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 后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04-25 19:54:49
  • 《龟兔赛跑后记》
  • 自从小乌龟打破了龟界这个跑步慢的记录过后,各种各样的商家都来找小乌龟做代言人,随之它也变成了龟界的明星。

    就在一个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乌龟正在为一款名叫神仙水的水产品代言,说是只要喝了这个牌子的水,就能长出赛兔子的腿。小乌龟正在热身,有人拿了今天的报纸给小乌龟,小乌龟看后很震惊:白兔坚持360小时不睡觉,只为重新向乌龟宣战,并说如果此次比赛要是再赢不了乌龟的话,从此更名为小龟,做乌龟的侍从。比赛时间定在明日早上8:00整。看到这则消息,乌龟便抓紧时间拍完广告赶去健身馆了。乌龟在健身馆一会在跑步机上跑,一会又去拉拉哑铃,乌龟折腾得汗流浃背,却不亦乐乎。

    乌龟,兔子,观众们都准时来到了比赛现场。

    开始比赛了,裁判刚吹口哨,只见兔子就像一只离弦的箭冲了出去,而乌龟呢?依旧还是慢慢悠悠的不慌不忙的迈着它的小短腿一步一步的爬啊爬啊……这次比赛兔子胜券在握。

    当兔子经过一片绿茵茵的萝卜地,他看到遍地的萝卜,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他看看身后并未见到有乌龟的身影于是兔子想:管他呢,反正乌龟离我还很遥远,我先饱餐一顿鲜嫩嫩的水果萝卜再说吧,想到这,兔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拔了一个大萝卜,狼吞虎咽的一口咬下去。接着,兔子吃了一个又一个,早就忘记了还有比赛这码事儿了。兔子摸摸自己的小肚皮,鼓鼓的,再往身后看看乌龟依旧没有出现。饭饱神虚,睡上一觉再比也来得及,兔子想。很快,兔子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兔子梦见自己拿到了冠军,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漂亮彩带,记者们全都来采访它,商家也来找它拍广告,兔子高兴的在梦里笑出了声,吧嗒,是下雨了吗?兔子睁开了眼睛,原来是自己睡着后流下的口水。再看看太阳公公已经爬到了西山的山顶,乌龟呢?兔子想,怎么还是没有看到它的身影呢?正在这时,兔子听到欢呼声和裁判员的吹哨声,紧接着响起了运动员进行曲,领奖台上稳稳的站着的依旧是我们可爱的不骄不躁的乌龟先生。兔子一拍脑门,长叹一声:怎么每次都是我输呢?这是为什么呀?

    从此以后,兔子成为了乌龟的侍从,每当人们看到乌龟先生旁边站着的兔子时,人们总要打趣的叫小龟,你好啊!而每每此时兔子的脸都红成了猴子屁股了。

  • 《《地球上的“活化石”们》后记》
  • 今天我读了《地球上的“活化石”们》,读了这篇短文我知道了活化石有:大熊猫、鹦鹉螺、银杏

    大熊猫是一种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中。

    鹦鹉螺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目前只有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部分海区中有它们的存在。它们外壳的形状就像一个鹦鹉嘴,所以叫它鹦鹉螺。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它在我国浙江省的天目山深谷里存活下来,一直到今天。

  • 《编书后记》
  •     编完全书,心中有很多感慨。为编这套书,我们收集阅读了海内外无数中国孩子的优秀作文,选入书中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读这些作文,使我们深感欣慰,它们虽然是孩子们的习作,有一些还充满了稚气,但从中表现出的真挚的感情、睿智的见解、瑰丽的想象和灿烂的懂憬,使我们感动,也使我们鼓舞。这些作文,是当今中国少年儿童生活和精神状态的一个缩影。读这文些作文,使我们由衷地感到,中国在进步,中国的新一代在健康成长。这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编这套书,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工程,我们的愿望,是编出一套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作文全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少汪儿童做一件跨世纪的实事。对“全书”这样的名字,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但我们认为这并非哗众取宠,这是相对已有的少儿作文选本而言。在体例、种类、数量和质量方面,国内至今还没有这样一套比较完整、能反映中国儿童作文全貌的大规模的书。我们的想法,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文学大师巴金和冰心,他们的亲切关怀,表现了前辈对下一代的心,也使我们增添了心。

        海内外的编委,都对这套书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海外编委从国外寄来了不少华裔儿童的作文备选,使这套书真正成为一部荟萃全世界中国儿童的优秀作文的全书。天津教育出版社为这套书的编辑和出版投入了大量精力,从出版社的负责人到有关的编辑,都为编辑出版这套书做了很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没有他们的热情支持和督促,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编辑出版这样一套大规模的书是不可能的。在这里,让我们和读者一起,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

  • 《桃花源后记》
  •     近日,班上的同学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上了瘾,课间竟能避开热点话题,而大谈特谈桃花源人们的生活及自己眼中的世外桃源。日日大发感慨:“我要做新时期的隐士。”“我要过远离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将来,我要隐居深山,日日吟诗饮酒。”……

        我虽知桃花源是虚拟的,却还是为它神魂颠倒。它的原始与自然将我牢牢吸引住。我钦佩他们能与自然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封闭的地理环境保存了一幅稀有的古画,那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神话传说,使我心向往之。

        一口,几名同学准备成立一个“桃花源探险队”,说是要去市郊探寻一下有没有可供他们日后隐居的地方,邀我加人。虽知是笑话,徒劳,还是随他们去了,就算出去旅游一次嘛。

        那个星期天,我们一行六人带着水与食物出发了。我们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围着市区转了一大圈。哪知市郊也是车水马龙,一辆辆重型卡车从我们身旁飞驰而过,扬起阵阵尘土。最后,一无所获,’失望而归。

         同学们对桃花源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便又激起了第一次行动就以失败而告终的“桃花源探险队”队员的信心。队里决定本周日开始第二次行动。因为那天我要参加一个比较重要的竞赛,另外我对桃花源的热情正在降温,再加上那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而我不太符合探险队员的条件,便退出了。

        后来他们告诉我,从市郊再深人农村,他们在途中发现了一片没有人烟的土地.于是他们就做起了“桃花源人”,在里面待了一天,很尽兴。这次行动就算是成功了吧。我并不认为是什么成功,不就是找到一片无人之境嘛。说什么探寻将来的隐居地,可那地方总不能成为终身托付之所吧。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遗憾,我对桃花源的痴情与向往已大不如前了。我知道,世界上现在还有许多偏僻的地方,也许那里的人的生活很特殊。我听说云南、贵州的一些地方的人就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终究是个别,是偶尔吧。它不能也不可能代表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不能取代人们的现代生活理念与方式,它不能改变其落后的性质,它也不能跟上人类的脚步。但它终会顺着我们的步伐前进,它终会被我们所知,那时就真的不存在桃花源了。我并不希望生活在桃花源中,却希望能有几个地方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梦,不是很好吗?

        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桃花热源”正在退却,不知怎的,同学们的目光由陶渊明转向了莎士比亚,由桃花源人转向了哈姆雷特,于是,课间“生存还是毁灭”的声音高过了

        “我要做隐士”的声音。“桃花源探险队”也自动解体了。然而,每个同学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可能都盛开着一朵不败的花儿—桃花源……

     

  • 《校后记》
  •     近30万字的《作文秘诀》清样,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漏地看下去,全书校完,已经头昏眼花,只想松一口气,告一段落,似乎无话可说,无字可写了。再者,这本书中,我个人已讲得很多很多,包括我的自传、自述,我对少年习作的讲评,我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几部中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的创作体会,已谈得不少,均毫无隐瞒地直抒胸臆。由此,读者不仅读了我的文章,也可略知敝人的道德品格。我愿坦诚地公开自我。剖白自我。与读者以诚相见。但是。我还是想写几句话,这就是:

        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呢?

        首先,我认为这本书对青少年作者有一定指导意义。书中的篇章均无空洞的议论,而是有的放矢、由浅入深。既有范文又有评析,读者(包括老师,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而小读者则有同龄人的作品可供借鉴)买了这本书,起码不会后悔;

        其次,中国体坛有个“马家军”,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马家军”靠的是艰苦奋斗、科学训练,我想,决非因为那些姑娘吃多了甲鱼的缘故。我从来不相信什么“鳖精”能培养运动尖子,我相信“马家军”每位运动员流的汗水一定已成了小溪流;而湖南的《小溪流》,艰苦办刊15载。培育了成百上千名小作者,能在上大学、走向社会之前就已出版个人专著者已有四朵“金花’,在国内也属少见,那么。她们这四朵金花是怎样成长的呢?除了自己主观努力外,也的确与《小溪流》编者的汗水浇灌分不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溪流》培养少年作家也有一套特殊的不同于课堂教学和家长辅导的办法,这里有些“秘密”,有些“诀窍”,决非故弄玄虚,而是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汗水;

        第三,在工作之余—至今我仍是一名业余作家。我认为。光有充裕时间并不一定能写出大批精品,倒是工作与创作交叉起来做,更觉得充实,也不断有新作问世。我在海内外已出版了15本书,二三百万字,对于儿童文学以及成人文学创作,我有一些话要说的,这本书中专门有一辑,可说是我的肺腑之言,一吐为快。

        我觉得,在《小溪流》创刊15周年之际,此书能够出版发行,将前段(共计140期,约,000万字)总结一下,也很有必要;《小溪流》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今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发行量也达到二三十万份,在国内同类刊物中算得上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杂志。为此,我作为她的创始人之一、主编,自然引以为荣,同时,我也感到极度疲劳,像一个纤夫,背着纤索,拖着沉重的航船,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串汗水。现在,办一件事真难,而我编《小溪流》更有切肤之感。好在有中共湖南省委、省委宣传部及作家协会的支持,又有千千万万读者的关心,使我脚踏实地,也使得《小溪流》有了不同寻常的今天。诚然,《小溪流》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由衷地希望得到广大读者、作者今后更多的

  • 《读《真正的人》》
  •    记得在《真正的人》的《后记》里,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现在我在纽沦堡出席国际军事法鹰的公审。审问汉曼·戈林的工作快要结束。被苏联公诉者的质问逼得紧贴着墙壁的“德国第二号纳粹”在铁证如山的重压下颤抖了,他不情愿地、勉强地向法庭上讲述着,以前所向无敌的法西斯主义的大军在我祖国的无垠的疆土上作战中怎样在红军的打击下溶化和瓦解。戈林为自己辩白的时候,抬起他那双晦暗的眼睛望着天说:‘这是天意如此。”

       “您是否承认,你们不顾信义地袭击苏联而使德国沦于毁灭,这是犯了最大的罪行?”苏联公诉人罗圣·奋靳科问戈林说。

        “这不是罪行,这是宿命的错误,”戈林阴郁地垂下眼睛,低声答复说。“我只能承认,我们的举动太轻率了,因为在战争的过程中明白,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可是有许多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法子猜想到。主要的是,我们不知道也不了解苏维埃俄罗斯人.他们过去是一个谜,现在仍旧还是一个谜。任何最优秀的间谍机关都无法揭露苏联真正的军事潜在力。我指的并不是大炮,飞机和坦克的数量。这一点是我们约略都知道的。我指的并不是工业的威力和动员力。我指的是人,俄罗斯人对外国人永远是一个谜。拿破仑也没有能了解他。我们不过是蹈了拿破仑的复辙。”

        我们怀着骄傲的心情听了关于“谜样的俄罗斯人”和关于我们祖国的“未知的军事潜在力”的迫不得已的“坦白”。你可以相信,在战争时期,其能力、才能、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英勇使举世震惊的苏维埃人,对于所有的这些戈林之辈过去和现在部确实是一个宿命的谜。德愈志是“统治种族”这种可怜“理论”的发明者,他们哪里能够了解一个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人的灵魂和威力呢!

        其实,岂只是法西斯匪徒戈林之流不能了解这种“灵魂的威力”,一切帝国主义者和迷信武器轻视人民斗争力量的人们,都是见物不见人的I当世界上核讹诈还甚嚣尘上的时候,《大后方》把人们带到这个燃烧着革命英雄主义烈火的精神境界里来,对于爱好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革命人民,将是有益的。

     

  • 《四蜀之痛》
  •     本来,书稿完成后写一篇“后记”是件很轻松的事,但此时我却找不到“轻松”的感觉。算起来,我所写的关于“魏晋”的书,这己经是第四本了,每一本书的写作都伴随着一次痛苦的经历。写于80代末的《心哉美矣—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是我在西蜀的博士论文,是一株未能结果的“苦菜花”。90年代初我“落荒而逃”,在一种死寂般的孤独中,开始写《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正如鲁迅先生在写《为了忘却的记念》时读懂了向子期的《思旧赋),我在写(乱世苦魂)时读懂了魏晋人“风流潇洒”后面的心灵苦痛。90年代中期人东吴再作冯妇,撰成《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总算为十年前的“西蜀之痛”画了一个句号。

        十年了,风风雨雨,却也平平淡淡,魏晋人陪伴我青灯下的孤寂。

        每次写完一本关于“魏晋”的书,都会有一种与老朋友“离别”的感觉。刘怒论“知音”,说“世远莫见其面,规文辄见其心”。读魏晋诗文可见魏晋人之心,写关于“魏晋”的书则是心的碰撞与心的呼唤。与魏晋人的交往愈多愈深,对他们的“了解之同情”也愈多愈深,对人的“生存悲剧感”的体悟亦愈多愈深。常常给学生讲苏轼的旷达,讲苏轼如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是在与魏晋人的痛苦的交往中却无论如何也“旷达”不起来。前几天陪一位朋友游赤壁,江面波浪不兴,石岸寂无声息,朋友笑曰:哪来的“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想必是东坡“心动”。旷达如苏子瞻,虽然能以冲淡之怀应对自身的荣辱福祸,却不太可能以玩赏之态去应对历史的骇浪惊涛。我们今天写“魏晋”,又怎能仅沉醉于“竹林酣畅”、“兰亭流脑”一类的风流故事而不走人魏晋人心和魏晋玄学的深处?在“玄学三期(四段)”与“魏晋两朝(三代)”的交汇处,揭示魏晋玄学对于魏晋社会乃至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及哲学的意义—这是我和华平君的共同愿望。

        自河北人民出版社王苏凤主任发来约稿信之日算起,至今已有三个年头了。因为手头的事太多,开始不敢接这个活。后来,拉华平君人伙,才有了今天这部书稿。全书的撰写构想、思路、方法及章节目录由我拟定,一至五章由我执笔,六至十章由华平君执笔,最后由我统稿。这部书稿的完成,首先要感谢王苏凤主任三年如一日的鼓动和督促,也要感谢好友马良怀教授十年如一日的帮助和关心。良怀兄研究魏晋思想和文化,我研究魏晋文学和文论;良怀兄在桂子山主持“中国思想史读书会”,我和华平君都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在某种意义上说,这部书稿也是桂子山读书会的成果之一。此时,我在桂子山为这部书写“后记”,而良怀兄已经远在东睡海滨了。魏晋人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每念及朋友之谊,常有谢安石“中年伤于哀乐”之叹。

        是为记。

     

  • 《先读“后记”》
  •     书有前言、后记,读书理应自“前”至“后”;我的习惯却是:得一新书,先阅“后记”。

        大凡书之前言或序言,都肩负着总括全书之内容概要、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之重大使命,不可以轻心掉之。故作者写得费劲,读者看得吃力。加之时人著书,多爱请名人赐序,借名人之名,以名“拙著”之价.其用心良苦,倒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大凡名人都要日理万机,于百忙中挤出时间为人作序,质盘可想而知。若将名人所赐之前言,与这前言所包装的正文作一比照,便不难发见:序者并未细读所序书,所谓“你写你的,我写我的”,结果是“前言”不搭“后语”。前不久,倒是读到一篇与正文相契合的名人“前言”,著书者是我的一位朋友,一问,原来这挂着名人之大名的“前言”,是我这位老兄亲自撰写的。

        “后记”却与“前言”大不相同。后记既不负有重大使命,也用不着请名人代劳。著者著书,到了能够写后记的时候,心情已是“冬去春来”了。您想,寒来暑往。日落日出,书终于完稿了,出版社终于开恩,著者怎能不高兴?身心一放松,后记就容易写得生动、风趣而又有灵性。反正是一篇无关宏旨的小“后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绘景或抒情,或发发牢骚或开开玩笑,有时还可以来一两首旧体诗新体诗打油诗或别的什么诗。

        写文章(包括“后记”)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着意深刻、厚重,写出来的文字却板实、浅鄙;你随心所欲,任情而发,反倒能写出有性情、有思想、一新耳目、发人声、生省的文字。苏东坡说“吾文如万献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好的后记,亦有这种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的效果。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在后记中追忆一件往事:“记得有一次,正在大树下接受批斗,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抬头一看,阳光在绿叶上闪烁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的欢乐与生的向往猛烈震撼着我,虽然随着一身严厉的‘低头’和背上重重的一枪托,但是我仍然觉得甘泉的滋润。”这本书,我还是四年前读过的,正文的内容已渐渐淡忘,惟有后记中的这段文字,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常想,罗先生如果没有这种独特的生存体验与情感经历,便不大可能对魏晋士人的心态与人格,有如此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近日读陈顺智《魏晋玄学与六朝文学》,著者是一位青年学人,对问学之事却有着颇为深刻的体悟。其后记称如今治学有三难无中生有,为一难;于古人只言片语中寻绎艺术规律,是治学为谋生,以急功近利之态度做不能急功近利之事,是苦不堪言,为二难;学界与社会的价值标准常常相去悬绝,是无所适从,为三难人的苦与乐,悲与幸,尽在这“三难”之中。记,怎能不先读为快!

        当今学界中如此绝妙之后记,怎么能不先读为快!

  • 《买猫后记》
  •     吃饭时,我顾不得享受我那份美味佳肴,却忙着为小猫当厨师。我把鸡蛋炒西红柿倒在米饭里,放在小猫面前,小猫先是疑虑地在碗边走来走去,“瞄瞄”地叫了好一会儿,然后一头扎进碗里,“呼噜呼噜”地大吃起来,真是一位毫不客气的“客人”。

        等我吃完饭再看小猫时,喷喷,什么样子嘛!嘴巴周围的软毛被菜汤粘糊糊地贴在一起,鼻尖上竟挂着块西红柿皮,我正要学着妈妈的样子帮它擦擦脸,它已经自顾自的用小爪抹开了。“这真是只聪明的小猫呢!”我心中暗想。

        对了,它是要上厕所的呀!我一边往一个小铁盆里装着沙土一边想:要是我不在家,小猫自己怎么上厕所呢?总不能把小盆放在过道里呀!我应该教它开门。小猫倒也肯配合,可惜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它用小爪拼命地抓厚厚的门板,门纹丝不动,我又稍微把厕所的门开大了一点儿,小猫又是用头拱,又是用爪搬,连尾巴也不由自主地勾住了门,用劲,,再用劲,还是没成功。一次又一次,最后,从大开的门到只有一指宽,小猫都能顺利地把门推开了。

        自然,当时我丝毫没有想想:这猫会不会打开厨房的门,把我们的食品一扫而光;或者打开爸爸的书房,把里面的书咬个稀巴烂。可却发生了比这更严重的事。

        第二天,下午放学,我急急忙忙冲进家门,没有听见小猫“咭瞄”的叫声,再一看小竹篮旁,只剩下半碗水,还有一点碎馒头渣,小猫却不见了。

        “小猫,我的小猫呢?”我在屋子里东寻西找仍看不见它的影子。

       “嘿嘿!那猫自己开门跑了吧!谁让你教它开门呢!”爸爸很是得意,他总巴望着猫早点儿丢。

        厨房,厕所,床下,桌下,院子,我找遍了所有附近的地方,弄了一脸一身的土,还是没有找到。我懊丧极了。多好玩儿的一只小猫,怎么会丢了呢!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件事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渐渐变淡了。一天我和爸爸又来到自由市场。我正在各种小摊上东张西望。突然,我的目光凝住了,心脏似乎也在这一瞬间停止了跳动,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仍然是那个角落,仍然是那个男孩,怀里抱的也仍然是卖给我们的小猫。

        这男孩怎么又卖猫?我悄悄地捅捅爸爸,又无声地向那边指了指。爸爸看着,皱起了眉头,脸上显出了气愤的神色:“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 《点睛之笔》
  •     本文由“题记、追述、后记”三部分构成,形成了对“伽利略历史功绩”的三个角度的认识:题记,是作者做出的评价,肯定了伽利略对推动人类科学史的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追述,是用对话的语言方式,回顾了历史,再现了伽利略在当时遇到的种种攻击、栽害,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不忿;后记,是客观的点评,突出了伽利略的伟大历史功绩,虽无一字赞语,但振聋发绩。
        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篇“人类科学史”的记述文字。最后的补缀,是点睛之笔。
        文章这样的构思,的确令人击节叫绝。
        凯旋,是文章的主题。表明,伽利略的心事是为真理之凯旋。
        文章的语言,也很精美,富有激情。短促语言,形成快速、高亢、顿挫的节奏,这和作者的句式选择不无关系。通篇采用警语式的读来令人心脉贪张,感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