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豁然开朗的典故

2025-08-11 12:43:33 文题网 字数: 点击:

这句成语,出自晋朝作家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虚构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争的太平世界—桃花源。文中写一个划着船打鱼的渔夫,在溪流的源头,发现山下有个洞口,洞里好像还有点亮光。便留下船,从洞口钻进去。开始很窄,勉强可以走一个人,又走几十步,就开阔明亮起来。……这一段的原文是这样的: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豁huò〕,形容幵阔、通达;开朗,形容宽敞、明亮。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豁然,也形容学习上有所领悟,例如《礼记•大学》“此谓知之至也”朱熹注:“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开朗,也形容性格乐观、爽快,例如《晋书•胡奋传》:“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

“豁然开朗”,现多用来比喻经过学习、思考或别人的帮助,顿时明白过来。

《红楼梦》第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灵,比我竟强远了’。”

另一成语“豁然贯通”,是由上述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爲” 简化而来的。“贯通”,谓前后贯穿通晓。也是忽然明白的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