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未能并肩,但仍同行

2025-08-30 19:58:04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十三天的军政训练如同一场短暂的淬火,将我们这些初入高中的稚嫩灵魂置于纪律与集体的熔炉中重新锻造。因过敏性鼻炎的纠缠,我成了一个特殊的旁观者——身在樊笼外,心在旌旗下。

当同学们在烈日下挥洒汗水时,我只能通过班级群里不断更新的照片,拼凑出一场我未能全程参与的青春仪式。这种奇特的“在场缺席”,赋予了我另一种视角:不是通过身体的劳累来感受军训,而是通过心灵的远观来理解集体。

参与的第一天,空气中已然弥漫着变革的气息。上午的分班仪式上,一张张陌生而稚嫩的面孔相互打量着,眼神里藏着对未知的期待与不安。当在分组表上找到自己的名字时,归属的班级被确定,一种奇妙的认同感便开始滋生。

下午的启动仪式上,沈主任的话语掷地有声:“从这里开始,你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整体。在赤峰二中这个大集体中你们要有集体意识,有规则意识。” 这句话在当时听来不过是例行公事的勉励之辞,却在后续的日子里逐渐显现其重量。

翌日清晨,同学们在操场上排列组合,最初杂乱无章的方阵逐渐变得边界清晰,每个人的动作从参差不齐到整齐划一。在队形排列完成后我们被带到大礼堂学《长征组歌》。《长征组歌·送别》的旋律时常穿过热浪飘进窗内,“红旗飘,军号响”。大家一遍又一遍跟着音乐老师学习时,我忽有所悟:集体不是对个体的消解,而是个体在更大和谐中的安顿。每个声音保持独特性,却又共同创造出单一个体无法完成的和谐。

第三日的军姿训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规训”的力量。时间在汗水的滴落中变得缓慢,每一秒都是对意志的考验。就在我开始体会这种“动的静默”时,哮喘的不适迫使我退出训练,成为了场边的观察者。从此,我的军训转移到了手机的四方屏幕上。班主任老师发来的每张照片都成了我解读集体的密码。通过照片,我看阳光在同学们日渐黝黑的皮肤上跳跃,眼神中的迷茫逐渐被坚定取代;我看到散乱的步伐变得整齐划一,个性的姿态融为集体的仪态。

因身体状况而缺席大部分训练,这起初令我深感遗憾。但渐渐地,这种“缺席”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在场”。我看到了同学们归来时疲惫却闪耀的眼神,听到了他们沙哑却充满骄傲的交谈,感受到了那种共同经历艰难后产生的无形纽带。我意识到,真正的集体认同感并非来自于简单的“在场”,而是来自于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投入。

这场未完成的军训,恰如一个隐喻,预示着我们即将展开的高中生活乃至更长的人生旅程。在此期间特别令我动容的是,同学们从未因我的缺席而视我为异类。他们在休息时发来问候,分享训练中的苦乐,这种无形的接纳让我明白:集体的边界不是由物理在场划定的,而是由心灵的归属感决定的。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但这种社会性并非简单地居住在一起,而是通过共享的经历与价值观形成的联结。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缺席让我获得了跳出“庐山”的机会,从而更清晰地看到了集体的真面目。这种特殊的经历,或许正是命运赐予我的一份独特礼物,让我在高中生活的开端,就学会了用双重视角看待自我与集体的关系——既在其中,又在其外;既是个体,又是整体的一部分。

军训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而是一个关于“缺席与在场”的哲学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