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期待着与你不同的相遇。在生命的大课堂里,在不同的相遇里,一如既往地让生命之花绽放精彩!
作文是做人的升华,作文让生活更美好!
写作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李俊伟 序
写作,是一种“寻找”
1、作的心寻找那颗“写”
中国古代有个了不起的作家,写了一本了不起的书——《水浒传》。中国有那么多皇帝,都被忘得差不多了,那个叫施耐庵的,却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写作就是这么有力量。施耐庵写到“时迁盗甲”时,写不下去了。他没有做过贼,也没有做贼的朋友,更没有看到过贼怎么偷。巧了,一个贼光顾他家,被他发现了。贼很害怕,施耐庵说你不要怕,只要你“偷”给我看一回,我不告官,还送你银子。那贼喜出望外,使出浑身本事,叫施耐庵睁大眼睛看。“时迁盗甲”写出来了。
不少人说,施耐庵靠的是观察。错了,错了。施耐庵观察之前,有着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写好“时迁盗甲”。有了强烈的“写作的心”。你让学生去观察,学生没办法,只好去观察,即使观察一百年,一万遍,也写不出好作文!
写作文第一要紧的,是那颗一直跳动的“写作的心”。作文教学第一要紧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到这颗心,让这颗心永远鲜活的跳动,跳动,跳动。有了这颗“心”,观察就不只是观察,他和那颗“写作的心”合二为一,就能显出神奇的力量。光有观察,没有那颗“写作的心”,那叫瞎起劲,白忙活。
2、寻找自己的内心
我们经常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话没错,观察的确是写好作文的一个手段。不过,这话很不完整。有一个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却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叫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写作,当然不是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为主。外在的世界对她来说,是黑暗的,是无声的。她写什么呢?写自己内在的世界。每个人除了那个外在的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还有一个更丰富、更广阔、更高远的世界,那就是心灵世界。法国的雨果说了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平日里,我们习惯了睁大眼睛看外面,习惯了张开耳朵听外面,却忘记了隐藏在自己身体内部的那个巨大的世界。
会写作的人,比不会写作的人,多了一个世界,他还观察内在的世界,他拥有两个世界。
班上有个学生叫顾圣浩,不小心错拿了同桌的英语书,写了篇1000多字的日记。芝麻点小事怎么能写那么多?我和学生一起研究他写多的法宝。一研究,法宝找到了——他不是写外在的世界,更写了内在的世界。给你看几段:
好像是任至颖的。可是,任至颖的字不是很大吗?他的字什么时候这么小巧玲珑?也许是吴晨威的?如果是他的,我干脆撞墙算了,因为100%不可能,我咋会想到他?如果他记得这么认真,五十几分的英语试卷还会是他的?
太像,哦,钮伊纯!她的字就是这么写的!她就知道与众不同,把词汇表里的单词统统抄到单元开头处。妈呀,我拿了她的书,这可如何是好?要是把她害成找书疯子,她怎能放过我?我的小命不保。
啊,有办法了!只要胡编一下,说她无意把书推到了我桌子边,我以为这书是我的,就随手放进了书包。可是,假如她现在找的满头大汗,明天早上跟她说,她怎么可能不扁我?现在把书送到她家里?不切实际。
要让学生像顾圣浩那样,学会“看”自己的内心,并把自己内心的话,细致的、有条理地写出来。在我看来,会捕捉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人进入写作之门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会了捕捉自己的内心,他的作文就会告别“干巴巴”。因为所有内心的话,都是带着感情的湿润的话。学生的作文将告别“大众化”,因为每个人看到的外面的世界很可能都差不多,但每个人看到的内在的世界一定很不同。写作文,要的正是这个不同。不同就是独特,就是作文的生命。
我经常建议学生,每天都要一个人安静的呆一会儿,发一会儿呆,“看一看”自己的内心在想什么,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一番对话。起初,内心的话会很模糊,只是一种感觉,要努力将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楚的、条理的话。想久了,看久了,内心的话会越来越多,内心世界会越来越广阔。那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说,他的作文变了,他的人也变了。
是的,写作就是这样从根本上、本质上改变人的。
3、寻找自己的话
江老师批到某学生的作文,笑得合不拢嘴。我凑过去看,写得真不错:
原来,我可是个皮包骨头的超级小瘦子,现在却成了体重过百的无敌小胖子。胖子的烦恼真多,光外号,就可以装一箱!好听点儿的叫“大块头”,难听点儿的,就是“死胖子”。
我的体育成绩都是元宵节挑灯笼——红灯满堂。跑步那可要我的命了,每次累得气喘吁吁不说,还总落在队伍最后,真是丢人显眼啊!
人一胖,也变懒了,以前的我好比一只猴子,东跑西蹿,停不下来;现在的我好比大熊猫,别人打我都懒得追了。最要命的是,作业也懒得写了,一看到作业就头昏脑胀,成绩飞速下降。唉,什么时候才能甩开这个大烦恼呢?
江老师说,这学生平时写作文没个样子,这次不知脑子怎么开了窍,写得真么有趣。我说:“不是他脑子开了窍,是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话。你告诉他,这就是属于他自己的话,要他用这样的话来写作文。”
学生的作文是用自己的话写的吗?很多同学写作文,用的是书上的的话、大人的话,用的是老师要的那种话。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不会有趣,不会有温度,不会有个性。这样写作文,很累。正想你习惯用右手写字,写作也是偏偏要你用左手写,你不只写的累,肯定也写的糟。
每个人说话的语气、样子都不一样。你有你的话,他有他的话,我有我的话。作文教学,一件要紧的事情,是帮助学生找到他自己说话的语气、样子。比如这位同学,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气”和“样子”:
·周子恒脸上的五官都晓得错了位,丁旭也好不到哪里去,两眼眯成一条缝,活像一个瘦版的“杜海涛”。
·没想到,这条“变色龙”龙性大发,很绅士的走到周子恒那里,优雅的用抹布盖住周子恒的头,顺便请他吃了一个脆脆的“栗子”——狠狠地弹了一下他的头。
再看另一位同学的文字,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话。
·周派首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周子恒,首先向丁派首领“瓜子脸”丁旭发起攻击。他们的粉丝“倒瓜子”陈宇,在旁边使出吃奶的劲疯狂鼓掌。抹布在我的正上方盘旋,“扑”的一声,打中了“肥妞”潘文婧。“肥妞”怒吼,边吼边拿起“武器”——抹布,追着“倒瓜子”满世界的跑。
·看吧,我们班就像个火山,老师不在就是“活火山”,强烈爆发;老师一来就是“死火山”,安安静静。
读这些话,我们觉得很有趣。写作文,不只是将意思写出来,意思之外还有一种好玩,一种趣味,说明这个学生找到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样子了。学生一旦找到了自己说话的语气和样子,不要急着改变,要写上一段时间。一个人12岁有12岁的语气和样子,18岁有18岁的语气和样子,30岁有30岁的语气和样子。写作,就是不断寻找和改变说话的语气和样子。
4、寻找写作的勇气
发现没有,孩子和要好的伙伴聊天,有说不完的话。一个话题说完了,又生出另一个话题,话题连着话题。
他们聊什么呢?他们会对某个人说三道四,会对某个老师评头论足,会发牢骚,会出几个整人的馊主意。他们为什么能那么轻松、放肆地说这些平日里不在老师面前,也不在家长面前说的话呢?——因为有安全感,他们和伙伴彼此信任。
写作文其实就是写自己。拿起笔来,想和伙伴聊天一样写作文,写作一定不会是件痛苦的事。反而会有一种宣泄的痛快,会有一种止不住的流畅,像打开了水龙头“哗哗”往外冲。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写作状态。然而,有几个学生是在这样“美好的写作状态”里写作文的呢?
原因是,学生不敢说自己内心的真实的话。怕老师看了会批评,怕同学看了会笑话,怕家长知道了会教训。一个人不敢说出自己内心做火热的话,跳得最激烈的话,那是因为他丢失了一种写作的勇敢。下面同学的话,是勇敢的:
·我忍无可忍了,李书涵,你那篇《怒?你好意思?》,有哪句话是真的?李书涵,你在作文里写你不是那么“冷血”,事实上你就是这么“冷血”,你说我好意思,你好意思啊!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当时发生的事情,你自己心里清楚!
——对同学的作文、同学的话语,进行激烈的反击,是需要勇气的。
·我想整容好久了,我以前的样子帅得不得了,搞得全家围着我转。好像是以前不乖,常被老妈打,把脸给打扁了。哎,我一看到帅哥就羡慕得不得了,欣赏帅哥的女孩子多地从新西兰排到北极,欣赏我的没几个。失败,真是失败啊……
——将自己对美的追求大胆的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
·书上明明标注了可以使用计算器,周老师偏不让用,美名其曰:锻炼我们的计算能力。笔算四位小数、五位小数、六位小数……脑细胞都快算没了。必要时还是要用计算器,不然为什么要发明计算器?企业里不都用计算器,哪会有人傻到用笔算?一曲《稻香》:“这世界上不能有太多的抱怨。”但这个世界上,怎能没有抱怨?
——敢于说出对老师的不满,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写作是一种勇敢。不勇敢的人,找不到最火热的句子、最火热的词语,不是他肚子里没有这样的词语,是他不勇敢。不勇敢,就进入不了无遮无拦的自由之境,写作业就只能磕磕碰碰。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将自己的内心曝光,那是一种大勇敢。这样的人,就是孔子称赞的“君子坦荡荡”。
写作文不是写作业。写作业无所谓勇敢不勇敢,而真正的写作文,是一种勇敢。敢于亮出自己观点和看法,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我们,这样鼓励过孩子吗——写作,是一种勇敢,你真勇敢!选自管建刚《写作,是一种寻找》
记叙的角度,是指作者在写人、叙事、背景、状物,总之,在表现某一具体对象时,所取的立足点和着眼点。立足点是就作者说的,若眼点是就对象说的。二者的位置关系就形成一种角度。
有本来意义上的角度,即作者在表现某一具体事物时,他实际所站的观察位置和着眼的方面。比如反映出他立足于事物的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不同方位,对事物相应的方面进行描述,就构成描述中的不同角度。
有比喻或抽象意义上的角度,这种角度有多种含义和类别。
选材角度和身份角度,叙述描写角度,首先显示着作者构思时为反映生活、表现中心思想,而在选材上的着眼点。对同一生活内容或中心思想,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我们就可以说作者从什么样的角度或哪一角度来表现,同类的材料,就是同一个角度,不同的材料,就是不同的角度。写人叙事的文章,选材不同,我们就可以说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征,歌颂了红军。写景抒情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分别选了山、水、草、树、风、雨、人等材料来写同一个对象——春,我们就可以说,文章从山、水、草、树等不同角度,表现并赞美了春天。
叙述描写角度,还意味着作者(或叙述人“我”)在描述某人某事时所持的特定身份。身份不同,与文中人或事的关系就不同,描述时的立足点,着眼点,审视态度也就不同。我们同样可以说作者(或“我")从一个怎样的角度上表现了某个对象。比如李连庆从一个驻印大使的角度观察并表现了印度总理甘地夫人。《我的叔叔于勒》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观察并表现了书中的各个人物。《背影》从一个儿子的角度,表现并讴歌了父爱和父子之情。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等传,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史记》问世,正式确立了这种文体。
《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等都是“传”,后世史书也都沿用。“本纪”写最高统治者及其历史活动,如(项羽本纪》(《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项羽虽未成为帝王,但在楚汉之际,他是最高统治者,且司马迁本.人崇拜同情项羽,所以项羽人了“本纪”;“世家”则记载诸侯王公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记述的是天子、王侯之外的一般官吏和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如《屈原贾谊列传》、《魏公子列传》。
不过《中山狼传》虽以“传”名篇,却是寓言而非传记,《柳毅传》则是小说。
(二)《记王忠肃公翱事》、《石钟山记》等
“记”,本义是记载。古代的“记”主要在记言论道,如《礼记》、《学记》等。后来“记”成为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体裁,在唐代开始盛行起来。现在常见到的《小石潭记》、《石钟山记》、《岳阳楼记》等都是这种写人记事或描山摹水的文体,作者往往于写人记事之中兼及议论,“以记为议”,但是夹叙夹议而不是议论文体。《项脊轩志》、《书博鸡者事》,“志”即“记”,“书……事”即记某人某事,都属于“记”一类。
但同是“记”,却是有区别的。《狱中杂记》相当于现在的“报告文学”;《游黄山记》、《登泰山记》以及更早的《桃花源记》则是“游记”;“核舟记”是通过记来说明介绍,是“说明文”,病梅馆记》又是“政治小品”,含有讽喻之意;而(五人墓碑记》、(段太尉逸事状)等,“碑记”是“悼词”一类文章,状(行状)也是记叙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都该属于“记”。《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谏》等也是叙事兼抒情的“悼念文字”。
(三)《阿房官赋)、《茶花赋》等赋是我国古代一种铺陈事物的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其特点在于铺叙风物,咏物抒情。
赋最初是由诗衍变而来的,所以班固说赋是“古诗之流也”。赋的形式有几次大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古赋”(汉)—“骄赋”(“徘赋”)(六朝)—“律赋,’(唐宋)—“文赋”(中唐以后)这样一个演变发展过程。古赋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骄赋有江淹的(别赋》、《哀江南赋》,“律赋”是科举考试专用的“试帖赋”,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辞”即“赋”(古赋),韩愈(进学解》,也属于“赋”(汉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都是本体比较早的例子)。
今人常用“赋”名篇,大多借取传统赋篇长于铺排描写的特色,表明咏赞的意思,如《秋色赋》、《茶花赋》、《长城赋》,与古代的赋体不是一回事。不过,《云赋》却又明显带有古赋的特点。 (四)《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等序跋是一部书(或诗文)的前言或后语。序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或诗文的前面,跋则放在书的后面,亦称后序。“序”可作“叙” 《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是书序《指南录后序》的“后序”是因先有一篇《自序》,《自序》之后是这篇序故称《后序》),而《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的诗前小序,则是诗歌的序,著名的《桃花源记》原来也是《桃花源诗》的序文。
比较早的序都是放在书的后面,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论衡·自纪》等均是。
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处理公务和个人私事时经常使用的、大多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要求的文章体裁或样式。它是一种用干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具体事务的文体,因而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既包括国家机关发布或制定的,如命令、指示、通报、批复、公告、布告、法律、法令,也包括口常生活中常用常见的,如书信、电报、条据、合同、广告、启事、诉状、声明;还包括工作、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如总结、计划、教案、讲稿、日记、笔记、札记、传志、报告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应用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
应用文有如下一些特点:
(1)实用性。较之其他文体,它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地为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使用的。为此,它常常要提出实用性的意见和具体办法,以达到某种非常实际的目的,发挥非常实际的效用。
(2)针对性。各种应用文都有其特定的内容范围、明确的接受对象;都只针对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处理的具体事务而写;要求清楚、具体、一目了然;往往还要求特定对象必须阅读和作出反应。这都和其他文体不同。
(3)时效性。多数应用文是为处理当前事务、解决眼下问题使用的,因而要求迅速及时,写得快、发得快,不能迟延、拖拉。有的稍有延误即失去意义,而且可能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其实用性也受时间限制。往往要据以采取行动:或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一旦问题解决,事务处理完毕,其实用价值即告消失。
(4)格式化。多数应用文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它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更有效、更便捷地传递信息等实际需要,逐渐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约定俗成、得到公认,于是相对稳定和固定下来,并要求人们在书写时认真遵守。
应用文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政策、事理。有的应用文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因而写作时必须严肃认真,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合情合理。二是要内容真实具体。有的应用文具有通报、宣传和资料作用,不真实则要失信和误事;不具体,别人莫知所以,则达不到通报宣传的目的,或失去资料价值。三是要语言浅显、平实、简明、确切。应用文是直接用于社会交际、公务和“私务”的,有广泛群众性与利害的直接性。有人说,应用文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所以对语言的要求不同一般。它要以最便于理解的方式说话,要最准确反映要表达的意思。因而一般地说,它是一种不重文采、感情之类的最理性化的文字。四是要认真依格式书写。格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又和表达效果相关联,它符合人们在交际时追求简化和“经济”的原则。一定格式又养成了人们一定的阅读习惯,按格式写有助于人们迅速、便捷和准确地理解所读内容,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学习一些写作知识,这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极有稗益。
你知道什么叫文体吗?简单地说,文体耽是文幸的体裁,即文章的表达方式。
文体有几种,记叙文就足一种文体。日常生活之中,记叙文的使用范圈很广、很普迫,也是小学语文课中所学的一种主要文体。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地学习记叙咬的写作方法,这样就能为学习其他体裁的文章打下墓础。
同学们都知道,把生活中的事情、人物,用文字叙述、表达出来的文幸蕊是记叙文。要写好记叙文,就要了解记来文的要素。什么叫记叙文的要素呢?一句话,记叙文的要素就是构成记叙文的墓木组成部分。语文老师经常说这句话:写记叙文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这耽是说,记事也好,写人也好,都必须把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演变过程、结局向读者交代清楚,不要丢三拉四,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以这样说,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演交过程、结局这六个方面,就是记叙文的墓本要素。写记叙文时必须注意这六个墓本要素,这样读者就能二目了然地了解事愉和人物的全貌,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
同学们读过不少记叙文,归纳起来看,这些记叙文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写人、叙事、描景、状物。这几类记叙文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并不互相排斤,因为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的区分并不产格,写人的总要写到事情,写物的也要涉及到有关的人和事,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发现记叙文有以下一些特点:一、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不能有半点皮假,二、记叙文中的人和事是典型、具体的,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三、记文的写作手法主要是叙迷和描写,有时也结合扦情和议论。
有的同学间: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我们说,为写好记叙文面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固然很重要,但首先必须解决一个立场观点的问超。写文幸就是宣传,站在什么立场上宣传?为谁说话?这个问翅不解决,耽会良芬不分,达不到激浊扬清的目的。没有正确的思想观点,所写的文章将给读者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同学们要认宾学习学生守则,学习法制,学习五讲四美,使自己逐步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思想观点。
从生活中吸收养料,这对写好记叙文也十分重要。算敬老师,关心同学,敬重父母,爱护大自然,遵法守纪,努力学习,锻炼身体,这耽是生活,每一个同学都能从这美好的生活中得到足够的养料,了解时代的脉搏。
通过长期、艰苦的写作练习,同学们一定会写出一篇又一篇的佳作。
会观察,大概是人的一种本能。孩子生下来两三个月,小眼晴就开始观察世界。你对他微笑,他会报之以微笑。你对他做凶相,他就会哇的一声哭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实践的积系,人的观察能力也愈来愈提高了。
但要正确地观察世界并不容易。剥削者用充满偏见的眼光去看事物,所得印象往往是歪曲的,甚至是颠倒的。即使并无阶级偏见的人,对社会的观察也会因观察的角度、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时节,一场小雨,在冰雪寒风中蛰伏了一冬的野草苏醒过来,吐出了一丝嫩芽。但你向近处环顾,所见的仍是一片枯黄,而当你举目远望,却会在枯黄色的上层看到嫩绿一片。这叫近看不如远看来得分明。但如果你要找出蚂蚁、却必须蹲下身子从近处向地下看。从远处看只能一无所见。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是一座山,横看与侧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如果从横向观察,同世界发达国家比,可以看到存在着很大差距;如果从纵向观察,同自己的过去比,却可以看到有了长足的进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走马看花,一日之内也许可以弄清楚长安城内何处有花,但什么地方长什么花,花的形状、大小,花色各异的原因,大概只能无可奉告。要了解这些,只有靠“下马观花”。到国外去,用半月、二十天的时间,行程数千里,从汽车、火车、飞机的窗口向外看,自然可以得到一些印象和观感,但这些印象和观感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就只有天晓得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山上徜徉漫步,所见者一石一木、一丘一壑,一亭一榭。尽管碑上书法、亭上彩绘,都可以看得真切,而庐山全貌究竟如何,却难于有个轮廓。那么,置身山外,乘直升飞机,从天空鸟瞰,是否就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却也未必。此时看到的庐山虽较全面完整,却只是个轮廓和外壳。山中秀色,古迹名胜,或者模模糊糊,或者完全为视线所不及,所见者表面而已。
可见,观察的能力虽然人人都有,但要观察得正确,却实在很不容易。而人们往往容易轻信自己的见闻,把一己的观察所得夸大起来,以为那就是事物的全貌,那么对享物的认识就难免片面。如果不同观点的人再各执一端,那就会引起不同的意见,以致发生争论。
过去,人们写文章常有这样的题目:某某事件或问题的“面面观”,那文章是否真能与题目相符,姑且不论,但这“面面观”实在是观察问题的一种好方法。所谓“面面观”,就是不但从正面看,还得从反面看;不但从纵向看,还得从横向看;不但从上面(领导角度)看,还得从下面(群众角度)看;不但微观,而且宏观……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卒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
要对事物作面面观应该说是件难事,但我们可以去学习,而且应该努力去学习。学会面面观,不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观察和认识事物,而且有助于我们思想一致,同心协力,去为实现共同的伟大任务而奋斗。
标签:一种生命相遇课堂不同期待写作寻找与你在这里童话需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夸张等手段创作。目前的童话作品,由于大多为成年人创作,有很多编的痕迹。编来编去离现实生活很近,脱离不了地面。就像我们邻居给他女儿讲故事一样:一位婆婆把金戒指丢到萝卜地里了......
量词是小学语文必须掌握的一类知识点,但是不少小朋友对于量词的搭配还处懵懂的阶段。 下面老师整理了一些常见的量词,学会以下相对固定的量词搭配,灵活的搭配也可以举一反三,信手拈来,爸爸妈妈们快收藏起来吧~ ......
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不需要再作讨论了。古今中外名家的教诲,你知道得很多很多了:课堂上,好心的老师,喋喋不休,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什么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什么读书要作卡片,不动笔墨不读书等......
一、什么是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是一种指示性和政策性比较强的 应用 文样式。例如,上级机关对所属机关就某方面的工作有所指示,按其内容不适宜于用命令或指示发布,就用指示性通知发布。这种通知,有的作为文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没有材料,就不会写成一篇好的 作文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所写内容及要表达的意思来定。要根据主题的需要,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选择。由此可见,我们平时必须善于观察、善于积累,......
人称,指记叙文中作者在叙述、描写时所采用或隐含的我如何如何、你如何如何或相当于他(它)如何如何的称谓、口吻。它体现着作者(或假托文中某一人物口吻叙事时的我)叙述描写时的立足点、与叙述对象的某种距离状态......
寓言,是一种用虚构的短小故事,寄寓和表达某种道德教训和生活哲理的文体,现代寓言一般被归入儿童文学范畴。 寓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用拟人和夸张手法虚构故事。寓言中的故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将动植物......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张衡传》等传,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史记》问世,正式确立了这种文体。 《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等都是传,后世史书也都沿用。本纪写最高统治者及其历史活动,如(项羽本......
《脑洞大开》游戏规则 由任意同学随意说出几个词语。同学们用这个几个词语,串起一段话,或者一个小故事。 要求词语必须全部出现,故事没有漏洞、符合逻辑。 本期词语 猎人、老师、漫画、研究、保护、香喷喷 1、河南......
壹 写作基础 小编说 会写文章,善于写文章,需要若干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练好基本功。 在基本功的各项练习中,打好写作基础,练好写句子的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现在和一林老师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应该如何写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