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京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30 10:36:02
  • 《难忘的京剧表演》
  • 我被我校京剧社团选中啦!被选中参加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水韵江苏 梅香泰州”中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表演啦!尽管是个小配角,但对于从没有表演经验的我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呢!

    平日里,看学校京剧社的小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时扮相华美、唱腔动人,那叫一个羡慕。可当我成为其中一员时,才知道学京剧真是件苦差事。京剧社团的老师告诉我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讲究个“功到”,一个台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唱腔……看似简单,但要练出韵味儿来,可没那么容易。光是一个最基础的走圆场,我们每天不知道要绕着舞蹈室走多少圈,练到最后,好些同学脚后跟都磨破皮了。练眼神表演时,更是考验人的毅力,眼睛得瞪大个半天,时刻得保持神采奕奕,久而久之,脸上的肌肉都紧张得颤抖。所幸我们是配角,不讲究唱腔,要不,准得练上几个月才能登台。

    经过几次彩排后,终于等到了正式表演的那天。我早早来到现场,老师亲自给我化妆,上“行头”。穿着大红色镶金边的服装,戴上闪闪发光的头冠,我瞪大眼睛站在镜前——这一刻我就是小穆桂英,小穆桂英就是我!优美的旋律响起,我从容登台,舞随身动,身随心动,心随音动。我怀着紧张的心情在台上走位,瞪着眼,努力显露我的精气神儿之足,但心中的弦仍然绷得紧紧的。因为平时练得多,很快我就找到了舞台感觉,表演动作做得越来越畅快,简直行云流水,紧绷的弦也松弛下来,信心满满。自信似乎使时间变得很快,不一会儿,表演结束了,台下掌声雷动,站在舞台中间,站在聚光灯下,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表演任务结束后,我们在后台欣赏起了其他演员的奇装异服。他们有的头戴发髻,脸抹胭脂,身穿华丽长裙,必定是公主、宠妃;有的身穿布衣,脸上化得红一道儿黑一道儿的,这是戏曲中的丑角儿;还有的身着长袍,嘴粘灰须,手摇羽扇,貌似诸葛亮的角色非他莫属……我们甚至还找机会和一些戏曲名家合了影,近距离站在他们身旁,聆听他们的教诲,我被深深地折服了,折服我的,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角儿”,更多的是他们身上那勤奋、谦逊、平易近人的品质。

    我永远忘不了这次颇有意义的活动。

    老师点评:全文语言生动、过渡自然、层次清晰,对表演的描述形象、生动、细腻,,文章感染力强。

  • 《京剧》
  • 一件件金钗凤冠,玉带纱帽,刀枪棍棒静悄悄地摆在架子上。

    他们的身后是绣着龙凤和“出将”“入相”四字的金黄色的幕布,他们穿上这副行头披挂,华丽得就像后面的色彩。

    台下逐渐由纷闹变得寂静,观众注视着台上,期待角儿的粉墨登场。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水袖顺从地垂下,仿佛从来没有飘扬过。

    但是:

    看!

    锣鼓三弦一奏起来就热闹了,忘情了,沉醉了!一位位身披靛蓝丹红长袍云肩的名角儿,似画人般款款踱向台中,巧目期盼,扶额蹙眉,唱念做打,不能不赞行云流水,字正腔圆。唱一段西皮二黄,一曲水磨昆腔,祥云一样,是轻抛的水袖;翠柳一样,是婀娜的身姿;娴花一样,是轻快的脚步;连山一样,是婉转的唱腔;煦风一样,是勾人的回眸……梨园戏台上,现了一幕多么柔情似水,国色生香的戏篇啊——国粹京剧!这出戏,使桔黄的树枝立即抽生新芽了,使冰冻三尺的鱼塘立即变为一池春水,使麻木的人们立即有血有肉了,使冷漠的社会立即复苏生动了。

    使人看见:端庄沉稳的老生,娉婷温婉的花旦,浓墨重彩的红净,黑眼白脸的方巾丑……

    使人听到:清脆悦耳的小锣,抑扬顿挫的京胡,韵律十足的快板,热烈激扬的大鼓……

    使人想起:“看千秋戏剧,蹴踘诙谐。”这才是今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回首繁华如梦渺,不禁叹人生如戏,多少柔情缱绻间!容不得玷污,容不得嬉笑,容不得敷衍,是古韵悠悠,清润典雅,镜花水月的那么一种纯洁!似神州大地中央盛开的一朵玉簪花。

    好一个刚柔并济的京剧!

    好一个熠熠生辉的京剧!

    好一个流传千秋的京剧!

    指导老师:魏正国

  • 《京剧表演者》
  • 我家有一个“京剧表演者”,他无所不会,变脸技术十分高超。刚才兴许还笑嘻嘻的,一转眼就变得火冒三丈,他是谁呢?告诉你吧,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其实并非真实京剧表演者,这只是我给他的“雅号”而已。他的心情转变的很快,玩就是六月天的孩子——说变就变。不过,他也不会轻易展现自己的“绝活”,只有我犯了大错时,才会展现出来。虽然平常都是笑嘻嘻的,偶尔还和我开个玩笑,但是十分生气的时候,就会变成“关公”,当然他可不会轻易生气。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闯了大祸,我非常害怕,担心爸爸生气,就一声不吭地度过了假期。我虽然这次没挨爸爸打,但是我知道,这件事情迟早要暴露的。果然,当我第二次回家后,天灰蒙蒙的,乌云笼罩着这座城市。天边时不时“轰”的一声响起一个炸雷,一道撕裂天空的闪电过后,便下起了大雨。雨是凉的,我的心也是凉凉的。雷是响的,我的心也是砰砰直响的。我知道,这一次是难逃厄运了。

    回到家里,爸爸正在逗妹妹玩,时不时还“哈哈”地大笑着。我很绝望,马上就要变脸了吧!

    果不其然,他一瞧见我,便变成了“关公”,只见他脸涨得通红,如同刚成熟的番茄一般,牙咬的“咯咯”直响,大步流星地向我走来,我害怕的闭上眼睛,好像这样能减轻痛苦。

    “下一次不许这样了!”他拍拍我的头说。我这才发现我脸上满是泪痕。我点了点头,就去洗脸了。

    我家有这个“京剧表演者”,怎能不爱呢!

  • 《热爱京剧》
  •     中午休息的时候,一向被流行音乐占据的校广播台点歌站,出人意料地播出了一段京剧《淮河营》选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当它播出的时候,班里的所有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放下手里的工作,静静地听着、欣赏着 ……就连教室外那一棵棵高大的银杏也停止了摇摆,似乎同我们一起,出神地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望着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前些天发生的那件事…… 不瞒你说,这段京剧选段是我们班全体同学为全校师生点播的。那天校会,校广播站点歌台让每班评选出一首“我们喜欢的歌”。一听到这个消息,班里那些对流行歌曲大为关心的同学,一个个都跃跃欲试,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心太软》!《心太软》好听!” “不,评(心雨》!我喜欢……” “去你的!《健康歌》好,范晓董唱的……” 与以往一样,没过多久,黑板上便写满了流行歌曲的名字。就在歌迷们为上榜歌曲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向不在班里抛头露面的周栋站起来,大叫一声:“我要评京剧!”他的话音刚落,班里就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成了一片。 “京剧早过时了,谁还爱听呀?老土儿!’ “去你的,这是国宝,不能扔! “我说实话,没听过·一” “点京剧,真新鲜户 就在这时,不知谁嚷了一句:“周栋,你唱一段给我们听听!.这个提议一拍即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今天的周栋一反常态,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大大方方一站,说道:‘今天我给大家来一段京剧(淮河营》选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说罢他清清嗓子,大声唱了起来。

        那声音饱满洪亮,刚劲有力,却又如清泉一般清新、流畅。 讲台下,大家开始都是一愣,两眼紧盯着周栋,仿佛不认识他似的。紧接着便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喝彩声。渐渐地,大家安静下来,静静地听着、欣赏着,完全沉浸在戏剧那独特的意境中。 我也很吃惊。原以为只有老人爱唱京剧,没想到中学生也会唱,并且唱得这么投入,这么好。自己原来听过京剧,却是头一次发觉它是这么动人。它给了我一种美的感受,一种中华民族不屈的阳刚之气!

        最后,京剧<淮河营》选段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自然成了我们班的上榜歌曲。它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满票! 教室外,那一棵棵银杏树孤独的树立在校园中,金色的树冠已经黯然无存了。但谁又能否定,在不久的将来,生命的仙子将为它戴上一顶更大、更美的新桂冠呢? 被喻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是这样,那么,我们璀璨的国宝— 京剧,不也是如此0马?春天终于到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我渴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京剧!我渴望,中国京剧艺术的春天能早日到来!

  • 《法门寺旁客舍新》
  •     去,只从古老的京剧剧目上,知道有个法门寺;近年来,又从报端得悉,考古人员在清理寺内塔基时,发现了埋藏在地下1700多年的释迩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八重宝函,以及馏金银龟等稀世珍宝。

        去年金秋,我却从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发生在法门寺旁的一件新事物。这就是1989年;月动工,1990年8月竣工的西扶法门寺职工旅游服务社。旅游社,在全国并不少见,可专为广大职工群众修建的旅游社,却不多得。

        那天,正赶上这个旅游社的开业典礼。我参观了旅游社的内部设施和周围环境。这是幢俭朴而美观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占地3. 3亩。内设客房14间,42张床位,还设有食堂、餐厅、会客厅和会议室等。两扇直通会议室的对开玻璃大门,正对着法门寺巍峨的、古塔,只需几分钟就可到达寺门。

        法门寺周围,是周朝文化的发祥地,诸如周公廊、马援墓、太白山等等,都离这里不远。

        如今,许多基建队,都讲按劳付酬,可是这家旅游社的落成,却表现了动人心弦的大协作精神。扶风县建筑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施工队徐队长,在开不出施工费时.竟卖掉自家的包谷支付工人的工资。碑林区运输五队,听说旅游社开业有困难.便主动把仅有的和面机、馒头机送来帮助开业,还把两辆大轿车开来.为旅游社服务。碑林区工会和扶风县总工会的全体同志,更如办喜事‘一般,连夜加工被褥、被罩以及各种床上用品。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已成为旅游社按期开业的保证。可以说,这个旅游社是新时代职工协作精神的体现,她正向祖国各地的职工展现着独特的丰姿。

  • 《师大附中的国剧社》
  •     30年代初期是京剧(当时称为国剧)的昌盛时代。不少京剧表演艺术家如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在舞台上献演从而影响一些业余的人也沉醉于京剧之中。当时,我们正在师大附中就学,也曾聚集了一部分男女同学在学生会文化部下组织了一个国剧社。此社首倡者,或者说是中心人物有六人。这六个人曾在名义上结拜为异姓兄弟。依年龄顺序,大哥杨莲生(联升)精于言派老生,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后任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系终身教授。三哥曾世骏在京剧研究方面是多面手,拉得一把好胡琴,内行专家都非常佩服,他还精于锣鼓经,每周六下午国剧社活动(响排),总是由曾世骏司鼓,大家敲起锣钱,非常热闹。五弟彭国庆攻余派老生,留学瑞士,是地质工程师,为瑞士采矿名手。不幸以上三人已先后弃我们而去。其余二、四、六三人就是至今尚健在的本文作者张宪昌、周万明(均)和赵荣深。回忆起1932年在我们六个人热心提倡下,成立师大附中国剧社时,校领导、学生会以及有些老师都十分支持。各年级的同学有爱好京剧的也纷纷来参加。如周万明的弟弟现在清华大学离休的老教授周听唱得一腔好铜锤,还有女生杨锦文程派青衣也非常出色。另外夏世霖、章殉生等等都非常踊跃参加,每次响排除有些段戏外,总有两三出整戏如(坐宫》、(汾河湾》、《南天门》、《二进宫》等等“对儿戏”。应当特别提的就是刘曾复学兄常来国剧社指教。刘曾复现可谓海内余派名家,内外行无不敬重。

        说起成立一个小剧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以锣鼓家伙来说,最初是用张宪昌家里原有的一份破旧的对付用。成立了正式国剧社后,那份家伙就拿不出去了。所以我们六个人集资购买了全套京剧音响设备。乐器方面也自琉璃厂徐兰玩开办的竹兰轩买了胡琴、二胡。这样一来,每当星期六下午,一大堆响器如单皮、饶拨、小锣、大锣、檀板以及堂鼓等等加上胡琴、二胡、月琴等都带到学校里来,使得各班教室不得安宁。学校为了照顾全面,正式将京剧活动地点迁移到远离各教室的地点,即大操场西北端的手工教室。使国剧社正式有了自己的天地。

        为了使国剧社正规化,使大家真正学到京剧的奥妙和规格,经郝瑞明同学的哥哥郝瑞莲介绍当时已故名须生罗小保的堂弟来担任我们的教师。这位罗先生非常认真负责,每次来三四小时,主要指导我们排练“场子”和纠正我们唱念中不恰当的地方,使我们很快地达到了彩唱的程度。他也说整出戏。他非常喜欢当时还上初一年级的周听,在给我们说一出不带“盘关”的(黄金台)时,他一句句地教年仅12岁的周听戏中的伊立唱和念白,还找来适合周听年纪的戏靴,叫他穿上练场子。同时对杨莲生、周万明、彭国庆说田单的唱和白。这出戏我们响排了几次。另外像《法门寺》、《二进宫》、(武家坡》、《坐宫》等戏,罗先生也一一给予排练,使大家对京剧更增加了兴趣。至于给罗先生的酬谢,那时用法币是12元一月,由大家公摊,双方都很满意。

        值得回忆的是我们第一次登台彩唱。那是师范大学校庆。我们代表附中学生会参加演出。我们国剧社在罗先生指导下排练了《武家坡》一出。戏中王宝钥由张宪昌担任,薛平贵前边武家坡会面一场由周万明扮演,后边“跑坡”到“窑会”由杨莲生扮演。薛平贵由二人扮演也算是一个创举。琴师前场由曾世骏操胡琴,赵荣深拉二胡,后场由赵荣深操胡琴,曾世骏拉二胡,我们配合的可以说天衣无缝。鼓师是由罗先生请来他的侄子指挥文武场面。此人当时是前门外第一楼畅怀春票社的鼓手,为著名票友邢君明等打鼓。邢君明学马派,他常在第一楼清音桌旁唱马派名剧如“十道本”、“三字经”等,眼下不但外行无人演此类戏,就是内行也无人敢贴这些戏报。

        另外前边提到的郝瑞莲先生对我们也帮助不少,在我们排武家坡时,他也来指导,像简单的“拉云手”他都仔细地告诉我们手要拉到多高的部位。我们在师大演出时,他也来后台指挥帮忙。我们穿的服装行头是租来的,因为薛平贵是两个人扮演,所以租的是两身;但没有想到薛平贵的髯口就只带来一个。前后两场很紧,必须由前场薛平贵下台后立即交给后场的,这是多么紧张的事,而郝先生自愿担负起此交接人,使剧目得以正常进行。

        初出犊儿不怕虎,我们第一次上台没有感到多么紧张。杨莲生还当场抓了个“眼”。情况是这样的,当薛平贵追王宝训到窑内后,王宝训叫薛平贵“退后一步”、a再退后一步”、“还要退后一步”时,因师大体育馆没有舞台,临时搭的台非常狭小,退上三步是不可能的,所以扮演薛平贵的杨莲生当场改了词说:“我再退就掉到台下去了。”他临时抓的这个调侃惹得哄堂大笑,这些小插曲如今想起来,作为80岁的老人也很有回味。又如在演出前曾由学生会出了一张“海报”,中间是杨、张的姓名,右方用一个直线区别写出周的名字,这张十分艺术的广告引起很多同学的注意,有很多很多同学和老师到场去观看了我们的演出。

        当时师大附中的教职员中爱好京剧的人也很多。他们也曾、有过演唱京剧的组织。像杨君博老师是学老生的,张秀敏老师是唱青衣的,还有些老师如胖胖的王老师等已记不起名字来了。他们的水平都很高,我们也曾与他们一起唱过。有一次在体育老师曾仲鲁先生家的票房内,我们演出了一段三娘教子,老师们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天晚上我们初次见到吴素秋,那时她只有八九岁,还未到程砚秋先生开办的戏剧学校去上学。她唱了一段女起解,大家十分欣赏。想起来还有一次春节,在张鸿来老师家清音桌上,去的人大半也都是师大附中的师生。

        以上所写这些只是师大附中当时的一个微小的侧面活动。就以京剧活动论也远远不够。也就是在我们的国剧社外面,京剧的爱好者大有人在,而且都是高手,前面我们提到的刘曾复已早为人所知,另如现居美国的萧仪静也是名家。记得有一年以师大附中同学名义在北京西单哈尔飞大剧院就演出了一场。萧明大轴唱的是《得意缘》带下山,张宪昌中轴唱的是《宇宙锋》,所有上场的人都由附中同学担任,没有一个内行配戏。由此说明当时学生的文艺活动京剧是有市场的。

        我国的京剧属世界三大剧种之一,是世界各国非常喜欢的一种崇高艺术,不容它枯萎没落。任何学术的爱好都是自幼培育起来的,几十年来学校中对京剧不重视,以至学生对京剧毫无所知,再过数十年可怜的京剧就会寿终正寝了,这是不能容忍的。现在中央一再号召发扬京剧,有些学校也开始倡导组织学京剧的团体,这是非常好的决定和时机。我们写这篇报道就是希望我们的母校也不甘落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起新的国剧社,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