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九七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6 17:22:24
  • 中国巨变作文
  • 五河县第二实验小学五(3)班

    陈 志 强

    一九七八年,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始了,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流行着所谓“四大件”在那时可是高级消费品,代表着高生活水平。这四大件也许你想不到,这四件竟然指的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别人都称“旧四大件”。

    现在,改革开放了“四大件变成了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有的人家还有电脑、手机、汽车等等。

    特别在“衣、食、往、行”方面,我国的改变也是非常的大。“衣”——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慢,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者蓝色的解放装,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也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食”——民以食为天,吃的变化最大。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吃好,还会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居住条件比较差。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行”——本来我国的交通非常差,改革开放以来,通行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都很快。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的好转以及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乘火车以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在这里我想我们的祖国以后,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祝愿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更上一层楼。

    文章能从人们的“衣、食、住、行”诸方面展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歌颂了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 《朝气蓬勃的大陆》
  •  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是非洲解放日九周年,《人民日报》在《非洲在团结战斗中阔步前进》的社论中指出: 非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大陆。非洲,朝气蓬勃的大陆,天南地北,到处是咚咚的手鼓— 这是血泪的控诉,这是战斗的宣布!

     愤怒的鼓啊,觉醒的鼓,召唤的鼓啊,挺进的鼓! 斗争的火炬, 在鼓声中风起云涌; 战斗的民族, 在鼓声中迈动急进的脚步! 安哥拉的矿窑,火种正迎着东风散布; 几内亚的峡谷,战歌正随着硝烟飘浮!

     锋利的弓箭,回敬着疯狂的侵略、颠覆; 犀利的长矛,正刺向险恶的控制、欺侮! 黑色的勇士们, 用生命升起时代的红旗,时代的红旗啊, 正引导着不屈的民族! 他们要用长途的革命跋涉,踏出一条民族解放的路!

  • 《卖甘蔗的小孩》
  •     那是一九七五年秋天,外婆从广州送我回杭州读书。我们乘坐的火车进入了一个小站,站台上冷冷清清,并没有多少人上、下车,有几个小贩沿车叫卖着,此起彼落的叫声给车站增加了一点热闹的气氛。 “卖甘蔗,卖甘蔗,又脆又甜的甘蔗,七分钱一根……”随着响亮的童音,出现了一个挎着竹篮的小男孩,竹篮里放着许多截成段的青皮甘蔗。他很瘦小,脸色黄黄的,衣裳也很破旧。看模样年龄和我相仿-一只有七、八岁。他那清脆响亮的声音怪讨人喜欢的。 虽然刚吃过早饭,看着他健子里的甘蔗,我仍嚷着要外婆给我买甘蔗吃。外婆把头探出车窗,一边掏钱一边对那小孩说:“是八分钱一根吧?我买两根。”

        “不,七分钱一根。”小孩响亮地回答。外婆掏来掏去掏不出角票,只摸出一张五元的纸币。那男孩为难地看看外婆,显然他找不出那么多钱。外婆想不买了,可我在旁边吵着要吃,外婆左右为难。正在这时,几个身穿当时时兴的的确良绿军装,戴着军帽的青年走了过来,他们挤到车窗口,突然猛地撞了外婆一下,外婆的手一震,钱从车窗上掉下去了,人也险些摔倒,外婆又气又急地叫道:“钱丢了!我的钱掉下去了,你们怎么可以乱撞啊!”“哈哈哈哈 ··,,二”那J七个青年得意地大笑起来,脸上的肉都发抖了。

        其中一个还炫耀似地把戴着手表的粗手腕伸到外婆眼前,故意说:“老太婆!钱丢了自己去捡嘛!离开车还有五秒钟呢!”“哈哈哈哈。··…”他们大摇大摆地往车厢另一头走去。外婆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也恨得握紧了小拳头。谁知“卡察-一一”火车开始移动了,外婆叫声“哎呀”,忙扑到窗口。只见车窗下那小孩敏捷地把那张早已紧摸在他手里的五元钱纸币递给了外婆,然后退出了安全线。外婆连声说着“谢谢!”火车己经越开越快,驶出老远了。

        我们站在窗口使劲地向他挥手,可他已扭转头往回走了。萧瑟的秋风吹起了他的衣角,他的右腕挎着甘蔗篮。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瘦小的身影,一直到看不见··一 我没有吃上甘蔗,但我相那小孩的甘蔗一定比他所说的更脆更甜。 这件事已过去将近七年了,那衣衫槛褛,面黄肌瘦的卖甘蔗的小孩的形象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他一定不再追着南来北往、暂时停靠的列车叫卖了吧,说不定他也正在上学。我愿他永远保留那颗纯真的,善良的,美好的心。祝他幸福

  • 《英勇的献身》
  •     一九七六年的六月二十四日。 早晨,空气清新而澄碧,潮湿的泥土散发着芳香。钻台上,象大拇指粗的一股股泥浆从地层深部泛出来,顺着井眼直往上窜。 泥浆他中,一股股天然气暗流随泥浆涌了上来,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李仁杰在泥浆池边仔细地观察着,凭他丰富的打井经验,可以判断出这是井喷的前兆。 昨天,也是在这泥浆池边,泥浆槽面飘起了一个豆大的油,这口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全队的同志密密匝匝把泥浆槽围了个水泄不通,眼看一个“大金娃娃”快抱到手了,大家乐得合不上嘴。不料,今天却出现了这样的意外。一定要保住这口井,不管发生多大的井喷也要制服它,李仁杰心中起坚定的必胜念。他立即打电话向指挥部汇报了险情。上级的指示是:采取一切防喷措施,继续钻进。 三二二二钻井队党支部接到上级命令后,马上召集了紧急会议,’对井上发生的情况做了仔细分析,对防喷、抢险工作进行了周密地安排和部署。

        “紧急动员起来,·战胜可能发生的井喷!” 党支部的声音,响在全队每一个工人的心中。三二二二队的土人是怎样的工人呵,他们该怎样对待党的号召,又以怎样的姿态接受这次意料之外的考验?是惊慌失措吗?是只顾自身吗?这些都跟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毫不相干。 哨声吹响了,顿时井场上沸腾起来,在灼热如火的骄阳下,在烟尘汗雨中,几十个脊背起伏着,几十双臂膀挥动着,几十双健足在飞奔……灭火机摆好了,用架子车拉来的一堆堆沙土上,插好铁锹,井场上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被填平了。一个战士、一支队伍的真正价值,常常是在最险恶的一刹那决定的。他们象是海燕,在迎接未来的暴风骤雨,他们象战士,只待冲锋号一响,随时准备冲上去,与敌人决二死战色 一向说爱笑的陈禄明忽然变得沉默起来。

        小陈打开箱子,取出在这口井发现的第一包闪闪发亮的油砂样,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然后小心翼翼地包好,又锁进箱子里。小伙子的心思难猜吗?不,也好猜。请看他在这一天写下的一篇日记吧: “时间啊,你快如闪电, 青春啊,你能有几年? 要让青春在发展祖国石油工业中放射出灿烂的 光芒,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甘一愿献出自己的青 春!” 、往日沉默寡言的梁通荣,这一天好象格外精神,他理了发,连络腮胡也刮净了。有人知道他爱人和小孩这几天里要从四川来探亲,就开玩笑说: “老梁,‘这去精神干啥哟,.去接大嫂子吗?” 梁通荣笑了笑,说:“精神点,今晚是该出为’的时侯啦!” 黄昏,天空的晚霞红得象火一样。硫化氢把泥浆污染成墨绿色泡沫,「井场上的硫化氢象看不见的火舌一样蔓延褂.. ...- 全队的人都集合在绿绒球般的荆条丛前。李仁杰站在队前,高挑的眉毛下,一双有神的天眼,射出炯炯的光芒,他把所有人扫了一遍,然后严肃地说: “全县三十万人民盼望着我们早日拿一『u }.口井,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1}1望。根据情况判断,今晚很可能发生井喷,一旦井喷发生,首先要关掉井架灯,防止火灾、爆炸。井喷后两分钟之内,‘全队同志都要赶到井场,保住油井,保住设备,抢救阶级弟兄……”

        平时,李队长说话很简短,今天,他破格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是那样和颜悦色,慢声细气。队长啊,队一长丁难道,难道你知道你将要离开我们,向我们做最后的一次告别吗? 晚霞隐去,天地变成灰蒙一片,暮色渐渐浓重了。 “共产党员们,想想我们入党志愿书上的誓言是怎样写- 的,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啊!当革命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挺身而出!”暮色中,李仁杰还挥动着粗大的手,雄浑的声音震响在人们耳边。 夜深了,井架上的幻光,象从蓝灰色的巨大天幕上垂下的两串晶莹璀璨的项链,那盏千瓦水银灯,把整个井场上照得亮。 “马书记!”听到喊声,井队党支部书记马占忠的心动了一下。李仁杰一向称呼他老马,今儿个,这异乎寻常的称呼意味着什么呢?他披衣和李仁杰来到篮球架下。 此时此刻,有多少事,有多少话,涌上季仁杰的心头啊!“在过去的工作中,咱们配合得很好。我这个人脾气不好,工作中的缺点不少,今晚,向支部做个思想汇报,你看我还存哪些不够的地方,也给我提提……”

        马占忠熟悉老战友的脾气,喜欢他那刚强的性格,听着老李那朴实热切的语言,他的脑子里迅速地闪过了几幅图四…… 陇东西六井开钻前,下起了谤沱大雨,安装设备用的电焊机运不进来,李仁杰不顾雨大路滑,翻山越岭,步行往返八十里,用一辆架子车把电焊机拉到井队。 在西北高原一个山沟里打井,打到高压水层时,发生了井喷,.需要强行下钻。李仁杰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站在井口,棉衣湿透了,结起冰凌,他就在井下喷出的热水中冲一会儿,冰化了再接着午。 前几天,打这口井发生了地层渗漏,需要把两个泥浆池的沉沙掏净,又是李仁杰带头跳进泥浆池,用手抠泥沙,抠了一整天,指甲都抠翻了…… 眼下,这位铁铮铮的硬汉,正轻声细语向党坦露着忠心 }向战友倾吐若深厚的阶级友情。老马哪里能想到,这竟是朝夕相处的战友与自己最后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是他最后一次向党支部汇报思想。优秀共产党员李仁杰呵,在即将到来的一场严峻考验面前,早已做好了英勇献身的准备!

  • 《公园游逛》
  •     一九七九年六月,我们全家从黑龙江搬往内蒙。途经北京,逗留了几天。宏伟的建筑群,往来穿梭般的汽车,夜晚五光十色的街灯,都使我目不暇接,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首都的干部。 有一天,我们全家去   北海公园游逛,北海到处是的世界。我站在湖边,被婀娜多姿的荷叶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所吸引。突然,一阵喧吵声打断了我观赏的兴致,一寻声瞧去,在不远的地方围着好多人。我好奇地跑过去一看,人群中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管理员,右手拿着一朵茉莉花,左手拉着一个六、一七岁的小女孩,猫着腰温和地说:“上公园看花,可不能摘,折下来后,花就谢了……”“六、七岁了,连点规矩也不懂 ·。·…”

        旁边一位围观者粗声粗气地说。小女孩 “哇”地哭了起来。这时,从人群后面挤进一个戴前进帽的中年男人。小女孩子一见;一下扑到戴前进帽的怀里,哭得更厉害了。戴前进帽的一边用手绢给小女孩擦泪水,一边神气活现地说:“哦,对不起,这是钱局长的小女儿,刚才跑丢了,摘一朵花也没啥,告诉她以后不要摘就行了。” “不行!摘花是违反规定的,应按规定罚款。” “我说管理员,这可是钱局长的女儿。”“就是市长的女儿,也得按规定办!” “对!管理员说得对。”说话的是刚挤进来的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头发已经花白。老人和蔼地说:“刘秘书,不要包庇孩子,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

        孩子受惩罚,我也应该挨批评。你说对不对哟?”管理员笑了。 “按规定,罚多少?’夕老人问。“按规定,罚九角五分。”“噢。”老人随即递过钱来。管理员给他开了收据,局长一直笑咪咪地赞许地点着头。“局长,这朵花送给您的小宝贝吧。”“不! 你放在这里,可以作为教育那些不守规则的少年儿童的教材。”说罢,老人领着小女孩走了。 以前,听一些人议论:四化、四化,还不是一句空话……我也以为学了科学文化知识无用。但从这一天起,我鼓起劲头学习了。因为,我从我们的干部身上,看到了实现四化的希望。

  • 《初次欢笑》
  •     我家的成份问题在一九七九年元月份得到了彻底纠正,这件事将使我永志不忘。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那是一九六九年夏夭的一个上午,“革命造反队”的头头们,在离我家不远的大场里召开社员大会,就在这次会上宣读了七、八家被订为“漏划地主”的批复。大会场里,全村新补订了成份的儿户人家的主要成员都低着头,弯着腰,面向人们站着。我的爷爷—个辛勤劳动了半辈子的庄稼汉也毫不例外地站在那里。会场上,有愤愤不平的目光,有痛苦不堪的面容,更多的人是无精打采。妈妈低声抽泣着,用颤抖的手拉着我缩在会场的角落里。我不敢正视爷爷的愁容,不敢看妈妈的泪眼。 “造反派”们芒刺般的目光,使我从头到脚都觉得寒冷,我一动不动地久久把头藏在妈妈的怀里。当时,我只有六岁,这件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一个长久不愈的创伤。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好象犯了弥天大罪似的,路不敢多走一步,话不敢多说一句,时常提心吊胆。 党的政策虽然是“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但在那时,有谁去管这些呢?我上学之后,有些同学看不起我,嫌我的出身不好,不愿和我坐一条凳子。三年级时,我跟一个好欺负我的同学干了一仗,班主任把我叫去,指着我的鼻子尖说:“你怎么敢跟贫下中农的孩子打架?你要是个大人,早就该上批斗会了!你要跟家里人划清界限,跟你爷爷斗争才对呀!”放学后,我独个儿走着,心里想:爷爷过去不好好劳动,剥削人,连累得我说不起话,低人一等!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家门口,第一眼就看见爷爷正从地上拾起小弟弟撒落的摸渣子,用他那粗糙得象皮似的手捏着放进嘴里,我便没好气地说:“谁叫你过去骑在人民头上,剥削贫下中农,现在却装出一副惜粮食的‘相’?往后我要跟你斗争呢!”“啥,你说啥……”爷爷的脸色“刷”地变了,眼里流下两行辛酸的老泪来。

        这时妈妈气愤地拿着扫帚来打我,爷爷将我护住:“才十岁的娃娃,怎么能怪他呀!”那时,每当过年过节,人家都欢欢乐乐,可是我家里,爷爷、爸爸总是无声地抽着烟,妈妈无声地做着针线,我们几个弟妹躲在屋里……我们家哪有一点儿新年的景象? 惊雷一声,春回大地,党中央一举粉碎了祸殃的“四人帮”,为民平了愤,为国除了害,从历史的浩劫中拯救了无辜受屈的人民。党的政策象温暖的春风,滋润了多少布满创伤的心灵!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家的冤案得到了彻底平反。公元一九七九年元月二十八日,日历的大年三十,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虽是隆冬,但人们也觉得已有几分春天的气息了。

        平反会还是在离我家不远的那个打麦场召开的,一向没有参加过会的爷爷这次也参加了。我家的成份恢复成原来的下农,爷爷被老支一在前边,面向大家坐着,他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十儿年来,我这还是第一次看到爷爷这样开心地笑。妈妈仍然坐在场里的角落里,轻轻地抽泣。我知道妈妈为什么流泪,只要看看她颤抖的嘴唇和泪眼中放射出的喜悦光芒,就知道她内心是多么激动啊!散会后,爷爷声音颤抖地说:“我等了十几年了……强,你可要好好学呀!你好好学习,爷爷好好劳动,你爸爸好好工作,咱全家人拚上浑身劲儿也报答不完党的恩情呀!” 第二天,大年初一,我们家暖上烧酒,炒上肉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爷爷随手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我们全家一边吃着可口的肉菜,一边说说笑笑。街上过来的人也许会惊奇,因为十几年来这个屋子第一次传出这样欢乐的笑声。

  • 《中考优秀叙事作文》
  •     于一九七九年,是一个数九寒冷的冬天,我听我爷爷讲,那一年天气特别冷,爷爷那年才30岁,在盐城市化肥二厂造气车间当车间主任。那时年纪还轻,身体也好,而且我看到了我爷爷的年轻的照片,看到了他的样子,圆圆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觉得很神气。而且,我在家没事时,就喜欢看看爷爷年轻的照片,有时候认为不幸,和现在比真是大不相同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

        爷爷在我闲下来时,他最喜欢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爷爷讲,化肥厂出化肥的多少关键在于造气,因为造气车间在化肥厂是龙头车间,他是制造半水煤气,而造出来的半水煤气,就是制造小化肥的主要原料,而我听爷爷讲,开始这个厂是一个小型的合成氨厂,而造气都是人工操作,上班时都是跌打滚爬,就是冬天上班也是浑身是灰,满身是汗。这个车间的工作是特别辛苦的。整天凭着劳动力来拿一点化肥产量,是一个非常落后的设备,这时,爷爷向厂部提出如何扩大规模,尤其是车间的设备跟不上形势的需要,这时厂部、党委就听取了爷爷的建议,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作为专题研究,后来,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同时厂部打了报告给局党委和县委县政府这时上级有关部门也都同意批准了,同意化肥厂扩建改造。

        后来,化肥厂决定招了一批学员工去苏南丹阳化肥厂培训,培训两个月,就回来新车间开车,那年天气寒冷,所有的水管道全部结冻,水不通,没有水怎么能开起车呢?并同时厂部请了老厂的师傅及技术人员,召开会议,研究造气的车能不能开。绝大部分的人说:没有谁怎么开呀?这时,爷爷讲了话:“包在我身上,我一定开起来。”因为小造气已经开不下去了,这时爷爷带领20名学员工在夜里开车,他想了一个办法,总管道冻着,用木柴点火烧,,支管道上面用的是草绳保的温,他利用柴油倒在草绳上,一路烧下去,终于把水搞通了。这时我爷爷笑了,和学员工们讲,我们在天亮前把车开成功。员工们齐心合力,大家外面的衣服被水淋的都是冰,里面都是汗,脸上全是灰。

        天渐渐的亮了,终于把车开起来了。 一早,厂部的领导下车间一看,惊奇地说:“怎么了?车开起来了?”厂里带头的书记,握着我爷爷的手,“小刘呀,真了不起呀!车开起来了,这是我想想不到的事。你为化肥厂立了一大功啊!”

        这一年,厂部在年终总结大会上,突然叫我爷爷上台领了“盐城地区行政公署”的奖状。在大会上,表扬了爷爷,爷爷笑着说,这个功劳不是我的,而是全体职工的。这是我爷爷在一生中神秘而惊奇的一个奖状!现在的奖状还在家里,爷爷不断拿出来看了又看,还在保留着呢!

  • 《我的大学时代》
  •     我是一九七八年进大学的,专业是现代汉语。这已经是十一年以前的事了。可我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只是两三年前的事.有些事情还历历在目。
        在日本这也许是普遍的现象:大学生一般一点儿也不用功,差不多每天从早到晚都忙于玩。我也不例外,学习随随便便。幸亏我是这样度过了大学时代,因而我才获得了公司特意派我到语言学院进修一年汉语这个荣幸的机会。如果我在大学学好了汉语,公司就不会派我到这里来。所以在这点上我的作法导致了很好的结果,因此也可以说我有一种先见之明。
        在大学时代我最热衷于电影的欣赏和制作。当时我参加了“电影研究俱乐部”,每个星期去电影院两三次。我们俱乐部的同学,夜里常常聚在其中一个人的公寓里,边吃土豆片等简单的下酒菜,边喝威士忌,畅谈最近看过的电影,“那部电影拍得很好!剧本写得真、棒!女主角非常漂亮!”“那部电影不怎么样。不像话!导演到底要说什么呀?主题很模糊,不值得欣赏!"等等。乘着酒劲儿跟着感觉七嘴八舌,相当热闹。这种时候,时间往往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就到了凌晨三四点,天也蒙蒙亮了。然后我们一睡就睡到中午,起床后仍然觉得很累,就这样,一天的课都旷了。说也奇怪,我们大学生有这种看法:连一节课也不旷的家伙是不正派的学生,正派的学生当然应该旷课。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上课只能了解社会的一部分,而旷几节课,却能去外边体会了解各种事情。这比只在教室上课要好。我们经常以这句话为借口不上课。
        因经常看电影,所以自然而然地萌发了自己也要制作电影的念头。帮助我的是俱乐部的同学们。首先是写剧本,然后是安排角色,作分镜头剧本,拍摄,编辑,最后是录音,这些过程跟一般的电影制作一样,只是胶卷的大小有区别而已。我们用的不是三十五毫米,而是八毫米的。我自己制作完一部电影后,更清楚地认识到制作一部出色的电影,关键在于剧本。电影是一种把影像、音乐、台词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结合起来的综合性艺术。可是统一这些因素的就是剧本。没有好的剧本,即使上述各种条件都很完菩,也制作不出好的电影。写一个好的剧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特别难.我根本就写不出好的剧本。满脑子的话要说,却不能归纳出一个主题思想来。真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结果呢,我只能写普普通通的剧本。比如,我写男女谈恋爱方面的题材,一开始亲亲热热,后来发生了不幸的事,最后两人不得不吹了,类似这样非常简单的,没有什么特色的剧本。加上,我们的演员的水平也不怎么样,因为他们都是俱乐部的朋友,什么表演基础都没有,所以他们说台词的时候像小学生朗读课文一样平板,一点儿感情的波澜也没有,喜怒哀乐都差不多。我们自编、自演、自拍的电影自己看,是一种享受。但给别人看水平这么低的电影,一般人也许不愿意。我们俱乐部的人大概脸皮都比较厚,在学校举行文艺节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放给同学们看,甚至还赚了一些钱。就这样我在大学时代跟俱乐部的朋友们一起拍摄了十几部电影。然而对哪部也不满意。制作电影以前,我非常骄傲,自己认为很有才能,很容易就能制作出值得给别人看的电影。后来才知道我也只是一个很一般的人罢了。那种没有根据的想法也随之完全消失了,但是对于了解自己的能力那是一段很好的经历。由于大学时代制作的电影不能令人满意,我现在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写小说登在很有权威的杂志。上,哪怕一篇也可以,然后根据那篇小说写出剧本,最后制作出电影。有人这样说过:“即使是普通人,一生中也能写出一篇很好的小说来。”我相信这句话。我真希望自己将来能写出一篇好小说。
        我就这样过完了大学生活。回想起来,我现在也不太清楚上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有的人来说,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认真地学习研究某种专业。那么对像我们这样不太用功的人有什么意义呢?在大学的自由的气氛里不受别人的约束,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活动,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认为这大概也是大学的很重要的作用吧。我现在仍经常怀念大学时代,同时恨不得能再次上大学。如果有这种机会,我一定会作得更好。

     

     

  • 《心的交流》
  •     一九七六年,我在武汉海军工程学院实习工厂工作的时候,经常听见师傅们议论一个叫胡联的人,说他经常偷看外此,当我一想到胡联这个人,脑海里便浮现出电影里面的特务偷越国境时那种贼头贼脑,令人憎恶的模样,我暗地里想:分配工作时,可千万别把我同他分到一起。

        可是事情偏偏出乎我的意料,那么多的青年人,唯独把我跟胡联分到一起。当时,我的心里真好象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不知怎么办才好。最后,只好横下一条心,告诫自己:与胡联在一起只谈工作,不谈政治,和他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受他的影响。

         就这样,我小心翼翼地同胡联开始了接触。

         当我与胡联见面以后,渐渐地发现,原先我脑海之中的胡联的形象,与眼前的胡联并无共同之处。平时,他老是身穿一套蓝色的工作服,见了人沉默寡言,可是,干起活来,却是一个生龙活虎的汉子。从他那工作劲头,熟练的操作技巧,可以断定他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技术精湛的好工人。

        每天,我与胡联在一个工作室里工作,在一个寝室里睡觉,只见他的床头和桌子上堆着厚厚的硬壳书籍。打开这些书一看,简直把我惊呆了,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外文。这里面我一个单词都不认识。我发现每到工作之余,他捧起书本就看,边看边做习题,每天都到夜深人扑。特别是星期六的晚上,学习起来更是没完没了,通宵达旦。瞧他那如饥似渴的劲头,我便对他产生了一股由衷的敬佩之感,同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他到底图个什么呢?

        天长日久,我对他的感情也渐渐起了变化。为了使他腾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每到开饭的时间,我就悄悄地把饭买回来,放在他面前。我对他学习的支持,换来他对我工作上的耐心指导,因此,我俩彼此关系越来越融洽。后来,我从他与某些大学教授的学术信件的往来里得知,他已精通英语、德语两门外语,在物理学上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他所写的一篇关于“基本粒子”的论文,颇有见地,受到广州中山大学物理教授李华中的赞赏。同时证实了他企图潜逃国外的说法纯属不实之词。原来是他拿着自己所写的论文稿去请教广州中山大学的李华中教授,却被个别人诬蔑是企图潜逃国外,这是多么冤枉啊!

        在工作与交谈中,我知道了他的一些经历。他是一九六七届的初中毕业生,一九六八年到农村插队,当时他虽然人小体弱,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使他放弃学习,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生活费购买书籍,坚持在煤油灯下学习。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的书统统被烧为灰烬,把他关进了一间小黑屋与外界隔绝。每当谈到这里,他的眼里有时喻着泪花,有时放射出坚毅的光芒。他时常说这样一句话:“要想不让我学习,只有把我送进坟墓才能办到。”胡联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折不挠的斗志,含辛茹苦地游弋在物理科学的海洋。

       打倒了“四人帮”,压在胡联身上的精神侄格被砸碎了,大学的招生制度也得到了改革。胡联,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埋头钻研。广州中山大学的李华中教授,专程来到武汉要收胡联为他的研究生.我为胡联高兴,为他激动。

        我们国家要实现四化,正需要象胡联这样的有志青年。胡联顺利地通过了研究生的考试,被广州中山大学物理系录取了。

        我与胡联相比,真有天壤之别。自己责备过自己,为什么不长进,为什么碌碌无为,胡联能为四化出大力,自己应该为祖国四化干点什么呢?

  • 《温暖的秋天》
  •     记得是一九七四年的秋天,大庆胜利村管理站沙果园的沙果丰收了。家属们忙不过来,领导便组织我们去帮助采摘。摘沙果之前,领导给我们定了一个规矩:每个参加采摘的职工,在果园里,只准吃不准带。

        我们在烈日下整整摘了一天的沙果,那沙果真甜哪!可是我发现有一个二十一、二岁的小伙子,却一个也没有吃。我原以为他与沙果无缘,可是劳动一结束,他便花钱买了几斤沙果,在回来的路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想,哎,这个人怪有意思的。

        我就是这样认识了他.他叫管永安,是大庆油田采油一部中五队的一名普通工人。据说,是从大兴安岭选调来的上海知识青年。

        不久,我被调到了宣传科工作,我想,第一篇报道就应该从他写起。

        那是在松辽平原常见的一个风雪天。我下了交通车,向油田西部偏僻的采油队走去。走了约莫一半的路,我隐约看见前面有个人,肩上扛着个沉重的木箱子,步履艰难地行进在冰天雪地里。当我赶上去,才发现原来是小管。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便并肩往前走着。

        他告诉我:他所在的采油小队,比较偏僻,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可小队里年轻人又多,怎么使大伙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呢?他打听到大庆图书馆有一种流动图书箱。子是他就主动到图书馆为大家借书。现在他肩上扛的扰是这个“流动图书箱”。后来我才知道,儿年来,小管为大家一共扛了四千五百多本各种技术、文学书籍,供同志们借阅。要知道,扛一百四、五十斤的大箱子,来回走十儿里路,并且常常会遇上风雪交加的坏天气,是多么不容易I

        就这样,小管成了我的好朋友。

        记得有一次,我又来到他们这个队收集报道素材。中午,他和指导员陪我吃饭时,餐厅里突然“嗡”地进来一群学龄前的小朋友。他们高声喊着:

        “管叔叔,给我理个发!”

        “管叔叔,先给我理......”

        小管担任职工的业余理发员,我是知道的。可这些小鬼怎么也归他管?小管匆匆吃完了饭,哄着这些小孩子,到他宿舍理发去了。我问指导员:

        “管永安常给小孩理发?”

        他笑着点了点头说:“是啊,几年来,小管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附近的职工、家属理发差不多上万人次了。我们这里离大队远,出去理发最少要半天时间。小管就用自己的钱,买了理发工具为大家服务上了。

        “小管现在的本职工作是啥呢?"我不解地问。

         指导员说:“笼统地讲,小管是卫生员、理发员、代销员、图书保管员、业余广播员、修鞋匠、通讯员、采购员……具体地讲,他现在是食堂管理员!”

    原来,两年前,食堂因为管理不善,伙食资金出现亏损,谁也不肯挑食堂管理员这副担子。可是小管却提出来,他愿试试看。领导想:也好,年轻人嘛,锻炼锻炼有好处,干吧!

         就是这样,他掌起了六十多单身职工的盆碗锅勺。

        平时他省吃俭用,精打细算。队里劳动力紧张,他向党支部提出:四人炊事员的担子,由他和另一位老师傅来挑。春夏秋冬,他做饭、炒菜、洗碗、扫地,还坚持一天两次把饭送到全队六个生产岗位上去,忙得脚打后脑勺……

        通过我和他的接触,我慢慢了解到,小管是个平凡的人,可他又是个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远大目标的人。

        谁说姑娘只喜欢“吃得开”、“兜得转”的人?小管这位平均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觉的大忙人,却被一位姑娘悄悄地爱上了。

        姑娘是大庆采油一部中二队的青年女工。初恋时,这位上海姑娘真不理解,小管为啥总是这样忙?有一次,他俩好不容易遇上同一天休息。姑娘来找小管,没想到俩人仅仅谈了十几分钟的话,小管就被人家叫出来,又是卖报、理发,又是借书、补鞋,一直忙活到下午两三点钟。除了午饭是回来,姑娘吃的以外,俩人再也没能多说一句话。起先,姑娘还以为小管对自己有啥意见。可是时问长了,姑娘也就不介意了。

        亲爱的听众,我讲完了一个普通青年人的平凡的故事。登不匆遵他的事迹闪不闪光。但是,每当我想起这位大庆油田的新长征突击手管永安,我的心便忍不住热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