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更多

草木摇落露为霜

2023-04-01 02:02:51 乌兰 字数: 点击: 标签:摇落

"草木萧疏,今日寒露″一睁眼看到手机上出现这八个字,我的身体不由得机灵一下,似乎是秋风真的钻进了被窝,连忙拉紧了被子,又发了一会儿呆才起床。

推开楼道门一股清冷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系了系脖子上的围巾。昨夜的雨,将秋洗的干净、清爽,枫叶似乎被刷上了一层油,那闪着光的红瞬间就点燃了我的热情。俯身拾起一片飘落在地的枫叶,将她轻轻地置于掌心,慢慢合上五指,我想要留住秋天里的这一抹红。

秋天的思绪总是变转得很快,突然一下子就转到了我的老家。老家的路面上,此时应该是一片白茫茫的霜吧!记忆中的霜是毛茸茸的,就像是铺了一地洁白的兔毛。霜真是大自然的奇妙创造,太阳一出来便消失,仿佛不曾来过世间一样。可是第二天、第三天直到整个冬天她都会反复地出现,霜无疑是美丽的。

"翾啊,你吃苏籽粉吗?我给你寄点儿。"

"妈,今年不想吃了。"

"炒了好多呢!我都擀成面了。"

苏籽略比芝麻大一点,圆圆的褐色的,炒熟后异常美味好吃。炒熟后再用一根小的圆木棒一点点地碾压成面,费时费力!最关键的是我的妈妈老了,妈妈老了还为我弄苏籽粉,我除了说不想吃外还能说什么呢!

在路边的树下我一人走着,和老妈有一搭没一搭地电话聊着,一滴露水突然落下恰恰打在我的眉骨上,又带着秋的清凉流入了我的眼睛,我却不敢用手揉一下……

草木摇落露为霜,妈妈的青丝也成了霜,此霜、彼霜都苍白了岁月,一个凉了我的身体,一个温暖了我的灵魂。

作者简介:乌兰,一名教师。喜欢读书写作。

唯有草木不会背弃故土

麦村多草木。但也多是贫贱草木。

榆、柳、杏、槐、杨、梨,苦苦菜、天萝卜、麻蒿、冬花、紫蓼、牛蒡,等等,绝大多数只识得样子,却不知名目。正如我等草民,湮没于茫茫黄土高原之中,籍籍无名,穷其一生。

十多年前,父亲在门口一处土台上,植了一棵洋槐。洋槐材质一般,常不受重用。栽下它时,两人多高,枝条被砍尽,显得干瘦,待再长新叶。多少年过去了,我不知道当初父亲为什么要在门口栽一棵遍布乡野的槐树。是栓牲口?是用以乘凉?是将来当椽?还是就想在那里栽一棵树,不为什么。

多年以后,那树已参天,枝条若伞,撑开来,罩住了路口。树干由当初的掀把细,长到了今天的齐腿粗,甚至曾经光滑的树皮,如今变得皴裂、皱褶。它和我一样,饱经风雨,活出了岁月该有的粗糙、疲惫、无助。如今,当它真正在泥土里扎稳脚跟,能拴住一头牛时,牛,已经不知去向了。它留着空荡荡的腰身,等不来一根缰绳,将它束缚。这多么让一棵树伤心。如今,当它真正铺开枝叶,把巨大的阴凉投向泥土时,乘凉人,已经去了远方,不知归途。那些浓黑的阴影,是大地结出的瘢痕。那些漏落的光线,是一棵树内心难以说出的秘密。这多么让一棵树伤心。如今,当它真正长出了一棵树该有的茁壮,能站在墙头,挑起大梁时,盖房人,早已放弃了重修宅所的愿望,即便返乡修房的人,也用起了名贵的松木。这也让一棵树伤心。

好多年过去了。一晃眼,又是好多年过了。

门口的槐树,就那么长着。在麦村,万物都呈现出败退之意,输给了时光和现实,唯有草木,逆势而生。它们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试图走出麦村,再也不打牛后半截,不起早贪黑,不被泥土和贫苦打败。而它们,无路可走。它们生在那里,就注定一生活在那里,别无选择。但它们比我们活的久远多了。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甚至更为久远。我们在它漫长的岁月里,不过是几次花开花落罢了。

在麦村村顶,一个叫酸刺咀的地方,有着另一棵酸梨树。树上钉着一块铁皮,印着树龄五百年的字样。

麦村多酸梨。酸梨是流落乡野的梨树。

酸刺咀的那棵树,很大,三个成人,手牵手,才能环抱住。三月天,梨花开。繁密、雪白的梨花,堆满苍劲的枝条。似云,却比云轻盈。似雪,却比雪热闹。似烟,却比烟纯粹。躺在树下的草甸上,仰头,盛大的花事,轰轰烈烈,弥漫山野。潮水般的蜜蜂,在金黄的花蕊上,点燃火焰。白色的火焰,白如绸缎般的火焰,把麦村干涩的脸庞照亮,把每一个人午夜的梦境照亮,把岁月之河照亮。

天一暖,我们脱掉臃肿的棉袄,像一只绵羊被剪掉羊毛,浑身轻松,似乎要飞起来一般。我齐刷刷攀上酸梨树,泼猴一般,嬉戏,打闹,把毫无忧虑的童年,悬挂在枝干上,风一吹,我们是一群黑果实,摇啊摇,摇落了满地的花瓣和笑声。有时候,我们会在平展的树干上躺着,睡着了,梦里,黄鹂鸟编制着花篮,送到了家门前。梦里,花儿落了,像我们童年的翅膀,脱落了。从此,我们开始以沉重的肉身,行走在人间烟火里。

在酸梨树上,我们从春天玩到了夏天,从夏天,玩到了晚秋。暮秋时节,霜落平川。酸梨就熟了。拇指大的梨子,在枝条,挂了许久。没人有吃。或许是树太古老了,和老母亲一样,奶水稀少,喂养不出一个嫩孩子。也或许树在山巅,缺少水分,果实也就变得干涩,咬一口,如同嚼柴。听大人说,这树上长着七种酸梨。是这样吗?我倒没发现。可能是老人们的编排,只想说明古树的神奇罢了。无人采摘的酸梨,最后零落在地上,皱了,干了,发黑了,腐朽了。化作泥土,滋养母亲。五百年了,春去秋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听说,这树,在四川一处寺庙的井里,可以看见。我想也是编排而已。怎么会呢?但或许,这棵树和四川之间,真有着某种关联,只是无人知晓,才用一个含糊的故事,保留着某些东西而已。

我已好多年没有看过老梨树开花时的盛况了。混迹城市之后,我的梦里,再也没有梨花盛开过,甚至连一个花瓣也没有落进梦的缝隙。我也好多年没有再爬上这棵树了,我不知道它的臂弯还是否能挽住一个发福油腻之人的躯体。

当我再一次站到它遒劲、浓密的树荫下,看着叶子红透,开始凋零,轮回在枝头上摇摆不定。看着其中一根枝干被人压折,垂在地上,像一条骨折的胳膊耷拉着,无人问津。看着曾经铺满落花的地上,丢弃着成堆的啤酒瓶、塑料袋等垃圾,狼狈不堪。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些年,唯有记忆对一个人忠心耿耿。

记忆中的酸梨树,依旧美好,依旧沾满童年的光泽,依旧摇晃着一双双露着大拇指的黑布鞋。而除了记忆,一切都在叛逃。我们叛逃故土,在城里,清洗骨头上的泥土,过滤血液里的质朴,剔除皮肤上的烟火,最后,完全伪装成了一个都市人。且人模人样,粉墨登场。而一棵树,它不会,五百年,它从来没有企图逃离,它站在高处,目睹着一群人的死亡,一群人的离开,目睹着旧故里草木渐深,而人间稀疏。它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了解这生死疲劳的故乡,它把这西秦岭的天地和世道看的透透彻彻,也看出了风轻云淡,生死从容。

我站在梁顶,眺目望去,群山重叠,茫茫苍苍,一圈圈,一道道,波纹一般,紧锁着麦村。天,青灰的天,像一口用旧的

我站在梁顶,眺目望去,群山重叠,茫茫苍苍,一圈圈,一道道,波纹一般,紧锁着麦村。天,青灰的天,像一口用旧的锅盖,扣下来,罩住山的边沿。似乎活在麦村的人,被天地紧裹,毫无出路。似乎我们真的像蝼蚁一般,在贫瘠、陡峭的土地上,被生活之手,像摊鸡蛋饼一般,翻来覆去,煎熬着。但人们还是在群山的裂缝里,用尽脑汁,潜逃出去,寻找平原、超市、繁华、灯火、喧闹。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少年时,我便站在山顶,眺目远望,用一个孩童的眼光环顾着四周的群山,我从未想过长大,也从未想清远方遮住视线的高山后面会有什么,更不会想到二十年后我以一个乡村逃离者的身份再一次返回故土。

我盼望着逃离,逃离乡村的一切,甚至逃离回家后沾染在身上的炕土味,我的父母也支持着苦心经营着我的逃离,他们不想让子女再走他们的后路,也不想让子女活成他们的翻版,最后,我逃离了。用一场场考试,一次次调动,彻底混迹城市,在一家正式单位讨得一份油米之钱,挥霍此生。

而每当夜色滴落,城中村的鼾声粗重之时,或者某个清晨,看雾霾侵占全城,车流汹涌,人流麻木时,或者在讨米之地,忙于应付虚假之事,甚至看人脸色,听人指拨,陷入不明的斗争漩涡时,我开始怀疑,逃离的意义,怀疑人生的活法。

我曾经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我的终极理想,读书,写字,放牛。引得一片同去之声。

每当面对怀疑,我就想到麦村,回到麦村,回到鸡鸭群里,回到黄牛槽前,回到炕头,回到麦子深处。风来闭门,雨来关窗。卧听风雨,闲看落花。薄田养命,草木养心。活着如此仓促、不易,好在还有故乡,可以安放灵魂。如果没有麦村,我就是真正的游魂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和妄想罢了。我终究还是回不到故乡,即便踏在故乡的土地上,物是人非,也回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故乡了。

如果是一棵树,一棵草,它们就没有逃离和归来的撕裂感。

站在梁顶,站在我们童年的嬉闹之地,遍野的草木,吮吸着每一粒雨珠,愈发茂盛。在急剧变革的乡村,大地上的万物,唯有草木,不会背弃,不会逃离,它们将长久的站下来,它们将最终看到村庄的未来。

在一棵树前,我心怀愧疚。我无法像它,学会坚守。我能做的,只有在树下坐一坐。秋天了,猛一抬头,叶子红了,开始坠落。一棵树,正在抖落疲惫,在大雪里袭来之前,退回内心,扯紧衣襟。而我呢?

作者简介

王选,80后,青年作家,诗人。甘肃天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秘书长。作品见《人民文学》、《小说选刊》、《散文》、《中国作家》、《天涯》等,

晨读记

(1): 草木有本心

昨晚整理三年前在武汉耕读园所作之《晨读记》,共计173篇,12万余字。重读一些篇目,甚为感慨。当时还曾立志,每日晨读,终生不辍。甚至还做了十年规划。然而一离开耕读园,便从此陷入了万般俗务,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再难每天早晨稳定安心的晨读。起初还能勉力坚持,终究不敌生活变幻,最后竟彻底荒废。

然而外在变化,岂是中断的根本原因?终是自己内心不静、意志不坚所至。昨晚重读当年自己所写下的那些文字,既深为那时自己曾有过的坚持所感动——12万字啊,便是自己那一度春夏秋冬思想的结晶,奋笔的硕果,至今还留存着!然而却又惭愧至极——终究是没能坚持下来!

痛定思痛,决定重振旗鼓,恢复晨读与《晨读记》的创作!就从今晨开始!何况开学时就和同事们说过,要带一群学生一起晨读经典的,开学以来,也因自己懒惰之故,竟未实行!然而时光如电,一转眼半个学期就过去了!……悔恨之言,再说无益,改过自新,才是王道。今晨我已自己开始晨读,希望明日能有一二不畏严寒者,与吾共读。每晨七点半,利笔门口,不见不散。

三年前那十二万字,算作【第1季】罢,现在开始【第2季】,决定先从目前线下利笔作文班同学正在研读的《唐诗三百首》开始。

今晨读了第1首——张九龄的《感遇(其一)》。最触动者,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本心”,即天性。很多时候,人不如草木啊,在纷乱的尘世里,浑浑度日,随波逐流,迅速就忘却了自己的“本心”。進而期求着各路“美人”的青睐,却把自己迷失得面目全非,忘却了曾经的模样,亦不知当下与往后,又该怎样了。

2017.11.22

标签:今日眼看机上寒露草木萧疏摇落一睁到手草木
相关作文
唯有草木不会背弃故土

麦村多草木。但也多是贫贱草木。 榆、柳、杏、槐、杨、梨,苦苦菜、天萝卜、麻蒿、冬花、紫蓼、牛蒡,等等,绝大多数只识得样子,却不知名目。正如我等草民,湮没于茫茫黄土高原之中,籍籍无名,穷其一生。 十多年前......

晨读记

(1): 草木有本心 昨晚整理三年前在武汉耕读园所作之《晨读记》,共计173篇,12万余字。重读一些篇目,甚为感慨。当时还曾立志,每日晨读,终生不......

不满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