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周五,周五是灵感的海洋。
大家一起聚在图书馆中,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读物,我们各自品读着这些,一翻开书,便已沉浸在书香之中。
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我们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全身心投入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这样灵感便无处不在。翻开书是属于书的清香,沁心沁脾,令人陶醉。我最喜欢的便是散文,它可没有童话的幻想与童趣,又没有寓言的深刻道理。但是散文,却完全胜于它们,因为只有它能带给我联想灵感,包括杂文、随笔,它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又可抒情、记叙、论理来表达作者想告诫我们的话吧。
令我记忆最深的散文有,鲁迅先生的《野草》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冰心奶奶的《拾穗小札》,记录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冰心在国内的所见所闻,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进了图书馆,感觉格外轻松,不用想任何烦心事。又捧起一本散文诗歌,席地而坐,又换一种身份进入书香中。读一会儿你便会拥有特别多的灵感。拿起笔,你便可以写出一篇押韵散文,站起身来,你又能吟出一首格外有趣的小诗。
当然,读书能找到灵感,要找灵感也定要翻书。可见这两个词看来是完全不能分开的。
这就是我在图书馆的收获,那就是灵感——图书。
2014年教师节期间,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曾说过:“我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文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由此可见,经典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它经历了多少世代的推敲和琢磨依然不褪色。“一本好的经典就是一个人的良师益友”这话说得真在理,我也真正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
自小就喜欢读书的我,如今读过的经典也有不少,它让我受益匪浅,对我成长的影响不可估量。曾记得,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和妈妈就教我《三字经》。从此,我每天吟唱着“人之初,性本善……”就这样我走进了经典的世界。《三字经》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对人生的感悟。它使我懂得了作为子女,应该孝敬长辈;它告诉我从小就要勤奋学习;它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随后,《弟子规》成了我家的家规,它教会了我孝敬父母、友爱兄长、言行谨慎、诚实守信,仁慈博爱、勤奋好学。就是这些国学经典,让我幼小的心灵有了圣洁阳光的照耀。渐渐地,我更喜欢经典了。我爱《千家文》、《唐诗宋词》以及四大名著等等。阅读它们,我不禁为诗词所陶醉,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知识内涵。
时间虽在流逝,但经典依然与我作伴。在今年的寒假里,我迷上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流传甚广,影响力大的文学名著。书中主人翁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有一次航行中,它乘坐的船只不幸遇难,唯独他活了下来。鲁滨逊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一座荒岛上,它在荒岛上劳作生息,坚强地活着。直到第28个年头,鲁滨逊帮一个英国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得以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已双亡,鲁滨逊收回巴西庄园的全部收益,并把一部分赠与曾帮助过他的人们。
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斗志。阅读时,与鲁滨逊一起探险,一起奋斗的同时我想到了自己。说来惭愧,那是刚放寒假的第一天,我潇洒地骑着自行车去菜地摘菜。当路过一户人家时,他们家养的小狗冲我“旺旺旺”地叫,我害怕得加速蹬着自行车就回家。我不但没有摘菜,而且再也不敢走那条路了。自从看了《鲁滨逊漂流记》后,感觉鲁滨逊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充分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他那自我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变得坚强了,我怎能害怕小狗呢?我坚信人与动物是和谐相处的,这正如《鲁滨逊漂流记》作者笛福所说:“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读中华经典,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为祖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说到阅读,别人并不感兴趣。我是从中尝到了甜头。
开始我对课外阅读也不重视,自从升到四年级后,语文老师反复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还一再嘱咐人人都要订一份《小学生学习报》。按照老师的要求,对阅读又不重视到重视。为了搞好阅读,我首先订了阅读计划:
一.每天办完作业,都要抽出时间阅读报纸、杂志。
二.星期六用半天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散文、小说、诗歌、民谣)
三.星期日上午或下午,把阅读时摘抄的名言、警句、格言、精彩语段记熟、背会。
四.每晚睡觉之前,从《小学生作文选》中连续看五篇作文,并反复思考,文章怎样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和组材。最后还要认真考虑,文章的中心思想又是怎么表现的。
以上几条,要条条落实,有时也有疏忽,但爷爷总还是对我进行监督,我是一点也不马虎。
半年来,通过课外阅读的实践,我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也丰富了。每逢写作,只要一见题目,我稍加思考,写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了,我真正从阅读中尝到了甜头。
标签:海洋到了一起图书馆大家周五图书收获灵感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