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语文课的进阶之美

2024-02-25 03:54:58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每一节课的设计目标都应该是促进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从浅知走向深知,或者说是从感知走向深悟。由此,我们就可以获得设计一节好课的思维模型,那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通过拾级而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渐达到其力所能及的认知高点。我们可以把这种设计叫做“进阶之美”,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张媛老师的《陋室铭》教学设计,我就感受到了这种美。

这节课有四个板块:初读知其意,再读品其韵,三读感其情,联读悟其神。四个板块指向文本学习的任务分别是“意、韵、情、神”,这是一个很清晰的文本学习的进阶;四个板块的学法要求分别是“知、品、感、悟”,这是一个清晰的学习方法的阶梯,即由初知到细品再到深悟的认知阶梯。如果把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再提炼一下,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初步感知;第二步,再读品学;第三步,精读创学;第四步,深读悟学。

这样的进阶设计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以为主要是合乎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规律。人们拿到一个陌生文本,一般的阅读模式往往是初得以为好,细品转为喜,深悟方为是。既然人们的阅读遵循着这样的规律,那学生的阅读为什么不该去遵循呢?这样看似浅显的道理,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却未必如是。于漪先生说:“教师要在‘读懂’上下功夫。但是‘细读’不等于‘细教’,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先生的话可谓直击语文课的痛点!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教师的“教”可谓无微不至,上课伊始,文本还没来得及看,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难句翻译就成套地上来了,这样的“细教”过后,学生获得的全是零散的文言知识,留下的印象是文言文“真难学”“真无趣”。至于文言文的文辞之美、句式之美、语流之美、章法之美、思维之美全都没有品尝到。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看到张媛老师的课例,深以为好。最打动我的设计是她在学生初学环节能够控制标高,对学生的要求是知其大意和不求甚解。比如在预习环节让学生探究“句读”,到精读环节才要求精准标点;在后面谈感受的环节,仅要求学生谈谈模糊感知,我们看看教师的几个“示例”:“感觉作者在传递一种心绪,一种精神”;“我觉得作者是借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心志。”在学生初识文本的阶段,这样的回答是正常的学习起点,也是宝贵的初验,文言语感往往由此而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亦由此而生。而我们一些已经“深研”文本的教师,往往不愿意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

这样的进阶课堂又该如何去设计呢?我认为张媛老师的经验是“任务驱动,学法支撑”。你看这节课,每一个板块的教学都转化为一种语文的活动。在初步感知阶段,是探索句读,给的方法是找“韵脚”;再读品学阶段是探索“趣对”,给的方法是《笠翁对韵》的地理对、植物对、颜色对、地名对、人物对;在精读创学阶段是撰写“趣韵”短章,给的方法是挑语词、调语序,这样的创学活动是需要反复深入文本的;在深读悟学阶段是诗文联读,通过三首诗助读,达到深度感悟篇章主旨的目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语文活动的投放,每一个任务都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在具体可操作的学法支撑下,又都变得极为可行。四个学习板块之间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即前一个板块都是后一个板块的铺垫与支撑,后一个板块都是在前一个任务基础上的新的挑战。或许这就是我想说的语文课堂的进阶之美。

对教师而言,教学之难,难不在“教”,而在于“让学”,其诀窍是把学习的起点定在学生的认知初验上,把文本学习的“第一口”让学生尝,把课堂学习的过程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思维挑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活动中不断达成语文素养的进阶。

这节课在学习方法上设计为“先学后教”,由“学”而“习”再到“悟”,更是展现出语文学法的进阶之美。

从教学进阶的角度来看,这节课也有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第四环节“联读悟其神”。这个环节通过三篇诗作的联读,分别揭示作者豪放旷达、独立不移、刚毅不屈的高尚人格。这个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短时间内对三篇完全陌生的诗作要做到读懂、比较、迁移,这是七年级学生力所不逮的,这样强力牵引恐怕进阶不成反而会摔跟头。同时,这个设计显得牵强附会,并不能恰当揭示课文的主旨。

其实,要深化对文本的认知,还应该在文本的再次打开上下功夫。这篇文章很重要的特点是“陋室”与“德馨”形成了对举关系,把这层关系揭示出来,文本主题自然就深化了。抓住关键词进行对举思维,恰是这个单元所有选文的共同特征。你看,《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不就是写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嘛!《驿路梨花》不就是写“前一天傍晚”层层设疑和“第二天早上”步步释疑嘛!《最苦与最乐》就更明显了,写“人生最苦的事”和“人生最乐的事”,《爱莲说》则以“众爱”与“独爱”构思成篇。抓住关键词,其实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这是篇章理解的进阶;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一篇文章的章法,这是思维层面的进阶;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其实也是这个单元阅读方法(略读)的具体要求;以一篇而衍生到对单元组文的整体把握,这正是“学一知类”的进阶。

(本文已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

附:

《陋室铭》教学设计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张媛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铭文押韵、对仗的特点。

2.通过填入句读,梳理文意。

3.揣摩“何陋之有”一句的标点意蕴,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

反复吟咏,体悟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

【教学难点】

为“何陋之有”句加标点,融进情感,读出陶醉感,读出自得感。

【课前准备】

发给学生无标点版《陋室铭》预习单,借助预习单上的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给文章断句,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知其意。

1.请2-3位同学朗读预习单上的《陋室铭》。

PPT: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苔 痕 上 阶 绿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给予指导。)

点拨:朗读本文,可以帮助我们断句的方法有:押韵和对仗。押韵的字,比如“名”“灵”“馨”“青”。通过对仗找到句子停顿的节点,比如“山”和“水”对应,“高”和“深”对应,“仙”和“龙”对应,“名”和“灵”对应等。

明确: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 深/ 有 龙 则 灵/ 斯是 陋 室 /惟 吾 德 馨/ 苔 痕 上 阶 绿 /草 色 入 帘 青/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素 琴/ 阅 金 经/ 无 丝 竹 之 乱 耳/无 案 牍 之 劳 形 /南 阳 诸 葛 庐/ 西蜀 子 云 亭/ 孔 子 云/ 何 陋 之 有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提示:可从语言特点,作者心绪,韵律节奏,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品味。

示例一:语言凝练,像诗歌,声韵协调,琅琅上口,短促有力。

示例二:感觉作者在传递一种心绪,一种精神。

示例三:我觉得作者是借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心志。

小结: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说出了《陋室铭》的特点:文辞精练,篇幅不长,意蕴丰富,借物抒怀,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其实这也是铭文具备的一般特点。

二、再读,品其韵。

(一)发现“陋室趣对”

1.《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用来教儿童熟悉对仗、用韵、用词的启蒙读物,每段文字是由对仗工整的韵文构成,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字词的虚实应对。《陋室铭》也有很多对仗,即同类或相对的词语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相互映衬。模仿下面《笠翁对韵》中的例句,写写你发现的“陋室趣对”。

PPT: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笠翁对韵》

明确:《陋室铭》中的对仗有:山对水(地理对);苔痕对草色(植物对);绿对青(颜色对);南阳对西蜀(地名对);素琴对金经,丝竹对案牍(器物对);诸葛对子云(人物对)。

2.再次朗读《陋室铭》,品读对仗句的映衬之趣。

(二)写写“陋室趣韵”

1.模仿以下《笠翁对韵》中的段落,任意组合句子形式,撰写一段“陋室趣韵”并说说你的创作思路。

PPT: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示例一:调素琴,阅金经,乱耳对劳形。苔痕对草色,鸿儒对白丁。山名有仙不在高,水灵有龙不在深。

创作思路:我想强调作者有清幽的生活环境,有高雅的生活情趣,交往人士不俗。陋室这一“雅境”中有“雅趣”“雅集”,陋室之“德”就像“山有仙”“水有龙”那样美名远扬。

示例二:山对水,仙对龙,素琴对金经。苔痕对草色,丝竹对案牍。阶绿绿,帘青青,南阳对西蜀。谈笑鸿儒有,往来白丁无。

创作思路:“阶绿绿”“帘青青”是用叠词强调苔痕碧绿,草色青葱,一“绿”一“青”,色彩清丽,清贫生活亦有清雅之美。“鸿儒有”“白丁无”通过改变语序,强调所交往者皆为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南阳”“西蜀”表明作者对先贤的追慕。

示例三:苔对草,绿对青,鸿儒对白丁。丝竹对案牍,素琴对金经。仙对龙,名对灵,乱耳对劳形。南阳对西蜀,陋室对华厅。丞相也住陋茅庐,学者亦居敝草亭。

创作思路:我在调整语序的基础上有所增补,选“华厅”这一意象,与“陋室”形成反差。“厅”和“青”“丁”韵脚一致。“丞相也住陋茅庐,学者亦居敝草亭”是对原文语句的化用。诸葛亮隐居草庐之时,躬耕南阳,不求闻达。扬雄专心治学,对于官职起落非常豁达,他们都是作者的榜样。

小结:同学们通过筛选信息,采用押韵、调整语序等方法对文章内容予以重构,而创作的过程也是对原文深入研读的过程。几则改写都凸显了对开篇比兴的理解,作者以“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比兴“陋室之德”,表明作者心志:即便居住陋室,也有高洁节操,声名远播。同学们还关注了结尾的类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坚守心灵净土。

2.男女生轮流朗读,感受铭文的对仗之趣。

点拨:男女生音色相互映衬可更好地呈现对仗之趣。

三、三读,感其情。

(一)为1-8句加标点

1.本文共9句话,请你标出每句的起点,给前8句填入合宜的标点。

明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孔子云:何陋之有

2.《陋室铭》是一篇由三言四言五言六言杂糅而成的古代铭文。借助朗读句群的不同语气,可以梳理出文章层次,感受情韵之美。请用合适的语气朗读,加以体会。

朗读指导:1-3句,以“山”“水”起兴,以“仙”“龙”点睛,表明居处虽简陋,却因主人有“德”而“馨”。这几句应用沉稳轻松的语调有条不紊地缓缓道来,但“惟吾德馨”应读得高亢有力,“德馨”要重读,读出作者的自豪感。

4-7句,是写陋室之中的景、人、事。写景句,应恬淡而轻缓,读出陋室所处的清幽环境;读来往的人及其所做的事的几句时,要稳中有力。

8-9句,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点明陋室“不陋”,应读出强调之意。

(二)为第9句加标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理解,给文章结尾一句“孔子云:何陋之有”加标点,并说明理由。

PPT1: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第九》

PPT2: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做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非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被这一举动惹恼,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他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外,以示纪念。

示例一:填“?”。理由:前文写道,虽然我住在陋室里,但是我有高尚的品德,有“君子”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以及自由高贵的精神追求。“君子”所住之处,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因“德馨”而“不陋”,这里应该是一个反问句。

示例二:填“!”。理由:作者将自己与诸葛亮、扬子云这些先贤比较,又拿孔子的话来表明自己的心志,有一种非常自豪、骄傲的感觉,可以用叹号。这里也表达了对打压他的知县不满的情绪。

明确: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从文本出发,有自己的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作者的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作者将自己的住所与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又化用孔子的典故,写陋室,言“德馨”。阅读下面的材料,有感情地朗读《陋室铭》的8-9句。

PPT:

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朗读指导:作者坚守高洁傲岸的情操,乐享清贫高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看到“陋”中有美,“陋”中有味,“陋”中有安贫乐道的超脱与旷达。朗读时声音要由低到高逐渐转变,尤其是“何陋之有”,“何陋”与“有”要重读,而且要将反问或强烈抒情的语调、语气、语势读出来。

四、联读,悟其神。

1.有人说,《陋室铭》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它是刘禹锡旷达性格的外化。这种性格,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也有所展现。你认为下面三首诗词中哪一首与《陋室铭》表达的心绪最为相通,说说你选择的原因。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浪淘沙》(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示例一:选《秋词》。《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所作,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诗人一反悲秋之传统,借黄鹤直冲云霄表现奋发进取的豪情。这与《陋室铭》心绪相通,从愁绪中超脱出来,展示了作者豪放旷达的人格力量。

示例二:选《白鹭儿》。白鹭远离尘嚣,宁静自守,《陋室铭》中也描写了“无案牍”“无丝竹”的清静。所居之处绿草丰美,泉水清澈,芳馨清雅,让人联想到“草色”“苔痕”。“孤眠”“久立”象征着作者不随波逐流的品格。这种遗世独立是“旷达”的体现,《陋室铭》也体现了这种高洁傲岸、独立不移的品格。

示例三:选《浪淘沙》(其八)。波涛汹涌的黄河,象征刘禹锡饱尝坎坷的政治道路。河中裹挟的黄沙,就是拨弄是非的小人。作者虽屡遭贬谪,却毫不气馁、沮丧,反而将自己比作历经淘漉的真金。“旷达”是面对困境的朗毅刚强,这种刚毅不屈在《陋室铭》中也有所体现。

小结:通过诗文联读,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作者在《陋室铭》中的安贫乐道、追求精神富足的高洁志趣,以及逆境中乐观坚定,不妄自菲薄的旷达性格。铭文与诗词有相通之处,都是作者抒情表志的载体。读铭文就是要知其意,品其韵,感其情,悟其神。“铭”往往言简义丰,蕴涵深刻的哲思,警世醒世。

2.请同学们齐背《陋室铭》。

布置作业

从《陋室铭》中选一句做座右铭,说说你选择这一句的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