动着每个儿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我的心里此时也有一个背影愈来愈清晰......
前段时间,我被语文老师选上去长沙参加《诗说中国》节目的录制,老师要求我们在高铁站的售票厅集合。高铁站我已来往过几次,本已说好由我自己坐出租车去的,但爸爸终究不放心让我单独坐出租车,决定还是亲自骑电动车送我。
一出门,寒冷的空气让我的寒毛都竖了起来,路边的树木无精打彩的样子,几只早起的小鸟在低声哀鸣。我坐上车后座,座位冷冰冰的,气温仿佛一夜之间降了下来,我连打了两个喷嚏。
爸爸经常骑电动车接我放学回家,多少个昏黄的傍晚,那挺直的腰杆、宽厚的肩膀就立在我的前头,让我倍感安心与依赖。一路上,爸爸特意坐直身子,那宽大的脊背,就像一面墙,挡住了迎面吹来的寒风。
到了高铁站,我跳下车,爸爸把身份证递给我,关切地说:“ 我走了,一路上要注意安全,要听从老师的安排,课堂上要好好表现啊!”我接过身份证的那一刻,爸爸的手碰到我的手,他的手如冰块一般冷冰冰的,没有一点温度。
即将走近售票大厅的那一刻,我回头一看,正看到爸爸远去的背影,那穿着深蓝色大衣,因为寒风扑来而略显佝偻的背影,在马路上越来越小的背影,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有人说:“孩子留给父亲的,不过只有背影。”而父亲留给孩子的,又何尝不是呢?正如我的父亲!只是原本年轻矫健的身影在一点点地褪去。他的背影或许不再高大、不再挺拔,但是父亲流逝的青春年华却填满了对我的爱与希望。他的爱踏实,让我想久久依靠,他的爱朴素简单,却一直在陪伴着我。
抚摸着手中语文课本,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深蓝色大衣的背影又浮现在我眼前,似乎在告诉我:孩子,努力前进,爸爸一直都在!
指导教师:袁淑萍
我的父亲似乎从来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了外地,一年中回来的次数寥寥无几。也正因此,童年记忆中的父亲是没有脸的,只是一部手机的通话界面。
我很恨我父亲的,因为他心里似乎只有工作。我恨他常年在外,恨他从不参与我的成长,从不关心我的事情,恨他永远只知道在我生日时给我转钱却不懂得回家陪我,恨他当我提出让他回家时他长久的沉默。我总望着天上的月亮,觉得它正一点点离我远去,就像那原本就不多的父爱,辽阔无垠的天空令人心生落寞。
后来,我干脆不在电话给他,对待他的电话也草草了事,我不再与他分享我生活中的事,原本仅存的的温情也在逐渐减少的通话记录中渐行渐远。
久违的见面在七年级暑假,我去了贵州,我无视着他的一切,无视着他所有希望与我交谈的请求。他似乎也看出我的不情愿,没再强迫我,让我在房间里待了三天。
最后那天,在高铁站台上,我难得的与他聊着天,他见我和他说话,有些惊喜,话也逐渐多起来,内容却都是我儿时的趣事和我如今的情况。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我盯着他的眼睛,目光如水,淳淳流淌着,整个人温柔的一塌糊涂。我愣住了,我没想到父亲记得那么多,也没想到我的近况他也了如指掌。我问他,你咋知道这么细?他似乎有点窘迫,低下头:“你不说,我就问你妈罗。”我再一次愣住了,原来,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我的成长。
我转过头,初秋的月光有些清冷,透过澄净的夜色洒在父亲脸上,似乎要凝成秋霜。我临摹着他的脸,宽粗的眉毛已经夹杂了许多银丝,被挂过的胡子依旧顽强的攀上父亲的下腮,那双满怀宠爱望向我的大眼身后拖着雍长的尾巴,看的人触目惊心。多久没见他了?一年、两年、三年?什么时候父亲变得这么老了?
高铁飞驰而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父亲叹了口气,似乎还想说很多,但最终只是落下那个宽大的手掌拍了拍我的头,又轻声说了句:“好好学习,过两年爸就回来。”可我却分明看到了他眼中那与表面的平静不符的水光。
我进了车,有窗户旁向外看,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着。父亲还没走,月光下影子被拉得很长,单薄的衣服裹着那个有些佝偻的男人。他还是忙,打着电话处理着公司的事,见我正望着他,又奋力向我招手,绽开一个大大的笑。昏黄的灯光下,空气中氤氲着一种不知名的气氛,周围的一切渐渐模糊起来,像是一张水墨画般,由中间一点点晕染开来,愧疚也渐渐晕染开来。父亲似乎真的老了,在我的埋怨中真的老了。
对啊,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一味的指责,永不停止的埋怨,幼稚的质疑那份浓厚的爱。我竖起高高的围墙,把他挡在墙外,而那个被我埋怨着的人却细细拾起我与他的所有回忆,在千里之外我看不到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爱着我,那份爱从未停止,从未消减。朝朝暮暮,年年岁岁,由青丝倒半百,永远真挚而热烈。
那一天的月亮同样圆,但不同于往日的是,那颗圆月没有远去,几千里的路程,如影随形。
朝夕相处,以至于遗忘了美丽的风景。
——题记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时光如流水,淌过指尖,路途中雾霭氤氲,恍惚间早已不复童年。朝夕相处,让我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早已改变。
父母对我的付出早已习以为常,长期以往,美丽的风景总容易被遗忘。
云破日出前,妈妈早已做好早餐,随后叫我起床,这是常态;餐后的碗筷搁置成了我的习惯;我不会理解他人,因为父母一直在无私的奉献,渐渐忘了去学会包容。我只会“独行其道”,他们的关心,我从未留意,至于爱,从未细致感受。
或许是因为风景的无处不在,让我也发现了美丽的风景。
暮日将晓,是我去上学的时候,后方传来我名字的呼唤声,声线特殊且熟悉,不用看,我知道是谁,因为赶时间,或许是因为不耐烦,我依旧往前迈步,后方的脚步声加急,我停下来,爸爸是来给我送眼镜的,身上穿着肥大的棉服,本就不匀称的身材更加臃肿。嘴里喘着气,要把眼镜往我书包里放。我喜欢把书包背在前面,这是初中时养成的习惯。他俯下身体,粗糙而肥大的手不甚好看。他拉着我书包的拉链,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他的白发。
在记忆里,爸爸是一个严肃到了极致的人,于我而言“不好惹”写在了脸上,没想到还是流年的痕迹,抹轻了他的怒气,头上有全黑的头发,更多的是灰色,白色的异常扎眼,那是他的时光。原来爸爸早已经老了。
借着路边微弱的灯光,我看的更加清楚,“好了”,一声粗重的声音打断了我的目光,我装作不经意的看向别处,而那黑白灰三色的头发却历历在目。
我背过身,向前走,却总感觉有人在目送我,应该是的吧?我没有回头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和家人之间有隔阂,却还是时光出马,让我们冰释前嫌,亲情始觉海非深。
父母老了,他们在尽心尽力地保护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纵使有时不对,但初衷总是好的。以前觉得他们就像过客,或许是我太自私了吧?应该有的是美的风景,和欣赏美的人。
父母的爱像文人墨客溺于山水是提笔所写的美丽的风景,让人“不思量,自难忘。”
(指导老师:屈婧)
说来有意思,父亲的身份证除了名字“董国财”以外,其他信息竟都不准确。他出生于1970年阳春三月,具体日期奶奶说得含糊,已无从考证;籍贯“吉林省水吉县”也不详细,其实,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永红村小红石电的乡亲们才最先听到我父亲的第一声婴啼。或许何时何地出生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男人,该有一部传奇”。
父亲从小性格内向,讷于言敏于思。他只要背起书包,就会展现出无尽的风采。
父亲早慧。父亲自小爱念书,而且念得很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领奖状领到手软。他有幸遇到出色的语文启蒙老师,课讲得生动如故事,为他打下了铁底子,让他爱上语文,后来还教语文。念小学时,他就是村里的“小先生”,常常像模像样地为人代写书信。曾经有个小媳妇跟丈夫闹矛盾,赌气回了娘家。他“笔落惊风雨,信成泣鬼神”,完美劝回。他还擅长讲故事,放学后总被孩子们族拥着,一路跟到家还听得意犹未尽。
父亲善良。爷爷早逝,只留下了一间茅草房,那时父亲才12岁。由于家庭贫困,伯父担起了长子之责,辍学供父亲念书。父亲考入县重点高中后,他一分钱都舍不得多花,吃饭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吃得简单,也吃不饱。他考人吉林师院后,一次,他在宿舍外的栅栏上晾晒学生公寓的被褥,有一床得子不翼而飞,他宁肯自己赔一床也不顺手牵羊拿别人的。现在,父亲每次参加同学聚会,他的同学都会说起这段往事。
父亲热情。他的作文教学激情如火,每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写下水文。用广告宣传纸的背面打印作文投给报社。虽然“抠门”了点,但不耽误发表。他的学生盼样刊和稿费,成了学习生活中的主题之一。他热情似火、与众不同,俘获了我母亲的芳心,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故事那般,平凡且动人。
父亲晚成。45岁时,父亲才圆了高级教师的梦。他申请下乡支教,不必说他的学历,也不必说他的教龄,更不必说他的答辩,单是一则发表论文的样刊就让市里的评委直点头,大半生桃李天下,他的第一届学生从韩国打来电话,纵然阔别25年,依然难忘恩师。
2000年,父亲凭一句广告语获得200元费(有《中国青年报》为证),他写的是“好男人该有一部传奇”。生命不息,传奇不止,谨以此小传,致敬我的父亲。
“信任”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的词汇,尤其是来自陌生人的信任,更令人难以忘怀。那年冬天,一位陌生人对我的信任,正如当天的暖阳和热乎的烤红薯,温暖馨香并令我感动至今。
那是一个大雪初停的午后,外面银装素裹。我十分激动,不顾天气的寒冷冲出家门,到广场上玩雪。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的堆雪人,有的滑雪,我参与其中,玩得不亦乐乎。直到肚子开始“抗议”,我才打算离开。
这时一阵香甜的味道飘来,我寻香而望,看见不远处有一位爷爷在卖烤红薯。饥肠辘辘的我在香味的“引诱”下来到爷爷面前,爷爷打开盖子,一个个“丰满”的烤红薯令我垂涎欲滴。爷爷给我挑了一个大红薯,刚拿到,我便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热乎乎的红薯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我边吃着红薯,边从衣兜里找钱,翻遍了口袋却没有分毫,这才想起匆忙出门时忘记带钱,也忘记带手机。一时我窘迫得满面通红,支支吾吾地对爷爷说没有带钱,这时手里的烤红薯像“烫手山芋”一般,令我不知如何是好。爷爷听完笑着说:“孩子,你吃吧,下次再给钱就是了。”爷爷的话让我很感动,看着爷爷被寒风吹得泛红的脸颜,我向爷爷保证,说:“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钱给您送来的!”爷爷乐呵呵地笑着,对我说:“我相信你,快吃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我向爷爷连连道谢,再三保证一定会送钱来,与爷爷告别后便吃着烤红薯离开了。红著的温暖传遍了全身,也流进了我的心里。
回家路上,我被爷爷对我的信任感动。烤红薯是爷爷的生计来源,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爷爷与我素不相识,却愿意相信我,不让我难堪。在这寒冷的冬日,他带给我的不只是红薯的温暖,更是心灵的温暖!
太阳拔开云层将光辉洒在大地,积雪渐渐消融,看着手里的烤红薯,我不禁加快脚步。回到家,我迅速拿了钱,再次向广场走去。我不能卓负爷爷对我的信任,正是这样的信任,才会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感动,让社会更加温暖、美好。远远地,我看见阳光铺酒在爷爷身上,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傍晚时分,本应慵懒的像只老猫的天变得阴晴不定,嘴里哼哼着,即将爆发。我走在田垄上,身后的云压在身上,这经久不散的潮气,带来丝丝压抑。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伫立着一个人影。她佝偻着腰,驮着厚重的云,吃力地劳作,这立不起的腰杆究竟是岁月的无情,还是日夜的操劳?一阵风刮过,撩起她身上的单衣,也掠走了我心里的丝丝压抑,却带来了点点酸楚。咦?这怎么像一幅画,画中的人已如此苍老年迈。
“奶奶!”我呼喊着跑向她。她缓缓的转过头,揉揉眼睛,向我招手。我紧紧地握住奶奶的手臂,她慈爱的捋了捋我的头发,转眼之间就瞪着我说:“你来干什么,这儿多脏啊!”我笑嘻嘻地扶奶奶坐下,转身望向那一堆堆的黄豆。
“奶奶,您快回去吧!这天都快黑了!”奶奶站起来,摇摇手:“不行,现在必须敲完,等着雨一落下来,都没得吃喽!”那一堆堆整齐的黄豆,像一个个沉睡的小宝宝,听着微风唱给他们的摇篮曲。
奶奶拍拍我的肩,示意我回去。我瞥见她浸湿的衣裳,头也不回的跑出了田野,奶奶一直目送到我拐弯。
我拉着妈妈又跑了回来,天已开始飘落小雨,像细丝一样挠人痒痒。我和妈妈打伞,走到奶奶面前,她诧异地抬起头来:“你怎么……”话还没说完,却被妈妈抢先:“妈妈,您就歇歇吧!”“是啊!是啊!”我跟着起哄。我拿起奶奶手中的棒子,扶她坐下,奶奶只得笑了笑,任由我们去。
图片
我和妈妈拿起木棒奋力的敲打。天哭得更凶了,我拿起木棒“咔嚓咔嚓”地挥舞,溅出的水珠落在地上,竟开出一朵美丽的水花。不一会儿,我便精疲力竭,雨水夹杂着汗水淌过脸颊,给发烫的脸带来丝丝凉意。
奶奶站起来揩揩我脸上的汗,叫我去休息,我不肯,她只好拿起木棒与我们一起敲。如大山般的黄豆一点点被消灭,没过多久,我们便大功告成!
雨似乎通人意,在疲惫的我们面前温柔起来。奶奶和妈妈提着农具,我打着伞给她们挡雨,浓浓的暮色成为我们归家的背景图。这真是一幅画,画中的人在爱雨的洗礼下,露出彼此深爱的心。
雨,一直在下。
我们的爱,一直流淌……
点评:本文以“天气变得阴晴不定”为背景,以“奶奶赶着敲黄豆”为主色调,以我和妈妈的掺和为点缀,奏出了一曲动人的“爱之歌”。这份爱不仅在这家三代身上传递,也流淌在了每个读者内心深处。(指导老师:凌献英)
标签:作文800字父亲生的背影浓浓的读完朱自清身裹羽绒服,脚蹬厚棉靴,踏着滑雪板,尽管已全副武装站在坡顶,一阵彻骨的寒意还是悄悄从我的心房弥漫开来,撑雪杖的双手微抖,眼前的雪坡漫长得没有尽头,彷徨许久,终究不敢下滑。 伙伴在坡底远远地朝我挥手,周......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学们朗朗的晨读声响彻校园。窗外,雨渐渐停了,树梢上的雨滴落了下来,滴答滴答地敲打着我的心房。远处,那道亮丽的风景线显得更加耀眼...... 快到校门口了,我连忙加快了脚步。轰......
桌上孤独地粘着一张便利贴。 上面孤零零的几个字:儿子记得吃鸡蛋。 我带着些怒气,把那张便利贴从桌上掀下来,砸进垃圾桶。马上期中考试了,我的学习压力陡然增大,可父母最近却越发忙碌,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
面对任何事情,我们总有两个选择,尝试或是逃避。逃避固然是轻松,大多数人也喜欢这么......
从我记事起就清楚父亲不爱言谈。他很高,如大山一般沉稳。他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地高大;望着父亲,他的肩似乎永远都是那么地安全;望着父亲,他的面孔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慈祥;望着父亲不知从何时起,仰望父亲已成为我的......
人跟树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有根,这根就是母亲,无论你身处何处,即使你远在千里之外,还是有根在身边环绕的。 提起母亲二字,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心中那个伟大的母亲,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浓浓的依恋与崇敬之情。 我的......
亲爱的父亲: 在想到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禁地感到些许澎湃毕竟是我第一次写信。心头好像有千言万语想要涌出,但是真正出现的过只是一小股清流从那里流过。不过,请顺看这股流水继续往下看吧。 小时候,我和世界上......
漆黑的夜吞噬着星光,却无论如何吹灭不了那盏温暖的灯火,扑闪着,摇曳着,为我守候。 您好,您拨打的用户正在通话中,在我第三次拨打外卖小哥的电话后,对面终于传来一个男人不耐烦的声音:饭打翻了,放门卫那了。......
在平淡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生命化作一颗不起眼的流星与我擦肩而过,但有那样几颗永远在我心中发光,那繁星闪耀着无私奉献的光芒,定格在我心中。 冬日的清晨,寒风刺骨,天还未亮,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时,有一群人......
傍晚时分,本应慵懒的像只老猫的天变得阴晴不定,嘴里哼哼着,即将爆发。我走在田垄上,身后的云压在身上,这经久不散的潮气,带来丝丝压抑。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伫立着一个人影。她佝偻着腰,驮着厚重的云,吃力地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