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我们的电影业受引进从大片”冲击一样,就连小朋友们爱看的动画片也受到洋片的挑战。现在的国人热衷于洋片,不能不说是我们国产片与洋片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过去,国产动画片也出现过像《大闹天宫》、《哪吃闹海》、《黑猫警长》等一系列的精品制作,基本上代表了国产动画片制作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的日本动画片如《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则以其诙谐的语言、趋向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及生动的拟人化的动物世界故事吸引了无数小观众,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那时国产动画片与外国动画片尚可各有所长、平分秋色,可是近几年来则完全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洋片好戏连台,而国产片则平淡无奇。
且不说近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制作状况每况愈下,越来越令我们的小观众们不满。进口动画片的火爆也令国内的一些人产生优虑。他们认为外国动画片在内容上脱离生活实际,不如国产动画片有现实教育意义。经常看外国动画片对下一代的身心有害无益,也就是说我们的小观众从中受不到正确的教育。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对任何一部作品,观众都不会黑白不分,分不清事理。当作品所反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的时候,没有人会说这就是真正的生活,但是作品反映内容太实际反而没有人爱看,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有那么多人爱看外国动画片,尽管它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脱离了生活实际。那么,国产动画片和外国动画片收视率的悬殊原因何在?这反映出了国产动画片与外国动画片制作上的差距。如果我们将美国的‘猫和老鼠》和国产的《黑猫警长》做一下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同样是讲猫和老鼠的故事而内容、形式完全不同。猫捉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是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老鼠是“四害”之一,自然要被正义的黑猫警长抓起来。而《猫和老鼠》则把猫和老鼠的地位完全颠倒过来,老鼠戏猫不是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令人憎恶的老鼠却被塑造得机灵可爱,一副小天使模样,而猫却成了一肚子坏水的恶棍,像个夜叉。这样打破传统观念、一反常规的猫和老鼠的故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恰恰是这种不实际的变化之后不仅孩子们爱看,大人也喜欢。看完《黑猫警长》之后再看《猫和老鼠》的感觉就像我们吃惯了面条突然去吃酿皮一般—新鲜、刺激,回味无穷。动画片的制作应该既要贴近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不真实不好,太真实了也不好。也许《黑猫警长》中猫和老鼠的故事就是太真实了吧!太真实反而失去收视率,失去观众。现在的国产动画片所以不受小观众们的欢迎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通过比较我们还发现:国产动画片内容形式过于死板,而外国动画片则活泼、有趣得多,真叫是寓教于乐。我们说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如果我们的动画片能在制作的内容形式上有所突破,那一定会创作出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作品。外国动画片的冲击给了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形式决定内容.但内容不一定局限于形式。落伍就必将失去市场而遭到淘汰。
一部作品的好坏,最权威的评论家是读者,是观众,否则拍片子干什么?为了国产动画片能有更快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小观众们有更好的精神食粮,我们真诚地希望我们国产动画片的制作者们能放开思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给我们的小观众们。他们是祖国的未来。
如闪亮的明星般在世纪交替之时登场,“3十X”这个新生儿,就如同贵公子一般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不错,他就像他的先辈们一样,主宰着萃萃学子的命运,他是舞蹈者,他的舞动牵带着万千命运,搅动了无数心湖。但是,他的舞姿真的像有些人觉得的那么美吗?至少在我心中,他是一个酒醉的舞蹈者,踩着歪斜的脚步,却出奇地引人注目。
“3 + X”,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名词出现,然后便势不可挡,直至今日妇孺皆知。提出人的初衷据说是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个“3 +X”真的能对提高学生素质产生推动作用吗?对于这一点,我实在是表示担优。
“3 +X”使得原本只有五门的考试一下增加至九门,这便一下子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试想,同样的时间,原先只要准备五门功课,这下要准备九门,几乎一倍的工作量,再加上史、地、生、政这几门功课本身便需要花大量时间记忆,这便更是辛苦。这其实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的,也难怪有不少同学对这一改革怨声连连,连不少老师对“3+X”也不甚赞同。
再者,考试本身便是一个存在着不少弊病的手段,其中之一便是可能加重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想要学好一门功课,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对一门功课有兴趣,便往往能很容易地学好它。反之,若是没有兴趣,即使花很大的功夫,也不太容易学好。就周围的情形来看,对政、史、地这类功课没有兴趣的同学,往往是考前突击背诵,这样效率不高,考后又大多很快遗忘,根本达不到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效应。若是因为考试,使得原本对这些科目还有些兴趣的同学也失去了兴趣,那便真是得不偿失了。
就出卷本身而言,高考事关重大,出卷子一定要谨慎,而综合卷却并不易出。本来综合是应将各科知识融和到一起,但这样对考生能力要求太高,各科老师要进行配合也不容易,大面积的综合显然不合实际。据最近的消息,综合还是以在各科本身范围内进行为主,换言之,基本上还是拼盘式的,如此,发起人所期望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愿望恐怕又不能很好实现。这样一来,出卷便陷人了两难的境地。
“3十X”自出生起便迈着酒醉的舞步,实际上也好看不到哪里去。说严重些,它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不会比它的先辈们高级,反而存在着不少缺陷,委实让人担心。发起的人们是不是应该多去听听身处其中的人的想法,权衡一下利弊呢?
我看三位老师的讲话都有道理,表现出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特别是卫生老师发言中提醒我们的事实,确实值得我们重视。但是,对于看电视问题,我认为它跟搞好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近视发病率的回升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看电视。
众所周知,现在的电视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了,国内外的重要新闻,很多都是从电视里知道的。在许多家庭里,看电视几乎是成年人每天必做的“功课”了,我们正在学知识阶段。为什么反倒不能成为我们的“功课”呢?其实,我们可以从电视里学得许多东西,除了国内外大事,还可以了解祖国各地以至世界各国的风情特色,开拓我们的视野;人民子弟兵及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是我们的直观榜样;体育比赛就像在给我们作示范;还有那些小经验小制作,也能开启我们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对电视中的某个画面或某种情况发表不同意见,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争论也许在事后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它却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说,看电视可以让我们的心和祖国、和社会贴得更近,可以促进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它与我们校内的学习并不是抵触的。
当然,我们现在临近毕业了,确实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校内的学习上。要抓紧一分一秒,多做几道题目,多背几个单词.但是,我们是90年代的青年,如果每天只知道看书做题、背书考试,而对国家大事、付社会情况、对周围的亨物毫不知晓,这符合时代的要求吗?且不说考试科目中也有时事政治一项,就说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吧,难道还能像古人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呜?其实就是古人,他们也早就认为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今天我们已能借助电视,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那为什么不利用这一时代踢予我们的先进技术,却自甘作井底之蛙呢?
至于近视发病率的回升,与多看电视固然有一点关系,但并不是最主要的。现在一天,A晚死啃书本,每天连续十几小时埋头于功课,这才是伤害视力最经常和最主要的原因。另外,看书写字不正确的姿势,也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而看电视节目,只要掌握适当,反而能调节过度紧张的神经,并不会严重影响视力的。只有无节制地看电视才会影响视力。
当然,我们现在面临毕业,学习比较紧张,要多看电视也是不切实的。尤其是较长的电视剧,还是少看为宜。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如果要让朋友说说所看过的动画片,每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兔巴哥》《西游记》《足球小子》……总的说来,我们所看过的动画片,无外乎国产的和从外国引进的,这些动画片可以说是儿童的精神食根。有些孩子一放学回家,便放下书包,首先打开电视搜寻动画片。有些孩子饭可以不吃,但动画片不可以不看:我们不能被动画片如此巨大的魅力所团,跳出动画片的圈子,可以引发许多思考呢!
我以前是个动画片迷,现在还是,而且每次都要让动画片和饭一起享受、所以对动画片非常关注。有人曾经调查关于动画片的一些事,其中80%以上的小朋友喜欢看国外动画片,而喜欢国产的却只有极少数。我也曾经看过电视里的一个调查报告,虽然短小,却能引起人很深的思考。中国人已经开始把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拍成了动画片,比如《西游记》,但是它还是始终敌不过《兔巴哥》的魅力。《花木兰》本是中国文化长廊里的一颗明珠,却被美国抢先拍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还有一个报告更令人吃惊,从国外进口的一些暴力、色情的动画片,大部分深受中国小朋友的喜爱,而这些动画片,绝大部分在他们本国却从不放映,难道中国孩子就因此任其慢害吗?假如以后的小朋友不喜欢看中国古典名著,也不爱看国产动画片,那么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又该走向何方呢?
看多了,听多了,自然有些想法,为什么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喜欢外国动画片?国外动画片在中国小朋友的心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片是否也应该做些什么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还找不到正确答案,但这足以引起同学们和国内动画片制作者的思考,总不让我们中国小朋友饿着肚子,看着“洋餐”,不准吃吧!
等待转折,如同等待戈多,你说。 怎样的转折呢?是太白笔下“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侍石忽已”的山巅之转?是迷宫中突现出口光亮的侧身一转?亦或是白日做梦般喜中头彩的家境之转? 都不是,你笑。我在等待人生的转折。 “人生的转折,想来一定奇妙无比。今日的我也许苦于学琴无师,明日就要路遇贵人收我至其门下;今日的我也许困于学海无涯,明日就要灵光一现脑瓜开窍;今日的我也许痴迷于绘画难以自拔,明日就有人慧眼识珠高价购函…… 你仍旧喃喃不休,痴人般的梦于人生的转折,听着你的幢憬夹杂着失落,我该说些什么? 你是否知道?人生的转折,必是基于对自我的审视与果断的放弃。
你我都爱极了契何夫的小说。翻译它的汝龙先生早年却致力于小说的创作,投稿却屡试不中,无奈中他转向于俄罗斯文学的翻译。这个决定正是他在重新审视自我后作出的果断放弃。结果怎样?他的事业出现了转折,人生也出现了转折,多家出版社与他签下了合约,他也一举成为俄文翻译大家…… “可这转折,机遇的成分未兔太多。”你似有所悟,却仍有余虑。 是呵,人生的转折,必不是突兀而至的。 哪里见过硬生生拐成90。的道路?不都是若干缓弯才转得舒畅与成功?每一个转折,都是若干量变的积累由点滴聚成江河。当年张朝阳留学归来,从朋友的闲谈中使他认识到互联网在中国的商机,同时认识到人生的转折即将到来。
他运用广博的学识与商人特有的机敏,一点一滴地创办了搜孤,从仅有十几人的小公司到如今横扫大江南北的“孤狸尾巴”,张朝阳完成了他的人生转折。这转折,又岂是一夜而成?所有的转折,无论大小,都凝聚着事先若干微小的努力,没有这微小,又怎会有那鲤跃龙门般的人生犬转折呢? 从来就没有什么戈多,又哪儿来等待就会出现的人生转折呢? “是呵,我也要为迎接我的人生转折去努力了!”你又又了,这一次,壮志在胸。 聪明的,你我都已明白:人生的转折是在自我的审视与恒久坚持下才出现的。 人生的转折,全靠自己。
今年是杜甫诞生一千三百周年,网上出现了大量杜甫被恶搞的照片,画中杜甫,时而手拿汉堡,时而手拿机枪,时而骑车买菜,时而打开笔记本电脑写诗。杜甫还有的时候变身成送水工,有时还在手拿苹果手机撅着嘴巴玩自拍。这一系列现象被称为“杜甫很忙”。
“杜甫很忙”,呵呵,我觉得杜甫是搭哆啦A梦的时光机来到现代,成了一个现代潮人。
网上,有人赞同这样做,有人不赞同。我赞同这样做,因为这是表现我们中国人很有想象力的一件事情,外国人也会表扬而不是批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是一切创意的前提,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我们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旧调重弹,我们的国家也不会发展、创新,始终不会成为一个强国。
而且,我们也看惯了杜甫很严肃的脸,所以让他当一回潮人,搏一搏眼球也无可厚非啊!因此这样不仅没有涉及到杜甫的名誉,还让杜甫名声大振,让人们关注杜甫,关注到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呢!现代人的压力很大,画一画杜甫是减压最好的灵丹妙药呀!哈哈,我非常赞同制作“杜甫很忙”。
“杜甫很忙”表现了我们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让青少年的创造力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有劳子美兄了!
相关推荐:
议论文结尾怎么写
议论文论据素材
议论的作文500字
动画片《等明天》中的一个猴子为筑一个窝,发誓等明天一定,风和日丽而不筑,风雨袭来时又发誓等明天了。猴子显然属于那种只说不做的典型。正所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与 小学 语文课本中名为《寒号鸟》的 ......
走出家园 我认识了它的美丽与温暖 我看到了它的愚昧和落后 开放自己 我在真实的生活中确立了自身 我在茫茫的人海里把自己丢失 两种迥然相异的形象,却来自于同一个家园和同一份开放。 当一扇一扇的窗打开,习......
我看三位老师的讲话都有道理,表现出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特别是卫生老师发言中提醒我们的事实,确实值得我们重视。但是,对于看电视问题,我认为它跟搞好学习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近视发病率的回升也不能完全怪罪于看......
当我看完了世界上第一辆火车和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速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火车跑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
如果要让朋友说说所看过的动画片,每 个人 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兔巴哥》《西 游记 》《足球小子》总的说来,我们所看过的动画片,无外乎国产的和从外国引进的,这些动画片可以说是儿童的精神食根。有些孩子一......
作为一个 小学 生,动画片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一日三餐。但是一日三餐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动画片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我想给中国的动画片提几个意见。 第一是太正经,不搞笑。动画片......
我本一介布衣,实在不敢对罗大师的作品评头论足,但独不解后人为何总以刘备为英雄而以曹操为奸雄。或许书中暗藏玄机,是我这肉眼凡胎看不到的,但无论如何我在此要为曹操讨点公道,给刘备泼点冷水。 先从纳谏说起。......
据调查,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是一则并不使人意外的消息,因为这是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分就是一切,一切为了考分。于是课外阅读只足课内......
每晚7点38分,中央电视台都会将一个精彩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焦点访谈。于是,足不出户的老人从中获取了社会信息,白天奔波忙碌的人们从中了解了各种鲜为人知的知识, 学生 们从中感知到了人间万象,得......
每一次的成功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不,在我看来,那是必然的结果。正是因为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才会有许多自古至今的成功事例。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家学派追为本家人物,尊为百家宗师的人,叫做姜子牙。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