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这一项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一直令我心生向往。在暑假里,我终于如愿来到都江堰——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奇迹。
站在岷江畔,江水像一条被激怒的巨龙,咆哮着从群山间奔腾而来。我忍不住抓紧了栏杆,感受着脚下传来的震动,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激动。
导游姐姐指着江心那道鱼嘴分水堤说:“看,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道智慧。”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汹涌的江水在这里温顺地分成两股,各奔东西。这神奇的景象让我不禁想象,两千多年前的李冰父子是否也曾站在这里,望着自己的杰作会心一笑?
沿着蜿蜒的走道前行,我们随着导游来到了飞沙堰溢洪道。导游生动地比喻道:“这就是都江堰的‘过滤器’,既能排洪,又能把沙石留在外面。”我蹲下身,仔细观察着堰体的结构,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呼:“快看!水真的变清了!”大家都笑了起来,为古人的巧思赞叹不已。
最令我觉得震撼的是宝瓶口。站在这个人工开凿的狭窄通道前,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化汹涌为温顺”。江水在这里被驯服,乖乖地流向成都平原。据导游介绍,都江堰通过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设计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泄洪。这一设计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站在宝瓶口旁,看着那汹涌的水流对岸边岩石形成的强大冲击,我一再惊讶于眼前这项存世千年、至今仍起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更佩服设计者李冰父子卓越的智慧和超前的设计。难以想象千年之前的古人没有现代机械工具,只能依靠双手和简陋的用具,是如何不畏险阻,一点一点地“开天辟地”,铸成都江堰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这位智慧巨人,千年屹立在岷江之上,守护着成都平原,为人类造福。
(小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七年级学生)
后 记
在寻访都江堰之后,那些课本里说的“古人智慧”,不再是抽象的词语,而是真真切切流淌眼前的岷江水里。就如岷江,都江堰,我们得亲自站在那里看,感受两千多年来这江水怎么顺从地分开,一直按着李冰父子设计的路线走,才懂为什么它能被称作“奇迹”,多神奇啊!
家长感言
这次都江堰的寻访之旅收获满满。出发前,孩子查找了关于都江堰的种种,对于这项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深感兴趣。游览期间,他仔细地聆听,及时地记录,并在返程途中与我们交流他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让我知道,这次的寻访之旅对孩子的触动比较大,他真的听进去,记下来,亲身体会了很多,正如孩子写的“那些课本里说的古人智慧,不再是抽象的词语……
教师赏析
读完凯元这篇游记,老师身临其境,也感受到了都江堰的磅礴气势与古人的非凡智慧!小作者不仅生动描绘了工程之壮美,更深刻领悟了其中顺应自然、勇于探索的工匠精神,这份思考非常可贵!(钟千千)
标签:世界古代中国一项2000年文化遗产伟大列入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