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拿起手机,出门了。
这几年的暑假养成了一个习惯――散步。尽管暑气蒸腾,傍晚的阳光却不威严。有那么一丝丝的风刮过来,便是种享受。蛰伏家里,长时间吹空调,怕对身体不利,每日散步出汗,也是调节。每年的春秋冬三季是无暇锻炼,七八两个月属修整期,此时不运动,更待何时呢?就像田地,冬天是涵养季节一样,教师该好好利用暑假。
小镇里的学校,因地处农村,倒也空阔,完全没有城市里寸土寸金样的憋闷。能在暑期使用学校体育设施的人也不多,镇上做生意的人累了一天,大多不会有精力来此休闲,老师基本进城度假,留在宿舍区的寥寥无几。只有镇区的小朋友偏爱这里的秋千与球场,天天来此一游。
我是常客,每日走一个小时左右,至多一个半钟头。通常是看着夕阳慢慢沉入,夜幕渐渐升起。跑道是四百米一圈,正常用时六分钟,快点就是五分钟,甚至四分钟。有熟人就边走边闲谈,没有则听听音乐拍拍景色或者观察别人。
爱这样悠闲的时光。与球场上龙腾虎跃大汗淋漓的火热场景不同,与荡着秋千大笑不止的童真不同,与踢着足球满场跑步的少年不同,也与赤足快走的中年女人白日干活傍晚跑步减肥的男人不同。在此时,我可以天马行空地思想,也可以放空一切漫无目的打圈。
夕阳下,听老歌,追浮云,与谁共?当我把这几个文字发了朋友圈,并配上几幅适时图片,老同学说惬意人生啊。
是的,人生惬意与否在于心态在于感知。
每日买菜做饭,看到那么多的食材被搭配,有色有形有味的菜肴一一摆上桌面,光看一眼,味蕾便被调动,家人大快朵颐享用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从空调房出来,热气侵入肌体,汗水从四肢百骸里冒出来,若有一阵凉风,那是通体舒畅啊。受台风影响,这里忽晴忽雨。云团飞速积集,说下雨就下雨,简直一秒钟都不耽误,扯天扯地垂落。想停止就停止,云一走,清亮亮的蓝天便现身了。夏天的脾气就是这么豪爽,绝不拖泥带水,优柔寡断。你爱也好,怨也罢,它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与其牢骚满腹,不如坦然接受。
世上的事也如此。
自然界有一条生物链,人类社会也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宇宙间的所有都得遵循这规律。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人类何其渺小。无限渺小的人,思维却又无限广阔。思维可以超越物质,挣脱束缚。形体立于泥土,精神统帅肉身。
就这样,我在此行走,大有在时光机里的感觉。看到别人汗水湿透了背,也不放心上,依然一圈一圈地坚持。
晚霞绚丽,晚霞沉醉,晚霞羽化。
月出绿野,月上树梢,月追浮云。
在这样的夜晚,慢慢走着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段年幼无知的日子,你吃过屎没有?当然,被问者莫不恼怒的瞪着我,气忿地说:没吃过!然后我就慢吞吞地举例,说小鱼小虾肚子里有屎,白菜大米里有残余的屎,非要把人家说得心服口服。如果别人反问我,我也自豪地承认我不知道。直到他说了:你肯定也吃过,所以才这么问我。到最后,我总是一笑置之:吃了那又怎样?当时蛮以为自己的表现真诚而自然,别人都虚伪得不得了,免不得为自己得意,对别人进行嘲笑。
年纪太轻的时候就是这样,常常认为自己看破了红尘,觉得人生与世事不过尔尔,看不惯别人的娇情、做作。每当遇到装腔作势或者伪善的人,就要在人家的话里挑刺,阴阳怪气地打击一番。不把人家说得想要吐血,就不会心甘。现在想起这些经历,不免有些懊悔,不是因为怕人记恨,而是觉得自己当时太年青,太不懂做人的艰难。
人和畜牲最大的共性都是利已,略有区别也仅在于畜牲的利已只要能保障它生存就止住了,而人的利己却是无止境的。世界上应该没有那种所谓“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即使有,也不过是想揽些好名声,然后大大地搞上一笔。所以从某些角度上看,人性是最邪恶的。
作为地球上最邪恶的东西,人为了生存必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奔忙,有着各式各样的痛苦。能够好好地过日子已经不容易了,何况是压抑住自己的痛苦和欲望,伪装成一个善人呢?作为坏人和小人,他们可以满嘴喷粪,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伪君子、伪善人呢?为了所谓的公众形象和清白的名声,他们要拼命地压抑住内心世界和坏人相同的狂野,忍受着心灵上一次次沉重的撞击?这样的苦痛,又怎么是常人所能了解呢?
伪善的人,多半是些怯懦的人,他们没有去街上乱砍乱杀显示武力的勇气,也没有笑骂由人的洒脱。他们渴望别人的注意,于是选择为掌声而努力,但结果却困扰在了别人的掌声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伪善的人其实比多数人更可悲,也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假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坏的,象假牙。虚伪的东西也不一定不美丽,象《最后一片落叶》里的绿叶。伪善的人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去行善,不管是装的也好,虚情假意的也罢,但在做善事的那一刻,我相信即使他内心不一定是善的,但起码他所做出的事是善,给了别人善。
年少的时候,不知道做一个伪善人的艰难,于是刻意地伤害那些虚伪的人。等感觉自己也开始苍白而虚伪的时候,才渐渐明白了做一个伪善人的辛酸。就象旧时追求事物的过程,而人生经历浅薄;现在喜欢美好的结果,但偏不能有好的收获。
今天与朋友谈到了单纯与复杂这个问题,以及怎样让自己变的更加安静。我承认这些我都没做到,总会在不经意间张扬自己,虽然我已经极力隐忍,可我发现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我更加的郁闷,我喜欢不拘一格,我喜欢做一些连我自己都不曾想到的事情。我不喜欢把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很完美,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是吗?
这一切,你可以说是借口,那我也可以说是理由。
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虚伪,虚伪地去做好事、虚伪地去感化人、虚伪地去帮助人,尽管他心存歹念,尽管他没安好心,但还能不能把他归类于恶人呢?
善与恶的界限,能不能用道德、用是非来衡量?
能不能由心去评判?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遇到许多人,因此留下了许多遗憾,只怪我们不勇敢。
我们都曾遇到过只见了一次面的人,之后我们会想还会遇到他(她)吗?之后便会责怪自己没有鼓起勇气要他们的联系方式。
若时间回去,我们会鼓起勇气吗?这依旧是未知数,我们不确定.
我们也会遇到总是擦肩而过的人,他在自己身边走过的感觉那样温柔,而过后我们还是无法向其问好,这还是不勇敢。
若时间回去,我们会鼓起勇气问好吗?这还是未知数,我们不确定。
现在我好想说,若时间走了,我们还会懦弱吗?
时光流转,岁月无痕,二月的炊烟,弥漫了午后的天空。崖畔的呼唤,是春天的呓语,一根斜蒿和半截苜蓿,搭起了故乡年戏的舞台,瓷缸里正月的黄酒,味道还没老去,熬一壶浓艳的罐罐茶,坐在沧桑的屋檐下,你去触摸历史的云翳和星辰。
那是乡间的灯影戏,是童年的脚步与回声。
黄昏时,我赶回家里,带了些蔬菜和水果,见到了等待多日的父亲。好多天前,父亲就一遍一遍的说着,家乡开戏的日子,让我也在心里早早就充满了某种期待。
天气暖和了许多,可以褪去毛衣了,摆脱一冬的束缚,人就感到清爽了许多。燕子还没有归来,我看到路边,小草已悄悄地探出了头颅。村口悬崖上的那枝迎春花,已开出了几个花瓣,黄黄的。这一棵迎春,正好长在一个直立的峭壁上,这个悬崖处在村口,不知是那个年代,因为什么原因形成的,村里人进出小村,都要从这个悬崖跟前走过。我每次离开村子,都不忘多看一眼,回村时,也会首先看到悬崖,春天了,也就先看到了那枚迎春花。有时我觉着挺好,总有一束花,迎着我们回来,好像小村留给我们的一个笑脸,别处还有这样诗意的等待吗?不知道。
这些年父亲一个人在家,他一直等着村里的灯戏早点开演。我也一直记着时间,到了,回来看戏。村里的那个班车,每天都往来于城市和乡间,每天都会捎来村里还有父亲的一些消息,说是昨天回去见着我父亲,在门口站着,于是,就知道,故乡好着。司机也说,过两天就开戏了。他的车很大,每天车上坐着一两个人进城,我担心他这样跑车,能不能赚到钱,买一两个人的票,够一天的油费吗?他说那也得跑,一天不跑,乘车的人就心理没底了,这和唱戏是一样的。也许,每一行,都有内在的规矩。生活本就是一本需要慢慢才能翻开的书。这几天唱戏,回村里的人多了,所以,车也就早早地开进了城里。
徘徊于各个工地一些伙伴,这几天也不见了,再见到时,就在村里的小路上,在每一个开着的大门口。大家都换上了新鲜的衣服,身上洋溢着一些城市的气息,从城里来,就不能再和在乡里一个样子,这是给每一个老人在诉说,外面的日子挺好,生意还行,活计也多,面容也丰润,过的都是有模有样的日子。童年已经离去,都已立业成人,都是村里小有出息的孩子。山里的寒气已经散去,天空的云朵,飘得更加轻盈,村口的那棵老榆树,枝条也柔软了许多。这个小山村,不是只生长白杨和槐树,不是只落着秋叶和灰尘。村口的小溪,淙淙不息,每夜都在流淌,山上的树木和天上的云朵倒映在水底,又成了一张好看的水墨画,从小溪边趟过的孩子,都有结实的身躯。在灯戏要开的这一天,大家就都骤然相聚,即使在天黑的时候,定会匆匆赶来。
站在家门口眺望,对面的山坡和沟壑,一切依旧。树林更加茂密,野草显得更深了。那条弯曲如丝的小路,蛇一般隐入了草丛,不见了踪迹。父亲说,那些地都不种了。村口,一片川地里,好像还长了些洋芋。每一个大门都锁着,门口,屋后,太阳能路灯,齐齐的立着,仿佛系在棉袄上的纽扣,靓丽了乡村古朴的胸膛,这是我们小时候梦里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那一年村里竖起了电杆,拉上了电线。天黑时,突然来电了,我们神奇的看到了电灯,恍如做梦。同伴们每家跑出跑进的去看,家家都亮灯了,山村的夜晚,睁开了模糊的眼睛,热气在山间弥漫。睡觉了,奶奶凑到灯泡跟前,用足了力气,怎么也吹不灭那个灯。后来,电工进来,把墙上那根绳子交到了奶奶手上,奶奶懂了,用力一拉,灯泡一下亮了,而灯绳也掉在了地上。岁月轮回,从此以后,唱灯戏的舞台上,没有了注满煤油的马灯,电灯的光亮,清晰了每一个皮影的脸面。夜晚的月亮很圆,村里洁净如洗,山沟静谧无声,我走出小村,到对面山坡,回望小村,路灯排成一行,顺着山势向上,弯弯曲曲,闪闪烁烁,像一条摆动着尾巴的长龙。村里的夜空,斑斓而又辉煌,小村不再是以前的漆黑一片。我忽然看到,灯下出现了一个夜市,摆放着一些好看的东西,袜子成堆、衬衣成行、连衣裙绚烂夺目、烧烤冒着丝丝烟气,关东煮的辣椒鲜红鲜红,还有那些涂抹了口红的健硕的嘴唇。在村口再摆上几个桌椅,放上几瓶啤酒,看着灯戏,煮一壶清酒,二月的苜蓿已经出土,还有香气四溢的斜蒿。头顶星光点点,身后疏影憧憧,醉后回到家里,热炕一沾梦如海,从此不愿再天明。可是,买一朵小花别在发髻上,再用头发换一根项链,今夜,那个村姑会在哪里?
其实以前村里唱戏时,有过两个货郎,在戏台还未搭建时,就早早的来到了村里。一个用框子背着,一个是用肩挑着,他们把一块花布往地上一铺,把所有的东西都取出来摆在地上,毽子、跳绳、还有糖杆,孩子和女人挤了一大堆,猴娃筋好像买的最快,女人们都等着要去做布鞋,孩子手上拿着糖杆,互相掰上一半,分着吃。一阵风来,吹走了货郎的气球,大家都赶去抢,有些被追了回来,有几个一下子飞到了天上,大家抬头看着,越飞越高,飞过了树梢,飞到对面山梁,几个孩子就一直向着远处的山坡追去。
下午,太阳红红的。
一声锣响,就开戏了。
今年的戏台,就在邻居的院子里。
邻居家院子很宽敞,是唱灯戏的好地方,正好今年他们是村里的会长。院子和大门口都用水泥抹了,平坦而光亮,扫的干干净净,像过年一样,门口贴上了鲜红的对联,一些鞭炮炸裂后的纸屑,四处散落着,让人觉得温馨,火药味钻进鼻孔,让我们一下子又嗅到了童年的味道。一个捡鞭炮的孩子,在纸屑里乱翻,村里还剩两个孩子,一个还没来,这会鞭炮都是他的,她不慌也不急。屋檐上挂着一个灯泡,照得整个院子都明晃晃的,屋里的热炕上,坐着村里年龄最大的几个长辈。茶炉里不停的向上冒着热气,久违的村人,亲切的叙说着一段时间的别后,说着些城里见到的事情,然后又拿出手机,看看信息,回个电话,有的不方便大家听,就快步走到院子外面去了。大家就笑着说,外面的又叫着里。外面的是谁啊?小村依旧安静。也许有,牵挂,从来都是心的事情,不管怎样,能回来一起看戏,就还是山的孩子,村里的人。尔后只是大家又觉得,那也是本事,咱是农民人啊!于是就又借机保存着各自的电话号码,添加着微信和朋友圈。可是,戏已经唱了多时,我走到院子里,一个老人孤孤单单的坐着,他是今夜唯一看戏的人,我走过去,想给他一根烟,看到他在小凳上睡着了。为什么不回家啊,回家睡,回去就又睡不着了。
台上戏唱的正好,我感觉很是沉醉,耳边传来粗犷的声音:“天官赐福吉庆堂,文魁提笔要点郎,一点状元,二点榜眼,三点探花,点了三员,成了三员……习文者金榜题名,练武者箭头生花。”抬起头,夜空一片蔚蓝,幽静而深邃,星星如眼睛一般,各自闪耀着自己的节奏,把亮点洒满了整个天空。关内的天空也这么蓝吗?塞外的星星还这么多吗,秦汉的鼓点、唐宋的锣声,明清时的辫子,是否还能摔出马鞭的声音?山村的夜晚,苍穹格外辽阔,凉凉的晚风,拂着时光的碎片,穿过日子的缝隙,我忽然觉得格外缥缈,今夜,我踏在历史的那一个砖块上,往后,我将会漂浮成怎样的一粒尘埃?。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就是幕布上的一个灯影,我看到那个挑灯影的人已经抬起了手臂,一个影子,晃动在我的童年,黯淡于我的青年,而又遗忘于我的今天。
小村的戏 在开演。一年一年,看戏的人越来越少,没人看了,还演什么戏?我在想,那是疲惫乡村的最后一道晚餐,除此而外,就只有犁、铁锨和锄头了,何况,不演,谁还回来。
二月了,就回乡去看戏。
作者简介
张友斌,〔拾穗〕特邀顾问,天水市新华门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辛勤执教半生,桃李芬芳满天下,曾有诗文发表于《星星诗刊》。
时光飞逝了,我仍在这里。
你还记得吗?我们就是这样面对面,拥抱那时光不会带走的无限眷恋。
···
所谓幸福的人,就是拥有希望的人。
因为相信爱,相信有梦,酝酸在心里的故事,终于···
——《梦想》
阳光,真好。我静静地坐在室外的石椅上。
面前的草地上,围着一群出来踏青的孩子。孩子?嗯,我看他们当然是孩子。约摸二十左右的年纪,坐着,躺着,趴着,站着,跑着,大口喝翁“可苦”,大笑追逐翁彼此,心情享受着阳光的馈赠。我,静静地坐在石椅上,看他们奔跑,看他们欢笑,我只是坐着,静静地。
难道,我真的老了?念头一闪而过,却着实吓了我一跳。不,不会,我怎么会老呢。
微微闭上眼,阳光刺激着我的眼,仿佛要落泪。这里,也是在这里。那片草地记载了我和吉瑞多少嬉闹,多少快乐。一切的转变只在那个早晨,阳光很好,倚坐在石椅上,吉瑞展开了当日的晨报,第二版专刊一下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展报破天荒地刊出了整版专栏,版首七个醒目的宋体字:“你想青春永驻吗?’黄中信博士数十载研究终出成果,“细胞持续活力素[简]·Col 135”终于面世了。这1134次失败孕育的成果让我们坪然心动,这岂不就是千百年来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我们世世代代的企盼岂不今生就可实现?
兴冲冲,不顾一切地,我们来到黄博士的研究院。倾我们所有,凑足了一人的首次手术注射费用。这样大的一笔费用!以后还需每年一次的持续注射(否则细胞迅速老化死亡),虽然与首次费用比是小巫见大巫,可也颇为可观。吉瑞劝止了我的却步,一起描绘的美好未来让我决定手术。麻醉剂的强力作用下,听见吉瑞俯在耳边轻轻地说:“放心,五年,至多七年,我一定凑足钱躺在这里,那以后……”模模糊糊。
手术很成功,我的身体对“活力素”没有任何排斥反应,可术后的日子却让我迷茫。双飞的美梦重重地摔回到地面,勾勒的幸福转眼成了泡影。日子忙碌繁琐、紧张不堪,让我们感到窒息。每年一次的持续注射总要花去我们的大半收人,吉瑞的手术费更山似地压在我们心头,整日整夜。年青不怕失败,可攒不到足够的钱,吉瑞的青春会去哪里。
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年…日子在日复一日的劳碌中如洪水汹涌而过,那笔庞大的费用只垒了个底。而一日日的焦灼,一日日的等待,我看着吉瑞的白发由四周向制高点占据,看见他的腰渐渐弯下,皮肤渐渐皱起。那个手术却还是个不可即的守望。
三十多年转瞬即过。辛苦的劳作,吉瑞动作日见一日迟缓,黄博士斩钉截铁的一句“概不赊欠”让我们彻底失望…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吉瑞浑浊的目光里,我读到了遗憾。他终于没等到他的手术,没等到他的梦想,而我,只有悔恨:
无尽的悔恨——绵绵无绝期!
···
静静地坐在阳光下。静静地坐着,望着面前的孩子们,看他们奔跑,看他们欢笑,我只是静静地坐着,我发觉我开始厌恶奔跑后的喘息,拒绝“可苦”的苦涩刺激,虽然我还“年轻”。
坐着,静静地,我开始怀疑我的育春,开始僧恶我青春的外壳。
又是持续注射的日子,今天。我只是静静地坐着,阳光下。
60岁,我想到了死亡。
等待着,期盼着,死亡!
古老时光,渗过千年光阴沧沧洗濯,藏匿无数暗香过往,赏泱泱的老城,仰视中华名族古老的灵魂,唯留下一路暗香飘逸。
品一杯香茗,哼一曲小调,玩味鼎中美酒,步于亘古的小道,似有了古人所说“半梦半醒最自在,半明半暗最迷人,半人半仙最逍遥”的梦幻意境。诱人的风掺杂着略带潮湿的青草七夕混着些许慵懒的倦意沁入心脾,一幅幅画面将记忆呈现。
轻轻踏上古城墙,原本粗糙的灰色砖块似瞬间变得细腻光滑,这个古城的守卫者默默地俯视过往,瞧瞧将回忆送向了风中一同消逝。一格一格的砖块缝隙中的流沙陪伴着它,一日日等待晨曦的阵阵轻柔呼唤。站上城墙,总会难忘曾经的士兵为捍卫国家而牺牲生命,在这里挥洒了不知多少热血,或许这历史精神的暗香依然萦绕在我们心中。雏菊依然孤傲的享受风雨,雕花的小窗依然透出暖人的阳光,红门上的铁狮子依然威风凛凛地全视人间。伴着脚步的节奏,历史呈现出了照墙。曾听奶奶说起,照墙的建造是因为古人们的家都建在西边,而这恰恰是夏日灼热的阳光暴晒这裸露的建筑,是冬日的寒风侵袭着脆弱的房梁,所以聪明的人们会在东面的门口建上一堵墙,这或许是人们留下的智慧的暗香。已是斑驳的照墙似再应允着他百年的承诺,诉说着大院中多少人家的辛酸苦楚。远处钟楼传来悠悠不绝的回鸣,小巷口的香味蔓延着,蔓延着,充斥在空中久久不能消散。狭窄的巷道两边是格式的老店,走在巷道上咚咚作响,沧桑古老的招牌让我想象着古人们的生活。或许这便是生活的暗香。
北方的古城亦是如此,但风格豪放粗犷,线条、棱角大气,两方的差异更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建筑的各具风采与特色,这是中华古城的灵魂所在。延绵了百年的岁月时空最终也会携带着建筑文化的传承一路暗香飘逸。夕阳的橙色略透热情的洒满人间,所有的建筑似浸在了微红了的葡萄酒中,写满了醉意。仰望着历史名族的伟岸灵魂,最为华夏儿女,我们已经把诚挚的祝福嵌入了历史的骨骼中。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却风雅依旧,浮动着时光的暗香,伴儿女一路成长,一路歌。
一座文化古城,一个历史民族,相携相拥,一路暗香飘逸。
标签:拿起时光年的暑假成了出门手机吃过晚饭悠闲时光从四年级开始,我们班的体育课由薛校长来担任。起初,我感到很新鲜也很纳闷,因为在我心目中,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严肃、十分稳重的人,怎么可能和我们在操场上又跑又跳呢?可是通过近三年的接触,我的疑虑完全打......
古老时光,渗过千年光阴沧沧洗濯,藏匿无数暗香过往,赏泱泱的老城,仰视中华名族古老的灵魂,唯留下一路暗香飘逸。 品一杯香茗,哼一曲小调,玩味鼎中美酒,步于亘古的小道,似有了古人所说半梦半醒最自在,半明半......
时光如梭,转眼间,人类的日历已经翻到了公元2043年。今天,正好是找的60岁生日,我本想以书为友,香茗作伴,安静的度过,可儿子、儿媳非要庆祝一下,我便也勉强答应了。 早晨,我硬是被老伴拖了起来,洗漱完......
父亲是时光打磨光亮的犁耙 深耕黄土地里种下的希望 父亲是夜半吆喝的黄牛 槽沟里还有没有咀嚼的青草根 父亲是春来暑往干不完的活 父亲是秋去冬来数不尽的风霜雪雨 父亲是年轻时肩扛一床破烂被褥远行的孤单 庄稼地里......
时光如同长了翅膀,飞一般逝去。在匆匆飞逝的时光里,我可爱的小孙孙,从降生到现在,一转眼已经度过了5个美好的春秋了。在时光的流里,陪伴着小孙孙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一点点成长,真是其乐无穷。回头看看小孙孙成......
年华未央,心已经苍茫。 繁华落尽的心平气和,而我和你依然还在,真好。 三年,认真的做一件事情,耗尽全力的完成一项工程,午夜梦回依旧牵挂的一次 青春 。 三年,走过,路过,遗忘过。 三年,漫漫人生道路还......
一点凝烟,弥漫了孤独的时光,一笔柔情,画不出想念的思绪。心事如莲,入梦,成空,终是舍不去那一眼情钟,想,此时的夜,你的相思缱绻何处?是否还有一座心城是为我而置,有一怀眷恋是为我而吟,有一处风景是为我而......
入冬以来的第二场雪,在上周六晚悄悄撒了下来,严实地盖住了世间万物。迷迷糊糊听见女人教孩子说:鹅毛大雪。 我窃喜,这无疑是个睡觉的好日子。被年底各类公文材料早已折磨的疲惫不堪的身心,压根就没了赏雪的雅兴......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透过窗帘上的空隙映照在沉睡的脸庞时,微微张开的双眼朦胧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新的一天悄然而至。 时光的单车飞快驶去,岁月的倒影也将消失,白天与黑夜不停的交替,轮回的四季斑驳了谁的岁月,蹉......
小寒,念及一人。他从时光里走失后,我的思念开着窗,朝着美凝望过。再后来偶有小寒消息,闻之,悦耳。如腊八粥,炊烟起,一粒米,一壳豆,一瓢水,米被糟过,耳闻目见,美。 小寒时,一人,一骑,一水。堤坝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