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昭公时,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发生变乱。为了避乱,他来到了附近的齐国。
孔子这次在齐国,却有意外的收获。他有机会欣赏了他 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韶》是古帝虞舜时代的音乐。据说是舜的乐师质把更早的帝喾【kù】时代的音乐《九招》整理、加工而成的,又 叫《九韶》,因为须用箫、笙等乐器配合演奏,所以也叫 《箫韶》。孔子欣赏了《韶》,大受感动,一连好多日子老 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他说,“真没有想到音乐的 感人之深竟至于这般境地! ”《论语•述而》记载这件亊情和 孔子的原话道:.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三月不知肉味”是形容孔子当时对于音乐入迷的情 况。后来人们却借它来形容贫穷,说是好几个月吃不起肉了。
孔子欣赏了《韶》,也欣赏了《武》。《武》是周武王 时代的音乐,是和《韶》同样优美的音乐。可是按照孔子的 评论,认为《韶》比《武》更好,《韶》的音调既极美,感 人的作用也极善!《武》的音调虽也极美,气派和意境却不 如《韶》。这是同他的政治思想有关系的。孔子主张“仁 义”,向往尧、舜的时代,而对周武王的起义推翻商纣王〔纣zhòu〕,却并不赞成。他倾向伯夷、叔齐的态度。所以,《论语•八佾〔yì〕»载: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简直毫无缺陷,就叫“尽善尽美。
唐韩愈《与崔群书》:“比(近来)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