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某部
预算
--张衡
好比
驿路
地想
愿望的实现
令人费解
肝胆相照
海宁市
亨之
白白地
分歧
善人
话不
笔走
婚约
下定
粉末
归信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主人公是谁成语典故暗度陈仓的故事
暗度陈仓的主人公-韩 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 …
历史典故
对牛弹琴的典故成语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公明仪 公明仪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人却以为他疯了。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 爱 之琴馈赠于他。从 …
历史典故
成语不拘小节的意思成语故事不拘小节的主人公
不拘小节的主人公-虞延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扌干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 …
历史典故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成语临渴掘井的主人公是谁
临渴掘井的来源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 信 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 …
历史典故
网开一面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网开一面的意思
网开一面的主人公-商汤 商汤(?-前1588),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庙号太祖,为商太祖。商朝的创建者,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 …
历史典故
一字之师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的意思
一字之师的主人公-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 写景 咏物之作,表现士大 …
历史典故
鹬蚌相争的意思:成语鹬蚌相争的典故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 …
历史典故
一叶障目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一叶障目的意思
成语 解释: 楚国有一 个人 ,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子》,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在捕蝉时用 树 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
历史典故
沧海桑田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沧海桑田什么意思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 …
历史典故
梁上君子的主人公是谁?梁上君子的含义
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陈寔传》,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原文 梁上君子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 …
历史典故
成语事半功倍是什么意思事半功倍的典故是什么
事半功倍,意为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六韬军势》:夫先胜者,先见弱於敌而后 …
历史典故
声东击西的含义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 情况 。方法虽是 …
历史典故
水滴石穿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水滴石穿的典故
水滴石穿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就会有所成就。 滴:滴落。穿:洞穿。水一 …
历史典故
成语远走高飞的含义远走高飞的典故是什么?
【解 释】 又作高飞远走指像野兽远远跑掉,像 鸟 儿高高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出 处】 《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成语 卓茂是汉末 …
历史典故
楚河汉界的历史典故楚河汉界的意思是什么
楚河汉界是 历史典故 ,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 …
历史典故
打草惊蛇的意思打草惊蛇有什么典故
打 草 惊蛇,现代汉语 成语 ,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 …
历史典故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东山再起的出处
东山再起出处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典故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 …
历史典故
拔苗助长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拔苗助长的含义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⑤其人⑥曰:今日病⑦矣!予⑧助苗长矣!其子趋⑨而往⑩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无益⒂,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背道而驰的典故背道而驰的意思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典故: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 …
历史典故
才高八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才高八斗的意思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 成语 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 …
历史典故
雪中送炭的人是谁?雪中送炭的典故
人们经常用 雪 中送炭来形容一 个人 遇到困难时,他人给予的最急需的帮助。那么,这个典故的由来是怎样的呢?是谁最先雪中送炭的呢? 雪中送炭的由来,和中国中古时期气候的变化有密切联系。根据著名气候学家竺 …
历史典故
狡兔三窟的典故狡兔三窟是什么意思?
成语 ,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 无忧 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 …
历史典故
秦赵长平之战之谜:发生纸上谈兵悲剧的原因何在
成语 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
历史典故
中流击楫主人公是谁?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这个 成语 出自《晋书祖逖(t)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失去北 …
历史典故
成语杀鸡儆猴的故事杀鸡儆猴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 个人 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而鸡 …
历史典故
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r b xiū ) 解 释: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不做二不休这个词,其意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 …
历史典故
“不三不四”由来:三象征整体四意为吉祥
在中国 成语 大词典中,不三不四的解释是形容不正派,不像样子可是,中国的数字不只三和四,十个数字中为啥偏偏说不三不四而不说不一不二或不五不六、 不七不八呢? 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 …
历史典故
不学无术典故的主人公是谁不学无术是什么意思?
不学无术最早出自于班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亡音无。学,五经之学。术音述,古籍多通假,术即述,说的是霍光没有经学根底,故而不明大道理。出处为孔子 信 而好古,述而不作。意思是说霍光不 …
历史典故
一饭千金的主人公是谁?一饭千金是什么意思?
【解释】 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 成语 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 信 。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 …
历史典故
成语左右逢源的意思左右逢源的典故
左右逢源,亦作左右逢原。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学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语出《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 作文 …
历史典故
一丘之貉的主人公是谁?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
一丘之貉的意思: 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貉(h):貉的别名称狸,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它是东亚特有动物,主产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蒙古等国, …
历史典故
闭门思过的主人公是谁?成语闭门思过的典故
闭门思过,中国古代典故之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后引用为 成语 。本义为关起门来思考自己的过错,比喻 自我 反省,改过自新。 成语典故 西汉昭帝时,燕人韩延寿在左冯翊担 …
历史典故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公元1820年9月,嘉庆帝在承德中暑,突然病死。皇子旻宁继位,改元道光,世称道光帝,也叫清宣宗。道光帝除了同他父亲一样,疲于应付国内此伏彼起的反清起义外,还面临了另一重危机,即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略和 …
历史典故
铁杵成针的典故铁杵成针的故事
故事: 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 …
历史典故
鸡肋的典故与谁有关
曹操 史书的记载: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根据以上史书,《三国演义》的描写: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 …
历史典故
关于曹操的典故
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 个人 呀 …
历史典故
程门立雪的典故的意思
程门立 雪 这个典故小时候大家就听说过,故事的主人公是杨时和游酢,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程门立雪这个 成语 的含义是恭敬受教、尊师重道,包括很多词语解释的网站和百度百科文库的解释都是这样,来揭秘吧不这么认为 …
历史典故
与中秋有关的典故
清代中秋祭月 清朝雍正、乾隆时期的北京大兴县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写道: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饼也。雕西瓜为莲瓣,摘葡萄叶作桫 …
历史典故
尊重老师的历史典故
毛泽东敬酒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殊感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
历史典故
曹操的典故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 …
历史典故
关于中秋节的典故,中秋节的来历和典故
一、 中秋节 的典故 中秋节很美,中秋节的传说亦美。但最美的还是源自中秋节,四个优美典故的传说,全世界地球人都应该知道的,下面老朽就一一道来。 中秋典故之一——嫦娥奔月,中秋 节日 由来 说起中秋佳节 …
历史典故
约法三章谁的典故
【 成语 】: 约法三章 【拼音】: yuè fǎ sān zhāng 【解释】: 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成语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 信 任奸臣赵高,而 …
历史典故
手不释卷是谁的典故
手不释卷 手不释卷 ( shǒu b sh jun ) 解 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 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用 法 主谓式;作 …
历史典故
破釜沉舟是谁的典故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 秦始皇称霸于列国。他的小儿子胡亥继承父业,也想称霸于列国。为此,他刚刚登上王位,就派大将章邯率领大军首先打败了陈胜、吴 …
历史典故
推敲的典故与谁有关
唐朝诗人贾岛擅长写五言律诗,他写作时非常投入,很注意词句的锤炼。 有一天,他骑驴走路时,忽然想起两句诗来: 鸟 宿池边 树 ,僧敲月下门。他先是想用推字,改成敲字后,觉得推字也不错。就这样,贾岛在驴背 …
历史典故
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 …
历史典故
隔壁老王的典故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取名叫小白。。。小白渐渐长大了,开始学说话。为了让家里的老人家开心,于是就先教他喊“爷爷”。。。 小白就喊“爷爷爷爷”,结果过了两天,爷爷死了。。 家里人又教小白喊“奶奶”,小白 …
历史典故
中秋节的典故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 花 状 …
历史典故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约法三章的 成语 故事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由于押送民夫去建阿房宫,修骊山墓,刘邦多次去过咸阳。他亲眼看到秦始皇在咸 …
历史典故
岳飞怎么死的
岳飞抗金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绍兴十一年(1141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 桥 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据说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