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更多

为自己喝彩—读《简·爱》有感

2023-05-28 18:03:45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标签:喝彩

    夏洛蒂·勃朗特用自己手中的笔给读者刻画了一个不甘心忍受资本主义社会压迫的、具有个性与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这位妇女就是家喻户晓的简·爱。

    简·爱生活在19世纪中叶英国下层社会。她几乎继承那类居民的一切—贫穷、低微、不美、瘦小。唯一和她们不同的,是简的思想。

    简有些叛逆。也许舅妈的冷酷、表哥表姐的嘲讽给童年的她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青少年时她又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种种黑暗,于是一顺倔强、不服轴的心从此诞生。

    后来,简爱上了庄园主罗切斯特先生。在别人看来,罗切斯特先生名声在外,又家财万贯,而简呢,一无所有,还是一个寄居在桑费尔德府(罗切斯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两个社会阶层不等的人的结合似乎是不可能的,是有罪的。可简,却靠自己去摆脱这一切。还记得简在花园里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话吗?她说:“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瘦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上帝同样创造了我们,那么我们就是平等的,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就因为这番话,罗切斯特先生放弃了有钱有势又美貌的布兰奇·英格拉姆小姐,而选择了简作为他的新娘。

    简是理智的,虽然她从小受尽了虐待和折磨,她过早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痛苦,但她敢反抗,她敢作敢当,特别是—她敢为自己喝彩。

    人是最高贵的动物,是世界的主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连乞丐也不例外。所以,为什么不能痛痛快快地为自己喝彩呢?

    其实,我们都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们也都是世间唯一的一个。是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失意的地方,当看到别人考了第一,谁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甚至谁穿了件独一无二的服装,这些对年轻而又好胜的心都是一种冲击,只是谁也不肯承认,不肯说出来而已。但是,真正有个性的人,他会真心地向朋友道一声祝贺,然后信心十足地为自己大声喝彩:好好干,你也能行!

    《简·爱》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为自己喝彩吧,朋友!千万别看低自己。带一点冒险的精神,赌一赌成败得失,你会发现,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





作文点评

    这篇读后感篇幅短小,却能从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的深度去认识评价人物,并以富有个性的视角,将简·爱那众所周知的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归纳为“为自己喝彩”,进而联系生活实际发感,语言不落俗套,结尾具有鼓动性,洋滋着青少年对人生的憧憬和拼搏进取之激情。

夕阳近黄昏

    夕阳挣扎着把自己最后的光辉燃烧给大地,映得西边的天际像着了火,通红通红的。

    她从窗内望着这副似壮烈又似残破的画面,不禁有些悲凉与颓丧。眼前模糊的景物是那样死气沉沉的,披着黑赤色的颜色,安静得让人发疯。她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更深了。门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响。后来,门开了。她知道是儿子给她送饭了。“啪”,电灯亮了,照出窄窄的小屋内的简陋的陈设,“干嘛不开灯?”粗鲁的问话。

    她并不看他,也不回答他,只盯着自己那件粗糙而破旧的衣服。昏暗的灯光下,她的脸黑而瘦,手指干枯而且皮肤开裂,显出一种吓人的苍老。

    不多久,她从眼角的余光里看到人影从鼻子里“哼”的一声,仿佛极度不耐烦似地走了,随手又关上了灯,“砰”地一声门响,又把她扔进了昏暗的光线中。

    她抬起头,看到油腻的小桌子上多了一碗饭,饭上仿佛盖了一点青菜。她一直望着,望着,眼神像要穿透什么似的。

    不知是不是双眼发酸的缘故,泪雾漫上来了。

    她转开眼光,看到窗外的夕阳半个已落下去了,黑暗马上就要来临。

    她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儿子的冷淡、粗鲁,习惯了每天饭碗上只盖一点素菜,习惯了一个人从清晨到日暮一句话也不说,习惯了每晚的辗转难眠......一切都早已习惯了。

    可是,她为什么得不到一点点的家庭温暖和家人的问候?她知道自己年愈花甲,但这并不代表她没有感情,没有思想,没有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是精神上的。

    她就一直坐在那里,想着什么,一动不动。

    突然,太阳好像一下子沉了下去,那么始料未及的,天又黑了,她一下子被抛进了黑谷,那么仿徨而无助。

    她知道,长夜又来了。

作文点评

    子女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读罢上文,心里不觉黯然。而对日益老龄化的现代城市,我真心希望作者笔下的文字是虚构的生活。

    “夕阳近黄昏”,一幅凄然而又无奈的生活图画。象征化的语言表现,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夹球比赛》点评

    这篇习作清晰地记叙和描写了自己参赛的全过程,内容具体、生动。但是对参加比赛的其它“六个组”的情况只字朱提,没有参赛对手,没有评判,怎么体现是一场比赛呢?另外观众的表现只概括地写了一两句,形象不够鲜明、具体。若在第一个球夹上以后,穿插写一下别的组的比赛进度,供托一下场面,然后在“只剩最后一个球”时,跟别的组再比一比战绩,赛场气氛就更浓了。除参赛者外,再把观众的表现写具体点,场面就会热烈得多,文章也就更丰满了。这篇文章的场面描写犹如一条线,如果真的展开成个“面”就很完美了。

    场面不活的另一种情况,就是缺乏场面总的气氛的烘托以及周围环境的渲染,文章显得单薄无力,无厚重感,无感染力。

    场面描写的重点是众多人物的共同活动。众多人物处在一个特定场合,尽管言行不尽一致,但是必定有被大家所瞩目、所关切或所参与的中心事件。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全场表现出的某种气氛(或悲或喜,或优或愤,或井然有序,或杂乱喧嚣,等等),正是作者需要着力描绘的。做到这一点,场面也就成了活动的、有情感的画面了。

    在记叙和描写中,场面不活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由于场面描写的内容很多.写的时候常会顾此失彼,达不到场面描写的要求,因而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

 

《同桌的他》点评

    作者是以第一人称写自己身边的人的,应该是第一人称一贯到底。但文章的倒数第二段,突然笔锋一转:“同桌,我想对你说”,就莫名其妙地把笔下的人物—同桌拉到了自己的对面,开始面对面地交心了,让读者感到非常突兀。因为在前边大部分叙述、描写中,“同桌”一直没有直接露面,一直处在第三者的位置上,用“他”来称呼,而“我”在做客观的介绍。
    现在突然改成了第二人称,感到很别扭,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又恢复了第一人称,“同桌”又被挥之而去了,内容上很不协调,在人称的运用上是混乱的。若要使文章通顺,人称必须一致,那就是以第一人称一贯到底,或者一开始就让“同桌”出面,两人面谈,以“王刚,你还记得我吗”开始,通过回忆的形式,写一两件事,中间还可以穿插我的一些议论抒情,但就不能出现“他”了。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喻为一裸小树,家和亲人就是供给自己健康成长的“根”,亲情之爱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二至第五段分别描写自己的“根”。在描写过程中抓住每位亲人对自己的不同影响,展开并列的四段,选取的角度新颖,也很具匠心。写爷爷的“悠闲根”时着重于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情,通过人物的兴趣爱好来表现,特别是下棋过程中,爷孙俩人神情的反差,更见其悠闲。写奶奶时,既突出了她的勤劳,又写出了奶奶的乐于助人;写爸爸时,突出父亲的眼神,突出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写母亲时,写出她对“我”的疼爱和呵护。
   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同时也点明文题。

第一次自己回家

    我家离学校很远,爸爸妈妈怕我走丢了,总是接送我上下学,爸爸妈妈都很累。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商量,自己回一次家。

    放学了,我自己乘车回家。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回家,心里很害怕.怕找不着家,真的走丢了。

    我走到车站,上了62路电车,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了。车开后,我提心吊胆地望着窗外,怕坐错了车,到不了中转站。电车驶过了一站又一站,沿途是繁华热闹的街市,我没有心思去观赏。只想着别出什么差错。终于到了中转站,我蹦下了车,心里才像石头落了地似的平静下来。

    我又换乘2路车,朝家奔去。车里的人很多,非常挤。汽车在宽阔的街道上行驶着,我的心情紧张起来,生怕坐过站,就竖起耳朵听着售票员阿姨报站.过了一会儿,售票员阿姨说:“下站是四中,有没有下的?"我赶忙说:“有。”车停了,我赶紧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迅速地跳下了车。

    我回到了家,使劲地敲着门,大声喊:“我回来了!”妈妈开了门,紧紧地把我抱在怀里,说:“我儿子长大了。”

    【作文点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经历了某一件事.忽然觉得自己懂事了许多,成熟了许多。而日记又比较多的是记当天的事,这样,通过某一件事来写自己的成长,也就成了日记的一大题材。这篇日记的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回家的成功,写了回家时的心理变化:害怕—提心吊胆—平静—紧张—兴奋。经历了这么一番心理锻炼以后,主人公真切地感受到:我长大了。

标签:有感自己喝彩夏洛蒂洛蒂勃朗特用简·爱
相关作文
《夹球比赛》点评

这篇习作清晰地记叙和描写了自己参赛的全过程,内容具体、生动。但是对参加比赛的其它六个组的情况只字朱提,没有参赛对手,没有评判,怎么体现是一场比赛呢?另外观众的表现只概括地写了一两句,形象不够鲜明、具体......

《自己生活》点评

小小年纪的作者根据亲身的经历向父母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父母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作者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件小事为例得出结论:爸爸妈妈太爱我们,往往疏忽了培养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创造......

送报

去年 寒假 ,为了使同学们在假期中能早日看到自己订阅的报纸,我便和发报员刘红一起承担了给同学们送报的任务。 每次送报,不管天气多么冷,我俩都是坚持亲自送到同学的家里。 有一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纷......

自己的追求

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追求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小作者笔下自己的追求真实地展现了在追求过程中对追求的探寻过程,一罐罐的橡皮糖、像鸟儿般翱翔、去极地过圣诞节、去芬兰过乡村生活.....一各种名一样离......

第一次自己回家

我家离 学校 很远,爸爸妈妈怕我走丢了,总是接送我上下学,爸爸妈妈都很累。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商量,自己回一次家。 放学了,我自己乘车回家。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回家,心里很害怕.怕找不着家,真的走丢了。 我......

《我是一只书虫》作文点评

本文采用 日记 的方式,追记自己的心路历程,构思比较新颖。 又用题记和后记,形成呼应,结构较为新巧。 作者追求火中涅,表明为了自己的人生 理想 ,愿意付出心血、泪水和伤痛,像火风凰那样,在涅中新生。作......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喻为一裸小树,家和亲人就是供给自己健康成长的根,亲情之爱洋溢在字里行间。 第二至第五段分别描写自己的根。在描写过程中抓住每位亲人对自己的不同影响,展开并列的四段,选取的角度新颖,也很......

借景抒情

小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序,描写了北海公园儿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抒发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从北海公园的东门入园,顺着林阴路走不多远,便是全园中心琼华岛藏式白塔雄踞岛上,巍巍壮观。在山顶远眺,全园景色尽收眼......

日记作文点评

第一篇 日记 作者还没写完自己就划去了,我问她为什么划去,她说写得不好。怎么不好,她说写成流水账了。 第一篇日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水账,至少她还解释跑40分钟是什么意思。但这篇日记比较客观,缺少作者......

情节完整

作者巧妙地选取了寓言这种形式来演绎自己对于根的体会和理解。 在结构上,情节相对完整,结尾的一句话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把根的意义总括出来,同时表现出一个人没有了根,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他的生命就会变......

不满意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