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10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11-07 14:51:33
  • 第1篇:乡村卫生我守护——小举动大文明作文1000字
  •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深刻理解文明的内涵,将其内化为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思想理念,外化为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一举一动。这就是我理解的小举动,大文明。文明是灿烂阳光,照亮世界每个角落;文明是和煦春风,温暖每个人的心灵;文明是耀眼星辰,让生命发光。

    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状态,及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乡村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更要严于律己,争做文明先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抢着做,家外的事情主动做。我们要“小手拉大手”努力做到“五净一规范”,即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摆放规范,与家人一起做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我们在家中要与父母同扫地、拖地、洗衣服、擦玻璃;在室外要与家人或志愿者同捡垃圾、扫落叶、清除小广告、擦栏杆等;在校园要与老师和同学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和同学互助友爱、共同进步,努力创建文明校园。我们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使每一天都成为“学习雷锋纪念日”。

    我和家人在假期里经常在居住的小区里发放创文宣传材料,有些老爷爷、老奶奶视力不太好,看不清创文宣传材料里的文字,我和家人就耐心地读给他们听,一直到他们听明白了才去发放下一张材料。有时,我们一家人去公园散步时,还一边散步,一边发放创文宣传材料。在家里,我负责扫地、洗碗、整理桌椅等;妈妈负责打扫卫生间、厨房等;爸爸负责清洗抽油烟机、擦玻璃等。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打扫卫生,齐心协力将我们的小家变成清洁美丽的温馨港湾。我的爸爸已经无偿献血三次了。他告诉我,当得知别人因为他的献血而重获健康的时候,那种助人为乐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爸爸无私奉献的爱心激励下,我和妈妈经常利用双休日去附近的敬老院献爱心,帮助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被等。无私奉献也是文明的体现。小举动,大文明,让我们的红领巾更鲜艳!

    在校园里,我们少先队员更要以校为家,将教室、阅览室、图书室、操场、种植园、花圃、食堂等,都建设成文明、美好的地方。我们要让校园里看不见一片落叶、一张纸屑、一粒灰尘,让校园充满书香和花香。

    为了我们的红领巾更加鲜艳,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小手拉大手”一同参与乡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大行动吧。小举动,大文明。

  • 第2篇:文明礼仪伴我行
  • 文明,是我门身边最平凡的事,也是时下最耀眼的事情,时时刻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有一次,一位满脸皱纹的老爷爷正在打扫小区里的垃圾,他吃力得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后扔到垃圾车里。我敏锐的眼睛扫过小区的角落,猛然发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竟藏着袋臭气冲天的垃圾,大有要熏晕“玉皇大帝”的架式。那位清洁工老爷爷竟没有发现!于是我走过,把藏在角落里的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车里。老爷爷非常激动向我道谢,我说:“不用客气的,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还有一次,我们去给舅舅家的小弟弟买饼干正好赶上打折,我们高兴的多买了两包.到了结账的地方,不知是因为人太多的关系,还是饼干“不小心”贴在了一起,收银员阿姨竟稀里糊涂的给我们算成了一包饼干,妈妈看了一眼,说,算错了。那人才恍然大悟,赶紧向我们道谢。

    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文明而不懈追求,为文明而不断进取,让文明强音在奋进中升腾,是我们每一个一小学生共同的职责。

  • 第3篇:鸡毛蒜皮里的“文明”
  • “啊?又踩到鸡屎了!”我歇斯底里地哀嚎起来。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院子里踩到鸡屎了。不仅是我,爸爸、妈妈、王阿姨、李伯伯、张叔叔,都踩到过这臭烘烘的“地雷”。

    自打三楼的住户养了两只鸡,这清静的小院一天也不得安宁了。别看这两只鸡小小的,本事可大着呢!小院里,处处可见它们的杰作:飞舞在空中的鸡毛,埋伏于地下的鸡屎;一串脏爪印,几个小土坑……园丁刚栽的小树苗、小花苗,填好了土,也浇好了水,但它们不是乱啄一气、就是狠刨几爪。可怜的小苗,至的歪,倒的倒,不几天就“壮烈牺牲”了,连累着保洁阿姨和门卫伯伯,每天都多出了不少额外的工作。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当我们一家享用美餐时,窗外那不请自来的鸡屎味,总让人倒尽胃口,非得紧闭窗户才行。最受伤的还得数妈妈,她是易过敏体质,那些无处不在的鸡毛,常常闹得她鼻子痒痒的,直打喷嚏。

    据说,三楼住户是为了自家吃得健康营养,才特地喂养了这两只“下蛋鸡”。他们说,散养鸡下的蛋要比圈养鸡下的蛋更有营养价值。于是,原本美丽、整洁的小院再也不见了踪迹。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把鸡笼安在了绿化草坪的东北角,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臭烘烘的鸡屎味。

    为了一已之利,置其他住户的利益于不顾;眼中只有自己,毫无他人,这种行为着实离“文明”太远!君不闻,电视上天天播着公益广告: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君不见,大街小巷处处张贴着宣传标语:“做文明市民,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文明源于一点一滴,和谐始于一言一行”……难道他们耳不闻,眼不见吗?

    也许,在他们心中,这不过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千年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文明不就藏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吗?

  • 第4篇:做个文明人
  • 我们鄂州正在举办“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到处都彰显文明,但也存在不文明的人。

    暑假的某一天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的活动。我和我的几个朋友身穿红马甲,手提垃圾袋,沿着单元楼一栋栋地寻找着地下的垃圾。文明城市的创建让小区更加干净整洁了,几乎看不见垃圾,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就在这时,从单元楼里走出来一个穿着时尚的阿姨,她长发披肩,耳朵上挂着一对金光闪闪的耳环,脚上穿着一双高7 ~8厘米的高跟鞋,走起路来“蹬,蹬,蹬”直响。她边走边吃冰棒,冰棒袋随手一扔,同伴豆豆看见了,把冰棒袋捡了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垃圾袋里。路人向豆豆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有的竖起了大拇指说:“现在的小孩子真讲文明。”时髦的阿姨也看见了,脸顿时通红,不好意思地对豆豆说:“对不起,小朋友,我下次注意,也像你们一样,做个文明人。”豆豆高兴地笑了笑。

    生活中存在着少数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改变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就要从我们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争做文明人。让和谐文明之风荡漾在鄂州大街小巷。

  • 第5篇:“兜圈子”文明
  • 中华文明是个“‘兜圈子’文明”。

    见过中国的园林么?进了宅门你是望不到正屋的——倒是会先看到一座假山。绕过假山,推开屋门,这下总可以看见主人了吧?却又不,你眼前立了一架精致的屏风。

    婉转缠绵,欲说还休。中国的建筑如此,中国人说话也如此——而且早就如此了。当初孔丘先生编写《春秋》时就是这样:他心里头儿有什么想法,肚儿里头有什么牢骚,从来不痛痛快快、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寓情于两三字间,喻理于三两句间。我们后来人啊,管这叫“微言大义”。

    乡下过年时,有人会站在屋子门口招呼你进去喝一杯——你可且慢,也许他没真想招待你喝酒,只是打个招呼呐!您也别说他虚伪。大家这样做也是为了表示尊重。不然一句干巴巴冷冰冰的“过年好”实在不够味儿。

    这也没办法——谁叫中国物产丰饶、风调雨顺呢?气候温和便适合农耕,农业发达就承担得起高密度的人口,人口稠密就使得人的生活中“他人”部分占比大,就使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密切,人际关系更加多样复杂。

    可这人啊,本身并不是一个可以与同类特别和谐相处的物种。蚂蚁就不一样,它们可是生物界的“团结模范”,可这称号是以抹消每一个个体的差异为代价的。人类有独立的思想、见解、观念,就仿佛一块有棱角的石头,很难互相之间像枘凿一样严丝合缝,于是有摩擦、有分歧、有争端。为了个体间和睦相处,中国人更形成了一个“兜圈子”的文明。大家说话做事都不要带刺儿,圆润一点,“以和为贵”。由“锋芒毕露”到“圆润有余”的境界,于文明是发展,于个人而言便又是成长,即融入社会。

    “君子和而不同”。中国人在保持差异、尊重差异、理解差异,最后包容差异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一个“和”。这也就是中华文明能在几千年风雨中屹立的万千原因之一。

    中华文明原本就是个讲究“中庸”的文明。中国人擅长兜圈子,喜欢兜圈子,对此还颇有心得。这不过是因为中国人希望能够在允许不同的前提下谋求更广泛的和平。兜几个圈子,往往能避免极端与偏激,减缓一些偏执与偏见。

    唉,绕了一个这么大的圈子,我们又回到了开头谈的点来了。

    【点评】

    “直说吧,别逗圈子了。”平时我们总觉得“兜圈子”不是直截了当,不好,于是往往有这等要求。本篇却以“兜圈子文明”为题,对于中国文化里头,从建筑到社会交际的种种“兜圈子”加以肯定,并分析其理由,在于“农耕文明”的培育;最后归之为“和”与“中庸”的文化。小作者是娓娓谈来,读者便可轻松读来,读着读着,不觉颇有几分道理,也不能不佩服小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一些了解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