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样的命题作文,你会怎样去写?老照片,忆往事,这是一种写法。那么,能不能、敢不敢把最时髦的“军装照”玩法写进作文呢?这种离现实太近的材料,会不会减弱文章的感染力呢?看了这篇范文和批改实录,你就明白了。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初三 丁侠文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穿上军装”程序传遍了网络。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军装照我已记不真切,唯独奶奶那张照片中的笑靥总会浮现在眼前。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应该是一篇命题作文,与常见的写老照片不同,作者选择了最时髦、最新潮的刷屏应用“穿上军装”来作为自己的事件,这样的选择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自从老屋只剩奶奶一人居住后,晚辈们比以往更频繁地去看望奶奶。那天是八一建军节,我坐在奶奶旁边扇着蒲扇,陪她一起看电视新闻。爸爸向我们展示他刚完成的P图作品,我们一家四口都“穿上了军装”,英姿飒爽。奶奶摸出眼镜,好奇地研究起这些照片,像个孩子一样惊叹:“你们好厉害啊!”
作者写事件的构思,在这里呈现得很清晰。这一段是起因,八一节去看奶奶,奶奶对我们的“军装照”产生了兴趣。“像个孩子一样惊叹”,这个神态描写很好地反映出奶奶希望拥有一张“军装照”的内心活动,这个细节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我提议帮奶奶也拍一张这样的照片。我扶她起来时,她还推辞说“我年纪都那么大了,就算了吧”,而面对我的手机镜头,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想,我理解这种“口是心非”的可爱。奶奶把她的老花镜摘下又戴上,犹豫了半晌还是选择摘下,眼神自信而坚定。我替奶奶选择了五五式女军服造型,假如奶奶桃李年华去参军,应当是这身着装。
这一段写的是事件的经过,奶奶的推辞,奶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及奶奶把老花镜戴上又摘下,把这个简单的拍照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这其中,既体现了奶奶可爱的“口是心非”,又显示了“我”对奶奶的细心照顾。
照片中重回年轻的奶奶梳着干练的短发,身穿棕绿色小翻领军装,红色肩领章十分鲜艳,头戴无檐软军帽,不戴眼镜显得很有精气神。奶奶看着这张穿越时空而来的军装照乐开了花,爷爷生前是军人,大伯和爸爸也都当过兵,军旅情怀对这个家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一段写的是结果,奶奶的“军装照”照好了,一组衣饰与外貌的描写,把奶奶写得那么年轻,奶奶乐开了花。那句“爷爷曾经是军人,大伯和爸爸也都当过兵”的背景交代,给这张照片赋予了深情。
每当我翻看手机里这张照片,就会想起拍照时的情景,还会想起我陪跳完广场舞的奶奶走回家的路上,她总是紧握着我的手。奶奶已经快八十岁了,她的手开始变得比以前僵硬,她的脚步逐渐迟缓,她总会混淆我和姐姐的名字……亲人不免有些担心,但奶奶却倔强地证明自己不服老,紧紧地抓住爱与希望。我仿佛看见她打理完院子里心爱的花花草草,神采奕奕地向我们招手。
就“军装照”事件而言,这一段是很明显的补叙。我们时常说,叙述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到底要怎样来运用这些不同的叙述方式呢?其实,形式服从于内容是最好的选择。当我们需要了解奶奶的生活背景的时候,补叙自然而然就发生了。补叙的目的,是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照片背后的奶奶,她的不服老的性格。
虽然奶奶韶华已逝,但我相信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照顾她,她会拥有永远年轻的心态,就如那张军装照上的她一样。
结尾,回到了我们和奶奶的关系上,我们尊老爱老,奶奶就会永远年轻。文章到这里,划了一个很圆满的句号。
周东飞老师点评
初中生的记事作文,一般来说总是既写事又写人,记事有条理清晰、生动具体,写人要突出性格、活灵活现。这篇记事作文很好地体现了上面的要求,事写的是一件很潮的事——给奶奶照网络流行的“军装照”,人写的是一个不服老的老人——奶奶。
写事必然涉及选材,选择生活中最新潮、最时髦的事情,这样的作文一上来就能抓住人。八一节前后的“军装照”,一度在朋友圈刷屏。跳出老生常谈的“作文腔”,直接逼近生活,写这件事情,当然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写完给奶奶照军装照,文章并没有结束,作者又补叙了奶奶的生活种种:快80岁了,总会混淆“我”和姐姐的名字,但她不服老……当奶奶的形象树立起来之后,作者在结尾上升到了尊老的主题,整篇文章完美结束。
每一篇范文,都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借鉴。比方说这篇作文,我们也完全可以去学习一下它的叙事技巧、写人技巧,但是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作者从活生生的生活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
刚读完第一章“记实类”,马上跳入眼帘的是第二章“虚拟类”的标题。于是,有人拍巴掌了:哈!你又夸矛、又卖盾,是寓言里那个大傻瓜!
乍一听这似乎有点道理。我们在第一章里不是把“实”字当成了作文训练的首要要求么?怎么声嘶力竭地喊了那么一阵子,一转眼又打出张“虚”字的牌? 事实上从虚拟的角度训练写作能力,是“三十六计”的另一策略,是“十八般武艺”的另一招式,只要是阳关大道,走哪条都照样坦坦荡荡!咱为寓言里那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设想一下,他只要不吹牛,只要不说过头话,不很可以让自己的两种产品都各显神通么?既研究舞“矛”的决窍,又探讨使“盾”的战术,绝对不傻!绝对聪明! 虚拟,指假设,指想像,这可是咱练作文的另一方广阔天地!
比如,角色可虚拟。假如让你这小娃娃当了市长、当了宇航员、当了爸爸妈妈,你会干哪些事、说哪些话? 比如,时间可虚拟。假如让你乘上超光速飞船,回到大约两亿年前的侏罗纪,跟恐龙作伴;或让你穿过时问隧道奔向二十二世纪,与外星人交流,你会有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再比如,空间可虚拟。假如你来到冰凉寂寞的月球,或者潜入暗淡无光的深海,你会带回哪些令人惊讶的收获?再比如,事件可虚拟。假如你有了童话中的七色花,你会去北极、会要无数的玩具、会帮助残腿的小伙伴么?假如你把可怜的小扬科接到中国、跟你同班同桌,这小音乐家的命运会有怎样天壤之别的变化还可以比如……
哦,懂了,虚拟作文,是把那些虽没有真实,发生过的、存在过的,却又是我们所企盼的、可推测的内容,在自己的笔下现个形,让自己过把瘾。可别以为这是“胡思乱想”呀,这“想像”能力实在是我们人类聪明才智的璀璨结晶呢!它似清泉,浇灌着心田中思维的种子,让这粒种子发芽、抽枝、长叶、繁茂,直到结果、丰收。它是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啊!
好了,也得来讨论一下,该怎么写了。想想,就送两句话吧。
一是内容上,想像的胆子要大。既然是“虚拟”,就别羞羞答答、缩手缩脚,就得让自己尽情地投入到那虚拟世界里去充当个好演员。老实说,这时候,你“权力”最大,“本领”最万能,文章中人物的生杀大权还不是由你大笔一挥就能定夺?故事里的事件不就由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只要自圆其说,尽可洋洋洒洒。写这类作文是练笔,更是你想像能力的大演练!
二是写作上,语言的运用要灵活。既然“虚拟”开辟了一个让思想的骏马自由驰骋的天地,那情感、那结构、那造句、那用词,怎么能还是古板拘谨、还是平铺直叙的老一套呢?你完全可以靠在练“记实类”作文时打下的扎实功底,完全可以靠平时从课外读物、电影电视等更“厚”的语文“教材”中吸收来的营养,把自己这番自由的思想表达得更自由一些。等文章一气呵成以后,恐怕连你自己读后都会大吃一惊:呀,我会有这么生动流畅的文笔!
以往,我们的作文训练,注意“记实”的多,这是对的,这是基础;但对“虚拟”,过去提倡得少、训练得少。现在,素质教育的春风拂来,又有创新精神的春雨滋润,这方绿地郁郁葱葱了,成了我们龙腾虎跃的崭新舞台。嘿,在这儿上演的将会是多少令人惊叹不已的新剧目!在这儿亮相的又将会是多少令人赞不绝口的小明星啊!
标签:作文新潮近的写进网络时代最亲大胆刚读完第一章记实类,马上跳入眼帘的是第二章虚拟类的标题。于是,有人拍巴掌了:哈!你又夸矛、又卖盾,是 寓言 里那个大傻瓜! 乍一听这似乎有点道理。我们在第一章里不是把实字当成了 作文 训练的首要要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