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就被叫醒了,因为今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回老家扫墓。
今天的天气真好,没有下雨,还出了太阳呢。扫墓要去的地方多了,太奶奶太爷爷太叔叔,哎呀我都弄不清楚,而且有的地方远着呢,但是不管有多远,我们每一个点都去了。
一路上我问这问那,伯伯叔叔们说我小不懂事,说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我知道我看不见疼我的爷爷了,他永远不会回来了,我对爷爷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爷爷在我未满周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听爸爸妈妈说爷爷很疼我,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来到爷爷的坟墓前,伯伯叔叔们开始除杂草,他们很快就把坟墓上的杂草给锄了,不一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干干净净的坟墓。我麻利地从袋子里取出纸花纸带,洒在了爷爷的坟墓上,大人也在坟墓前摆上圆鼓鼓的鸡蛋、香喷喷的肉……我们把香点着,双手举起香排成一行向爷爷祭拜。随后,我们烧起了纸钱,放起了鞭炮。
清明节是缅怀去世的亲人的节日,每年我们都会回老家扫墓,是啊,没有先人哪有后者。
我和雷近涛、徐昊翔一起去爬山。在去老竹镇的路上,有许多山,半山腰上有许多桃花。大人们赏桃花,采野菜,我们则去爬山。
这山可不好爬,又陡又峭,还没有小路和台阶,一般人可上不去。上第一道土墙最难,有一米五那么高,跟我身高差不多。可这怎能难倒我呢?我往后退几步,再往前加速跑,三步并两步,抓住树枝后,往上一撑,就上去了。雷近涛学着我的样子,也上来了。在我俩的帮助下,徐昊翔也抓着树枝爬上来了。接下来的一段路比较好走,往上冲就行了,不过要踩住,不然会掉下去。最后一段就要到山顶的路最难走,树木挡道,荆条拦路,害得我的手被扎出了血。可这并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我们三人互相帮助,终于登上了山顶,征服了这座山。
站在山顶,往山下一望,一片浅红色映入我的眼眶,桃树种得十分有规律,每一个阶梯种两棵桃树,树连着树,一片浅红色。桃树林的右边,是一片竹林,葱绿葱绿,桃树林和竹林之间只有一条小路相隔,一浅一深一对比,造型便独特起来。油菜花在山脚的一块平地上,一片金黄,十分美丽,我的心顿时舒畅起来。
清明节,是思念先人的节日,是祭奠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悲伤的节日。可是我在这个清明节居然放风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星期五,是个晴朗的日子。无边无际的天空,一朵白云都见不到,火红的太阳微微地笑着,老人在树荫底下闲谈,小孩儿在追逐打闹,一片和谐的画面,再也不同于以往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了。
俗话说,“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于是,我们想以放风筝的形式来祭奠先人,诉说着对他们的思念。我们来到了一块空旷的草地,拿出了别样的风筝。我们的风筝外形虽与普通风筝相似,但却有所不同,那是写满了先人名字的风筝。希望在天上的他们能看得到吧!我、爸爸和弟弟开始放风筝了,经过了我们父子三人的不懈努力,风筝终于飞上了天。风筝在空中忽上忽下,这可由于我手臂的力量不足导致的。我开始飞奔起来,风筝越飞越高。我显得有些兴奋,没注意到脚边的一颗石子。“啊”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风筝挂树上啦!”弟弟大喊,“爸爸帮我拿!”所有人都围了过去。我的心拨凉拨凉的,看着沾满泥巴的双手,不禁唱起:“凉凉月色为你思念成河,化作春泥呵护着我。”唉,我默默地爬起来,在一旁“冷眼旁观”。只见爸爸跳了起来,但是身高不够,便又跳了几下。我站在一旁笑了:“匹夫之勇。”爸爸“瞪”了我一眼,换了一个姿势,蹲下身子,双手抬高,跳了上去,以一个极其潇洒的姿势摔在了地上。我和弟弟捂着肚子哈哈大笑。爸爸“气急败坏”:“你们行,你们上!”弟弟准备爬树,紧紧地抱着树干想往上爬。他紧贴着树干,可是一步都爬不上。我把弟弟拉了下来:“我来!”我拿着树枝拼命往上戳,但是并不管用。妈妈见了,便在一旁“煽风点火”:“还不如买个新的呢!”此时,我们父子仨儿才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风筝拿下来。于是,我们叠罗汉,终于取下了风筝,再一次把风筝放上了天……在风筝飞得很高很高的时候,我剪断了线。风筝越飞越高,带着我们的思绪,飘向远方……
清明,文明祭奠。写满先人名字的风筝,将带着我们无限的思念,带着我们无尽的心中言语,飞向蔚蓝的天空,越飘越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随着春回大地,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但是今年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清明节。
往年的清明节,我们扫墓祭祖、插柳、踏春,记得有一次扫墓祭祖时,弟弟被鞭炮吓得屁滚尿流。我也好不到哪去,被墓园里浓浓的黑烟呛的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唉,我们好像两条可怜的小虫子。
扫墓祭祖,他是一个清明节里最受欢迎的“人”了,我们每次都是先“拜访”他。奶奶每次都会买一些“纸钱”,折成一个又一个的“大元宝”,让爸爸一袋又一袋地运到墓园里;还会买一些用纸做的“衣物”,祭拜的时候会把那些“大元宝”跟“衣物”烧着。奶奶告诉我,把这些“大元宝”跟“衣物”烧成灰,让灰飘上天空,好让天上的祖先穿到新衣服,还有“钱”花。原来是这样呀!我觉得这样的祭拜方式真特别!
插柳,也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插柳时,会和小伙伴们头戴柳枝,就好像大公鸡一样;身上也插着柳枝,好像印第安人。哈哈哈!他们还把柳枝抓在手上玩。我倒是没试过把柳枝插到身上过,奶奶每到清明节前后,都是把柳枝插在门口,说是有保平安的寓意。
今年的清明节比较特殊,因为疫情的关系,墓园紧锁,不让扫墓,所以我们没有出去。但是我和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还有全国人民一起默哀。在清明节当天,北京时间上午十点整,举国上下奏响了国歌,降下了一半国旗,闭上眼睛,开始默哀三分钟,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我也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所有抗疫英雄及逝世的同胞安息!今年的清明节虽然没有举行往年的那些习俗,但却是一个特别的清明节,我想许多年之后,我们仍然会记住守护我们的这些逆行者。
今天的清明节真是个不一样的清明节呀!
清明节,我们家乡有个习俗,那就是包青团。
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妈妈来到菜市场购买原材料。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挑选了新鲜的腊肉,嫩嫩的春笋,香香的豆干,雪菜,艾草、糯米粉、面粉等材料。
首先我们把艾草熬成青汁,接着炒制好青团的馅料。开始揉面粉了,我有模有样地把青汁加入面粉,不一会儿,面粉就像穿了一件墨绿色的衣裳,漂亮极了。我边揉边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面粉揉得又光滑又有韧劲。
面揉好就可以开始包了,先扯下一团鸡蛋大小的面团,用手轻轻地揉成圆形,然后在青团上用大拇指按一个大洞,接着把馅放在里面,再把“洞口”收拢捏扁,再揉圆,一个漂亮的青团就做好了。最后把青团放在蒸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青团就出锅了,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轻轻一咬腊肉的馅流进嘴里,那味道美得难以形容,我吃了一个又一个……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清明也是一年踏青、感悟春色的最好时节。今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爸爸说带我去放风筝,我高兴地“蹦”了起来。
春色中的迎宾公园,花红柳绿、春意盎然。人们或漫步在公园小道,或在绿油油的草坪上小憩、还有许多人在放着风筝。卖风筝的地方五颜六色的风筝真多,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美丽漂亮的小蝴蝶、有灿烂无比的彩虹、还有聪明机智的喜羊羊……真是千姿百态、各显风采。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蝴蝶风筝开始放了起来。
开始连着两次,风筝刚放上去就掉了下来,爸爸鼓励我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爸爸让我举着风筝迎风站立着,慢慢地边放线,边放往后退,只见“嗖”的一下,风筝迎着风飞上了蓝天,这次风筝很顺利地就飞了起来。爸爸让我一边放线,一边拉拉线,蝴蝶风筝越飞越高,真像一只可爱的小蝴蝶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迎风飘扬,各具特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心也仿佛跟着风筝飞向蓝天,飞得很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