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初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09:53:50
  • 《堆雪人》
  • 在一个雪后初晴的上午,老师突然对我们说:“穿好衣服出去站队”。我快速地穿好衣服冲出去站队。老师带领我们往外走,我一边走一边想:老师是不是要带我们出去玩雪?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大操场,老师真的领我们来玩雪了。

    我们分成了两组,一组堆雪人,一组打雪仗。我们小组开始堆雪人了。我们需要很多雪来堆一个又高又壮的雪人。老师和我们一起用铁锹把周围的雪堆积在一起,做成雪人大大的身子。身子做好了,我们开始做雪人的头部。我们把雪装进大桶里,摁得满满登登,再把它倒出来,雪人的头就做好了,把它放在雪人身子的最上方。

    美术老师拿来辣椒、瓜子、大枣,用它们来装饰雪人的五官。辣椒用来做鼻子,大枣用来做眼睛,瓜子用来做嘴巴。雪人的嘴巴微微往上翘,好像在对我笑。我们还给雪人戴了一个红领巾,从这以后,他也是一名少先队员了。就这样,一个美丽的雪人就诞生了。我们跟雪人拍了许多照片。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刘老师带领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

  • 《初晴》
  • 雨,

    在深夜,

    稠密地泼洒。

    雷伴着风,

    斩断了夜的缠绵,

    旋转,闪烁

    忘却了春日的柔情。

     

    雨过,

    雀鸟挣脱雨水的捉弄,

    啾的一声——

    飞向更远的天空。

    那身后的绿,

    贮蓄了一季,

    疯了似的,

    伸展,绵延。

     

    榴花初绽,

    鲜妍,芳沁

    阳光追逐着颤动的花瓣。

    残雨滴落,

    惊醒了夏日的梦。

    作者简介:

    陈晓, 现任教于长沙县松雅湖中学,湖南省“青年精英教师”,湖南省首批“优质空间课堂”首席名师,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璩艳霞名师工作室成员,长沙市卓越教师,长沙县陈晓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以最初之心,做永远之事。

  •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
  •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诗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前言】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⑸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⑹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

    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 《初晴》
  •     “看啊!天虹!”路边的小孩指着天际高声嚷道。虽然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但却跳得轻松。 我不禁抬头同望—天际好似一道缤纷的长,弯弯地从遥远的山边跨到高耸云端的大厦顶来。 “才只有五种色彩。”另一个孩子说。语意虽带着点失望,但调子却蛮高兴。 “走,我们爬桥去。”刚才的孩子招呼着。 “从哪儿爬?”他的同伴问道。 “到那大厦顶爬嘛!”他骄傲地回答,挥手就走。

        天真的孩子就是天真的孩子,我没有阻止他们。我恐怕他们不相,也不忍心破坏他们对天虹的美丽幻想。摇摇头,叹息,便继续走我的路。 阳光驱散了漫天的阴暗及檬檬的春雨后,又被烟雾拉成千条万条温柔的金丝、银丝,护着万物生长,也抚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大地换上了春装,然而人们的生活依旧不变,他们仍要默默地在室内工作,哪知道春晖正照耀?路人仍匆匆赶路,无暇住脚欣赏,他们是否辜负了大好春光呢?可怜他们常嘲笑清道夫、建筑工人要在风吹日晒下工作,可知道他们所轻视的人,此刻正沐浴在春晖里?倒是他们自己连平日的阳光也瞧不见哩!

        行走在街道上的,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几夭的风雨把她们困在家中,她们怎还不趁着这晴天出外购买物品、抖擞抖擞精神?街上的一切都焕然一新,百货公司的门前换了装饰,并挂着大减价的宣传标语,以招徕顾客,达到清货的目的。小贩叫卖的声音比以前更有劲而响亮,他们所售卖的已不再是冬季的货物,而是春季的了。我佩服他们的敏锐,一个雨后的初晴,他们竟能看出春季的到来,立刻作好谋生的准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话至今我才清楚领悟,也只有像小贩这样的人,才能最明白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的道理。 我继续向前走,走过店门前,看见初绽的杜鹃,愁容满脸。我大惑不解,为什么晴天竟会使她不快乐?这时,一辆汽车从身旁掠过,留下一阵黑烟,我明白了:杜鹃清幽的山野,不爱吵闹的城市。

  • 《踏雪赏梅》
  •     一个后初晴的早晨,全班同学到奎山公园踏雪赏梅。 我们徐州的梅不多,只在奎山公园的一角有一片小小的腊梅林。走进公园,只见亭台楼阁、地面,上,全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公园简直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青松翠竹、黄杨都被沉甸甸的雪压得弯下了腰,只有东南角上的那一片腊梅昂首怒放。腊梅嫩黄色的花瓣好像涂了一层蜡,乳白色的花蕊,聚集在花瓣中,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小天鹅。每一朵花都被毛茸茸的雪包裹着,活像无数个头戴风雪帽的小天使,站在枝头上,朝着我们微笑。

        凑近花前嗅一嗅,一股诱人的清香扑鼻而来。 腊梅,在花的众姐妹中算不上十分俊美。它那蜡黄色的花朵是那样瘦小,可是我对梅花的喜之情便也从这儿产生了。一朵瘦小的花儿为什么竟有如此顽强的力量,敢于和严寒抗争呢?它脚踩冰冻的大地,头顶皑皑的白雪,昂首怒放,给单调的冬日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这是多么可敬的英雄之花啊! 我们走上一块高地,视野立刻变得开阔起来。公园对面,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像一位威武的将军巍然屹立,和这的梅林遥相呼应。梅林好像将军指挥下的一群女战士,英姿飒炎,可敬可爱。啊!我终于明白梅花耐寒的秘密了。梅花,这英雄的花,它是先烈们的灵气化成的呀了 我们在梅林中追逐嬉戏,完全忘记了寒冷。我站在一株挺立的腊梅旁,请老师为我拍了一张彩照,我愿自己也是一株腊梅,不畏风雪,不惧万难!

  • 《登大雁塔》
  •     8月2日,雨过初晴,古城西安景色格外清新。早上8点,我乘兴参观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雁塔。

       大雁塔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当太子时,为追念他母亲文德皇后而建造的。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为安置和保护唐僧玄类从印度取回的佛经、佛像而修建的。塔共7层,高59.8米,连塔基共高64米。从大雁塔介绍中看到,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有“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弯”的诗句。章八元也有“却怪鸟飞平地上,只惊人语半天中”的诗句。由此,可见塔的高耸雄伟了.可是,我想玄奖西游取经17年,行程10万里,又用19年的时间译经75部,1335卷,他的毅力不比这塔更伟大吗?

       从慈恩寺穿过一片竹林,便来到了寺北墙内的大雁塔.塔是四方形角锥体砖塔,每层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供人眺望。第一层南门左右各有石碑一块,右碑是“雁塔圣教序”,左碑是雁塔圣教序碑的“序记”,都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写。迎面拱门上有线刻的佛殿图,是研究唐代建筑形式的好资料.这两处门前吸引了不少的游人。然而,最能吸引人的当然是登塔了。

        我从南拱门进到了塔中心,沿着盘旋而上的扶梯,开始登塔。扶梯上中外游人如织,上上下下,络绎不绝,但却很有秩序.我上到第五层,已气喘吁吁,大汗拌浑了。但我看到一些外国老人还竞相向上攀登,心里就鼓起了勇气,继续攀登。上面扶梯更陡了,几乎是直上直下的。然而,我由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扶梯再陡我还是一气攀到了顶层。这时,眼前忽然豁亮了,心胸顿时开阔了。我顾不得休息,便伏在四面拱门的红栏上极目眺望。南面是无际田原、树林、梯田,像一块块绿毯铺在大地上,还隐隐约约看见农民在田间耕作呢。再向远望,便是连绵起伏的终南山.山顶隐藏在缭绕的云雾里,分不清哪是山,哪是云,真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呀。向东西眺望,建筑群和田畴疏密交错,一直向远方伸展。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站在北拱门俯瞰全市的新貌了。你瞧,那笔直的雁塔路像一条银带,越远越高,最后和天接起来了.那数不清的汽车、人群,好像都走在天上的街市似的。这个奇景,不是登到塔顶的人想象不到的。再看,那绿阴丛中,突出的楼群,高低错落,参差不齐,越远越密,一直伸向迷迷茫茫的天边,真像那一望无际的碧波上飘浮着点点渔帆,美丽极了。那白色的烟囱、水塔,散布在楼群中间,但却没有一缕黑烟,给人非常静谧的感觉.其实,我知道,那里并不静谧,工人们正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挥汗为四化而战斗呢.还有那高耸人云,非常显眼的大吊车,也疏疏落落,隐约可见。这幅动人的画卷,过去我只是在画册、照片中看见过,今天,却展现在我的眼底,这是多么激动人心啊!我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想了很多很多……

        今天登塔远眺,我才真正看到了古城西安的瑰丽景色,才真正看到了古城西安的雄伟建筑。我爱古城西安今天鼓舞人心的现实,我更憧憬古城西安美好的未来。

        啊!我爱古城西安,但我更爱为建设古城西安做出了和正在做出贡献的千千万万的英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