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虎弟
谜底
自游
胡同一
偏正
财
虫中
各地
铭记
去卖
千份
过休
都要
季布
讲哑
风格
渐暖
又字
冥漠之乡
忧怨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马革裹尸的典故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 …
历史典故
坐怀不乱的典故成语故事坐怀不乱说的是谁?
坐怀不乱的典故:说到柳下惠,鲁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柳下惠坐怀不乱,这还是小事情,历史上坐怀不乱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过古人以柳下惠作标榜,我们也不必再另外举别人的例子了,而坐怀不乱并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 …
历史典故
打草惊蛇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打草惊蛇的典故
打 草 惊蛇的典故: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 …
历史典故
老马识途的典故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讲诉了什么
老马识途的典故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近义词: 老骥伏枥、老当益壮、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词 :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
历史典故
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典故
金屋藏娇的典故: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本意是一个男子对自己之原配正妻许下的诺言,是对婚后 幸福 生活的憧憬和 承诺 。 【出 处】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 …
历史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出自哪里?
草 木皆兵的典故:草木皆兵出自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意思是说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 …
历史典故
八拜之交的典故成语八拜之交中八拜的由来
八拜之交的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 …
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 …
历史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说曹操曹操到是怎么来的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说起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叫做《火炬手》的小品节目。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题,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后来 …
历史典故
举案齐眉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举案齐眉的典故
举案齐眉的典故: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故事内容: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 …
历史典故
卧冰求鲤的典故成语卧冰求鲤讲了谁的故事?
卧冰求鲤的典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图》,列举了自远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虞舜至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等二十四位至孝之人。他们之中,既有君王又有官吏,既有名人也有百姓,《卧冰求鲤》的王祥,就是一 …
历史典故
咏雪之慧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咏雪之慧的典故
咏 雪 之慧的典故 :谢道韫出身豪门,身份高贵,是谢安的侄女,老爸谢奕也做到安西将军,谢家是晋朝的顶级豪门,与王家并称,使得她几乎有着公主一般的待遇,接受了顶级的 教育 ,而谢大小姐本身也有很好的天赋 …
历史典故
一决雌雄的典故:项羽与刘邦一决雌雄的故事
一决雌雄是什么意思?据《史记项羽本记》记载,秦末汉初,楚王项羽、汉王刘邦,两人为争夺天下, 战争 频繁,相持日久,不分胜负。只是苦了双方的士兵和百姓,精壮的士兵为频繁的征战所累而叫苦连天,老弱百姓更是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十面埋伏十面埋伏的主人公是谁
导读:十面埋伏的 成语 故事,出自楚汉争霸时期,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成语词义 十面埋伏 注音:shminmif 用法:作谓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出处: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 …
历史典故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的是什么战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 …
历史典故
人人自危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人人自危
导读:人人自危的 成语 故事出自于由于秦朝时期,这个成语股似乎的意思是残酷的统治,人人都感到危险。 根据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所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视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从浙江到山东,当 …
历史典故
口若悬河的故事成语故事口若悬河出自哪里
导读 :口若悬河的 成语 故事出自于由于晋朝时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司马炎篡位之后灭蜀吞吴,一统天下,在洛阳定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初年 …
历史典故
人面兽心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人面兽心的典故
人面兽心的典故:杨朱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有一次将老子请到家里,尊敬地向老子请教。 老子见他态度诚恳,便给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看人不能光看外表,主要还要看其内心如何,光看外表容易被其迷惑,所以圣人是 …
历史典故
马革裹尸的典故成语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
马革裹尸的典故: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雄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 …
历史典故
一意孤行的典故成语一意孤行的主人公是谁?
一意孤行的典故 :赵禹、张汤都是汉景帝时期的名臣。先后被景帝任命为太中大夫,负责制定各项条令法规,深受景帝的器重。赵禹为人耿直,严于自律,为官清正廉洁,严格照章办事从不被别人所左右。担任太中大夫以后, …
历史典故
画龙点睛的典故成语画龙点睛的主人公是谁?
画龙点睛的典故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 技术 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 信 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 …
历史典故
玉体横陈的典故成语玉体横陈的主人公是谁?
玉体横陈的典故:冯小怜可说是北齐王妃中最著名的女性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儿,名字紧紧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据《北史》记载:冯小怜慧黠,能弹琴,工歌舞。是一位聪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她原是高纬皇 …
历史典故
成语闭门思过的典故闭门思过的主人公是谁?
闭门思过,中国古代典故之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后引用为 成语 。本义为关起门来思考自己的过错,比喻 自我 反省,改过自新。 成语典故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 …
历史典故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成语一问三不知的主人公是谁
一问三不知的典故: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 …
历史典故
望梅止渴的典故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望梅止渴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 …
历史典故
不打不相识典故成语不打不相识的出自何处?
不打不相识典故: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 酒店 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后来,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去喝酒。吃喝间,宋江嫌送来的鱼汤不甚好,叫 …
历史典故
守株待兔的典故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作者是谁?
守株待兔典故: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 …
历史典故
人琴俱亡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人琴俱亡的典故
人琴俱亡典故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他这七个儿子中,比较有名气的有五个。其中又有四个在《晋书》中有传,可谓名垂青史。长子玄之早年夭折,不大为人们所知;次子凝之死于战乱之中,所以对他的 事迹 …
历史典故
人杰地灵的典故成语人杰地灵讲的是什么故事
人杰地灵典故:闻名中外的滕王阁于公元663年 重阳节 落成。当时的洪州阎都督遍邀当地名士共赴庆贺大宴。当时只有十四岁的王勃也应邀入席。侍从见他还是个小孩,就把他安置在一个很不显眼的角落。 阎都督的女婿 …
历史典故
一丝不苟的典故成语故事一丝不苟自于哪里?
一丝不苟典故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 信 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 …
历史典故
画地为图的典故成语画地成图的主人公是谁?
画地成图的典故 :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国。战事结束后回到京城,千秋到霍府拜见霍光。霍光正在庭园散步,因为是世交晚辈 …
历史典故
卖剑买牛的典故成语卖剑买牛的主人公是谁?
画地成图的典故: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 汉宣帝即位后,过了很长时间,渤海郡及其相临地区闹饥荒,盗贼四起,太守不能制 …
历史典故
一网打尽的典故成语故事一网打尽出自于哪里?
一网打尽的典故:北宋时,进奏院主官苏舜钦是当时着名的诗人,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是被当时政治革新派首领范仲淹推荐提拔起来的。他豪爽激进,屡次上书宋仁宗皇帝, 议论 时政得失,批评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引起吕 …
历史典故
兵贵神速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兵贵神速的典故
兵贵神速的典故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 信 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 …
历史典故
分道扬镳的典故成语分道扬镳的出自于哪里?
分道扬镳的典故 :分道扬镳语出自北齐魏收《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的一个故事中的一段话: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说这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其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东晋十六 …
历史典故
人言可畏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人言可畏的典故
人言可畏的典故 :《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 树 杞。岂敢 爱 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 …
历史典故
煮豆燃萁的故事主角:煮豆燃萁的历史人物是谁?
三国时的曹操有三个儿子,他看中了聪明的二儿子曹植,几次想立他为太子,这可惹恼大儿子曹丕,他对曹植嫉妒得牙根直痒痒。 到了公元220年,曹丕即帝位,史称魏文帝。虽然是自己当了皇帝,可他很怕曹植会有一天篡 …
历史典故
黄粱一梦是谁的故事?黄粱一梦的黄粱指什么
黄粱一梦是谁的故事?黄粱:小米。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 梦想 。 出处: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 …
历史典故
凿壁偷光是谁的故事?成语“凿壁偷光”的启示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汉朝一个叫匡衡的人,为了读书,凿壁采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就是匡衡。 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间无法照明 …
历史典故
一鸣惊人的典故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出自哪里?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 …
历史典故
过门不入的主人公是谁过门不入的典故
过门不入的主人公-大禹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是黄帝轩辕氏玄孙 。通过禅让制得到帝位,传说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是子承父位、中国奴隶制的创始人。另外禹是中国的一个姓氏 过门不入的典 …
历史典故
运筹帷幄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运筹帷幄的典故
运筹帷幄的主人公-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 战争 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 …
历史典故
目不窥园典故成语故事目不窥园出自哪里?
目不窥园的主人公-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 …
历史典故
锦囊妙计典故成语锦囊妙计的主人公是谁?
锦囊妙计的主人公-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 …
历史典故
烛影斧声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因此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根据记载 …
历史典故
开天辟地的典故成语开天辟地的出自于哪里?
开天辟地的典故: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 个人 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 …
历史典故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七步之才的典故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 …
历史典故
鞠躬尽瘁主人公是谁成语鞠躬尽瘁是什么意思?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 …
历史典故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的成语典故?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 …
历史典故
鸡犬升天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典故鸡犬升天的故事
鸡犬升天的主人公-刘安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