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典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8 02:01:12
  • 《读《闻鸡起舞》有感》
  • 每一个中国的成语,都有它悠久的历史,每一个成语的典故,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个《闻鸡起舞》的故事吧。

    故事中讲了司马炎刚即位的西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祖逖和刘琨都是胸怀壮志的热血少年,他们看到这样的社会,很想为社会出力,报效国家。祖逖和刘琨经常在一起读书学习和聊人生壮志,所以经常住在一起。有一天半夜,一阵鸡叫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祖逖,他便叫刘琨起床说:“公鸡都在鸣叫了,我们也要去练剑、读书了。”于是,刘琨和祖逖就在夜色中练习武艺,慢慢地养成了每天鸡叫必练的习惯。日复一日,祖逖和刘琨的武艺越来越高强了,后来他们就去参军,不久就当上了大将军。他们成为了不仅能写出好文章,而且能带领队伍屡战屡胜的著名将领。 他们的名声在当时流传很广。

    我读完《闻鸡起舞》的故事之后,从心里佩服祖逊和刘琨,他们的成功与坚韧的毅力、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无论酷暑严寒他们都能刻苦地训练。

    我想到了我以前不喜欢阅读,只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常常不能提高语文成绩。爸爸妈妈也很焦虑。爸爸给我看了《闻鸡起舞》的故事后,我第一次爱上了看课外书。爸爸给我制定了一个计划,爸爸八点半关电视的声音当作鸡鸣声, 然后每天坚持看书到九点半才上床睡觉,坚持看书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上次考试,没想到我就考了九十八分的好成绩。

    《闻鸡起舞》这个故事,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想把这个好故事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朋友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 《四面楚歌的故事、成语典故》
  • 四面楚歌的故事

    秦朝灭亡以后,各路反秦将领中势力最强的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时五年的内战。楚、汉两军,彼此攻伐,相持不下,双方都感到相当疲劳,在第四年的秋天里,协议停战,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中分天下,各不侵犯。

    约定以后,项羽倒遵守协议,率领楚军,向东撤走。刘邦却采纳了张良、陈平的计谋,不但不将汉军西撤,反而会同韩信、彭越,乘机追击项羽。韩信、彭越因为无利可图,兴趣不大。张良便又献计,叫刘邦派人通知韩信,彭越:打败楚军以后,平分楚地,北部归韩信,南部归彭越。这样一通知,两人果然立刻进兵。汉军势众,直逼垓下〔垓gāi〕(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南),把项羽团团围住。

    这时,项羽的部队,人数巳经不多,粮食也快吃完了。晚上,项羽听得四面汉营中,士兵都在唱着楚地的山歌,不禁大吃一惊,他想:难道楚地已被全部占领了吗?汉军中的楚人为什么这样多呢?

    其实,这又是汉军的计策,故意教唱楚歌来吓唬项羽,动摇楚军军心。这一夜,项羽整夜没睡,在营帐里大杯喝酒,慷慨悲歌,同他的爱妾虞姬诀别。因为他意识到,最后失败的局势,已经难于挽救了。

    这个故事,《史记•项羽本纪》有较详的记载。京剧中的《霸王别姬》就是表演的这个故事。由这个故事而产生的成语“四面楚歌”,就是形容陷入四面包围,孤立无援,或遭受各方逼迫攻击的困境,同“四面受敌”的意思相仿。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的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 《灌夫骂坐的意思、典故出自、成语故事》
  • 【成语】

    灌夫骂坐

    【拼音】

    guàn fū mà zuò

    【释义】

    用以指人借酒发泄心中的不满。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处使酒骂座,戏侮田蚡,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诛。

    解释: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灌夫的人,年轻时以勇武闻名。为人刚正不阿,喜欢锄强扶弱,但是也喜欢喝酒,喝醉就喜欢骂人。灌夫与丞相田蚡关系不好,后来因为在田蚡家里喝酒时将酒席上所有人骂了一遍,并且侮辱了田蚡,被田蚡弹劾告发,以以下犯上的罪名判了死罪。

    【近义词】

    使酒骂座 灌夫骂座

    【反义词】

    【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叫灌夫的人,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灌夫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灌夫勇武过人,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以干人(主管一干个士兵的军吏)随父出征,其父战死。按军法,父子俱在军中,父死,子可以扶丧返乡。灌夫为替父报仇,请求留在军中,披甲执戟,选募勇士数十人,单独向吴军挑战。开战之时,所募勇士大都临阵退缩,只有两个人和十几名奴隶随灌夫出阵。灌夫就率领这十几个人冲入吴军,杀敌近百,自己也受伤十几处,只有一人生还。此举对吴军打击虽然不算大,但有力地威慑了吴军军心,鼓舞了汉军士气。从此以后,灌夫以勇猛善战闻名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最厌恶阿谈奉承之徒,趋炎附势之辈,尤其看不上宗室贵戚的专横跋扈的样子,喜爱和地方豪强交往。在众多的勋亲贵戚中,灌夫独独和魏其侯窦婴友善。

    元光四年夏天,丞相田蚡娶燕王刘嘉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下诏,要列侯宗室统统前往祝贺。魏其侯窦婴邀灌夫同往。灌夫推辞说:“我因饮酒,过去多次得罪过丞相,去了多有不便。”但顶不住窦婴的劝说还是去了。酒至半酣,田蚡起身敬酒,诸侯宾客纷纷离席,俯伏在地。魏其候窦婴敬酒时,只有少数几个故旧离席还礼,大多数人只是欠欠身子。

    窦婴和田蚡同为列侯,都是外戚,区别仅在于一个是前任丞相,一个是现任丞相,而且这个现任丞相还是窦婴提携上去的。在座诸人中,大多数过去都曾看窦婴眼色行事,想不到的是现在竟然这样厚此薄彼,灌夫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不久,轮到灌夫敬酒,敬到武安侯田蚡时,田蚡不仅不还礼,还说什么“不能满杯”,这是明显的对灌夫轻视。

    灌夫一心恼怒,强作笑颜,说:“将军的就是贵到这个地步吗?连一杯酒也不能满?”露出明显的不快。灌夫在向临汝侯敬酒时,临汝侯既不还礼,又附在程不识耳边说悄悄话。临汝侯是灌婴的孙子,论年纪,论辈份,都低于灌夫。灌夫本来就一肚子火,见临汝侯小小年纪也敢如此无礼,破口大骂说:“你平时诋毁程不识将军年老无能,一钱不值,现在见长者敬酒,怎么又像个女人似的和程将军唠叨起来了?”

    临汝侯未及回答,田蚡插话说:“程将军和李将军是东西宫卫尉,你当众侮辱程将军,也就是侮辱李将军。”李将军是指李广。田蛤的这番话是挑拨灌夫和程不识、李广的关系。灌夫十分推崇李广,田蚡有意程、李并提,扩大灌夫对立面。灌夫性情刚烈,发火实际上是冲着田蚡的,在气头上更不会把田蚡这个丞相看在眼里,听到田蚡的话,厉声回答说:“砍头洞胸我都不怕,管他什么程将军、李将军。”说完,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田蚡抓住时机,对众人说:“这是我放纵灌夫的过错,必须加以训戒。”命卫兵拦住灌夫。籍福知道两人矛盾缘由,也知道田蚡不肯善罢甘休,急忙起身劝解,要灌夫向田蚡赔礼,避免矛盾进一步深化。灌夫不从。籍福把灌夫拖到田蚡跟前,按着灌夫脖子,硬让灌夫行礼致谢,灌夫还是不从。田蚡命人把灌夫抓起来,又对长史说:“今日奉旨开宴,灌夫犯了骂座不敬之罪,立即上奏。”便分头派兵把灌夫的僚属妻小全部抓起来,均论弃市死罪。

    元光四年(前131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同年十二月,窦婴也被斩首弃市。

    【造句举例】

    由于经常饮酒耽误大事,他被皇帝限制不能带兵,他郁郁不得志,喝酒更甚,而且常在醉后灌夫骂座。

  • 《犀角烛怪的意思、典故》
  • 【成语】

    犀角烛怪

    【拼音】

    xī jiǎo zhú guài

    【释义】

    相传犀角燃之可照妖。后引申为点燃烛火明察事物的意思,洞察奸邪叫“燃犀”或“犀照”。后来犀角烛怪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

    【近义词】

    叹观止矣 妙趣横生 无与伦比 一气呵成

    【反义词 】

    味同嚼蜡 枯燥无味

    【出处】

    《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怪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

    释义: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这里水深无法测量,世代相传说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成语典故】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做温峤的人,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温峤出身太原温氏,温峤为人聪敏,博学善文,尤擅清谈,而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他早年以孝悌著称,多次拒绝州郡征辟。

    而后温峤初授司隶校尉都官从事,进入并州刺史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南下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迁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与太子(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转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咸和二年(327年),大将苏峻起兵叛乱,进攻建康。温峤被封为骠骑将军,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很快,叛军就遭遇大败,温峤等人很快就平定了苏峻之乱。鉴于温峤在平叛中的功绩,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于是要求返回江州。此时的京师方经战乱,残破不堪,物资缺乏,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后方才返回武昌。

    温峤到武昌牛渚矶,准备渡江,发现这里江水非常深,深得无法测量。而且世代相传说在这一带的水下有很多怪物,温峤偏不相信。温峤就点起犀角来照江水。一会儿,只见水中动物,纷纷向犀火扑来。这些动物奇形怪状,有的乘着马车,穿着红衣。这天夜里,温峤梦见有人对他说:“我们和你阴阳各路,你为什么要来照我们呢?”意思很是恨温峤。

    当夜,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没有几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江州百姓听到温峤去世的消息,无不相对而泣。晋成帝下诏追赠温峤为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造句举例】

    鲁迅先生诗歌的深刻,有如犀角烛怪,使社会上的一切“怪物”都现了原形。

  • 《尸位素餐的典故》
  • 尸位素餐的典故

    西汉人朱云,秉性耿介,说话爽直。汉元帝时,曾为博士,因过于耿直而获罪,被关进监狱。出狱后,在汉成帝时,只当过县令之类的小官。成帝昏庸,朝政腐败,朱云看不顺眼,非常愤慨,便上书求见。成帝答应接见。朱云就当着满朝大臣,对成帝说了一番逆耳之言,据《汉书•朱云传》记载,其中有这么几句: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以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者也。

    汉成帝听了大怒,斥道,“一个小小县级官儿,竟敢诬蔑大臣!你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快给我推出斩首!”御史便要把朱云推出去,朱云紧攀殿前的栏杆不肯走,两人推推搡搡,一下子把栏杆给拉断了。朱云大声嚷道:“我因忠言直谏而死,死得也值得了,可惜不知道朝廷将要因此落个什么样的名声?”大将军辛庆忌见状,急忙脱下帽子,向成帝叩头求情,说:“朱云这人,就是有名的炮筒子脾气,心肠还是不坏的。他今天说的这番话,如果有理,就不该杀,如果说错了,也不妨宽恕他一次。我愿以身家性命保他请陛下明鉴!”辛庆忌把头都叩破了,流了不少血。成帝似乎明白过来了,总算免了朱云的死罪。那殿前的破栏杆,后來准备换上新的。汉成帝说:“别换,稍稍修补一下行了,留着它以表扬忠直敢言的臣下!”

    朱云所说的“尸位素餐”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呢?

    尸位一《仪礼•士虞礼》:“祝迎尸。”祝,是古代祭祀时主持向鬼神祝告的人;尸,是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东汉郑玄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这是说:孝子祭祀父母,空着受祭者的座位,而见不到已死人的面,不免感到空虚,因此要由适当的活人入座代表受祭,这叫做“尸位”。因此,比喻占着主位而不干事、只享受的人,就称为“尸位”。《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尸位。”(太康,夏代国王,不理民事,兄弟五人都荒唐。)后来一般都以“尸位”指不称职的高级官僚。

    素餐——语出《诗经•魏风•伐檀》。这是东周时期砍伐檀树以制作战车大车的工人们唱的一首“伐木歌”。歌词共三段,各九句,第一段的原词如下: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yī〕。

    不稼不穡〔sè〕,

    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悬狟〔huán〕兮?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歌词大意是:砍伐檀树坎坎地响,砍倒放在河岸上,清清的河水微微的浪。有的人根本不种地,为何收了三百家的粮?有的人根本不打猎,为何獾子毛皮挂得满院墙?那些老爷们哟,不是白吃白喝白靠我们养!

    其余两段歌词,末句都和第一段相同:“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在这首歌里,伐木工人们愤激地连续反复高唱。

    素,本是白和空的意思。素餐,白吃白喝,引申为不劳而坐食,无功而受禄。比喻空占职位、白领薪俸的旧时官吏,人们常用“尸位素餐”这个成语。

    “尸位素餐”亦作“尸禄素餐”,例如汉刘向《说苑•至公》:“尸禄素餐,贪欲无厌。”又作“窃位素餐”或“素餐尸禄”,例如《汉书•杨恽〔yùn〕传》,“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汉书•贡禹传》:“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污朝之臣也。”不过,这都是杨浑、贡禹的自谦之词。可见这个成语并非只能用于贬斥和讽刺。

  • 《失笑喷饭典故由来》
  • 失笑喷饭典故由来

    宋代名画家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他画的墨竹,最为人们所称誉。

    文与可是当时著名诗人苏东坡(即苏轼)的表哥,他俩关系非常亲密。文与可担任洋州太守的时候,曾经赠给苏东坡一幅“偃竹图”(画着横倒的竹子)。这幅画,作者自己也认为画得不错,他说:“此竹数尺耳,而有万丈之势!”苏东坡更是十分宝爱,一直收藏在身边。文与可逝世以后,苏东坡在曝晒书画的某日,见到这幅“偃竹”,想起表哥文与可,触发感情,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

    筼筜,大竹;筼筜谷,地名,大概是盛产筼筜大竹的山谷之地。这地方就在洋州(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爱竹的文与可在那里当州官,自然很喜欢那地方。他曾在筼筜谷建筑一所亭子,名叫“披云亭”,常在亭子里和竹林里观赏游览、吟诗作画。苏东坡也曾应文与可之请,写了三十首关于洋州的诗,题为《洋州三十咏》,其中一首就是《筼筜谷》。

    苏东坡的《筼筜谷》诗,是这样写的: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汉川,这里指汉水上游、洋州附近一带。箨龙,竹筍的别名(箨〔tuò〕是筍壳,也叫竹皮)。渭滨,渭水之滨,筼筜谷北瀕渭水。

    这四句诗是说:汉水一带长长的竹子象蓬草一样不值钱,人们的斧子不会放过那些满地长出的竹筍;料想你这位清廉贫穷而又馋嘴的太守老爷,巴不得把千亩竹林整个吞下了。

    苏东坡当时把这首诗寄给文与可。“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筍晚食”(文与可这天和夫人同游筼筜谷,带了些竹筍回来,烧煮以后,正吃晚饭),“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接到苏东坡的信,拆开一看,里面有一首诗,读后忍不住“噗”的发笑,把嘴里的饭喷得满桌子都是)。

    上面所引“失笑喷饭满案”等原文,引自苏东坡《筼筜谷偃竹记》。“失笑喷饭”、“喷饭满案”或“令人喷饭”这个成语,因此有人认为始于苏东坡。其实,“喷饭”一词,在唐宋人笔记中并不少见。例如唐人赵璘的《因话录》就有“喷一口饭,直及龙颜”;宋人孙光宪的《北梦琐言》有“不觉失笑,喷饭满案”;宋僧惠洪的《冷斋夜话》也有“一座大笑,喷饭满案”。

  • 《上下其手的典故、出处,上下其手的主人公是谁》
  • 上下其手的意思和造句、典故,上下其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这是一则发生于春秋时代的故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有这样的记载:

    楚侵郑。郑皇颉戍〔shù〕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xū〕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这段记载,译成白话,大意是:

    楚国侵犯郑国。郑将皇颉带兵守御,出城和楚军作战时,不幸大败。楚国的穿封戌活捉了皇颉,可是公子围(即楚共王之次子,楚康王之弟,亦即后来的楚灵王)向穿封戌争俘虏(他硬说皇颉是他俘获的)。两人争执不下,便到“太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伯州犁说:“这最好问俘虏自己。”于是把俘虏皇颉带来。伯州犁向上髙举起一只手,恭敬的指着公子围,对皇颉说:“这位是公子围,是我国国君宠爱的兄弟。”然后,把手放低,向下轻轻指着穿封戌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戌,是我国边远外地的一个县官。究竟是谁把你捉住的?”皇颉见伯州犁介绍时,手势语气,大不相同,心里早已明白了他暗示的意思,便趁机逢迎,撒谎道:“我皇颉遇到王子,就大败被俘。”

    由于这个故事,后人形容玩弄手法,通同作弊,就叫做“上下其手”。

    《旧唐书•魏征传》:“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

  • 《三令五申出自哪个典故》
  • 三令五申出自哪个典故

    再三明令、多次申戒,叫做“三令五申”。(三、五,不是指具体次数,是形容反复好几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介绍孙子的故事中,说到过“三令五申”。

    孙子,即孙武,春秋时齐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兵法》就是他的著作。吴王阖闾时,孙武来到吴国。阖闾读了他的著作,很是钦佩,问道:“可以试试练兵的方法让我看看吗?”孙武说:“可以。”又问,“你的练兵方法可以适用于妇女吗?”孙武说:“可以。”

    于是阖闾挑出宫女一百八十人,交给孙武。孙武把她们编成两队,派阖闾的两个最宠爱的妃子,分任队长,每人都持着戟,站成了队。孙武先对她们说:“你们都知道心、左右手和背的位置吗?”她们都说“知道”。孙武说:“心在前,左手在左,右手在右,背在后。大家都明白吗?”她们都说“明白”。孙武部署已定,设下了执行军法用的斧钺之类,又再三反复地作了说明(三令五申),然后发出鼓号:向左转!

    那些女子却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既不向左,也极不严肃,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这次应由将帅负责。”于是重新再三反复地作了说明(三令五申),然后发出鼓号:向右转!

    女子们又是嘻嘻哈哈,一阵哄笑。孙武说:“部署已经明确,解释也已透彻,这次仍旧不照办,那就是士兵不听指挥的问题了,队长应受军法处分!”

    吴王阖闾正在台上观看操练,见要杀他两个宠爱的妃子了,大吃一惊,.急忙派人下来传话,说:“我已经领教了将军练兵的髙明了。我没有这两个美人是饭都吃不下的,请不要杀她们吧!”孙武答道:“我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当即把两个队长一同斩首,另派了其次的两名分任队长。这时,再发鼓号,不论向左、向右、前进、后退、跪下、起立,全都服从命令,而且严肃认真,毫无嘻笑喧哗的声音了。

    孙子便向阖闾报告道:“兵已经练好了,请大王检阅。这两队士兵,尽可任意指挥,即使叫她们到水里火里去也不会抗命了。”阖闾苦笑道:“行了,你休息休息吧,我不想检阅了。”孙武有些不满,说:“您只欣赏我的理论,却不支持我实行!”阖闾到底还是拜他为将。

  • 《松筠之节典故、是什么意思?松筠之节的释义和造句》
  • 【成语】

    松筠之节

    【拼音】

    sōng yún zhī jié

    【释义】

    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出处】

    唐·魏征《隋书·柳庄传》: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中夜自省,实怀惭惧。梁主奕叶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君还本国,幸申孤此意于梁主也。

    解释:如今君主尚且年幼,时局艰难,我承蒙先皇临终托付,每天半夜我都自我反省,内心实在是感到羞愧恐惧。梁主您回到本国,希望把我的想法告诉梁主。

    【近义词】

    匪石之心 琨玉秋霜 金声玉色 积雪封霜 清风亮节 松柏之志

    【反义词】

    寡廉鲜耻 俗不可耐 厚颜无耻 崇洋媚外 卑鄙无耻 卑鄙龌龊 奴颜婢膝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指人的气节。

    【成语故事】

    柳庄,字思敬,是河东解地人。柳庄年少就有远大志向,博览书籍,善于言辞。济阳蔡大宝在江左有显赫的名声,当时是岳阳王萧察的参谋,看到柳庄便感叹道:襄阳的的贤士,就是这里了。大宝于是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高祖辅政时,萧岿让柳庄入关献书,这时,正是三足鼎立时,高祖害怕萧岿有异心,等到柳庄回来,就对他说我承蒙粱国君主特别的关怀,如今君主年幼,时局艰难,我蒙受先皇临终托付,半夜自我反省,内心实在感到羞愧恐惧。您回到本国,希望把我的想法告诉梁主。于是握着柳庄的手送别。

    当时梁的将帅都暗地里请求起兵,和尉迥等人连横,只有萧岿怀疑认为不可以。恰逢柳庄从长安来,详细的说明了高祖的结盟之意,就对萧岿说:昔日袁绍刘表之类,也是一时的英雄豪杰,等到占据了要害的地方,有了像猛虎一样的士兵,但是没有建功立业,反而祸患接连不断,现在尉迥虽是旧将,又混乱糊涂的厉害,何况山东周氏的恩德没有广施,朝廷的文武官员,多为自己打算,以我的预料,尉迥这些人最终要败亡,不如保全自己的土地让百姓得以休养,来看变化。萧岿非常认同,其他的说法议论就停止了。没过多久,尉迥等人接连被杀二轮,萧岿对柳庄说,之前如果按照众人的言论,国家已经灭亡了。

    高祖登基,柳庄又入朝,高祖很好的赏赐了他。萧琮继位,升为太府卿,等为晋王在梁纳妃子,柳庄因为这个来回四五次,前后赏赐数千。柳庄熟悉旧的典章,通晓政事,他所批驳纠正的事情,皇帝没有不说好的。

    苏威是纳言官,看重柳庄的器量和见识,常给皇帝上奏说:江南人有学识的大多不通世事,熟悉世务的人又没有学识。能两者都有的,就是柳庄<了。高颖也和柳庄交情很好,柳庄与陈茂同朝做官,陈茂不能完全使柳庄顺从自己的意见,他看到朝臣大多认同柳庄,常常认为柳庄轻视自己尚书省曾经上奏有犯罪的人,要按照法律流放,而皇帝却判处他们死刑,柳庄上奏说:臣听说张释之说过,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有的,现在法律是这样的,皇上却改变,加重处罚,这是让法律失去民心啊。现在天下太平,正是向百姓现实信用的时候,希望陛下想一想张释之的话,那就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了。皇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因为这个违背了皇帝的意思。

    不久,管理医馆,给皇帝的药丸不合皇帝的意思,陈茂就秘密上奏书柳庄没有亲自监督,徐登等人在江南造反,柳庄以行军总管长史的身份随军讨伐。平定后就授予他饶州刺史,治理很有好的名望。后几年在官位上死去,年仅 60岁。

    【造句举例】

    他如愿入仕,谋为百姓之福,淡薄明志,常保松筠之节,亦令人景仰。

    陈教授的松筠之节,得到全体师生的钦佩。

  • 《裙带关系的典故、由来》
  • 裙带关系的典故、由来

    在旧社会,常有借妻女姊妹的亲戚关系以获取私利者,例如因妻子的父亲是当朝大官就能享受特殊待遇,或因女儿、姊妹嫁给了有权有势的官家也就能得到各种非法的条件和额外的收益。这在黑喑腐败的旧社会官场中是并不稀奇的,甚至流行成风。人们讥笑、鄙视和痛恨这种仗着娘儿们的关系而捞到“好处”,称之为“裙带头关系”或“裙带关系”,也叫“裙带风”。

    宋朝人赵升的《朝野类要》卷三,有一段记载可作证明。他写道:“亲王南班之婿,号曰‘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

    另一宋朝人周辉的《淸波杂志》卷三,也有一段记载,他说:蔡卞娶了“荆国公”王安石的女儿为七夫人,因此显赫一时,后来又拜为右丞相,荣任之日,张灯结彩,演戏奏乐,邀宴宾客,大事庆祝。有个参加演出的滑稽演员嘲讽道:“右丞今日大拜,都是夫人裙带。”人们引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