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狐疑不决的典故

2025-07-17 23:28:01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汉书•文帝纪》:“朕【zhèn】心狐疑。”唐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述征记》说:“盟津、河津恒浊,方江为狭,比淮、济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

盟津、河津,都是黄河边的渡口。盟津,即孟津,在河南孟县之南,也名河阳渡;河津,在山西河津县之西,龙门之南。上文记述的大意是说:这两处,河面都比长江狭, 比淮河、济水阔。冬天河水结成冰,有几丈厚,车马可以在冰上渡过。不过,冰刚结的时候,人们不敢渡,便用狐狸来,让它先走一走看。狐狸性多疑,又善于听,它在冰上走,总是边走边听,听听冰下没有水声,才肯走过去。只要狐狸敢从冰上走到对岸去,车马也就可以放心从冰上渡过河去了。一一据说这是古人试测河冰坚厚程度的一种巧妙办法。

狐狸多疑,是比较广泛的传说,所以,形容疑虑过多、缺乏决断,就叫“狐疑不决”,或“狐疑不断”。《后汉书• 刘表传》: “表狐疑不断,乃遣〔韩〕嵩诣〔曹〕操,观望虚实。”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县官听说, 也自狐疑不决起来,暗想道:这事倒是我认错了?”

另据传说,狐狸要是埋藏什么东西,埋好之后,往往不放心,一会儿就又把它挖出来瞧瞧。所以,形容疑虑过多、做事不易成功,就叫“狐埋狐搰〔hú〕”(埋,藏起来;搰,挖 出来)。《国语•吴语》说: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蔡东藩等所著《民国通俗演义自序》:“回忆辛亥革命,全国人心,方以为推翻淸室,永除专制,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而不意狐埋狐搰,迄未有成。

“狐疑” 一语,常和“犹豫”连用,说作“狐疑犹豫” 或“犹豫狐疑”。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欲从灵氛 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