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年以前开始相信中国是鹏程万里,所以我对中国的情况越来越感兴趣,开始学习汉语。除了北京之外,我在陕西还呆过四个月左右,陕西省在中国算是比较落后的。我听说今年的语言实习在江苏举行,分外高兴,这样我可以有机会到中国的先进省之一,获得对中网稍多一点儿的r解。在中国开放改革发达地区情况如何?中国的前途与我主观思想中的一样吗?如果中国的经济能继续腾飞,我将来一定有机会在中国工作。 依我看,一个国家的前途,最重要的是它的人才,领导的思想。所以我一有机会听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就耸起耳朵,非常认真地听。我的汉语水平不高.词汇很少,听时问题不少。但是我能够听懂报告者的基本思路和他们的大概意思。
一共有四个江苏人让我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一位是在宜兴不知道有多大名气的作家,他给我们讲了关于他们的生活和宜兴目前的情况。一位是宜兴市太华县经济发展部经理,他给我们说了当地现今经济局势和将来的计划。第三位是我们在宜兴拜访的一个农村的村长。他本人也是个农民。他对于我来说代表中国的农民,他给我们讲了90年代农村的形势。第四位就是陪我们三天多的宜兴外事处的董科长。他没有专门给我们做报告,但他不只一次地给我们介绍某一个地方的特点,某一问题的背景。
参观一家陶瓷工厂时,一位领导给我们介绍了那儿的工艺师的情况。他说他们已特别有名,顾客排队买他们制造的茶具,一套茶具能卖到几万块钱。他们有的不到30岁,但他们还是必须在工厂做一些工作。他们只拿这样作品收人的20%。我问经理,为什么这样已经很出色的师傅不离开他的工厂开自己的私人公司。我把这个问题提了两三次,他才明白了。看来这样的思想对他很不一般,因为他一明白了,他就表示吃惊。普通的西方人很可能会这样做的。但他说,他们的艺术师是工厂训练培养的,他们自己也知道,忠实地为工厂工作,没有一个提出要离开本厂的人。他们都承认工厂给他们帮助,现在还愿意为工厂服务。我认为这样的态度很了不起,先考虑到别人,以后才想到自己。
我对中国的农村也很感兴趣。有一句话说,只要中国的农民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国家就能繁荣昌盛。我不只一次在北京听到知识分子嫉妒地说现在农民很有钱。但是有钱他们还不一定满足。我问我们去参观的那个村的村长:“你村里的年轻人是否跟我们国家里的一样想到城市里去?”他只是摇摇头回答:“连一个也不想去,他们在城市干吗?我们都是农民,为什么要离开?”我觉得这样再好也没有了。中国的基石至少在江苏安放好了,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才好建立一个伟大强国。
我曾经听蒙古的一个汉学家说,中国的每个省他都去过,为此他非常得意。从那时起,我就很想来中国,到中国的每一个省市去。可我到北京后一直没有机会去其他地方,幸亏有了这次语言实习,我非常高兴,江苏将是我来中国后去的第一个“外地”。
无锡没有锡
我们首先到了无锡市,在无锡站下车后,那儿有四辆车和四位导游接待了我们。一上车,导游小姐就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讲起了关于无锡的故事:
古时候,无锡这个地方人很少,也没有“无锡”这个名字。那时,在无锡的土地上发现了锡矿。所以无锡的人民就把家乡叫做“有锡”。听到这个消息后从四面八方来了很多人——都是为了锡矿。外地人不断地来到“有锡”,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名字告诉他们这儿有锡。后来“有锡”的外地人们为了锡互相打起仗来。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人民的生活过得很苦。所以有锡的人民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把城市的名字改为“无锡”,意思是告诉外地人“这里没有锡,不要来此打仗,咱们都和平幸福地生活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外地人来此打仗了,“有锡”也就永远成为“无锡”了。
好像是大海
我们到无锡的第二天游览了太湖。我以前刚开始学汉语的时候听说过太湖,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过太湖。但没想到后来有机会来看太湖,游览太湖。
我看着周围的风景,多么美丽啊!蓝蓝的天空下绿绿的山,绿绿的山中蓝蓝的太湖。太湖那么大,好像是大海。我国没有大海。所以我没见过大海。太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之一。我游在太湖上,就好像是看见了大海。我的心情就像太湖的那满满的湖水一样美满了,我看见太湖的那蓝蓝的湖水就感到异常轻松了。我永远也忘不了漂亮的太湖。
好像是长出来了似的
我到公园里玩儿的时候,有一种情况使我觉得很奇怪。差不多每个公园,特别是明孝陵里,到处都是垃圾。而且是各种各样的。一位瑞士同学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不干净的公园。”这使我想起在我们国家电视、广播里常说的一句话:“本来是扔掉的,却好像是天生的。”这句话出现的原因也很有意思。在我住的乌兰巴托市西南部有一条河叫中河。夏天,中河的周围到处都有很多很多的垃圾。看到这种情况的人就说:“中河周围的垃圾本来是扔掉的,却好像是天生长在那里似的。”他们这句话是来源于一首蒙古民歌,歌里唱道:“那位姑娘本来是生出来的,却好像是画出来的似的。”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某一个东西本来不应该是那样的,可看起来好像就应该是那样的情况。
我一看到公园里的垃圾就想起家乡人民说的这句话来了,那里的垃圾真的是长出来的似的。
白天里的夜
我们在华西村住了两天,参观了华西村的几个地方。华西村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其中,在我的心里留下最深印象的地方不是我们参观的地方,而是顺便看到的一个地方。那就是由我起名的“竹林”了。我在蒙古时只在书上见过竹子,来中国以后看到了真正的竹子。可没见过华西村这样多的竹子。
那天下午,没到五点的时候,太阳还没落下去,天还亮着。这时我们到了一个饭馆。下车后在饭馆旁边看到了那片竹林,我们都走到里面。啊呀!真奇怪啊!外面是白天,可竹林里好像是黑夜了,只有一点点亮,像太阳落山后已过了一两个小时的那样。
竹子不太粗又那么高,高得阳光不能透进来。我们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也不像平时。我们看到了这么奇怪的、这么有意思的竹林都高兴地走来走去,还拍了几张照片。
现在我每次看在竹林里拍的照片时都回忆起那时的情景,想再一次地回到华西村的“竹林”。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后湖东端,乾隆时仿江苏无锡寄畅园而建。谐趣乃寄杨之意,即“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别看它是座“寸田”小园,却结构缤密,自成格局,再加上它富有江南园林特色,明净、精巧而秀丽,因此素有“园中之园”的美誉。今年夏天,我慕名来游这座皇家名园。
一进谐趣园官门,园内的秀色便展现在我的眼前:园中央的荷池上映着亭榭的迷离倒影,环池十三座建筑物,古朴、典雅,姿态各异而显得错落有致。迁回曲折的游廊环抱着一池盈盈绿水,同时也巧妙地连接了岸边的楼台堂阁,使整个园林建筑看上去浑然一体。园中曲廊转处、墙阴据角,还配植了不少花木,柳吐绿,花泛红,依稀掩映着。里身园中,我真觉有如步入江南佳丽地了。
宫门左侧座落着瞩新楼。我早听爸爸说过,谐趣园有三趣:声趣、桥趣、楼趣。其中“楼趣”便是指素以设计奇巧闻名的瞩新楼。到底怎么个奇巧法呢?我跑来跑去看了两遭,终于领悟了:这楼从园内侧看是两层,若从外侧看,却是一层,奇妙之趣尽在精巧设计之中,真是别具匠心呀!
自瞩新楼沿游廊向南,我来到了西南面的知春亭。此亭为四角攒尖顶方形,“知春亭”三字是慈禧所题。从这儿沿石子币道东行,便见有一水亭临池而筑,这就是饮绿亭。在亭内面池而立,我尽情地领略着荷池的风姿。瞧!大荷叶骄傲地朝天仰着脸儿,小荷叶还未舒展开,害羞般卷着,掩住了自己的芳容。骄阳之下,叶上的水珠闪烁着眩目的光采,实在可爱。这忽使我想起了小时候曾玩过的游戏,于是想再重新体验一下稚子的乐趣。我饶有兴致地折下一枝柔长的柳条,在池水里点一下再扬起来,一串儿水珠便飞到了荷叶上。风曳荷叶,滴溜儿园的小水珠便在大荷叶上活泼迅速地滑来滚去,比冰上明星还要自如轻快得多呢。其中有几顺小水珠特别调皮,滚得太快了,一不留神滑出了小小的绿色园舞台,蹦入池水中眨眼就不见了。这“园荷泻露”的景象使我看得入迷。
从饮绿亭再往东,便是知鱼桥了。知鱼桥在组成“桥趣”的五桥之中最为著名。桥头立一石坊,坊额刻着“知鱼桥”三宇。两边有一副对联,道是:“月波激湘金为色,风漱净琼石有声。”听人说此桥取名知鱼桥,是引用了战国时期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一次富有哲理的辩论。庄子说,鱼儿游得真快乐!惠子有意难他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快乐?”驳曰:“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儿快乐,”……我独倚桥栏,神思飞越,不知水中游鱼亦知我之乐否?
自桥北行数十步便到了兰亭。兰亭内立一石碑,上刻“寻诗径”三个大字。背面刻有乾隆的御制诗:岩壑有奇趣,烟云无尽藏。石栏绕曲径,春水漾方塘......
乾隆的诗虽不甚高明,却也道出了几分园中的秀色。兰亭西植有修竹数竿,碧叶蹄日影,洒下小片荫凉。
自池旁折北行,出现了一道清浅的流泉,这便是荷池的水源。泉边石潮苔滑,只看一眼我便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清凉的感觉。水旁有一架葳蕤的紫藤,老干若虬。起风时,枝叶迎风微曳,摇落了一地参差斑驳的碎影。
顺着流水走几步,就是园北端的玉琴峡了。一块镌有“玉琴映”三字的巨石映入我的眼帘。后湖的水经此峡引入谐趣园。水从高处堆盛的山石流下,水声高低扬抑,犹如琴韵。我想这大概就是“声趣”了。玉琴峡四周绿树交柯,鸣蝉嗓鼓。置身此地,静听着流泉拨清韵、古槐弄清风,呵,这是怎样一种美的享受啊。漫步在谐趣园里,我渐渐理解了欧洲人为什么那样推崇“中国自然山水式园林”。
谐趣园里的每处景致,无不体现了我国园林美学的造景特点,它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的一幅缩影!我徜徉在这座小小的园苑里,一种神圣的民族自豪感不禁从心中油然而生......
我以前是一个不太爱出门的人,我很恋家。一到放假我就喜欢整日守着爸爸妈妈,赶也赶不出去。所以,很多有名的风景或旅游胜地我都不知道。我脑子里最清晰的是从家到我读书的城市,火车起始的时刻和票价。第一次知道丽江,不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所遭受的那场灾难。因为96年那场毁灭性的地震,我在断瓦残垣间看见了丽江受伤的名字。后来才知道丽江里那个古老的四方街,勤劳、淳朴的纳西民族、丽江壁画、纳西古乐……丽江渐渐成为一个情结,长在心里。想要亲近。
到丽江的时候,丽江正下着缠绵悱恻的小雨,几乎不用打伞的小雨。雨丝飘在脸上,落入项中,凉凉的,温温柔柔的凉,有身着纳西民族服饰的姑娘从面前经过,轻声细语地说着话,带着羞涩的笑容。丽江给我的第一印像是阴柔的,充满女性的温柔。我站在黑龙潭边,使劲地拍一下手,潭里便咕噜噜不停地冒气泡,于是,我和岸边的人一起开始尖叫,气泡也随着我们声音的高低而密密疏疏地翻滚起来。导游解释说,黑龙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有外界音响刺激,它就会冒泡,起旋涡。我很喜欢这种游戏,它让我可以自由而放肆地尖叫,再大声都不会有人用诧异的眼光看我。在导游的催促声中,一路走我还在恋恋地回头看那些此消彼长、大大小小的旋涡和气泡,这个潭是多么奇妙,贪吃声音的潭。
地震过后的丽江,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新城区矗立着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已经丝毫看不出她曾经受伤的痕迹了,连小伤疤也没有。我们住在新城区,安顿好住宿,我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闻名中外的四方街了,我要看看它是不是和传说中的一样美丽。丽江是一个很小的城市,6元钱的计程车费便可以穿城,而且随便转。丽江令我吃惊的是,旅游业的繁荣、神奇的文化、洁净而美丽的环境、古老、曼妙的音乐……而最让我感到舒服的是,丽江无论新城还是旧城都一样的干净、整洁,甚至比很多大城市还要干净。刚刚从另一个艰苦而又卫生条件极差的地方过来,在我眼里,丽江无疑就是天堂。一看到丽江干净的街道和街道两旁的鲜花,我便喜欢上了丽江,已经不需要更多的理由了。
四方街不只是一条街,它是丽江的古城区,其实就是一座古城。朱漆门板、茶肆幌子、客栈招牌,还有在街上流淌的纳西古乐,轻轻地踏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是鲜花,还有花上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你会恍惚觉得自己是不是走错了时空,到了某一个遥远的过去年代了。一切都象梦一样,静止的街道、悠扬的音乐,一丝丝、一寸寸钻入你的耳膜,围绕你的是一种渴盼多年的感觉,你会以为自己度步在梦里,只有偶尔从你身边经过的和你一样服饰,一样大声地说着普通话的人才会提醒你,你其实只是个过客,一个游客而已。那样想着的时候,我忽然很失落,我多年以来的梦想,就是居住在这样一个地方,原来它叫丽江。她一直都在的,而我居然找了这么多年。
四方街两边的铺面多是卖工艺品或纳西人自己纺的那种条纹土布,这里的店铺大多数是浙江、海南或广东来的外地人在经营,所以朴实、勤劳的纳西人也很少沾染上生意人的狡诈与贪婪习性,他们热情好客,在自家院子里开的客栈也收费不高。四方街里有一条河,河流从这个古城蜿蜒而过,像威尼斯,却又和江南水乡风味的古镇不同,她比周庄显然要大气很多,文化气息也要浓厚得多。我象童话里一个不小心走入宫殿的小女孩一样,处处都觉得美丽和惊喜,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垂柳、马灯、古乐……每一样都是我梦里的思念。白天的丽江是孩子的脸,云南有一怪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丽江也是这样一会对你笑一你会对你哭,所以,面对倾盆大雨,你也不必紧张,不一会,她一定会用她的笑容来讨好你的。夜晚的丽江,更是风情万种。一间铺子一间铺子地穿梭,走累了便到河边放一个河灯,你站在垂柳下,目送着河灯载着自己的希望一路远去,然后看着整条河都亮起来,漂满了希望。
接下来,去听纳西古乐。纳西民族是一个对音乐有天赋的民族,很多在中原已经失传的音乐,他们却保存完好。演奏者都是一些70岁以上的老人家,他们专心致志地坐在台上演奏,我全神贯注地坐在台下听,听那些从不曾听到过的美妙音乐,听唐风唐韵是怎样从他们的舌尖及指上溜出的。想像唐玄宗满面笑容,满眼爱恋地端坐在龙椅上,眼神随着场中央翻飞的水袖溢满了温柔,杨贵妃在这样的音乐声里翩翩起舞,眼神顾盼流离,摄人心魄……我忽然想起一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
听完纳西古乐,再回到放过河灯的桥边。沿河是一路的小酒吧,你可以坐在里面淡淡的灯光里,也可以坐在岸边垂柳下,桌子上放一个马灯,品着淡淡的红酒,听着水流的声音,垂柳就在你头顶上轻轻抚弄你的头发,然后看别人的希望,那些密密麻麻的河灯是怎样从你的脚下蜿蜒而过,还有微风送来远处“布农铃”的声音,以及那些美丽的传说,“叮当~~~叮当~~~”……这真是一种最美妙的享受。人生如此,夫复何求?难怪丽江会出那么多文人墨客呢,这样美丽的土壤怎会哺育出平凡的儿女呢?我无比地羡慕能有幸在这里生长并生活的人们。
丽江是一个好地方,无论你以何种方式停留,过客、短住或久居,她都会对你热情而友好,她的美丽也将栓住你迟疑的脚步。你一定会想留下来。我就是这样,如果我有足够的自由选择一个城市来度过我的一生,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丽江。丽江是一个会让我生命丰满起来的地方,我会傍水而居,每日看太阳是怎样一点点爬上湛蓝如镜的天空,然后晚上等她睡去,我便和朋友一道坐在河边,就着马灯,饮一盏月色,自己动手做一个河灯,送一个希望去漂流。或是吃着刚烤好的“饵块”,看夜幕上满天的星斗,仔细寻找北斗星,想像那个勺子把所指的方向,那些远方城市里的朋友们,是进入梦想了呢,还是依旧在网里爬行?丽江交通便利,随时可以去看看他们,看看他们依旧过着我多年以前想要摆脱的那种生活,依旧在钢筋水泥的冰冷城市里奔忙,他们的表情一天比一天麻木,我的笑容却在丽江的阳光下一天天开始舒展。我是多么地幸福哦,我住在丽江。
未去以前,我对万州一无所知,只知道一点万州里有爸爸的母校。一去才知道那里多么美丽。
万州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青龙瀑布,那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源源不断的瀑布水从高高的悬崖边飞奔下来,仿佛一条大大的白色围巾,落底时溅起的水花,好像撒了一地的水晶珠,景观十分雄伟、壮观,让人流连忘返。看到瀑布一泻千里的景象游客们都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万州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地方,就是太白岩咯。蜿蜓曲折的登山路上布满了许多有趣的雕刻比如大诗人李白,只见他一手背在后面,一手摸着他那长长的胡须,头仰望着天空,看起来十分高深;还有一些石雕,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文字沿着山路演变着,从古代到现代,美极了!
每当夜幕降临,可不只有“万达”这些大商场十分耀眼,步行街上也热闹非凡,有交易的人,有散步的人,还有遛狗的人!让我们化作一架小飞机,搜寻万州,咦?哪里好耀眼,叫卖声彼此起伏,议价·的人数不胜数,那里只是一个小市集。
哇!万州,我不知不觉地痴迷上你了!
几年有机会访问东滚,留下一个较深刻的印象,是日本人民既善采他人之长,又酷爱固有传统。去箱根观光时,有几件小事使我至今难忘。
世人皆知日本国樱花的芳姿,可当我们在樱花开过的6月末,踏上友好邻邦的国土时,却在去箱根的登山电车上,观赏了沿路两旁连绵不断盛开着的浅紫色八仙花。那一簇簇水灵灵的大花球,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并不亚于樱花。这花也叫紫绣球、荫绣球,在日本被称作“阿吉赛”,她的原产地在我国广东、云南一带,不知为什么我们却没有为她提供展现其独特芳姿的条件,竟让她在异国他乡的箱根山坡上散发着香韵。当我们乘坐的登山电车通过时,她迎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对着故国游人含笑点头。我无言地目送着她们,一直到路的尽头。
下车后,热心的日本友人,指着我们刚刚经过的铁轨说:“那是三根轨道!"新奇之余,终于弄清这原来是箱根登山电车的一大特色。目前,日本使用的铁轨间距有两种,一种是标准轨,两轨间距为1435毫米,另一种是参考英国铁轨的间距,改良为1067毫米的狭轨。为了使箱根登山线中的一段路还能行驶小田快车,于是在标准轨的间距中.再修筑一条距边轨1067毫米的铁轨,这段铁路便出现了三根铁轨并行的状况.其中一条成为小田快车与箱根登山线的共用轨,而另两条各自成为专用,线,两者间距只有368毫米之差。
回味着日本人民这些无处不在的技术改革精神,不觉来到了中外闻名的“大涌谷”.这是箱根地带现存的最后一个火山口,海拔大约有1044米,据说是3000年前火山爆发时形成的.当我们一踏上灰白色的岩石,就看见一片白色烟雾弥漫其间,同时嗅到一股硫磺气味,顺着白烟出处望去,一汪热水泉正冒气泡,日本友人买来几个生鸡蛋,用长把器皿只在开锅似的热水中捞了几下,鸡蛋皮就变成黑色的了.’日本友人剥开黑蛋皮,让我们品尝,并介绍说这种黑皮鸡蛋对人体无害,更有营养.谈笑间,已来到空中索道的缆车站,大家按顺序登车奔往芦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