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七点多,太阳公公已经非常敬业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还没等我欢呼几声,肚子先咕咕叫起来,那就先搞定早餐吧。妈妈早就教过我怎么做出好吃的鸡蛋饼了,但我还没有自己尝试过呢。
我系上一条围裙,准备好鸡蛋、面粉、调和油,正式开动了。首先,我往碗里打了两个鸡蛋,然后加上一小勺面粉和匀,呀,稀了。我又加面,又太稠。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今天的面好像故意在和我做对呀!一会儿稠一会儿稀,我手忙脚乱地一会加水一会加面……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调出了“酸奶状”的面糊,我的第一步成功啦!
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火,在平底锅中放上适量的油,妈妈说一定要注意油锅的温度和火候,就在油锅刚刚冒烟的时候,我把调好的蛋液一股脑地倒进锅里,顺时针旋转油锅,将蛋液摊成一个大圆片。油和蛋液接触的一刹那,“滋滋”的声音伴随着鸡蛋的香气铺面而来,金黄的蛋液瞬间凝固住了。我的第一次就这样顺利。我简直是个烹饪天才!
就在我沾沾自喜之时,有一种糊味飘了过来,怎么回事?完啦!我忘记翻面了!锅铲呢?锅铲在哪里?那股糊味越来越大,我急得满头大汗。终于找到锅铲,把鸡蛋饼翻了个面,一个“黑脸包公”出现在锅里,还有一股烟从饼中间的一个小洞中滋滋地冒出来,好像在嘲笑我,让人哭笑不得。半分钟后,我的鸡蛋饼出锅了,望着盘子里这团一面黑一面黄的“劳动果实”,唉,这和我想象中的鸡蛋饼差距也太大啦。但没办法,不能浪费,我还是把能吃的部分吃下去了。
晚上,我把这次的早餐风波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笑了很久,表扬了我的勇敢尝试,还拿出一个计时器送给我,告诉我再做鸡蛋饼时,利用这个小工具,就可以精准地掌握时间了。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做鸡蛋饼看着很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家长感言
万事开头难,人生中每个开始都是一次勇敢尝试的体验,它们都将是你成长路上难以忘却的珍贵回忆。
教师赏析
小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写了这次做鸡蛋饼的经历,虽然鸡蛋饼失败了,但她成长了。(薛春梅)
“只见河面上翻卷着白色的浪花,浩浩荡荡地流淌着,穿过了绿宝石般的草地,一阵微风拂面,吹来了一股让人心旷神怡……”我被这一个个犹如“糖”般的美丽情节吸引着。这些“糖”都出自今天我要推荐的书——《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是德国作者霍夫曼写的,这本书也获得过儿童文学奖,同时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芭蕾舞剧。书中不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也格外鲜明。主人公玛丽时时刻刻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好奇心,她看到大人们布置着礼物,是多么好奇,拍起了手,大声地叫着、吹呼着;德罗赛尔梅耶手可巧了,能够修理各种东西,还会制作许多有趣的玩意儿。
这本书讲述的是圣诞节前夕,玛丽获得了一个精美的胡桃夹子,半夜老鼠大军闯入,引发“战争”,后来玛丽梦见自己进入玩偶国,最后美梦成真的事。
《胡桃夹子》的情节更是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看了使我无法自拔。当我看到“奇妙玩偶国”这章时,一段段、一个个好词好句和那奇奇怪怪的故事情节便映入我的眼帘。读到“林中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叶缝间星光闪闪,原来是五彩斑斓的枝条上垂挂着金色和银色的果实,所有的枝条上还装饰着各种各样的花束和丝带,仿佛在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时,脑海里就会展开无限遐想,就好像自己身在这仙境一般,翱翔在树木之间;读到“前面就是一片玫瑰河,水面上翻滚着层层波浪,泛着点点星光,河面越来越宽,渐渐变成了一个湖,湖上游弋着许多只带着……”时,你的心一定充满了疑惑:这种奇妙的湖在现实中有吗?它在哪?对人类有好处吗?一连串的问题闪现出来,不知道如何解答。
读完这书后,你也会真正认识到每个故事是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本书很好?那就读读看,说不定会满载而归呢!
漫画的表现力极强,往往能从幽默诙谐的故事中悟出一个个引人深省的道理。今日,我翻到了一张十分有趣的漫画:
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家长:“请问我可以向您提几个问题吗?”“当然。”家长答。
“您的儿子有什么缺点?”记者问。家长:“拖拉、懒惰、暴躁……”顿时,话语连珠炮似的迸了出来。
“好了,好了。”记者忙止住家长,“您的孩子又有些什么样的优点?”家长:“......”(哑口无言)
这幅漫画充分展现了现代某些家长的思想还是一成不变、不懂换位思考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上的个别大众群体放大个人缺点,掩闭优点的现实。以一件简单的事例道出了很多需改变的弊端,生动、写实。
一幅漫画、一行字迹,虽不能绝对性地代表一切,但也常常能让比较小众的墨点从白纸上点下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大家不是天生无瑕,多多少少会犯错。对待自己的过错不能自卑,争取改变的机会。别人犯错,也不能往别人头上泼冷水,雪上加霜。因为,所有人都还是有优点的。
这幅漫画,让我想了很多很多。从前,我只要一提及一些同学,都是“没劲”“无聊”“虚伪”……自从我看了一本叫《优点放大镜》的书后,忽然认为同学们一个个是那样亲切、热心肠、大方、机灵……是啊!不要因为过于主观而低估了别人,换个角度,仔细思考。
看过一部电影,一个男孩一直很讨厌另一个男孩。一次,放学时下雨,男孩的妈妈在工地里劳作,没来送伞。此时,他最好的朋友早已头也不回地撑伞走了。后来还是那个他曾讨厌的男孩跟他一起挤在伞下……第二天,男孩交上一篇八百字的作文《谢谢你的伞》。
不管是现实还是虚构,有些事真没你想的那么糟。所以,不论什么时候,携一把“优点放大镜”,发现别人的优点吧!
读过《鲁滨逊漂流记》以后,对照自己的经历有个感悟:人不会一生只待在一个地方慢慢地变老,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漂流记。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父亲是公司职员,负责家里的经济来源;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负责我们的衣食住行,虽然并不富有,但我真的真的很幸福。 就在三岁那年,因为爸爸工作需要,我们全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爷爷、妈奶、爸爸,妈妈和年幼无知的我一起来到了美丽的南宁。这里四季如春,温暖美丽,树木常绿。我在这里上了小学,认识了一群诚信、勇敢、优秀的伙伴。然后母亲在这里生下了弟弟,因为弟弟大小了,所以父母差不多把精力全放在他身上了,我非常嫉妒,可是后来弟弟却对我很好,父母对我发火时会护着我,会给我好吃的,在吃饭前会去叫我……让我转变了对他的看法。在南宁漂流的日子里我们又多了一个家庭成员。
九岁那年,还是因为爸爸工作需要,全家又搬回了北方。虽然有点舍不得那边的伙伴,但这件事我也赞同了,所以我是没有返回的余地了。我到了北方,感觉这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我对这里的一些事物都很好奇,因为举家搬迁, 家里的枳蓄也花的得都差不多了,于是父母把我寄养到了外婆家,我又开始了漂流......
记得刚回来不久,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上了一段时间的网课。 过了不久 ,开学了,我母亲带我去办了入学手续。几天之后,我就来到了新学校, 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他们非常热情,也很有礼貌,我就在这里学习成为了班级里新的一员。 哪里知道,这是我又一次漂流的开始---我在学校住宿了。
现在的我,每周一到周五漂在学校,周末漂在奶奶家或者姥姥家,只有节假日才可能见到爸爸妈妈。
下一站的地点在哪里,我还不知道......
有句诗写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对于这句诗的蕴味,我看到蚕的一生,才对生命有了真正感悟:生命之伟大在于奉献、在于传承!
今天我在语文视频课上才知道蚕的一生,才感悟到生命成长之不易,生命即脆弱又顽强。
蚕的生长过程首先是孵化。蚕卵被装在纸盒里放在一个塑料盖上,在一阵阵轻微的“轰轰”声响过后,蚕宝宝便接二连三地破茧而出,眨眼间便黑乎乎的一片。刚孵化的蚕宝宝像小蚂蚁一样,黑乎乎的像穿了黑色的外衣。这种被称为蚁蚕。它们身上长满了毛,但过两天毛变不明显了。我感叹道:“多么不起眼的小生命啊。”
蚕宝宝孵化出来后,便开始吃桑叶。它们的牙齿像锯齿一样,吃桑叶还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好像一阵小雨落在树叶上。蚕宝宝吃东西总是一丝不苟,桑叶在蚕的咀嚼下变得形状各异,有像小花,有像小草,还有像月亮。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像蚕一样脚踏实地、一丝不苟。
蚕宝宝身体一节一节的分成六七个节肢,每个节肢两旁都有像星星似的小黑点。再长大一点,蚕宝宝开始蜕皮了,蚕宝宝先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身体不断伸缩使老皮慢慢得蜕下来。我发现蚕旧皮稍黄,蜕皮后是白色的,像脱去黄色的大衣穿上白色的衬衫。蚕蜕皮的过程中,我看见蚕痉挛着,很痛苦但很坚强地挺过了这一道鬼门关,这让我感叹:“多么顽强的小生命。”这种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经过四次蜕皮,蚕在五岁年龄便开始在提前布置好的蚕窝里吐丝,它们把自己固定在里面。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茧并化成蛹,最后破茧而出。雌蛾会发出气味吸引雄蛾,雄蛾交尾后便慢慢死去,雌蛾产完蚕卵后便慢慢死去。至此,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观察完蚕的一生,我知道蚕的一生是短暂的,它们无私奉献让生命有了周而复始的轮回。蚕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的动物啊!
寒假的一个晚上,我带着叔叔借给我的滑板来到了楼下的小花园,准备在这里学习滑滑板。
刚开始,我尝试站到滑板上,但是刚站上去滑板就不受控制地前后摇摆起来。我顿时慌了,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才好,一不留神就摔了个大马趴。我揉揉屁股站了起来,不死心地进行第二次尝试,不出意外又摔了下来。妈妈看到了对我说:“你太心急了,不会走路就想跑步,这怎么行呢?还是让我来示范示范吧。”我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妈妈,只见她先用右脚踩在滑板的顶部,左脚踩在地上帮助稳定身体,等滑板没有晃动的时候再用左脚用力一蹬,滑板就滑了出去。趁着这个时机,妈妈赶紧把左脚抬起放在滑板上。就这样,妈妈平稳地向前滑动了一段路程。
我学着妈妈的动作做了起来,但是还是失败了,摔得四脚朝天。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请妈妈再滑了一次。这一次我发现妈妈在滑板上的时候总是曲着腿弯着腰,脑中灵光一闪,原来妈妈是在降低自己的重心,这样不容易摔倒。我赶忙把这个方法用了起来,果然比之前好多了,虽然还是会摇摇晃晃,但至少不会再摔倒了。经过多次练习,我终于可以平稳地上滑板,并向前滑行一段路程了。
但是光这样还是不够的,我现在只能直线滑行,怎么才能转弯呢?这个技术妈妈也没有学会,看来只能靠我自己探索了。在一次尝试的过程中,眼看就要摔倒了,我发现当我的身体往左边倒的时候,滑板也跟着往左边倾斜。原来如此,想要往哪边转弯就用脚把那边的滑板用力踩下去。我不禁大笑一声,看来我马上就要学会了。可实际操作中却没有那么简单,好几次我快要成功了,但是都功亏一篑。动作幅度大一点不行,太着急了也不行。不知道摔了多少次之后,我才终于学会了如何转弯。
迎着阳光,听着风声,感受周围景物在我的身边快速倒退,我感到特别的酣畅淋漓。
(作者是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我的运动能力不是很好,但是这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学会滑滑板让我特别激动。我明白了只要肯努力总会有收获,我也爱上了玩滑板。
家长感言
平时孩子对于新事物总是不敢尝试,害怕失败。这次他能自己鼓起勇气学习滑板,摔倒了也没有放弃,让我们很惊喜。希望孩子以后能一直拥有这样的勇气。
教师赏析
小作者把自己学滑板的过程描写得很细致,怎么踩上滑板、怎么学会转弯,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经验之谈。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写出只有真实生动的文章。(王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