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指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3-29 21:22:08
  • 《教学论文|让阅读与写作并肩前行》
  •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阅读的积累,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写作是阅读的延伸,缺少写作训练,再多的阅读也只能是雾里看花。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

    【关键词】阅读;演讲;仿写;摘抄;写作

    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即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常常是将二者割舍开来:为阅读而阅读、为作文而作文,各自呈现单边性和功利性。这样导致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成为了薄弱环节,课内阅读成为学生很茫然的一件事,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

    初中语文教学应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这二者有机地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如何做到让阅读与写作并肩前行呢? 在具体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课前演讲,开阔个性阅读视野

    阅读是自我生命重塑,阅读是阅读主体与文本之间精神交流的一个双向构建过程。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阅读主体的不同期待视野所带来的视域融合会造成不同的阅读结果。正是利用阅读过程的这种独特性质,在以阅读为主导的语文教学中,就努力拓展学生特定的阅读视野,试图通过学生因不同阅读视野而带来的独特阅读视域融合来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教学目的。

    每天课前的5-10分钟,一定是学生的个性阅读交流——课前演讲时间。从学生入学开始,我们就给学生明确这样一种观念,即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阅读历史实际上就决定了这个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新学期伊始,开出阅读指导性书单。我通过引导学生与书本交流、与经典对话来健全人格,提升素养的同时也看到了阅读对于孩子的思维培养,语言训练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阅读兴趣,以此来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个体灵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古今中外文学都略有涉猎,不少学生颇有见地。

    2.课堂教学,拓展教材阅读写作空间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从中可以窥见,教材是启迪学生阅读和作文智慧的一把“金钥匙”。尤其是时下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其中储藏着无穷的思想力量、情感力量和写作智慧。

    把教材作为引子,以此来深挖教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阅读资源,引导学生吃透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对其它阅读资源也跃跃欲试。这种拓展伴随课堂教学展开,如在讲授《<庄子>故事两则》时,会为学生补充《庄子》的其他故事;讲授《杨修之死》时,会整理收集《三国演义》中有关杨修的其它章回,让学生提前阅读。

    同时,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拓展,为拓展阅读设置写作空间。这样的写作形式多种多样,有传统的仿写,更有鉴赏性文本赏析、文本评价性的问题探究、体验创作性的古典诗词创作,文言文写作等等。如在《香菱学诗》后也让学生“学诗”做一首七律。

    问君归 初 陈若

    寒月如水透西窗,烟波浮照几星茫。

    夜色如纱盖心上,银盘高悬泣银光。

    晚风敲窗思万里,醉过知音已彷徨。

    月倚栏杆哀烛影,问君归来复何方?

    在《关雎》后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描摹画面。

    湖波荡漾水雾缭绕,琴声依依,雎鸠关关,荇草飘零,凝作相思。人生七苦,最苦莫过求不得。我又在河边奏琴,从相遇那日至今我已不知弹了多少次凤求凰,琴音凄凄,指尖沥血却也换不得你一次回眸凝望。雎鸠成双,关关欢鸣徒显得我的琴音悲惋,徒显得我可怜可叹。我认我痴,我却不怨。那日初见,你巧立湖畔,弯腰折荇,乌墨的发半掩娇颜身段婀娜,一会,你复立起身子,轻抬素手抚去细汗,我恍惚便见你的容颜,黛眉弯弯华凝青韵,乌眸凝凝巧含秋水明慧的空灵。一见,便是倾心。我在关雎你凝望你的身影,琴声飞扬勾勒你的墨色的容颜,不知何日才能打动你的芳心,让你为我回眸一笑?关雎凝,凝音凝情凝相思,销销人亦销魂,或许我也一生都求不到你与我并肩,在这湖水之畔关雎声里,但能远远看你倾我心沥我情为你奏琴是最大的满足。雎鸠关关,琴声飘飘化作时光过隙白了鬓角,断了相思。(初 黄焯)这样就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作文指导和作文训练,即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若能长期的坚持,不仅丰富了课堂探究的空间,深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在养成学生表达观点、传递情感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 课外落实,摘抄赏评作为常规课

    课内和课外, 是语文教学的双翼。语文教学须打通“课堂”这个瓶颈,搞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衔接。学生以往的课外阅读往往是随意的,无目的性的,针对这一现象,我指导学生读前确定阅读目标,制定周密高效的阅读计划,读时学会圈点、勾画、批注,读后做摘录,摘抄美文、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还可以写心得,写读书笔记,写评论,定期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阅读时积累语句,进行摘抄。摘抄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指有选择地抄录的原文。作为一种读书笔记的方法,可以收集到许多相关的资料,成为知识的结构。同时为了让摘抄也成为学生主动期待的价值实现手段,要求学生进行赏析、仿写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把摘抄的赏评作为常规课,选择各种优秀的摘抄文段,配上漂亮的字体,伴以优美的音乐,并深情地进行朗诵,这样长期的坚持,使得逐渐得到肯定的阅读积累意识被有意无意地培养了。这样坚持“写”,并适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自觉、主动的阅读,实现“以写激趣、以趣促读”。

    如:选自《岸流水奔放》

    摘:叹流水,思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瞧那奔腾的黄河孕出的代代天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壮举;唐玄宗贞观之治之大貌;毛泽东解放中国之雄壮。历史的伟人啊,是黄河骄傲的女子,是潺潺流水不停息的流水之源泉。

    叹流水,想端庄的文房四宝,看那历史上的大笔挥毫。王羲之苍劲有力之字迹;齐白石的龙游浅水遭虾戏;徐悲鸿的马到成功之生机。广大博深的中华文艺是长江怒吼的赞许,是永远不停息的流水之源。

    赏析:构思匠心独远。联想恰当,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富含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仿写:

    悟流水,抚摸清凉的水,别忘了我们的土地,爱戴清澈的水,别别忘了引水的暗渠,是呀,如果说流水是大地的花瓣,那岸则是花瓣下的花蒂。爱流水,别忘了也是岸堤,是不惜的流水之源泉。(初1016 李屿航 )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诚然,作文教学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我认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阅读教学的文本资源,让二者在碰撞中擦出美丽的火花。如果有意识地用这些火花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作文教学也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 《请赋予老师惩戒权》
  •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意见》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但《规定》中却有这样一条:“对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要及时处理。”前者允许,后者制约,存在矛盾。这导致教师面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不知该如何教育。老师应不应该有惩戒权?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认为,为了孩子,为了明天,应赋予老师惩戒权。

    很多人都将“惩戒”与“体罚”挂钩,一提到“惩戒”,他们脑海中就浮现出私塾先生拿着戒尺,将学生打哭的场景。对于“惩戒”,大家的注意点全在“惩”上,却忽视了“戒”。“惩戒”是指通过处罚来警戒。那么,“教育惩戒”便是老师用处罚的方式告诫学生注意改正错误。如果老师没有惩戒学生的权力,任学生违规违纪,那怎么管理好班级?怎么管理好学生呢?让老师适当地行使惩戒权,能帮助学生反省自我、更正不足。康有为就感叹过,多亏当初老师严格,虽然被老师惩戒痛在身体,但他也因此而吸取了教训。所谓严师出高徒,老师拥有适当的惩戒权,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严。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心生敬畏,从而遵规守纪,一心向善,变得更优秀。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被家长当作掌上明珠,打不得,骂不得。不久前,某县有一名教师罚站了班上一个迟到的学生,当天下午,任派出所副所长的学生家长,就驱警车将老师带走,并非法拘留7小时。这则消息引人热议,有人发问,从什么时候起,老师不能够惩戒学生了?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打着“惩戒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的旗号,要求解除老师的惩戒权。可我想说,只有真正负责任的老师才会惩戒学生,因为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将来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

    当然,老师行使惩戒权时,应适当而不可过度。在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学生们正在考试,监考老师巡视时,发现一名男生在玩手机,她一句话也不说,直接夺过手机并将手机扔出了窗外,那名男生下一秒竞跳出了窗户,所幸的是他掉落在了一张网上……这一幕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的确,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过度批评或者不当的惩罚容易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所以,老师不能过度行使权力,而应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

    社会需要老师,学生需要老师,而老师需要更好的教育权,为了孩子更加美好的明天,请赋予教师惩戒权。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爸爸,女儿这些天总想给您指出几个缺点,可您总是早出晚归,没有时间跟您说,借着这次习作一吐为快。

    你的一个缺点就是爱抽烟。整天一根接着一根抽,我查过书,书上说烟里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氨……书上还说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吸烟不仅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强迫别人也跟着你“被动吸烟”。事实上,吸烟会引起种种疾病。爸爸,为了你自己,为了他人,您就别抽了。

    您的第二个缺点就是爱喝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喝完就吐,人们常说这是反胃的症状。妈妈说喝酒危害人的身体。我和妈妈劝您多次了,可您仍是不改,你还说喝酒也有好处。爸爸,就算喝酒有一点点好处,可它跟坏处比也算不上什么了。这不,因为喝酒,您的胃病犯了。一连几顿,您都没有吃进饭,您又瘦了。您知道我和妈妈多为您担心吗?爸爸,我和妈妈都没有办法了。爸爸,你就听女儿一句吧,为了您自己的健康着想,不要喝酒了。

    爸爸,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希望您认真考虑,抽烟、喝酒是不是您的缺点?爸爸,希望您能改正这些缺点。我的话也许不中听,可这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您的健康,就是我们全家幸福的希望,您就听我一句吧!

  • 《鲁迅评分的启示》
  • 鲁迅在给夫人评分时,诙谐地指出许广平将借鉴变成了生搬硬抄,缺少己见,缺少创新,文章成了名副其实的“岁素的话”。这虽是发生在一个家庭中两人间关于一篇文章的小事,却使我深有听悟:引进、借鉴是需要的,但决不能舍弃自己,一味生搬硬抄,机械模仿。应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开锌自己的路,以图创新。

    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车搬硬抄、机械模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深受其害的人。那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便赶快去学。他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处不仿。但邯弃人之众,姿态之多,使那个照搬照抄的燕人不仅没有学会,最后竟连自己原先怎么走路都忘得一干二净,只得爬行回家。

    当然,一定的模仿、适当的借鉴是必要的。比如吃饭走路说话,哪个人不是孩提时向大人模仿、借鉴来的?即使长成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仍应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还应不断向周围人学习。这借鉴,就是将别人有用的东西经自己理解消化,变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创新的能手。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借鉴了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而写成的,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他那篇名作是中国的特产、鲁迅的手笔。

    古今中外无数的创新者也都是这样,学习前人、他人的成功之处,又能不断刻意求新。

    祖冲之不“古而疑今”,不“虚推古人”,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继承的基拙上修改了前辈何承天《元嘉历》中的许多错误,才编制出当时最好的一部历法《大明历》。

    哥白尼从波兰到意大利,多方求学,在博览群书的基拙上,再通过自己三十多年悉心观察脸证,彻底推翻了统治全球近二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天动学说”,创立了举世震惊的“地动说”。

    李四光起初就学于西方,后禾遥访神州大地,推翻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地质的理论,和全国人民一起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普迅评分的事过去半个多世纪,当今社会已进入新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神州大地,使我们这个千年古国再度充满生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懂得如何去借鉴和创新。譬如广东省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加上灵活适宜的特殊政策,学习和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使经济不断发展,于是不少省市地区纷纷仿效。结果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却仍停滞不前,甚至适得其反。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前者吸收了广东成功的经验,并按照本地区的特点,制定出有地方特色的政策,开创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而后者盲目照梭,不顾实际情况,不求发展创新,只知依葫芦画瓢。

    因此,今天重温鲁迅评分这个小故事,无论是时个人的学习、工作,还是对我国时外开放、引进技术,都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开辟出自己的新路子。

  • 《高中议论作文 礼仪》
  •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治教育。”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目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前途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水平提高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真诚、理解、温馨的和谐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行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正努力挤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例如: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孩子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母亲和孩子在这一细节上的反映,在这里不是有了明显的答案吗?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够,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好坏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先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长爱幼被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夺天下;“程门立”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发扬光大。

     

  • 《我看名句不“名”现象》
  •     一位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撰文指出:高考语文卷名句考察试题,要求写出题中所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填对者甚少。经抽查统计,全错或没答者占58%,而这些名句都是常见的,几乎是妇孺皆知的。面对这种名句竟然不“名”现象,笔者陷入沉思。

        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精典千千万。历代文人吟诗作9,挥毫泼墨,为龙的传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精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令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宝藏,如今却遭受冷落,在高考试卷中便略见一斑。

        名句不“名”反映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偏见和冷淡。笔者曾看过一则报道,记者在北京街头随意采访,问及几位中学生诸如“唐宋八大家”之类的问题,竟没有人能对答。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问道:“你知道曾巩是谁?”答日:“是不是曾国藩的亲戚?"正是这位刚刚参加高考连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都不知道的学生,据说已收到某大学的录取通知。

        有人从应试角度出发,认为语文差无关紧要,靠数、理、化得分一样能考上大学。更有甚者,认为电脑的出现,最终要代替麻烦的汉字。这种偏见终将带来严重后果。

        前不久,华中理工大学对新录取的千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测试,试题设计较高考容易,但平均分数仅在及格边缘(详见《人民政协报》1997年元旦版)。能考人这所大学的无疑都是全国各中学数、理、化的佼佼者,重点大学语文成绩尚且如此,何况二般学府呢?这一现象已引起有志之士的严重关切。

        作为跨世纪一代的中学生,学好数、理、化,掌握电脑新科技固然重要,但对于作为母语文化的语文绝不能轻视。无论科技怎样发展,社会如何进步,都不能替代、无法抗拒流传了数千年,养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汉语文化。语文是追求卓越的先决条件,是人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知识渊博,长于表达,善于交际,语言简洁得体,文笔自然流畅,这些现代文明人应具备的素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结果,也是自身修养的体现。

        总之,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极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当全面提高文化素质,让名句不“名”的现象永远消失。

  • 《关于鲁迅评分的作文》
  •     鲁迅在给夫人评分时,诙谐地指出许广平将借鉴变成了生搬硬抄,缺少己见,缺少创新,文章成了名副其实的“岁素的话”。这虽是发生在一个家庭中两人间关于一篇文章的小事,却使我深有听悟:引进、借鉴是需要的,但决不能舍弃自己,一味生搬硬抄,机械模仿。应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开锌自己的路,以图创新。

        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车搬硬抄、机械模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个深受其害的人。那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便赶快去学。他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无处不仿。但邯弃人之众,姿态之多,使那个照搬照抄的燕人不仅没有学会,最后竟连自己原先怎么走路都忘得一干二净,只得爬行回家。

        当然,一定的模仿、适当的借鉴是必要的。比如吃饭走路说话,哪个人不是孩提时向大人模仿、借鉴来的?即使长成一个独立生活的人,仍应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还应不断向周围人学习。这借鉴,就是将别人有用的东西经自己理解消化,变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创新的能手。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借鉴了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而写成的,但你又不得不承认他那篇名作是中国的特产、鲁迅的手笔。

        古今中外无数的创新者也都是这样,学习前人、他人的成功之处,又能不断刻意求新。

        祖冲之不“信古而疑今”,不“虚推古人”,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继承的基拙上修改了前辈何承天《元嘉历》中的许多错误,才编制出当时最好的一部历法《大明历》。

        哥白尼从波兰到意大利,多方求学,在博览群书的基拙上,再通过自己三十多年悉心观察脸证,彻底推翻了统治全球近二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天动学说”,创立了举世震惊的“地动说”。

        李四光起初就学于西方,后禾遥访神州大地,推翻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地质的理论,和全国人民一起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普迅评分的事过去半个多世纪,当今社会已进入新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神州大地,使我们这个千年古国再度充满生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懂得如何去借鉴和创新。譬如广东省依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加上灵活适宜的特殊政策,学习和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使经济不断发展,于是不少省市地区纷纷仿效。结果有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却仍停滞不前,甚至适得其反。原 因何在?这是因为前者吸收了广东成功的经验,并按照本地区的特点,制定出有地方特色的政策,开创了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而后者盲目照梭,不顾实际情况,不求发展创新,只知依葫芦画瓢。

        因此,今天重温鲁迅评分这个小故事,无论是时个人的学习、工作,还是对我国时外开放、引进技术,都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博采众长,创新发展,开辟出自己的新路子。

  • 《民族的文学传统》
  •      也正如你所指出的:“民族化不仅是形式问题,还有内容的民族特点问题—这些包括民族的政治经济情祝、社会风貌、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和地理环境,也包括民族的文学传统。我读者与茅盾的《祝福》、《林家铺子》,感到中国南方味很浓郁,语言都是以浙东一带为基点的,带有乡土气息,处处显示南方吴越一带的风土人情,因此就有了民族化的特点。”我想,你在这里所涉及的,还有一个地方色彩向题。譬如你讲到的赵树理、孙犁这些老同志,以至我们的同辈人浩然、绍棠,甚至包括前辈大家如老舍先生的作品,他们当然都是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共同的民族特色,但是,又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群众中间,并有着不相同的个人素质,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创的个性风格。我以为,这该是比民族化更细致的艺术纹路。你自己在创作中所以那样同鲁迅、茅盾贴近,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里,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但内容与形式,又并非是并列的,没有主从之分的。在两者之间,内容起着主导、决定的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然而,文艺的民族化的特点,是否也会体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以至语言、结构等方面?这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文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否也会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传统呢了我记得,毛主席曾把这称之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我又以为,.这样的艺术传统,既有史的发展过程,也该是一种与内容有相对独立性的美的创造。即使把这传统看作一种民族的艺术气质,它总也该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上,有其独特的创造吧!毛泽东同志是看到了这吮点的。他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就曾指出:“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古代的艺术,后人还是喜欢它。”

          如你谈到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的确是勉强不得的。记得前几年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与《杨家将》连续在电台上播送,可以说从无任何人组织,在这个播音时一刻,就有千百万群众在那里准时洗耳恭听。不仅老少咸宜,甚至包话科学院的有些研究所,在这个时间里,也扭开了他们的怠禽咧叭。戮相们准此现价的听众,并不是听不出这两部评书的思想谈尚,也不会发现不了’刘兰芳评书的艺术夸张有失真之处,但作为艺术欣赏,它们却仍然使广大的听众如此的人迷!这当然首先是这两部评书的民族反抗的内容,但恐怕也难于排除评书在悠久历史中所造成的传统的艺术妹力对人们的影响。而你对冈奈洛夫和巴尔扎克某些作品的意见,如环境与人物介绍、叙述性名墨太多扩,心理描绘太冗长,离开故事情节静态地刻闰人物的篇幅也太长。反过来似乎也可以说,在我m古典小说的艺术表现上,’就没有这样的缺点。那么,你的这些意见,是否与我国艺术传统长期养成的欣赏习惯有关?而在这欣赏习惯的养成上,是不是也积着民族性的内涵呢?在《娃女》中,你巳经有了自己的探索,实践也证明了你的探索是成功的,它使《蛙女》拥有了广大的读者。我热烈地期待你在未来的新作中,有更加深人的继承和创造。

  • 《为革命炼身体》
  •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青年学生就是要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去做,在政治思想上要努力向工人、贫下中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路线斗争觉悟;在文化学习上,要刻苦,走开门办学的道路,通过实践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准备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在体育锻炼上,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讨论中,很多同学对德育、智育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里,我想着重从体育锻炼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有的同学认为,在德育、智育上好就行了,体育锻炼参加不参加没关系.我觉得这样理解不全面。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不好,也会影响我们在德育、智育上的发展.记得,我在上小学时身体比较弱,再加上搞闭门读书,不参加体育活动,身体就更不行了。我在学校和姐姐邢燕子的帮助下,在政治上要求进步,本想多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培养自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可是,一劳动就头晕得厉害,身体顶不住。在学习上,我也总想把学习搞好,不辜负贫下中农的期望,可也是经常因病耽误上课。事实证明,身体不好既影响自己的政治进步,又影响智育的发展。

        上初中以后,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教导,联系自己身体不好的教训,开始认识到林彪推行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大搞“智育第一”,不仅在思想上毒害了青少年,而且在身体上摧残了广大青少年的健康。从此,我决心参加体育锻炼,以毛主席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校的组织下,我积极报名参加了校篮球队和其他一些体育活动,如长跑、跳高、跳远、铅球等。刚参加体育活动那会儿可累啦,练一场篮球下来就累得不行了,胳膊腿都抬不起来了,写字也感到困难。有一次我练了半截就回家了。姐姐问我为啥这么早就回来了?我说:“太累呀!’’姐姐严肃地说:“越是累,越要练,只有在困难中才能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怎能当革命接班人呢?”以后,姐姐又多次给我和一些同学讲:参加体育锻炼要有政治观点,这不是个人的事,而是要达到毛主席讲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更好地接革命的班。这些话对自己是个很大的鼓舞。

        思想明确,锻炼的劲头也就更足了。上初中一年级时,从我们司家庄到上学的芝麻窝是五里地,我就利用上学的路上练习长跑,开始跑不了一里地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我每天坚持跑,从一里地,增加到二里地、三里地...一现在我一气跑五里地,一点也不感到累了。到大钟庄上高中后,我也是每天坚持跑3000米。去年冬天学校开展“跑到北京去,向毛主席汇报”的象征性积累长跑,我和同学们积极参加,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跑完了24万米全程。由于我坚持体育锻炼,体质大大增强。在今年春天的县中小学运动会上,我在跳高、铅球、长跑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被县推荐参加了今年5月举行的天津市中小学运动会。我觉得。参加体育锻炼要有明确的思想,那就是为革命而练,为人民而练。锻炼身体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意志的过程。

        体质增强,使我的精力旺盛了,我能够更好_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好文化课了.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在生产劳动中我也能吃苦耐劳了,并光荣地加人了共青团。因此,我感到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才可以使我们有健壮的体魄,以便在德育、智育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身体不好,总有病,其他方面再好,长大也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在这次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要狠狠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教育路线。

        今后,我要很好地向姐姐学习,认真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三大革命实践,努力改造世界观.毕业后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广阔天地里干一辈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