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案头上有好几匣录音带,其中有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些古典音乐的小品等,这是当我疲倦时,唯一可以调剂精神的心灵饮料。它可以排去我心头的尘嚣,清除被俗事污染了的胸臆,远胜过一杯咖啡,或一盏苦茗。
在这些音乐带中,最能熨贴我心灵的是一匣我自己录制、由大自然演奏的音诗,每逢在录音机中播出的时候,我便会随着虫声、鸟语、风的萧萧,水的潺潺,再回到大自然的襟抱,让心灵舒展于林梢与草叶之间。使情感奔驰在烟霭及曦微之中,确是一种无比的享受。
三年前的春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愈后遵医嘱要完全休息一些日子,就那样我拎了一个简单的行囊到日月潭去,去湖边住了几天。每日除了读书就是翻翻唐诗和听听古典音乐,但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在林间听鸟鸣蝉唱,在潭畔看游人泛舟碧水,或徜徉在山野云林之间。一日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大自然的声音记录下来呢?”于是我没有征得造物者的同意,便偷偷地进行录音。我在清早山鸡还没有啼破晨扉的时候,便悄步到林间去,如今回想起来,那还是一段颇为紧张的时刻。我提着录音机踏着草地上的水珠,潜身挤进林雾中,屏息着等待第一声鸟啼。那好像是在乐队演奏前的几分钟,台上台下一片沉寂,许多目光都凝聚在指挥棒的尖端,静候魔棒的一挥,那一串抖动的颤音便划破了序幕,一线圆滑由青潦漾的林间落下,比一片落叶还要轻,但你的耳朵还是来不及承受,如一枝沉思了已久的画笔,突然间石破天惊地在白纸上蘸墨挥毫。当你还没有看清那一抹的意象时,急骤的色彩便狂风暴雨般洒落,使你的眼睛一下子塞不下那么多东西。
画眉永远担任清展第一场演奏中的第一小提琴手,等它演奏完了那一小节序曲之后,其它的管弦才会融入。接着此起彼落的鸣奏便充满了整个山林。八哥总在唱出一段抒情的高音之后,留下一首晶莹的绝句便夏然而止,让一大块的空白来晕化它的浓郁。
我也用录音机捕捉过风的口哨和水的轻哨,清越如法国号的蝉嘶,及短捷像横笛的虫鸣。我将这些自然的声音都收进了一卷胶带,不加剪辑就播放出来,竟然是一首美极了的音诗。它的旋律比莫扎特、贝多芬、布拉姆斯更音乐,它的意境比陶渊明的诗更田园,它的色彩比李奇茂的画更乡土,比一切古典的作品更古典,比一切现代的艺术更现代。
三年过去了、那场病已经忘怀,但这匣清丽的音诗却还历久弥新。现在想起来,那虽然是大自然偶然泄露的天机,但因为当时我是去偷偷录制的,所以到如今仍感到忐忑不安呢。
在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忠诚,就忠诚自己的土坡,
追求,就追求自己的理想。
为祖国献出自己的游泳才能,这便是陈阿姨所追求的理想。
回国后的头几年内,她在各方面都很顺利:经过测验,她正式成为国家游泳队的队员,后来又到体育学院任教,青春的火焰,在汗水中闪光。
“那几年里,我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她的眼里含着笑意,沉浸在回忆的幸福中···
当时物质条件虽然差一些,但她仍感到生活得充实。世界在青年人的眼里是美好的,最使她难忘的还是周总理亲切的接见。她和伙伴们都暗暗鼓着劲儿: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能飘扬在国际泳坛上,加油练!
为游泳事业而献身的理想使她热血拂腾。青年人啊,最容易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一池碧波,便是她拼搏的战场,她奋臂划水,感到双臂是那样有力,身体是那样轻捷。训练计划也并不轻松,胳膊和腿酸软了,她就咬牙坚持着游向终点。有多少人享受过精疲力竭后的胜利的欢乐呢?靠在他边歇息时,她感到一种满足,增添了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段时期内,她取得了出色成绩,先后出访了匈牙利、波兰、苏联等国,成为我国五十年代的泳坛名将之一。
年轻有为、活泼纯洁的她似乎太幸运了,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又怎能象雪莱说的那样“从现实的朦胧镜面”一直“看到未来的影踪”呢?在“史无前例”的十年内乱中,她也受到了冲击,并被下放到了业余体校,有一阵,她感到了理想的破灭,再加上曾回国念大学的二姐也回香港了,她的心里,掀起了感情的巨涛。
“我也曾动摇过,想到过回去。”她坦率地说,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我同愉地望着她,心里也有些沉重。然而我觉得,动摇并不可伯,可贵的是经过痛苦的思索,她还是留下来了。
在业余体校里,是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医治了她受伤的心灵。她没有消沉,总想看见自己的理想能在这些孩子的身上结出丰硕的成果。她振作了起来,在艰辛中磨炼着自己。她白天黑夜都和孩子们在一起,既是慈母,又是严师。在她的精心训练下,一批又一批少年选手带着她的期望被选进了省里的专业游泳队。…直到这场恶梦结束后,她才被调回国家体委,并担任了领导工作。
“所以,”她平静地总结似的说道:“我觉得留下比回来更难。”接着,我又了解到一九七八年生活再一次给她的考验。
在我的记忆中有很多使我难忘的事,可最使我难忘的一件事还是那一次独自在家中历险记。那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经我这么一说,你们一定想知道是什么事吧?那么就让我来说说我的经历吧!
我记得是我六岁那一年,爸爸妈妈因为有事都不在家,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本来就胆子小,听见一点声响就会害怕。我写完作业已经八点多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家,于是我就把电视机打开看电视。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把我吓了一大跳。原来是妈妈的同事找妈妈,我向她说了一下情况,然后挂断电话我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大概快十点时,我听见了敲门的声音。我想是爸爸和妈妈回来了,于是我赶紧打开门,结果门外并没有人。可能是别人家的门响了,我一边自言自语地说,一边关上门,我又继续去看电视了。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又响起了,此时我听得很清楚,是我家的门响了。我感到有一些害怕了,于是我慢通通地移到门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门,结果外面还是没有人。这时吓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关上了门。然后我跑到沙发上窝在里面不敢动一下。此时我的脑海里想得最多的就是有鬼。我平时看的那些早已经淡忘的鬼故事此时在我的脑海里到显得无比清晰。我更加害怕了,我的心好像要跳出来似的,我的额头上和手心里都出了很多的汗。忽然敲门声又响起来了,我都快哭出来了。世界上是没有鬼的,鬼只是别人拿出来吓唬人的。在我最害怕、最无助的时候,老师的话在我耳边响起。对,世界上没有鬼,世界上真的没有鬼。我小声地安慰自己说。我闭上眼睛感觉敲门声好像是从阳台上传来的,于是我嘴里默念着:世界上没有鬼,壮着胆子朝阳台走去。哦,原来是小姨昨天送来的一只鸡在啄门。我长出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通过这一件事我想要告诉大家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那些书上只是吓唬那些胆小的人用的,请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
谁没有老师?谁的成长离得开老师,我的心中有一位老师,就是教我们语文的周老师。她待我们很和气,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潺潺的溪水似的流进我的心田里。
一次课间休息时,我和林林在教室里玩“翘凳子”。玩得带劲时,我忽然发现,在走廊里辅导的周老师正隔着窗玻璃注视着我们。我们一下子意识到翘凳子似乎有些不文明,我赶紧把椅子翻了回去。这时,周老师用手势示意我们出去。这下糟了,周老师大概要批评我们了。我心里打起了鼓,轻声嘀咕着:“倒霉了!”我们走到周老师面前,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她却笑着问道:“为什么我一看到你们,你们就不玩了?”我俩傻笑着没说话。她又问林林:“王海刚才说什么呀?”我偷偷拉林林的衣角,可她还是把我给“出卖”了。周老师听了,点点头,神秘地说:“噢,我知道了,老师一看你,你就说要倒霉,那么老师以后就不看你了,你说好吗?”我笑着摇摇头。周老师又说:“不过,翘凳子不文明,也不安全,你们说呢?”我们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周老师轻轻拍一拍我肩膀说:“行了,去玩吧!”
我们回到教室,又做起了游戏。无意中,我们又发现周老师在窗前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我们朝她调皮地做了个鬼脸,她见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周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劝学》中有这样一段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赘,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我以为,每一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存而逐渐形成的,以人的思维去强求它们一致是毫无意义的。然而,“用心一”与“用心躁”则对我们仍有深刻的启示。
“用心一”,指的是只有一心一意,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具有进取的决心与毅力,才可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众所周知,然而实际做起来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犯了“用心躁”的毛病。所谓“用心躁”,意即浮躁,不专心,心猿意马,做事情急于把它做好,稍不遂心,就改变初衷,改弦易辙,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既无恒心,又乏毅力,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果。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可是,在大好的形势下,有些同志头脑发热了,他们急于想在一个早晨建成“共产主义”,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因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过”犹“不及”。“一”虽好,但毕竟也有个限度。在当今这个社会,做学问的人,不仅要精通自己专项,也要粗通一些有关的其他课目。搞体育的人,不能仅仅为从事某一单项而将速度或者耐力或者力量抛弃、不练,一个拔尖人才,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余,什么事也不会干,甚至连生活也不会自理,这样的“人才”,也是难以符合社会需要的。
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情节:五只从小在父母喂养下的小狐狸如今已长大了,老狐狸按惯例赶它们出家,让它们自己去觅食谋生。其中四只小狐狸因獭于觅食而相继死去,只有一只小狐狸积极同自然作斗争,尽管失去了半只耳朵,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喂食与觅食毕竟是两回事,长期在别人的喂食下生活,就会渐渐失去自身的能力,最终导致灭亡,只有自己去觅食,才能求得生存,这在小狐狸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自此而想到,现在的许多学生走的还是一条“喂食”之路。他们习惯于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视课堂笔记为“上帝”,所持的学习信条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他们不想去更广阔的知识天地获取营养,因此他们既缺乏课外知识的积累,更没有觅取知识的能力,一旦走上社会,看到一片未知的新领域,就会不知所措而仿徨退却,直到最终落后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喂”,尽管是需要的,但只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唯有“觅”才能实现能力的飞跃。
“靠人喂”的方式,无论学习还是研究显然都是行不通的,科学有许多未知领域还未被人们认识,只有我们学会“觅”,在生活的海洋中寻求掌握规律、发掘真理的主动权,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代的伟人中,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乃至文豪鲁迅等,无一不走过一条从无知到发现的道路。他们用超于一般人的洞察和开拓能力,在无先例的情况下,觅到了使人们从蒙昧中解放出来的金钥匙,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现今已到了信息社会,每分钟都有新的知识问世,靠别人“喂食”怎么行?只有通过“觅”,自己去寻找、去探索,才能获得最新信息,根据社会需要来塑造自我。
狐狸尚且懂得“喂食,终究要被淘汰,难道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能仅仅满足于“喂食”,而不去丰富的大千世界寻觅吗?
在《热爱祖国.立志成材》的第七讲中有句话讲得很好,那就是“认真是一把金钥匙”。是的,认真的精神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很重要,他可以帮助你学习进步、事业成功。
可是我们有些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只有聪明才会成功,并不需要什么认真。是这样吗?我们班有个同学,他很聪明,但是,他很粗心。如他本来可以得100分的数学题,他偏偏弄错个小数点呀,弄错“十”、“一”号啊,忘写“0”啦,结果总也得不了满分。老师就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只要你的聪明再加上‘认真’,你就会成材的,一定!”可他仍然执迷不悟地说:“只要我的小聪明就可以啦,哪里用得了那么认真?”结果呢,他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了。
可是,有些人并不十分聪明,却凭着认真的精神获得了成功。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1992年岁末,天津南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6所高等学校对其中244名省“状元”进行了调查,发现除了天赋之外,这些人无不具有认真的精神。
对此,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的。以前,我听写总不过关,成绩也差,就觉得自己笨。可陈老师却对我说:“你并不笨,你听写不过关,成绩差的原因是你缺少了‘认真’二字。以后,你只要在抄写时认真看清每一笔每一画是怎样写的,就会有进步了。”我就照着陈老师所说的去做,果然,听写基本上能一次就过关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了。
由此可见,学习不认真,即使聪明,也不会获得硕果,而如果加上认真的品质呢,则如虎添翼,进步得更快。不仅学习需要认真的精神,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需要“认真”二字:工人不认真,就不会有优质产品;医生不认真,就会因误诊而危及患者的宝贵生命;服务员不认真,会令顾客不满意……如此一来,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四化建设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具有认真的精神,小而言之,可以使一个人进步,甚至取得辉煌的成果;大而言之,可使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举个例子来说,日本的寮监认真值勤就连周末也不会放松,决不卖什么人情。学校的许多教师的教学日记,细致到每一天、每一分钟的内容。从这两件小事中就反映出了日本人是怎样以认真的态度加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一个资源贫乏的弹丸之地建设成为超级经济强国的。
我们中国比日本资源丰富,我们中国人也不比日本人笨,可是我们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日本,究其原因,应该说我们不少工作做得不如日本人认真是原因之一,所以读了这本书后,我决心不但自己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且还要介绍我的同学、朋友们读一读这本书,培养起认真的精神,共同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好准备。
我们降落在月芽般的小岛上,岛上四周有茂密的树林,其中有一片绊红的桃花林,非常好看。我们一班人沿着桃花林行走,不一会儿,来到了一片湖水前,湖的岸边有丝绒般的绿草地。
这时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人提出要游泳,徐老师也同意了。第一个跳人湖水的是周励,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水。水里冒出了一股草莓的清香味,使人很想喝一口。这时沈径渭说:“这湖水我尝过了,是甜的。”我听后,也喝了起来,真不错,又香又甜,又爽口。大家也都喝起了这种口味像乐百氏奶味般的湖水来。由于游得太高兴,我们离岸已很远了,我一急,可把我急醒了,我从未来世界回到了现实,我多么想美梦成真啊!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烦恼,有时为自己动作慢做作业时间长而烦恼,有时因为挨老师批评而烦恼,有时因被妈妈责骂而烦恼……最烦恼的是妈妈的想法总是和我的想法不一样。
比如:我想养狗养猫,妈妈偏不同意,说什么:“人都没空照顾,还养什么狗、猫,弄得家里像动物园,脏兮兮的。”我想多打一会儿电脑,妈妈又不同意了,说:“多打电脑会伤眼睛,快停!”可是不练习怎能提高操作电脑的水平?
记得有一天早晨,我要带“三国群英”卡到学校里去,妈妈偏偏不让我带,我就说:“带卡出去可以和人家交换,还能增长知识……”可是,妈妈打断我的话,说:“你自控能力差,肯定会影响上课的,我说不能带就不能带,你还敢跟我嘴硬!”我就不敢再带了。但是,我心里觉得妈妈不讲道理。
我很喜欢捉虫,特别是喜欢捉蟋蟀,我曾经捉过许多蟋蟀。但是老师和妈妈都会阻止我,我不知道为什么,于是就向了妈妈,妈妈说:“因为你把这么脏的东西带到家里,影响环境卫生。而且你沉迷于小虫会玩物丧志。”我不知道什么叫玩物丧志,我只知道我喜欢观察小虫,研究小虫,将来要做个生物学家。我心里实在有些不服气,我总觉得我捉小虫想搞研究没有错!
唉,我真烦恼,为什么大人的想法总是跟我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