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1: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最想写二十年后家乡的三个变化:小时候总嫌脏的小河、老堵车的马路,还有妈妈总抱怨的家务。我希望小河变清,能看见小鱼;汽车能自己开,再也不堵车;家里有机器人帮妈妈干活。把这些场景写具体,大家就能看到家乡多美好,也能知道我多爱家乡。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坐时光机回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心里又激动又好奇。
2. 中间:
环境变化(约60字):以前浑浊的小河变清澈,小鱼游来游去,岸边绿树开花,空气里都是香味。
交通变化(约60字):马路上是无人驾驶汽车,不堵车、不颠簸,坐上去很快就能到家。
生活变化(约60字):家里有圆滚滚的机器人,会打扫、会做饭,还能照顾爷爷奶奶,家电能自动调温度。
3. 结尾(约30字):我爱二十年后的家乡,真希望这样的好日子能早点到来!
例文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神奇的时光机,一眨眼就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
刚下时光机,我就盯着家门口的小河看呆了!以前水是灰扑扑的,现在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小鱼在水里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偶尔还会跳出水面,像在跟我打招呼。河岸两边的柳树垂下枝条,五颜六色的小花挤在一起,风吹过来,满是甜甜的花香。
走在马路上,我发现汽车都没有司机!它们跑得又稳又快,遇到行人还会自动停下,再也没有以前堵车的长龙。我拦了一辆坐上去,座椅软软的,一点噪音都没有,没过几分钟就到了家门口。
家门口站着一个圆滚滚的机器人,它挥着小手臂说:“欢迎回家!”妈妈告诉我,这是家里的管家机器人,每天把地板擦得能照见人影,还会做我爱吃的番茄炒蛋,给爷爷奶奶递水杯也特别及时。走进屋里,灯自己亮了起来,空调的温度正好不冷不热。
二十年后的家乡又美又贴心,我真希望今天就能把这样的家乡盼来!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从“小河、马路、家里”三个小学生最熟悉的场景入手,想象贴近生活,没有复杂的词汇,完全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读起来特别亲切。
2. 结构安排:用“开头—中间分三点—结尾”的结构,每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条理很清楚,适合五年级学生模仿这种“先想框架再写内容”的方法。
3. 语言表达:用了“灰扑扑的水”“挤在一起的小花”这样的口语化描写,还有机器人“挥小手臂”的细节,特别有画面感,能看出小作者平时很留心观察生活。
4. 不足与改进:如果能加一句自己的动作,比如“我蹲在河边想摸小鱼”,会让场景更生动;也可以写机器人陪自己玩的小事,让生活变化的部分更丰富。
5. 好句积累:“以前水是灰扑扑的,现在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小鱼在水里摆着尾巴游来游去,偶尔还会跳出水面,像在跟我打招呼。”
适用于:描写“环境变化”的文章,比如《家乡的小河》《我眼中的秋天》,用前后对比的方式写景物,能让变化更明显。
例文2: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外婆种地的田、我的小学和家里的新玩具。外婆以前种地要弯着腰,我希望有机器人帮她;上课要是能“走进”课本里,肯定比坐着听讲有趣;在家能“去”游乐园玩,想想就开心。把这些写出来,就能让大家知道家乡变多棒,我也想以后为家乡做事。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在外工作好几年,终于回了家,家乡的变化让我眼睛都看直了。
2. 中间:
农业变化(约60字):外婆家的田里有好多机器人,会播种、浇水、割麦子,外婆不用再累得直不起腰。
学校变化(约60字):小学教室有神奇眼镜,戴上能“去”古代、“进”热带雨林,上课像玩游戏一样。
娱乐变化(约60字):家里有全息设备,说“去游乐园”客厅就变样,还能“见”到偶像唱歌,太神奇了。
3. 结尾(约30字):家乡变得这么好,我决定留下来,用学到的知识让它更棒!
例文
在外工作了好几年,今年我终于回到了想念的家乡,一进村口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
我先跑去找外婆,她正在田埂上晒太阳,田里全是方方正正的机器人。有的背着小播种机,把种子撒得整整齐齐;有的举着洒水器,水洒在禾苗上像小雨;还有的拿着镰刀,割麦子的速度比外公快十倍。外婆笑着说:“现在我每天就来看看,再也不用天不亮就下地了!”
接着我去了以前的小学,走进教室就看见大家都戴着银色的眼镜。老师说这是虚拟现实眼镜,上历史课时,我们“站”在古代的街上,看古人穿长袍走路;上自然课,还能“摸”到热带雨林里的小猴子,大家都看得眼睛发亮。
晚上,爸爸妈妈带我玩家里的新设备。对着设备说“想去坐过山车”,客厅的墙一下子变成了游乐园的样子,我好像真的在过山车上,吓得抓紧了妈妈的手;说“想听偶像唱歌”,偶像就像站在我面前,我跟着一起拍手。
家乡变得这么先进,我再也不想走了。我要留在这里,帮家乡变得更美好!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农业、学校、娱乐”三个不同的角度,既有外婆的生活,又有自己的回忆,还有新奇的体验,内容很丰富,能让读者看到家乡多方面的变化。
2. 结构安排:按照“回村看田—去小学—晚上玩设备”的顺序写,像讲故事一样连贯,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让文章的逻辑更清晰。
3. 语言表达:用了“撒得整整齐齐”“水洒在禾苗上像小雨”这样的细节描写,还有外婆的对话,特别真实;写戴眼镜上课的部分,“眼睛发亮”能看出大家多喜欢,很生动。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机器人的颜色,比如“蓝色的机器人”,让样子更具体;也可以写自己在课堂上的动作,比如“我伸手想摸小猴子”,增加画面感。
5. 好句积累:“有的背着小播种机,把种子撒得整整齐齐;有的举着洒水器,水洒在禾苗上像小雨;还有的拿着镰刀,割麦子的速度比外公快十倍。”
适用于:描写“多个事物做事”的文章,比如《秋天的田野》《热闹的菜市场》,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能把场景写得很热闹。
例文3: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家门口的街道、我的家和社区的医院。街道要是能没有垃圾,有能自己分类的垃圾桶就好了;家里的房子能自己调温度,不用妈妈总找遥控器;爷爷奶奶看病不用排队,在社区就能看,我也不用替他们担心。把这些写清楚,大家就知道家乡多方便,我也为家乡骄傲。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在外学习五年,终于回了家,家乡的变化让我差点认不出来。
2. 中间:
街道变化(约60字):街上没有垃圾,智能垃圾桶会分垃圾、压垃圾,还有汽车充电设备,几分钟就能充满电。
住房变化(约60字):家里的墙能吸太阳能,不用交很多电费,按一下按钮就能调温度,特别贴心。
医疗变化(约60字):社区医院有新机器,把手放上去就能查身体,还能找大医院医生帮忙,不用跑远路。
3. 结尾(约30字):我爱这样的家乡,想一直留在这里,守护这个温暖的地方。
例文
在外学习了五年,我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刚走到小区门口,就发现一切都变了样!
走在熟悉的街上,以前偶尔能看见的塑料袋不见了,路边立着好多银色的智能垃圾桶。它们像小卫士一样,我扔个塑料瓶,它会自动说“可回收垃圾”,还会把垃圾压得小小的,环卫工人不用总来收。街边还有绿色的充电柱,电动汽车停过去,几分钟就能充满电,太方便了。
来到家门口,我发现房子外面没怎么变,但里面的设施全换了。妈妈按一下墙上的蓝色按钮,客厅马上就凉快了;到了晚上,灯能根据我在做什么变亮变暗,我看书时亮一点,睡觉前就暗下来。妈妈说,房子的墙能吸太阳能,家里用电基本不用花钱,我听了都惊呆了。
最让我开心的是社区的医疗站。以前爷爷奶奶看病,要早上五点就去排队,现在医疗站有个白色的机器,只要把手放上去,几分钟就能知道血压、血糖怎么样。要是有看不懂的报告,还能通过机器找大医院的医生,再也不用挤公交车去远地方了。
二十年后的家乡又干净又省心,我为它骄傲!真想一直留在这里,陪着家乡慢慢变好。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街道、住房、医疗”三个和生活最相关的话题,尤其是“爷爷奶奶看病”的部分,能看出小作者很关心家人,文章有真情实感。
2. 结构安排:用“街上—家里—医疗站”的顺序,从外到内写家乡的变化,层次很清楚,五年级学生这样安排内容,不会让人觉得乱。
3. 语言表达:用了“银色的智能垃圾桶”“蓝色的按钮”“白色的机器”,给事物加了颜色,画面感更强;写“我听了都惊呆了”,特别真实,像小学生会说的话。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自己用智能垃圾桶的样子,比如“我把纸团扔进去,它还跟我说谢谢”;也可以写爷爷奶奶查完身体后的笑容,让医疗变化的部分更温暖。
5. 好句积累:“它们像小卫士一样,我扔个塑料瓶,它会自动说‘可回收垃圾’,还会把垃圾压得小小的,环卫工人不用总来收。”
适用于:描写“智能物品”的文章,比如《我的智能手表》《未来的教室》,用比喻和具体动作,能让智能物品的作用更清楚。
例文4: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家乡的电是怎么来的、和朋友怎么聊天、买东西有多方便。要是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天会更蓝;和远方的朋友聊天能“看见”他,就像在一起;买东西不用排队,拿了就能走,也太省事了。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变多棒,我也特别喜欢这样的家乡。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出差半个月,刚下飞机就被家乡的变化惊到了。
2. 中间:
能源变化(约60字):路边、屋顶有太阳能板,山坡上有风力发电机,用电靠它们,天变蓝了,空气也清新了。
通信变化(约60字):家里有全息设备,和朋友视频能看见立体的他,还能一起“翻”书,像朋友就在身边。
购物变化(约60字):小区有无人超市,没有收银员,选完东西用手机一扫就能付钱,不用排队。
3. 结尾(约30字):家乡变得又环保又方便,我为它开心,希望它一直这么好!
例文
出差半个月,我回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刚下飞机,就忍不住“哇”地叫了出来!
道路两边的路灯杆上、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装着黑色的太阳能板,整整齐齐的像小方块。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在风里慢慢转,像在跟我招手。爸爸说,现在家乡用电全靠它们,再也不用烧煤了,天变得特别蓝,空气闻着都舒服。
回到家,我赶紧给外地的好朋友打电话。打开家里的全息设备,按下通话键,好朋友的样子马上立体地出现在我面前,连他衣服上的小图案都能看见。我们聊着天,还一起“翻看”同一本漫画书,我指左边的图,他能马上看到,太神奇了!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买零食,我们去了小区门口的无人超市。超市里没有收银员,货架上摆满了薯片、巧克力,我拿了两包薯片和一本笔记本,走到出口,机器自己就认出了我拿的东西,我用手机扫了一下,几秒钟就付完钱了。
二十年后的家乡又环保又省事,我真为它开心!希望家乡能一直这样,变得越来越棒。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能源、通信、购物”三个有科技感的话题,既符合“未来家乡”的主题,又不会太复杂,五年级学生能理解也能写出来,想象很合理。
2. 结构安排:按照“下飞机看能源—回家聊通信—第二天去购物”的顺序,有时间线,能让读者跟着小作者的脚步看家乡变化,很有条理。
3. 语言表达:用了“黑色的太阳能板”“白色的风力发电机”,颜色描写很清楚;写“连他衣服上的小图案都能看见”,细节很到位,能看出全息设备多先进。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风力发电机转的声音,比如“叶片转的时候有‘呼呼’的声音”;也可以写自己拿零食时的心情,比如“我选了最爱吃的番茄味薯片”,让内容更生动。
5. 好句积累:“道路两边的路灯杆上、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装着黑色的太阳能板,整整齐齐的像小方块。远处的山坡上,有一排排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在风里慢慢转,像在跟我招手。”
适用于:描写“家乡风景”的文章,比如《家乡的春天》《我家门口的变化》,用“近处+远处”的顺序,能让风景描写更有层次。
例文5: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家附近的公园、常去的图书馆和送姑姑的车站。公园要是有能帮我制定锻炼计划的器材,我肯定爱运动;图书馆找书不用再乱翻,一下子就能找到;车站能不用出站就换车,送姑姑也不麻烦。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多宜居,我也特别享受在家乡的时光。
提纲
1. 开头(约25字):终于放假了,我回了家乡,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不想走。
2. 中间:
公园变化(约60字):公园有智能健身器材,刷身份证就有锻炼计划,还有虚拟池塘,能“钓鱼”,爷爷奶奶每天都去。
图书馆变化(约60字):图书馆有智能机器,输入书名就知道书在哪,还有电子书借阅机,能把书下载到平板上。
交通变化(约60字):车站里地铁、高铁、汽车在一起,不用出站就能换车,跟着牌子走很快就能找到地方。
3. 结尾(约30字):二十年后的家乡又好玩又方便,我希望它永远这么美丽!
例文
期待已久的假期终于到了,我回到了二十年后的家乡,刚到家就拉着妈妈去家附近的公园。
公园变成了智能乐园!里面的健身器材都有小屏幕,我把身份证放上去,屏幕马上显示“每天跑步20分钟”。我最喜欢的是虚拟池塘,站在指定的地方,对着屏幕挥手,就能“钓”到红色、黄色的鱼,还能听见“哗啦”的水声。爷爷奶奶每天都来这里,爷爷跑步,奶奶练太极,特别开心。
第二天,我去了小时候常去的图书馆。以前找一本书要在书架里翻半天,现在只要在门口的机器上输入书名,屏幕上就会出现路线,跟着箭头走,几分钟就能找到。图书馆里还有白色的电子书借阅机,我点了本《西游记》,就能下载到平板上,路上也能看。
假期快结束时,我去车站送姑姑。现在的车站特别大,地铁、高铁、长途汽车都在一个地方。姑姑要坐高铁,我们从地铁站出来,跟着绿色的指引牌走了五分钟,就到了高铁检票口,不用像以前那样跑东跑西。
二十年后的家乡又好玩又省心,我太喜欢这里了!希望家乡能永远这么美丽、这么方便。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公园、图书馆、车站”三个常去的公共场所,都是小学生熟悉的地方,想象很贴近生活,写出来的内容也容易让读者有共鸣。
2. 结构安排:用“第一天去公园—第二天去图书馆—假期快结束去车站”的时间顺序,每段写一个地方,结构很清晰,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避免内容混乱。
3. 语言表达:用了“绿色的指引牌”“白色的电子书借阅机”,颜色描写很具体;写“听见‘哗啦’的水声”,加入了声音,让虚拟池塘更真实,很有想法。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自己“钓鱼”时的动作,比如“我挥着手,一下子‘钓’到了一条红色的鱼”;也可以写姑姑检票时的笑容,让车站的部分更温暖。
5. 好句积累:“以前找一本书要在书架里翻半天,现在只要在门口的机器上输入书名,屏幕上就会出现路线,跟着箭头走,几分钟就能找到。”
适用于:描写“事物变化”的文章,比如《我的书包变了》《学校的食堂》,用“以前……现在……”的对比,能让变化更明显。
例文6: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小时候爱吃的包子铺、奶奶做的剪纸和家乡的游客。包子能有新口味,还能按我喜欢的做就好了;奶奶的剪纸能用新方法做得更漂亮,让更多人知道;家乡能变成旅游的地方,让外人也看看家乡的好。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又好吃又有文化,我也为家乡骄傲。
提纲
1. 开头(约25字):离开家乡五年,我终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小时候爱吃的包子。
2. 中间:
美食变化(约60字):包子铺有巧克力、水果味的包子,还能在机器上定制,我做的草莓包特别好吃。
工艺变化(约60字):民俗村的剪纸用了新机器,图案更复杂,还能卖到外地,越来越多人喜欢家乡的手艺。
旅游变化(约60字):家乡成了旅游地,有机器人导游讲历史,还能自己动手剪纸,游客特别多。
3. 结尾(约30字):家乡的美食和手艺都被人喜欢,我真自豪,希望家乡一直这么有魅力。
例文
离开家乡五年,我终于回来了!一踏上家乡的土地,我就直奔小时候最爱去的“老张家包子铺”。
包子铺的玻璃柜里摆满了包子,除了我爱吃的肉包、菜包,还有棕色的巧克力包、粉色的水果包。店里有个黄色的智能点餐机,我按了“草莓味、小个”,没多久就拿到了热乎乎的包子,咬一口,甜滋滋的草莓酱流出来,太美味了!
接着我去了民俗村,看到奶奶常做的剪纸变得更漂亮了。剪纸艺人叔叔拿着平板,在上面画了个龙的图案,再用3D机器一印,很快就剪出了一条张着嘴的龙,鳞片都清清楚楚。叔叔说,他们的剪纸还通过快递卖到了北京、上海,好多人都喜欢。
现在的家乡成了热门旅游地,景区里到处是背着背包的游客。蓝色的机器人导游在前面走,一边走一边讲:“这里以前是老戏台,现在改成了剪纸展厅。”游客们还能坐在桌子前,自己动手剪小蝴蝶,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二十年后的家乡,有吃不完的美味,有好看的手艺,我爱这样的家乡!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美食、传统工艺、旅游”三个角度,把小时候爱吃的、奶奶的手艺和家乡的新变化结合起来,既有回忆又有新意,内容很丰富。
2. 结构安排:按照“找包子—看剪纸—逛景区”的顺序,每段一个主题,逻辑很清楚,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让文章的条理更分明。
3. 语言表达:用了“棕色的巧克力包、粉色的水果包”,颜色描写很吸引眼球;写“甜滋滋的草莓酱流出来”,能让人联想到味道,特别生动;机器人导游的颜色和说话内容也写得很具体。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奶奶看到新剪纸的反应,比如“奶奶说‘现在的剪纸比我剪的还好看’”;也可以写自己动手剪纸的样子,比如“我剪了个小兔子,虽然歪歪扭扭,但很开心”,增加互动感。
5. 好句积累:“店里有个黄色的智能点餐机,我按了‘草莓味、小个’,没多久就拿到了热乎乎的包子,咬一口,甜滋滋的草莓酱流出来,太美味了!”
适用于:描写“美食”的文章,比如《我最爱吃的小吃》《家乡的味道》,用颜色、动作和味道描写,能让美食更诱人。
例文7: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爷爷奶奶住的养老中心、小朋友玩的乐园和社区帮忙的事。爷爷奶奶能有人照顾,不用我担心就好了;小朋友的乐园能边玩边学,玩得开心还能长知识;家里有事社区能帮忙,爸爸妈妈也不用着急了。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很温暖,我也爱这样的家乡。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带着孩子回家乡,一进门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温暖和方便。
2. 中间:
养老变化(约60字):社区有养老中心,有能调姿势的床和陪聊天的机器人,爷爷奶奶每天都很开心。
游乐变化(约60字):儿童乐园有智能拼图、语音滑梯,能教孩子认动物、背古诗,孩子玩得特别开心。
服务变化(约60字):社区有APP,家里东西坏了约维修,想买特产约代购,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3. 结尾(约30字):家乡让老人、小孩都开心,这是幸福的家,我爱我的家乡。
例文
带着孩子回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刚进社区就看到爷爷奶奶在养老中心的院子里晒太阳,我一下子就放心了。
社区的养老中心是红色的房子,特别显眼。里面的床能自动调高低,爷爷奶奶躺久了也不难受;还有圆滚滚的陪伴机器人,会唱老歌,还会陪爷爷下棋。奶奶说:“每天有人陪我聊天,还有人给我量血压,比在家还舒服!”
孩子一看到社区的儿童乐园,就拉着我跑过去。乐园里的智能拼图能教他认老虎、大象,拼对了还会说“你真棒”;语音滑梯更有意思,孩子滑下来的时候,滑梯会播放“床前明月光”,他跟着念,念完还拍手。在这里他认识了好多小伙伴,每天都吵着要去。
有一次家里的空调坏了,我在社区APP上点了“维修”,不到半小时,穿蓝色衣服的师傅就来了,很快就修好了。妈妈想买老家的红枣,社区代购第二天就送来了,又大又甜。不管遇到什么事,社区都能帮着解决,生活太省心了。
二十年后的家乡,爷爷奶奶笑得开心,孩子玩得快乐,我们生活得安心。这就是最幸福的家,我爱我的家乡!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养老、儿童游乐、社区服务”三个充满温情的话题,关注老人和小孩,能看出小作者很有爱心,文章充满温暖的感觉,特别打动人。
2. 结构安排:用“养老中心—儿童乐园—社区服务”的顺序,每段写一个和家人相关的场景,逻辑很清晰,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让文章的情感更真挚。
3. 语言表达:用了“红色的房子”“圆滚滚的机器人”“蓝色衣服的师傅”,描写很具体;奶奶的话和孩子“吵着要去乐园”的细节,特别真实,像发生在身边的事。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机器人陪奶奶唱歌的样子,比如“机器人唱《茉莉花》,奶奶跟着一起哼”;也可以写孩子和小伙伴玩的游戏,比如“他们一起拼拼图,比赛谁拼得快”,让内容更丰富。
5. 好句积累:“乐园里的智能拼图能教他认老虎、大象,拼对了还会说‘你真棒’;语音滑梯更有意思,孩子滑下来的时候,滑梯会播放‘床前明月光’,他跟着念,念完还拍手。”
适用于:描写“儿童乐园”的文章,比如《我的快乐天地》《有趣的游乐场》,用具体的功能和孩子的反应,能让乐园更有趣。
例文8: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以前冒烟的工厂、家门口的小河和农村的学校。工厂要是能变干净,空气就会变好;小河能变清,小鱼就能回来;农村的小朋友也能有好教室、好老师,和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又环保又公平,我也为家乡开心。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作为工程师回家乡考察,看到家乡的变化,心里特别惊喜。
2. 中间:
工业变化(约60字):以前冒烟的工厂现在有处理设备,废水废气不污染,厂区周围有树有花,空气变清新了。
水资源变化(约60字):城市有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后能浇地、洗街,小河变清了,小鱼又回来了。
教育变化(约60字):农村学校有好教室、好设备,城里老师能在线上课,农村小朋友学得和我们一样好。
3. 结尾(约30字):家乡又环保又公平,充满希望,我相信它以后会变得更好!
例文
作为一名工程师,我特意回到二十年后的家乡考察,刚到以前的工业区,就发现这里完全变了样!
以前冒着黑烟、飘着怪味的工厂,现在看不到高大的烟囱了,换成了银色的废气处理设备。工厂里的废水要经过好多层过滤,清亮亮的才能排出来,有的还能用来浇厂里的花。厂区周围种满了绿树和小黄花,走过去能闻到青草香,再也没有以前的刺鼻味了。
我又去了家门口的小河,以前水是浑的,还飘着垃圾,现在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水草,小鱼在水草间游来游去,还有小朋友在河边喂鱼。爸爸说,城市建了好多污水处理厂,生活和工厂的废水处理后,能用来浇农田、洗街道,有的还能变成干净的水呢。
最后我去了农村的表哥家,顺便去了他的学校。农村的学校和我们城里的一样,有宽敞的教室、崭新的电脑,还有绿色的操场。表哥说,城里的优秀老师会通过屏幕给他们上课,教他们画画、学英语,他们用的智能手表也和我的一样。
二十年后的家乡,天更蓝、水更清,小朋友都能好好上学。这样的家乡充满希望,我相信它以后会变得更好!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工业、水资源、教育”三个有意义的话题,关注环保和教育公平,立意很好,能看出小作者有社会责任感,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 结构安排:按照“工业区—小河—农村学校”的顺序,从不同地方写家乡的变化,层次很清楚,五年级学生这样安排内容,能让文章的覆盖面更广。
3. 语言表达:用了“银色的废气处理设备”“绿色的操场”,颜色描写很具体;写“小朋友在河边喂鱼”,加入了人的活动,让小河的场景更生动;表哥的话也写得很真实,体现了教育的变化。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工厂工人的反应,比如“工人叔叔说‘现在上班不用戴口罩了’”;也可以写表哥用电脑上课的样子,比如“表哥在电脑前跟着老师读英语”,让内容更具体。
5. 好句积累:“以前冒着黑烟、飘着怪味的工厂,现在看不到高大的烟囱了,换成了银色的废气处理设备。工厂里的废水要经过好多层过滤,清亮亮的才能排出来,有的还能用来浇厂里的花。”
适用于:描写“环保变化”的文章,比如《家乡的环境变美了》《绿色的工厂》,用前后对比和具体设备,能让环保变化更清楚。
例文9: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锻炼的体育场馆、好玩的文化活动和邻居之间的事。大家能在智能场馆里好好锻炼,身体会更棒;过节能有好多有趣的活动,平时也能看展览、听音乐会;邻居之间互相帮忙,像一家人一样,生活也开心。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有活力又温暖,我也爱这样的家乡。
提纲
1. 开头(约25字):我在社区场馆锻炼完,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受着家乡的活力和温暖。
2. 中间:
体育变化(约60字):社区有智能体育场馆,器材能连手机定计划,锻炼时还会提醒,每天都有好多人来。
文化变化(约60字):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平时有展览、音乐会,我还爱参加读书分享会。
邻里变化(约60字):谁家有事大家都帮忙,社区还组织聚餐、运动会,邻居像家人一样。
3. 结尾(约30字):家乡有活力又温暖,在这里生活很幸福,希望它永远这么美好!
例文
刚在社区的智能体育场馆锻炼完,我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一吹,心里特别舒服,满脑子都是家乡的好。
社区的体育场馆是蓝色的,特别显眼。里面的健身器材都能连手机,我输入“想练跑步”,屏幕马上跳出“每天20分钟,速度不要太快”。我在跑步机上跑的时候,设备还会提醒我“调整呼吸”,特别贴心。每天晚上,场馆里都挤满了人,有跑步的、练瑜伽的,大家一起加油,氛围特别好。
家乡的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了!春节时,社区大厅里摆着红纸和毛笔,爷爷奶奶都来写春联,我也跟着写了“新年快乐”;端午节,大家围在桌子旁包粽子,有的包肉的,有的包甜的,热闹极了。平时还有画展览、音乐会,我最喜欢参加读书分享会,和大家聊《夏洛的网》,学到好多东西。
邻居之间也特别亲。有一次我家搬书柜,邻居王叔叔、李阿姨看到了,都过来帮忙,王叔叔搬重的,李阿姨帮着擦灰尘,没一会儿就搬完了。社区还经常组织邻里聚餐,大家把自己做的菜端过来,有鱼、有肉,还有凉拌菜,一起吃着饭聊天,像一家人一样。
二十年后的家乡,大家身体好、日子甜,邻居之间像亲人。在这里生活太幸福了,希望家乡永远这么美好!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体育、文化、邻里”三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话题,既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有热闹的活动和温暖的人际关系,内容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2. 结构安排:用“体育场馆—文化活动—邻里关系”的顺序,每段一个主题,逻辑很清晰,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让文章的条理更分明,也能让读者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
3. 语言表达:用了“蓝色的体育场馆”“红纸和毛笔”,描写很具体;写“我也跟着写了‘新年快乐’”“聊《夏洛的网》”,加入了自己的经历,特别真实;邻居帮忙的细节也写得很清楚,能感受到温暖。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自己练瑜伽的样子,比如“我跟着视频练瑜伽,虽然动作不标准,但很开心”;也可以写聚餐时的游戏,比如“我们还玩了‘猜谜语’,赢的人能拿小奖品”,让内容更丰富。
5. 好句积累:“春节时,社区大厅里摆着红纸和毛笔,爷爷奶奶都来写春联,我也跟着写了‘新年快乐’;端午节,大家围在桌子旁包粽子,有的包肉的,有的包甜的,热闹极了。”
适用于:描写“节日活动”的文章,比如《热闹的春节》《难忘的端午节》,用具体的场景和人们的动作,能让节日氛围更浓厚。
例文10:二十年后的家乡
思路
我想写家乡帮人创业的政策、来家乡的人才和家乡的名气。想创业的人能有政府帮忙,实现梦想就容易了;有好多厉害的人来家乡工作,家乡会发展得更好;家乡能有自己的特色,让更多人知道,变得有名。把这些写出来,大家就知道家乡有潜力,我也想回来为家乡做事。
提纲
1. 开头(约25字):大学毕业后想创业,我回家乡找机会,发现这里特别适合创业。
2. 中间:
创业变化(约60字):政府给创业的人钱和场地,还有专家指导,创业园里能和别人合作。
人才变化(约60字):好多大学生、技术专家来家乡工作,大家都为梦想努力,氛围特别好。
品牌变化(约60字):家乡有智能设备、特色农产品,还因为环境好,吸引好多人来投资、旅游。
3. 结尾(约30字):家乡发展得这么好,我决定留下来创业,为家乡出力,让它更棒!
例文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想自己创业做智能产品,这次回到二十年后的家乡,我终于找到了能实现梦想的地方!
家乡的创业园特别大,里面有白色的办公楼、共享实验室,还有会议室。政府说,只要想创业,就能申请资金和便宜的场地,还能请专家来指导。我参观了一家做智能手表的公司,老板说:“我刚开始没多少钱,是政府给了支持,才有现在的公司!”
因为创业环境好,好多人才都来家乡了。有从北京回来的大学生,有会做智能软件的专家,他们都在这里找到喜欢的工作。走在创业园里,到处都是抱着电脑、讨论问题的人,大家都为了梦想努力,这种积极的氛围特别能感染我。
现在的家乡也越来越有名了!我们做的智能手表,能帮老人测血压,卖到了好多城市;家乡的苹果又大又甜,通过网上卖,全国各地的人都能买到。还有好多企业来投资建厂,每年都有好多游客来玩,提到我们家乡,好多人都会说“这个地方有潜力!”
看到家乡这么有活力,我再也不想走了。我决定留在这里,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环,帮家乡的老人更方便地生活。我相信,在这片土地上,我的创业梦想一定能实现!
分析点评
1. 内容选择:选了“创业、人才、品牌”三个有发展性的话题,既符合“未来家乡”的主题,又能体现家乡的潜力,想象合理,也展现了小作者的责任感,很有想法。
2. 结构安排:按照“看创业园—见人才—知品牌”的顺序,每段一个重点,逻辑很清晰,五年级学生这样写,能让文章的层次更分明,也能让读者看到家乡的发展潜力。
3. 语言表达:用了“白色的办公楼”“抱着电脑讨论的人”,描写很具体;写智能手表“帮老人测血压”、苹果“又大又甜”,让家乡的品牌更真实;老板的话也写得很实在,体现了创业政策的好。
4. 不足与改进:可以写自己和专家交流的样子,比如“专家帮我分析智能手环的功能,给了好多好建议”;也可以写游客来家乡玩的场景,比如“游客在苹果园里摘苹果,笑得很开心”,让内容更生动。
5. 好句积累:“走在创业园里,到处都是抱着电脑、讨论问题的人,大家都为了梦想努力,这种积极的氛围特别能感染我。”
适用于:描写“奋斗场景”的文章,比如《我的创业梦》《努力的人们》,用具体的动作和氛围,能让奋斗的感觉更强烈。
标签:单元例文五年级上册二十年后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