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1955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7 18:51:38
  • 《爱因斯坦的预言》
  •     因斯坦逝世于1955年4月18日,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无疑也是位超级天才。常人的智商只在90-100之间,天才的智商在140以上,而爱因斯坦的智商在220至230之间。他所创立的广义相对论至今仍在造福全人类,而他死后留下的许多天才的预言正在激励着当代的科学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当然,作为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许多预言都是与天体物理有关的。

        爱因斯坦预言:宇宙空间中可能有引力波存在。也就是说,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作加速运动时都会产生引力波。引力波会对有质量的物体产生影响。但是,在地球上,物理学家设计了好多种专门仪器,希望能接收到来自宇宙空间的引力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直没有成功。1974年射电脉冲双星的发现才为引力波的探测带来希望。美国的赫尔斯和泰勒教授发现的这个双星是由两个中子星组成的,广义相对论理论已经把双星的轨道周期的变化率精确的计算出来。要检测引力波的存在,最重要的是通过观测精确的测量出射电脉冲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泰勒等人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进行了上千次的观测,为人类证实引力波存在提供了证据。为此,赫尔斯和泰勒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预言:时空会因旋转物体产生扭曲。1915年爱因斯坦以几何语言建立新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他统合了狭义相对论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4年4月发射了引力探测器 B(Gravity Probe B,简称GP-B),对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测进行验证。具体地说,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仅会因地球等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弯曲,大质量物体的旋转还会拖动周围时空结构发生扭曲。2007年,引力探测器 B终于“瞥”到了扭曲的时空,初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爱因斯坦预言: 如果将有静止质量的原子气体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那么,所有原子会突然凝聚到能量最低的状态。1924年,印度物理学家萨蒂延德拉·纳思·玻色,在其推导普朗克量子辐射定律的论文中,提出一种新理论描述光子行为,这种新的分析光子行为的统计力学方法,现称之为“玻色统计”。当玻色将论文寄给爱因斯坦后,爱因斯坦立即意识到这篇论文的重要性,并将玻色理论推广至有静止质量的原子,并提出了上述的预言。爱因斯坦所预见的这一奇特现象,后来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70年之后,物理学家1995年终于在稀薄碱金属原子气体中,观察到严格意义上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爱因斯坦关于冷原子的预言终于得到了验证。

        爱因斯坦预言:引力透镜是确实存在的。什么叫引力透镜呢?就是说,根据广义相对论,光线遇到巨大天体会发生弯曲,从而起到巨大 “放大透镜”的作用。类星体是能观察到的最遥远单独天体,由巨大数量被加热物质组成,加热物质能辐射并正在落入中央黑洞之中。其中大多数类星体距地球100亿光年,它们发出的光在抵达地球之前会遇上许多巨大天体。美国匹兹堡大学赖恩•斯克雷顿博士及其同事建立了类星体亮度的空间分布模型,在星系周围空间亮度分布不再是均匀的。天文学家认为,正是分布在比地球更接近类星体的星系使类星体发出的光线“偏离”光源方位。在全日食时,天文学家成功地记录到太阳附近光线的弯曲,也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引力透镜确实存在的预言。

        爱因斯坦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了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爱因斯坦作为理论物理学家却格外地关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物现象。这则预言是不是危言耸听呢?不是的,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如果蜜蜂太少了,人们将告别多少粮棉、油料、瓜果?蜜蜂是主要授粉昆虫,占授粉总量的60%以上。蜜蜂对生态具有的平衡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如今,美国西海岸的养蜂企业已经损失大约60%的蜜蜂,而东海岸则有70%的蜜蜂消失。蜜蜂消失现象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英国,传遍了全球。保护蜜蜂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了。旦愿爱因斯坦的这一预言不会成真,否则人类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 《珍惜生命的名人故事》
  •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 《刻骨铭心的考验》
  •     1955年我在师政治部任干事,部队开展肃反运动,我向组织如实交代了我解放前学生时代的经历,其中,我结识的万县师范音乐教师叶创痕的关系使组织产生了怀疑。叶思想进步,创作过一些进步歌曲,曾暗示他是新华社“内勤记者”,我对他十分敬佩。后因国民党特务对他监视,处境危险,是同学余业举和我等三人秘密送叶上船,逃往重庆。最后,他还是在涪陵被捕,押回万县。由此,好位与叶有交往的人都先后被捕,我因逃往乡下得以幸免。解放前夕,叶被敌人沉人长江杀害。当时审查的同志怀疑叶是被出卖,是一起有预谋的事件,要我老实交代。无论我怎样交代,都被认为是“还在隐瞒、包庇”,我被停职审查,每天的任务就是“交代问题”。

        折腾了好久,正当我痛苦万分之际,突然与叶的问题再不提了,却要我交代“三青团”的间题。事后证实,根本不是审查的同志设想的那回事。而三青团我并没有参加,负责审查我的同志却认定我一定参加了。理由是:“你学校有三青团组织,三青团多是集体人团,和你相好的同学也人了三青团,你在学校又很活跃,为什么就没有参加?”无论我怎样解释、说明,都被认为是“不老实”。我请求组织派人调查,也被当成是“企图蒙混过关”。

        我想,如果是在敌人的刑庭上,我会依靠党的力量为坚持真理而斗争,但现在不信任我的恰恰是自己的党,是自己的同志,我要怎样做才算是对党忠诚?我像飘落在大海之中,四顾茫茫,孤立无援,何处是岸?我的精神几乎快要崩溃。就这样前后停职审查了我半年,我终于违心地承认自己参加了三青团。很快我就被“解放”了出来,恢复了工作,而且派我去长沙政治学校学习,党组织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但是我的心并未轻松,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总在脑海游荡:我这样做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吗?符合无产阶级立场吗?我感到说不出的羞愧,共产党员应该有革命坚定性和革命气节,这不仅表现在对敌斗争中,也应表现在党内斗争中。某个党组织,或党的某个负贵同志,在执行错误政策时非但不能代表党,共产党员还应与之进行不调和的斗争。

        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为了拥护真理而要受到各种打击,受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指责而使他暂时孤立(光荣的孤立),甚至因此而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能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绝不随波逐流。”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为我们作出过光辉的榜样。然而我却“患得患失”、“仿徨动摇”,在真理面前当了儒夫逃兵,丧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党对我的这次考验,我没有合格,是我一生中在政治上的一次失误。我在长沙政治学校给所在部队党组织写了一封信,进行深刻检查,请求组织重新调查处理。很快就收到新到任的保卫科长张多才同志的来信,嘱我安心学习,相信党组织会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我的问题。一年后我结业回到部队,张多才同志告诉我,通过调查,已否定了我参加三青团的问题。我不禁热泪盈眶,我心中的这杆旗又重新飘扬了起来,它让我记住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 《会见卓娅的妈妈》
  •     1955年10月8日晚,当我们听到了卓娅的妈妈将要到广州来,并且要和我们会面的时候,我们兴奋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我们互相拥抱、欢呼,晚上连觉也睡不着。我们想: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迎接妈妈呢?

        在我们命名为“卓娅班”之后,在卓娅姊姊的高贵品质的鼓舞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尽量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休的荣誉.我们曾经获得全校纪律第一名.我们喜欢唱雄壮的歌曲,在全校音乐会上,获得了优秀奖。我们听毛主席的话,把身体锻炼得健壮结实.在劳卫制预备的锻炼中,全班有五分之四的同学获得优秀奖。在全校运动会上,得了广播体操的冠军。我们热爱劳动,每次义务劳动,我们都是最热情、最认真地完成任务。’但是这和我们的理想还差得远。我们的学习方法不够好,因此就影响到学习成绩。而且,我们班里,参加青年团的还不是多数。我们迎接我们亲爱的妈妈,一定要决心把这些缺点克服。

       10月12日,我们最最盼望的日子到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穿上了节日的服装,和妈妈会见。当骆玉芳同学跑上讲台去把鲜花献给妈妈,和妈妈热烈地拥抱时,我们的心都和妈妈拥抱在一起了。妈妈亲切地叫我们“亲爱的黑眼睛的孩子们”,细细地给我们讲述卓娅姊姊和舒拉哥哥的事迹。这些事迹都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妈妈告诉我们,卓娅姊姊平时总不拒绝做任何细小的事情。我们却常常忽视细小的事情,有时。连老师布置作业多一些还抱怨哩。妈妈告诉我们,卓娅姊姊在卫国战争开始的时候,去帮助集体农庄收割,给战士缝军衣、做慰问袋,后来,又和舒拉一起去兵工厂造子弹,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任务,她还觉得为国家做得不够。但是,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多负责一些工作,就觉得负担重了。今天祖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呀。

        我们是多么快乐,我们和妈妈一起谈话,一起拍照,还把我们最心爱的红领巾系在妈妈的脖子上。妈妈说我们都长得健壮活泼,说我们生长在新中国里是很幸福的。妈妈把卓娅姊姊和舒拉哥哥的照片送给我们,叫我们要像卓娅和舒拉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妈妈还说:“希望你们将来都能成为好妻子、好妈妈,还要好好地教育下一代。”妈妈给我们每人一张明信片,并亲手签上她的名字,给我们做纪念。

        妈妈,我们虽然离开了您,但是您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说的话,都使我们有一股向上的力量。我们回到学校里开了一次座谈会,检查了每个人的缺点。我们向学校、组织、老师写了保证书,保证改掉缺点,真正做到三好,向卓娅姊姊和舒拉哥哥看齐,要争取全班同学都成为光荣的青年团员,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卓娅班。我们一定做得到的,亲爱的妈妈!

     

  • 《向毛主席献礼》
  •     1955年6月25日的上午,越南胡志明主席要来北京.我们四个人听到了要代表中国学生给胡主席献花的消息后,真是高兴极了!给兄弟国家的领袖献花,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呀,

        这一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中一丝云彩也没有.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看,飞机!”真的,远处有一个黑点,它越来越近,越来越大,绿色飞机上的中国和越南两国国旗也越来越清楚了。机场上欢迎的人们开始动起来,军乐队的同志把乐器也都准备好了,我看见毛主席向打着旗语的同志那边走去,我猜想:胡主席来了

        飞机的门打开了,第一个走出来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胡主席。他刚走下梯子,就和迎上来的毛主席亲吻、拥抱。他们拥抱得那么热悄、那么亲切,就和多年没见面的亲兄弟一样.』

        我一面拍手,一面想:两个伟大的领袖,两个慈爱的父亲,他们经过了多少艰难困苦呀,但他们终于领导人民战胜了敌人!

        和领袖离得这么近,这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使劲看着他们,我要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记在心里。

        奏完了越、中国歌,胡主席接受了少年儿童的献花,又和毛主席一块检阅了仪仗队。

        毛主席和胡主席并排走在前头,开始向我们这边走来。我是第一个献花,不知怎么的,我紧张起来,心越跳越厉害。胡主席离我渐渐近了,好多人都看着我,他们好像在催我:“该去献了!该去献了!”

        只有八九步远了,这时候,我更慌张。我理了理衣服,左手拿着花飞快地跑向胡主席。胡主席是那么亲切地看着我,我一点都不拘束,先向他敬了一个队礼,把那既美又香的花献给他以后,就扑在他怀里,热烈地拥抱着他。我把胡主席亲了又亲,吻了又吻,我激动得什么都忘了,只记得胡主席旁边站着我们亲爱的毛主席,只感觉到有一双大手那么轻轻地抚摩着我,我觉得自己现在是最幸福的人!这时候我才看清了胡主席(刚才激动得什么都没看清):胡主席穿着浅黄色的衣服,个子不像我想的那么高,挺瘦的,但他的脸和毛主席一样,看上去很健康。

        我又拥抱了一次胡主席,然后又和胡主席握了手,敬了个队礼,跑回队伍里来。同学们都抢着和我握手,因为这是和胡主席握过手的手呀!

       我想:毛主席和胡主席的健康,就是我们中越两国人民的最大幸福!

     

  • 《回忆敬爱的老师时雁行先生》
  •     1955年,进人高中最后一年,非常幸运地,得到了时雁行老师教授我们语文课的机会。时先生在好手如林的附中语文老师中声名藉藉,能够亲聆他的教诲,同学们都难抑心中的兴奋。

        课堂上第一次见面,时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就不同凡响。他说:(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正好扣住了他的姓名时雁行。一句话使课堂上泛起了笑声,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时老师讲课既注重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又特别搜长从文学欣赏角度剖析课文。那时候,中学语文知识并不像现在这样充斥许多晦涩生僻的内容,同学们程度又好,讲起来、听起来都不太费力。而时老师上的文学欣赏课,则堂堂精彩,成了同学们的精神享受。

        我觉得时雁行老师讲课的第一个特点是富于激情,每一次课他都是一气呵成,语言生动,情感饱满,淋漓酣畅,极富魅力。有一次他用一节课时间介绍苏联女作家华西列夫斯卡娅的长篇小说《虹》。他的讲解绘色绘声,大家的情绪完全被他抓住,个个凝神屏息,讲到高潮的地方(女主人公被德寇刺刀押送,赤脚走上冰雪夜盖的刑场),他的激情达到了顶峰,同学们的感情也和他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当然,丰富的感情并没有妨碍他讲课时严密的逻辑性,特别是讲解鲁迅杂文时,他剥丝抽茧似的分析,帮助我们读位鲁迅先生有时不免委婉、隐晦的语句,并使我们感悟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时雁行老师讲课的第二个特点是极善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交流。他讲课时,眼睛总是盯着同学们,观察着同学们细微的反应。我们坐在下面,也都觉得他的目光和我们相对。讲到关键的地方,他会说完上句突然停下来,让我们接下一句,甚至只讲半句话,让我们接下半句。如果我们接上来了,他会非常高兴;如果我们接不上来,他会调侃一句:“怎么那么笨哪!”,再把答案告诉我们。他的这种讲课方法,使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高度活跃,他也能及时收到同学们反馈的信息,了解同学们理解、接受的程度。

        据说,我们那一期同学在1956年高考时,语文平均分名列北京市第一。我想,这不足为奇,这不正是时雁行老师和附中其他老师长期辛勤施教的成果吗?

        时雁行老师还是我们高三(2)班的班主任。论年龄,他比同学们年长十六七岁,相差了一代,但感情上却像是同学们的兄长和朋友,对大家循循善诱,从不居高临下。同学们也都乐于和他亲近。我自己则是从那时起。至今四十四五年.虽然生活中历经了许多变化,有了许多新的境遇,又长期流离他乡,但和时雁行老师的感情始终如故,而且历久如一。

        那时我喜欢文学,临毕业时时雁行老师鼓励我报考中文系。后来学校推荐我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服从了,他也支持。我到哈军工不久,收到他寄来的两本书:《李杜诗选》和《唐宋名家词选》。我懂得,这是希望我保持自己的爱好。我高考语文成绩不错,考了九十多分,未免沾沾自喜,给老师写信自我夸耀。老师立刻回信批评我,要我别得意忘形。以后几十年内,我一直记得他的批评。这些年来,我从外地回到北京,常去看望时老师,老师也总是关怀着我。“文革”时,我遭到迫害,时老师知道以后,多年为我悬心吊胆。“文革”后期,我去北京看他,说起学校的事,他很苦闷。国家不重视教育,不尊重知识,教师这个崇高的职业受到哪弃,师大附中这样的名校,也校风日下……无奈之中,他寄情于花鸟虫鱼,用以冲淡自己的苦恼。80年代初,我又去看时老师,他的身体虽已不如前,但梢神健旺,情绪饱满,家里的鱼鸟也都不见了。他编写的几本书出版以后都寄给我,他成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以后,也及时告诉我,我得以分享他的快乐。1996年母校95周年校庆,1998年56届同学聚会,我从南京去北京参加活动,都见到了时老师,他虽年事已高,但见到学生们,仍然热情奔放,谈笑风生,让一簇簇同学拥着照相。他特意把我拉到一边,间长问短,并约我们一帮同学到他家小聚。我常想,附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这几十年感情,可能是平凡的,但在现今的社会生活中,又是十分珍贵的。

        今年是时雁行老师80华诞。回想几十年来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关怀,心中难以平静。特写此小文为老师祝寿,并恭祝老师、师母身体康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