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分享一句格言,叫做“行百里者半九十”。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大家遇到自己第一次读到的词语、句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周老师喜欢根据字来猜词的意思,再根据词来猜句子的意思,最后再到网上查一查,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行百里者半九十。行,就是走。百里,就是100里的路程。者,是一个语气助词。九十,就是90里路。半九十,是古汉语当中的一个意动用法,意思是以90里为一半。行百里者半九十,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要走100里的路程,那么走了90里才算是走了一半。
有同学会跳起来,说不对不对,周老师这是在考我们的数学啊。100里的路走了90里,那应该是走了90%才对,一半是50%。小朋友,你这是数学当中的算法。在这个世界上,数学是一门学问,生活也是一门学问。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生活当中的学问,生活当中的哲理。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吧,全程跑下来是42公里多一点。那么,我问,跑一个全程马拉松,跑到多远的时候算是跑了一半?根据数学知识,你会告诉我,那当然是21公里啊,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题。事实上,答案是35公里。不要拿数学来证明周老师的错误,体育科学告诉我们,一个运动员在跑到35公里左右的时候,全身的关节都会因为乳酸堆积而产生疼痛,继而麻木。很多人都是在这里退出比赛,所以35公里处被定义为马拉松的一半路程。
就算你没有跑过马拉松,那么跑过100米也懂得,最后10米冲刺是最难的。爬山,快到山顶的时候是最难的。1952年的时候,世界著名游泳名将富罗伦丝·查德威克想要创造一项从卡德琳娜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的世界纪录。她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整整游了16个小时,到最后实在游不动了,看着烟雾弥漫的前方,她选择了放弃。等到爬上小船休息的时候,她才知道,距离终点只有不到半英里了。就这样,一项世界纪录与她失之交臂。
无论是走路、跑步还是登山、游泳,都是越到后面越是艰难。所以,才会有“行百里者半九十”这种说法。这句话的出处是《战国策》,这本书是战国时期的一本历史著作,记录的主要是口若悬河的谋士向国君们游说的言论。在其中一篇里,有一个策士对秦王说:“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诗经里面说,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那只能算是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路越到最后越难走的道理。
因为诗经是经过了删改的,在流传的过程当中已经不全了,所以现在的诗经里面并没有这句话。不过,诗经里面有一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跟“行百里者半九十”非常接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没有不能善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善终。
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虎头蛇尾的事情还少吗?每个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心里都有一幅美好蓝图,比方说给自己买了日记本,发誓要每天坚持写日记。开始几天坚持得还不错,渐渐地渐渐地就两天一写、三天一写、一周一写,不知道从上面时候起,索性再也不写了。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不忘初心、善始善终的人没有不成功的。一件事情最后失败了,最大的原因是你自己放弃了。
好了,因为前几天一位家长问,格言的启示这种文章要怎么写,我们今天所聊的,不就是一句格言的启示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了,小朋友们除了开心地吃粽子,免不了还要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对不对?不着急,许多年来,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作家已经写过无数篇关于端午节的“下水作文”。今天,周老师先给大家摘录这些“作文”,然后进行一番梳理和分析。小朋友们按图索骥,写出一篇棒棒的端午节作文自然不成问题。
01、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02、丰子恺《端阳忆旧》
我幼时,即四十余年前,我乡端午节过得很隆重:我的大姐一月前制“老虎头”,预备这一天给自家及亲戚家的儿童佩带。染坊店里的伙计祁官,端午的早晨忙于制造蒲剑:向野塘采许多蒲叶来,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我的母亲呢,忙于“打蚊烟”和捉蜘蛛:向药店买一大包苍术白芷来,放在火炉里,教它发出香气,拿到每间房屋里去熏。同时,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的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
到了正午,又把一包雄黄放在一大碗绍兴酒里,调匀了,叫祁官拿到每间屋的角落里去,用口来喷。喷剩的浓雄黄,用指蘸了,在每一扇门上写王字;又用指捞一点来塞在每一个孩子肚脐眼里。据说是消毒药的储蓄;日后如有人被蜈蚣毒蛇等咬了,可向门上去捞取一点端午日午时所制的良药来,敷上患处,即可消毒止痛云。
03、林海音《我的童玩》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04、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清明过后,天气越来越暖了,野花开了,草也长高了,这时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父亲那时爱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讲屈原,讲他投水的那条汨罗江,讲人们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为了喂鱼,鱼吃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我那时一根筋,心想你们凭什么认为鱼吃了粽子后就不会去吃人肉?我们一顿不是至少也得吃两道菜吗!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的,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
05、端午节作文的秘密
我们给大家选了四篇大作家们写的端午节作文,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很有启发呢?有的小朋友很苦恼,不知道端午节作文到底要写些什么内容。大作家们写的基本上都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我们的端午节作文也可以写本地的风俗习惯。小朋友说,不就是吃粽子嘛,他们都写了啊。十里不同俗,你家乡的端午风俗跟大作家们绝对不会完全一致。
周老师的老家在湖北、河南交界的地方,我小时候端午节就不吃粽子,因为没有水田,不出产糯米。我们吃煮鸡蛋和煮大蒜,端午节要过两个,一个是五月初五,一个是五月十五。同样因为缺水,所以我小时候不认识菖蒲,只认识艾蒿。作家们也有些吃蛋的,汪曾祺吃的是红心鸭蛋,丰子恺吃的就是蜘蛛煮蛋了。你家乡的端午风俗是怎样的,不妨好好观察、好好体验,一定可以写成一篇好作文。
四篇大作家的端午节作文,谁写得最好?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应该是汪曾祺。节日风俗,是比较虚的东西,越是虚的东西,就越是需要写实。挂“鸭蛋络子”这件事,我们可能一句话就写完了,没有话可说了。汪曾祺是怎么写的呢?络子从哪儿来的,鸭蛋要挑什么颜色、形状的,鸭蛋怎么吃,吃完之后还可以做成萤火虫灯笼……中小学生写作文,这实在是极好的范文。
《端午的鸭蛋》可以到网上搜来全文读一读,如果小朋友假期没有布置作文,不妨参考本文写一篇《端午的XX》。
期末考试就在眼前,周老师教你五招10个字,在考场上照着做,一定能发挥出你的最佳写作水平。
01、审题
简单说,就是看清弄懂作文题目的要求: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作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找准核心词和限定词,比方说《记一个可爱的人》,核心词是“人”,要写的是一篇写人的作文,限定词是“可爱”,一定要写这个人物如何可爱。
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留给你的那个杠杠,你填写的是什么,什么就是这篇作文的灵魂所在。比方说,《这一次,我懂得了_____》。你填写的是“珍惜”,那就好好围绕珍惜来写。
自拟题目的作文最常见,关键是要读懂给定的材料。如果作文写跑题了,作文本身再精彩,恐怕也只能得三分之一的分数。
02、立意
把题目要求搞清楚之后,接下来我们干嘛?有同学说,当然是写题目,然后写开头。不能这么干!一定要懂得“意在笔先”的道理。
考试作文,以记叙文居多。一定要确立这样一个观念:写人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意”。记事是为了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意”。写景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这个情感就是“意”。
有了“意”,作文就有了灵魂。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想说的“意”到底是什么。
03、选材
造房子需要钢筋、水泥、砂石,它们就是材料。写作文也一样需要材料,比方说写一篇关于诚信的议论文,我们要引用南门立木、曾子杀彘、暮夜却金等典故,这就是材料。
写议论文需要材料,写记叙文同样需要材料。比方说写人,这个人的长相如何,这是材料,这个人都做过什么事情,这也是材料。材料就是作文的内容,选用什么材料,不选用什么材料,这是由立意和主题来确定的。
围绕立意来选材,能够体现立意的事例就是好材料,就需要加以详写。
04、布局
写作文的万用布局,就是开头—主体—结尾,但是我们不能把文章写成“大肚子”和“三段式”,必须有条理、有详略地进行叙事、说理和抒情。
叙事的时候,通常是按照时间流逝和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布局。为了突出文章的悬念,也可以使用倒叙等手法。议论文的结构,一般遵从说理的逻辑,如平行结构、递进结构等等。
拟定一个醒目的标题,撰写一个抓人眼球的开头、结尾,这些对于提升文章的整体水平都有帮助。
05、表达
文从字顺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作文的时候能够做到文字简练、用词准确、句子通顺,以至于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那就更好了。
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描写方法的使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记叙文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离开了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这个目标是无从实现的。写说明文的关键,是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写议论文的关键,是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强调各种方法,不是简单堆砌方法,而是要用这些方法来充分地表达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天我们分享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对王昌龄我们应该不陌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他的大作。除了边塞诗,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写得非常棒。古人的浪漫是骨子里的浪漫,我们今天送别就是挥挥手了事,古人常常是要写首诗给朋友带在路上看的。
芙蓉楼在今天江苏镇江市,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个朋友。当时,王昌龄被贬出京城,担任江宁丞。江宁就是今天的南京,江宁丞的官职比县令还要低。辛渐到江宁看望王昌龄,之后准备北上去洛阳。王昌龄从南京出发,一直把他送到镇江,然后在镇江有名的芙蓉楼上给他饯行,写下了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我们之前讲过“寒花”,指的是秋冬季节开放的花。那么这里的“寒雨”,指的也是秋冬季节的雨。雨下得非常大,和茫茫的江面连成了一片。在这样一个烟雨茫茫、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和朋友搭乘着客船来到吴地的镇江。江浙一带属于春秋时候的吴国,所以称作吴地。而吴地以西就属于楚国的地界,所以称为楚地。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亮了,诗人在芙蓉楼上送别客人。登楼远眺,可以看到西边楚地的孤山。为什么是孤山呢?这里有好几层意思。从实实在在的景物来说,这几座山并不是连绵不断的青山,所以可以称作孤山。而在诗人的心里,自己是一个贬谪到江南的小小官员,好不容易有一个朋友前来看望,眼下又要分别了,正是怎一个孤独了得?
前两句合起来,就是寒雨连江、楚山孤独。然后,诗人却突然说了一句让人很意外的话: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呢?就是诗人对朋友说,你呀这次去到洛阳之后,肯定会有我的亲友找你打探我在这里的消息。你要告诉他们,就说王昌龄在江南并没有消沉,他的一颗心仍然像冰心玉壶那样晶亮纯洁。
王昌龄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人称“诗家夫子”,就是说他的水平足够给诗人们当老师了。他又被称作“七绝圣手”,写七言绝句,除了李白能够跟他比肩,再也没有其他人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天才,一生却过得充满坎坷,结局非常悲惨。他的官运是在太差,总是在从一个地方被贬到另一个地方。史书上说,这是因为他“不护细行”,也就是不太注意小节。但到底是怎样不注意小节,史书又没有明说。
从王昌龄送朋友的细节来看,从南京送到镇江,一送就是100多里地,他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感情、有操守的人。李白听说他被贬谪,还专门写诗表达关切,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在结束了他的贬官生涯回老家的途中,居然被一个叫闾丘晓的地方官给杀了。王昌龄被杀的具体原因,史书同样没有记载。史书只是记载说,这个闾丘晓没有好下场,在安史之乱中因为贪生怕死而被上司杖毙,也就是乱棍打死。在行刑之前,这个闾丘晓哀求说自己家有老母需要奉养,能否饶自己一命?他的上司愤怒地问,你当时杀害王昌龄的时候,怎么没有想过他也有老母需要奉养?
回过头来,再读王昌龄的这种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真的想为王昌龄一哭,哭这个冰心玉壶的天才诗人,死于中唐的兵荒马乱。哭这个伟大的诗人,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毁谤挫折,都坚守自己的高洁人格。
这是一首很抒情的送别诗,可以通过写景来抒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来抒情。寒雨连江,楚山孤独,这是通过写景抒情,所抒发的是自己的孤独落寞之情。冰心玉壶的自我评价,这是诗人通过议论来抒情,所抒发的是不畏毁谤、坚定信念之情。我们在作文当中的抒情,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操作手法。
题好一半文。
拟定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不仅能给文章增色,而且,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令他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对文章的得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拟好标题!
漂亮的题目基本要求有三点
一、求“新”
文以新为贵,同样,题目也是以新为贵。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应尽量摒弃那些老生常谈,人云亦云的题目;特别是要摒弃那些平凡、俗气、无味的题目,而选用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标题。
例如:以“家庭”为话题的作文是屡见不鲜的,如果拟个“我的爸爸”、“我家趣事”之类的题目,则很难调动读者的兴趣。反之,诸如“幸福牵着你的手”、“一生走不出您浓浓的爱”、“爱,是无私的奉献”……“秋雨无情人有情”、“爱的方程式”就不同凡响,会给人带来不凡的感受。都可作为它极好的题目。
二、求“异”
经常被选用,或是平常惯用的形式构思的标题总会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有时,我们完全可以抛开杂念,从某个独特的角度去构思,创造一个令人吃惊,较为奇特的题目。
比如“1+1=?”悬念迭起,把读者的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精彩的标题就是优秀文章的一个标志,它让人通过这扇窗户就能窥探文章的神韵,从而令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力量。
三、求“真”
作文的内容忌假、大、空,当然,作文的标题也同样不能虚假、空洞,否则会让人产生轻浮的感觉。它仍应具有真实性、真情性。淡淡的几个字、轻轻的一句话都可以是极好的标题,因为那里融缩了作者的真情,这样的题目也是很容易吸引人的。
如“爸爸,女儿不是不爱您”、“哥哥,你快回来吧!”、“我那农村老父哟”这种心灵的直白,感情的呼告,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因此也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拟好标题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巧用修辞法:
1、比喻:如:“他是一棵白杨树”:他毅然离家,驻守在祖国的边疆、不屈不挠,正如一棵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如:“爱如茉莉”,母亲的爱在平凡的事情中默默地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正是茉莉的香味。
2、拟人:如:“鼓励自传”,以第一人称手法,让鼓励自己介绍自身的作用、优点。
3、排比:如:“爷爷??奶奶??玫瑰花”,借着做一瓶玫瑰花露,把你爷爷、奶奶一辈子相亲相爱的故事串连起来,情真意切,令人敬佩。又如:“蜜蜂??鹰眼??镜子”说明要想写好作文,就应如蜜蜂勤积累,如鹰眼善观察,似镜子常检讨方能有所受益,给人一种全新感觉。
4、对比:如:“痛并快乐着”,成长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时,沉重的打击,巨大的挫折会使自己痛苦万分;但毕竟长大了,慢慢地学会了应对自如,学会了坚强,于是快乐溢满心中。
5、引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引用文学名篇做题,表现作者作为一个差生,常被遗忘,没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的遗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用孔子的话作题,生动再现文章的主题。
1.“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
2“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环保”话题——《我想有个家——一只小鸟的心声》
4.“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5.“理解”话题——《对面的老师看过来》
6.“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
7.“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
8.“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反问:“玩物丧志?”文章明确指出,玩求知游戏,能与学习紧密有趣地结合起来,非但不会丧志,反会增智、坚志。
7、设问:“错?对!”指出好友的错误却受其嘲讽,终究是对是错,一看题目的标点便明了。
8、顶真:“读书乐、乐读书”,用顶真手法较为风趣地再现读书的乐趣,和喜欢读书的性格。
9、仿拟:“将睡眠进行到底”,仿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生动地刻画了小作者受作业的压力而缺少睡眠,于上课时偷偷打瞌睡的趣事。
10、反语:“做了半小时‘上帝’”,从未独自上街的小作者带着“顾客就是上帝”的饶幸心理到街上闯荡,不想这“上帝”却倍受折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11、双关:“为生命画一片绿叶”,“绿叶”既是故事中画家为一个病人画的青翠树叶,更是小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求生的“希望”。
12、借代:“我的病历诊书”,借病历诊书,揭代自身的缺点、毛病。
13、对偶:“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少一分冷漠,多几许关爱”等。
二、巧用算式法
这种方法就是巧妙运用数字或者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这种标题往往能够准确概括出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启示。如
1.“诚信”话题——《7-1=0》
2.“教育”话题——《1+1=?》
3.“学习”话题——《8-1>8》
4.“团结”话题——《1+1>2》
5.“品德”话题——《忍让≠懦弱》
6.“诚信”话题——《诚实+信用=财富》
7.“成功”话题——《成功=实力+创新+机遇》
8.“知识”话题——《人×知识=∞》
标题1,强调了“诚信”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标题2,表明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思维。标题3,说明从8个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其效果要比8个小时都用来学习的好。标题4,表明“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标题5,否定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标题6,表明“诚信”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标题7,表明成功需要三个因素。标题8,显示了知识的力量。以上八例足以显示这种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诗情画意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诗歌和散文的语言,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藏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并茂,既有诗情,又有画意,韵味无穷。
1.“生命”话题——《白云,夕阳,歌声》
2.“乡情”话题——《那河,那船,那人》
3.“足迹”话题——《红舞鞋,蓝精灵》
4.“机遇”话题——《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
5.“友谊”话题——《风中飞舞的白手帕》
6.“窗口”话题——《今夜星光灿烂》
7.“时空”话题——《恋恋风尘恋恋情》
8.“时光”话题——《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以上八个标题,或白云清风,或黑夜红尘,或星光灿烂,或浪花飞溅,或情思绵绵,或欢歌飞扬,语言优美,形象鲜活,以有限的言词显露出无限的生活意蕴,给读者创造出无限的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很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标签:作文我们今天分享怎么启示一句叫做格言期末考试就在眼前,周老师教你五招10个字,在考场上照着做,一定能发挥出你的最佳写作水平。 01、审题 简单说,就是看清弄懂作文题目的要求: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目作文? 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找准核......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今天我们分享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对王昌龄我们应该不陌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
题好一半文。 拟定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不仅能给文章增色,而且,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令他们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对文章的得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拟好标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了,小朋友们除了开心地吃粽子,免不了还要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对不对?不着急,许多年来,一大批大名鼎鼎的作家已经写过无数篇关于端午节的下水作文。今天,周老师先给大家摘录这些作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