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故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9 13:54:43
  • 《《鬼谷子》的启示》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最近,我读了一本书—《鬼谷子》。它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耀着我思想的源泉,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王诩被世人尊称为“鬼谷子”,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纵横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鬼谷子》中的《捭阖》。何为捭阖?捭为开启,阖为闭藏,捭阖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道。通过语言行动而达到目的,强调的是灵活多变,善于把握时机和变化的一种谋略,这就是捭阖之术。

    “与贱者言,依于谦。”—鬼谷子。这让我想起,这学期学校每周星期二都会举行阅读分享会,轮到低年级同学上台分享时,引来台下高年级同学嘘声一片。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用《鬼谷子》里的道理来理解,就是说与层次低的人交流,应该保持友好与谦虚的态度。因为层次低的人眼界小,有很强的自尊心,我们应虚心跟他们沟通,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让校园更加的和谐。

    “捭者,或捭而出之,或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内之。”—鬼谷子。我又想起有一个周末,我和朋友在下象棋。我每一子都小心翼翼地走着,伺机而动,蓄势待发。局势焦灼之时,我假意提醒朋友:“再不动炮,小心车吃你!”朋友若有所思:“好像也是。”说着,朋友将炮移出了“九宫”。我顺势将车横在将前,大喊:“死将!”我得意扬扬地想:“幸好我用捭阖之术,他张我合,他合我张,像他这样好胜心强的人,只需引用些巧语,将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子上,就可攻其之短,一招致胜。”最终,我获得了胜利。这种智力较量的胜利,使我自豪。

    作为《鬼谷子》的第一术,《捭阖》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像一位老师,一位无私的老师,一位伟大的老师!它使我对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你也想拥有惊人的智慧与思维,就赶快来阅读吧!

  • 《《九日送别》王之涣原文和翻译》
  •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  释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因九是阳数,故也称“重阳节”,古代此日有登高、插茱萸(避邪)、饮菊花酒的习俗。

    蓟(jì)庭:蓟地的庭院。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萧瑟(sè):形容寂寞、凄凉。故人:老友,旧交。

    稀:少。

    登高:登山。送归:送朋友归去。

    菊酒:以菊的花、茎、叶加米酿造的酒,九月九日熟成而饮,名为“菊花酒”。

    断蓬:断梗飞蓬,喻漂泊无定。蓬,即蓬蒿,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干枯,风吹折断而飞。

    译  文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就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赏  析

    此诗首句点明登高送别是在蓟州边极荒凉萧瑟之地,“何处登高”再度设问,实际是将无处登高的凄凉之感强化而托出。故人稀少而总还有知己聚饮,可如今又将送之归去,凄然的设问与凄惋的送别相连,更是悲上加悲。“何处登高”这平实问语,似不干“景语”或“情语”,却将“景语”和“情语”融为一体。接着又由此时此地的感慨推向未来命运的遐思——今日把酒共饮,明朝天各一方,不知飘泊至“何处”,而命运怕只能如断草飞蓬。在全诗“萧瑟”的意境、凄凉的氛围、“菊酒”与“断莲”的比喻象征和特定的民俗背景中,“何处登高”一句无疑之自问,可谓言近而旨远,语平而情深,有着不容忽视的丰富内涵。

    全诗抓住时令特点,表现送别者与被送者双方“同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凄心情。重阳节本是朋友相聚登高山饮菊酒、秋高气爽、开阔胸怀的欢畅节日,但诗人与友人,都因故人稀少、登高无处,节日里反而分别,萧瑟之感愈显浓重。重阳日本应与朋友同饮芳香的菊花酒,共享节日之乐,但今日聚饮芳菊酒,却是为明天作断莲飞,应季节时令的欢会,变成凄苦之情,凄苦之情也更浓重。

    创作背景

    诗人曾任文安县尉(今河北省中部),属蓟州辖境。此诗当为诗人任守期间与友人于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时的赠别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简介

    王之涣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游黄鹤楼作文550字》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暑假,我去了李白笔下的黄鹤楼。

    由于天气很热,我们偷了一下懒,选择了乘坐观光缆车上山。沿途微风拂面,放眼望去,一条横跨长江的大桥尽收眼底,在阳光下,仿佛一条金麟巨龙。不一会儿,一座宏伟的古楼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黄鹤楼一楼大厅迎面的墙上有个壁画,名为《白云黄鹤》,此画取材于《橘皮画鹤》的神话故事,它结合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于黄鹤楼。”你看,画面上方有一位仙人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仙人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像对这恋恋不舍。中间便是那古香古色的黄鹤。壁画下方,欢声笑语的老百姓聚集在楼前,有的吟酒做诗,有的载歌载舞,悠闲极了。

    站在黄鹤上向下俯视。我看见了“宝铜顶”。宝铜顶,顾名思义,这定是青铜铸成。它分为三个部分,上端为宝瓶攒尖顶,中部呈葫芦型,底部为葬花宝座型。紧随其后的便是那雄伟的“千禧钟”,前面的灌木摆出“千禧”两字的造型。千禧钟的钟架十分引人注目,造形似“春”字,远观千禧钟十分养眼。

    时光匆匆,我怀着不舍的心情下了楼,乘上了返程的观光缆车,和来时不一样的是:返程终点是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修建的岳飞铜像广场,铜像把岳飞刻得栩栩如生让你仿佛看到了百年前威严的大将军。

    此次的黄鹤楼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玩,更多的是,让我看到我们中华曾经的辉煌。

  • 《游瘦西湖》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这句诗让我对扬州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这不,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人称“仙境”的扬州,瘦西湖可是必去的一处景点。

    一路携着欢笑,我们一家来到了美丽的瘦西湖。一到大门口,我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进了南门,瘦西湖映入我的眼帘,湖面纤细而修长,因此说它“瘦”。青色的湖面上铺满了碧绿的荷叶,在片片绿叶中点缀着粉红的荷花,婀娜多姿、娇艳欲滴。湖水清澈见底,平静的如同明镜一样,倒映出蓝天和白云。一阵微风吹来,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龙船驶过,带起层层水浪。湖面上有一群“嘎嘎”直叫的家伙——鸭子。它们正排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朝湖中央游去。它们有的东张西望,好像在观看着两边的游客;有的仰起头,欣赏着蓝天白云;还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生怕掉队。它们个个胖乎乎的,可爱极了,我真想俯身摸一下它们。

    顺着竹林小道继续往前走,来到了美丽的五亭桥。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它典雅秀丽,远看好像湖的一根腰带。走近一看,原来桥上建有五座亭子,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又称“莲来亭”。我们站在桥上往下看,一群黑天鹅正在湖面上你追我赶,空中不知名的小鸟正快活地飞来飞去,为美丽的五亭桥增添了许多生机。我们走下桥,回首遥望五亭桥,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非常壮观。

    接着我们还去了二十四桥、小金桥、石壁流淙等许多景点。我们拍照留影,用相机记录下瘦西湖秀丽美好的景色。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瘦西湖,我对爸爸妈妈说:“明年我还要再来!”

  • 《游边城有怀》
  • 月影婆娑,为谁舞之?

    寻至古城,故人随行。

     

    月影婆娑,为谁缀之?

    其叶习习,长夜共渡。

     

    月影婆娑,为谁留之?

    心照不宣,思融兰渚。

     

    月影婆娑,为谁愁之?

    巴山夜雨,无意即别。

     

    (指导老师:周伊莎)

  • 《最美逆行者》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就是诗人李白写的一武汉,可如今它病了,是得一种病毒叫冠状病毒。

    马上过春节的时候来,这病毒来捣蛋了!当中央电视台播放出来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恐慌起来了。

    中国最权威的钟南山院士,他老人家在春节期间从北京坐高铁直奔武汉,向广大群众说封城才会减少病人增多,所以我们必须宅在家里。

    每天都看新闻,隔离人数越来越多,死亡人数也是增加。黑暗就这样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了。

    当我们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武汉却有好多的“逆行者”他们就是主人公一白衣战士。

    平时看上去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一下子变成了白衣战士。当病人在死神面前挣扎的时候,他们不怕艰辛不怕被传染,和病人并肩作战,把病毒赶出去。一位位医生和护士们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镜和口罩,穿着鞋套,在隔离病房内一站就是八个小时,当她们脱掉衣服,摘掉防护镜和口罩的时候,脸颊上还有一道道伤痕看上去非常的疼。

    我们的大街上冷冷清清只有几辆车开过来,那是志愿者,或是为了这次疫情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 《读《傅雷家书》读后感》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游乐每相亲。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权利。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傅雷家书,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有体会过父母的慈祥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另一番感受,那是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的谈心,接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巧的孩子遨游在书海中,聆听着,用心铭记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傅雷家书》是傅雷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那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在信中傅雷强调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还现身说法教导傅雷做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遇到挫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骄傲,要爱国和爱民族,要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也对自己儿子在生活中的问题 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言溢于表,是我一读心里深受触动。

    傅雷的文学造诣很深,其中有几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傅雷用比喻句从侧面告诉他儿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内心平静,情绪稳定,不骄不躁。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遇到挫折,控制情绪很重要,把握分寸才不至于收到伤害。他们之间感人肺腑的家书、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对亲情倍感珍惜。

    傅雷家书里父子之情,深受感动,这也让我想到我与父亲的父女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严父,从小对我很严格,他对我的爱不像母亲那般温暖,却是在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依靠。父亲如大山,深沉,让人有安全感。记得那次,我外出参加一个作文比赛,第一次出远门,心里很忐忑,母亲一直安慰我不要慌张并把我送到车站。可是我还是很紧张,快要哭出来了。没想到,父亲转身离开,我以为她看不惯我的娇气,走了。心里很气他,眼泪哗啦留下来。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父亲出现了,手里挥着火车票,说:“没事,我陪你去!”那一句我陪你去给我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的心的到平稳,也让我明白,人生的路总要学会自己走,就算有困难,转身就有父亲站在那,有什么可怕的。父亲牵着我的手上车,掌心传来的温暖让我信心倍加。在作文比赛中,我也获得了好的成绩。父亲不善于表达,可他用行动给我树立帮让,让我在每一次困难中学会独立自主的完成,并相信自己。虽然父亲没有像傅雷先生那样给我写家书,但他每一次在电话中的教诲也给我带来很多的启示,让我不断的成长。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他们用他们的手背为你阻挡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他们的手心为你释放绵绵不断的温暖的阳光。他们是永远的阳光地带,竭尽全力教你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 《思故人》
  •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哀愁,只是在这个季节里,追忆那已故的人和已逝的事……

    刚到衡东,耳畔响起了熟悉的乡音“看下咯,卖水果咯!”“老板,看下自制豆干咯!还有红薯片子咧!”向车窗外瞧去,有水果摊、菜摊子,还有各式各样的花苗、树苗……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时不时还有和妈妈打招呼的长辈们,这熟悉的场景,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还是那条熟悉的路,还是那个热闹的集市,还是那些友好的人们,依稀记得外婆生前牵着我逛集市的情景,外婆个子不高,可她从来都是精神抖擞,待人永远那么热情,那一口特地为我而学的普通话,无一不让我思念。“韵宝,想吃什么菜呀,外婆给你做!”“要跟紧我哦!要不然可爱的韵宝被拐跑了,怎么办?”那温暖的声音又回荡在我耳边,念此泪水便止不住流下来,外婆离开我们六年了,原以为我已经习惯没有她的陪伴,其实心底里的那份依恋一直都在,在我心里外婆没有走远,她还是像从前那样呵护着我。

    我们踏上那熟悉的泥泞小路,妈妈边走边跟我说她们小时候的故事:外婆因家境贫寒,书念得少,一直十分遗憾,所以将希望寄托在她们姐妹几个身上,外婆对她们要求很严厉,省吃俭用支持她们读书,为了让她们能练出一手好字,家里买不起练习本,外婆让她们几个用毛笔在地上写。现在她们无不感激外婆的用心良苦。是外婆教会了我们只有努力坚持不懈才有收获。

    外婆平时生活节俭,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乱花一分钱,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她毫不吝啬,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别人,是外婆教会我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听着妈妈讲外婆的故事,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墓碑前,放一束菊花,外婆生前总是特别爱照顾花花草草,永远都忘不了外婆含笑摆弄小花小草的样子,我想,她应该会喜欢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祭奠她。太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光影照在外婆的墓碑上,一闪一闪,好似外婆就在我们的身旁,她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们,仿佛听到外婆说,“韵宝,你要好好吃饭,要长高,要好好读书哦,就算遇到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外婆相信你一定能行!”我似乎又有了前行的力量,多么希望我的成长和进步,能让外婆在世界的另一端也能看到。

    清明,思的是已故的人,念的已逝的事,谢谢您,是您的存在让我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是您的存在让我在失落的时候不再孤单……

    再会,外婆,我会想您的……

  • 《笑对苦难,坚强乐观》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是一种丰富的精神食粮,它可以满足你精神上的需求,还可以让你领略大千世界......每个人,总有那么一本书,让你感悟到人生真谛,给予你动力与希望。

    ——题记

    书籍对我似乎有种魔力,平常要么忙于学业没有闲暇之余的时间去静静的读一本书,要么就是一碰上书就不肯撒手了。每当在书中畅游时,心中总会得到最大的舒适感,紧绷的节奏也随之舒展开来。书柜里堆满了书,以至挤到还有一大堆的书被安放到储物室里。每一本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不同年龄时的阅读,都会对这本书有不一样的感知,似乎与作者更近了一步,更了解一分。

    其中,让我百读不厌的是《童年》。记得五年级刚买这本书时,对里面所说的内容只是只知一二,没有深入的感受。每次我翻开《童年》,都感觉我又成长了。

    阿廖沙是个命苦的孩子,父亲早逝,有个经常殴打他的外祖父,后来母亲再婚,外祖父破产,阿廖沙便开始自食其力,但在十一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好在,阿廖沙还有个爱他的外祖母。

    一次,阿廖沙在染坊里闯了祸,被外祖父得知后用长树条抽打,母亲惧怕外祖父,不敢上前阻止,只有外祖母冲了出来“外祖母急忙向我扑过来,猛地把我抱起来,大声地喊道:‘你这魔鬼!我不准你碰阿廖沙!瓦里娅!快点来!’”这也许也是之后阿廖沙十分爱他的外祖母的原因了吧?当阿廖沙受到欺负时,外祖母总会顶在最前头。用她的身躯去给予阿廖沙一个避风港,一个温暖的拥抱。

    外祖母还在阿廖沙被打之后特别频繁地来看望他,每晚陪着阿廖沙睡觉,跟阿廖沙讲故事,对待他总是百般疼爱,处处护着他。外祖母对他的呵护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虽说外祖父有时会对阿廖沙进行殴打,但是他心底中就是爱他的。就比如说阿廖沙刚被打完不久,外祖父便来看望他了,跟阿廖沙讲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这不禁让阿廖沙对外祖父有了个新的认知。还有很多,就像外祖父教阿廖沙识字,经常给阿廖沙讲自己的故事......外祖父其实也有那慈祥温柔的一面。

    阿廖沙,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他敢于挑战外祖父的权威,鞭子暴打也不会让他屈服;他懂事能干,很小的时候就自食其力,在街头捡破烂养活自己......当然,阿廖沙的童年并不是完全阴暗的,他还有一丝阳光,外祖母对他的宠爱让他感到温暖,茨冈尼克、“好事情”等好朋友让他感到友情的可贵......在那昏暗的日子里,阿廖沙依然能发现世间中的那些真、善、美。也正是这些,使他变得勇敢与乐观,让他一直保持着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让他更加富有爱心与同情心。

    我们的童年与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却并不像他那样的自立、坚强和乐观。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不能自理,何谈自立?面对困难,我们经常自暴自弃,临阵退缩,何谈坚强?面对失败与挫折,我们就意志消沉,止步不前,安于现状,任由命运的宰割,何谈乐观?

    想想我自己,自问良心,我到底有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答案是:没有。跟阿廖沙相比,我是无比幸福的,我没有什么该不满足的。可在平常,我被幸福蒙蔽了双眼,让我感受不到这世界对我的爱。我明明在一个自由、快乐、幸福的环境里,却不懂珍惜,我无比惭愧。

    《童年》用最朴素的语言让我知道了最珍贵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珍惜如今的美好时光,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未来,要不屈于逆境,要在磨砺中成长。尽管也许生活中没有那么多不公的苦难,但我们依然要学习阿廖沙他那种坚强与乐观的精神!

  •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出自唐代诗人舒亶的古诗作品《虞美人·寄公度》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

    ①合:应该

    ②尊:同“樽”,酒杯

    ③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哗交善,自江南寄梅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鉴赏】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