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水,光阴似箭。
这支箭载着我们的生命,飞过了二千年的门槛,它带着我们看到了新世纪的太阳。
祷告在圣母院,你的圣母不会浮现。可是,面对新世纪这看得见、摸不着的曙光,你不祈求点什么,期盼点什么吗?
于是,人们沸腾了,是呀,新世纪的曙光已经来临。它不是已抹迫神州大地?它不是已拂上自由女神的圣洁面庞?它不是已温柔地圈住凯旋门?它不是已来到整个世界?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有的说:“愿世上少些犯罪。”有的说:“愿世上减少战争,事事都能和平解决。”也有人说:“愿世上人人都富裕起来,不要再有人饥饿,寒冷!”……
我也有一个愿望:希望世上那些从未见过光明的人总有一天能见到太阳;那些从一生下来或因种种原因羡慕地看着别人的双腿奔跑的人总有一天能尽情享受绿茵场上运动的滋味;那些打着手势,探索着无声世界的人总有一天可以听见别人甜蜜的祝福,自己也能以打电话代替写信。
其实,世界上这么多的祝愿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祝世上人人均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幸福。
新世纪来了,他带来这些祝福,他也许下了一个愿望:
“希望我能将它们统统实现。”
噢,我相信,凭你科学的翅膀,文明的双手与智慧的头脑,一定能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文题有一定难度,但作者利用自己善于抒情的长处进行了极有条理的写作。
“生命如水,光阴似箭”开宗明义点明“新世纪来了”之后,便分三个层次写在新世纪来临时人们的愿望、“我’的愿望,以及“新世纪”的愿望。
将新世纪也作为人来写,并灵活地运用“你”、“我”、“他”三种人称来指代“新世纪”,极为精彩。
太阳落下去以后,天也渐渐地暗了下来。在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中,夜幕降临了。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出现在天边,遮着半边脸,羞答答的。于是,远山近水,田野村寨,花草树木,都笼革在这膝胧的月色里。
在灰蒙蒙的天边,月光像一把利剪,把大山魁伟的身影,投射在地平线上。它像一个沦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享受着热闹了一天以后的宁静。田野里,雾气升腾起来,像轻纱一样,网住了村头的老律树,河边的竹林,坡地上的玉米,水田里的稻子。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缓缓流滴。不甘寂突的尾虫,叽叽喳喳地开始合唱,和电视机传来的声响,组成一支交响乐曲。
在这迷蒙的月夜,倚着阁楼,眼望着家乡熟悉的山山水水,耳听着静中有闹的音乐会,心情格外开朗,心里格外温馨。我喜欢月夜,更喜欢月夜下宁静而温馨的美景。
修改后的习作,针对原来头绪不清的毛病,对各景点进行了由远到近、由静到动的有序调整。先写远山,次写田野。再由静到动,转写小河,昆虫和电视机的交响。思路清晰了,层次清楚了,次序井然了。针对原作景与情隔膜的不足,描写景物时融人了小作者的感情。如远山有了灵性,田野有了诗意,静夜有了和谐的音响,村寨有了甜蜜的温馨。这样.乡村月夜的美景就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小作者有形思想的承载,喜欢之情的投射。
本文作者善于对事物作动态描摹,特别是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写得十分具体。
比如第十一自然段写群体的太阳花:“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是一发而不可挡。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蓝、紫、粉,一齐开放。”花不过是一种植物罢了,只能在太阳的眼皮底下慢慢地生长、开放,可在作者的眼中,太阳花是一种有灵性的东西。似乎,时机未到,安然不动;时机一到,便趁时茁壮成长:你长,我长,他也长,把院子弄得五彩缤纷,绚丽动人。
再如,第十三自然段写单个花蕾:“花瓣苏醒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谁见过花从苏醒、伸张到开大开圆这样的三步曲?
这样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写,文章变得优美动人。把花人格化,不仅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形象,而且给人一种亲切感,让我们的心也与它一起开放,一起感受春日的阳光,感受生命的喜悦,不由得爱上这些太阳花,也许这正是作者希望我们所能够达到的境界吧。
文中也有一些描写静态的太阳花的语句,如“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很快地,叶叶秆秆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像法兰绒一般,厚厚地铺了一地”“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火”……这些语句运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花写得栩栩如生,像一幅幅绝美的油画,静静地躺在画框里,却又透射出无限的生机;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太阳花的感情,从而表露了作者对“事业”的憧憬,对创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世界”的渴望。
这种静、动交错,摇曳多姿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好像太阳花就在眼前,触手可摸似的。这种写法,能让读者更了解太阳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人嘛,就应该活得轻轻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处事。可现实并非如此,就拿我这个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吧,体会最深的就是来自——老师的压力
“你、你、你,还有你,给我出来!”我们刚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就满脸怒色地把我们这几个“幸运儿”叫了出去。我们的脚还没有站稳,她那女高音似的嗓子里就蹦出了一连串词来:“最近是怎么回事,成绩下降了那么多?不要以为自己底子好就可以放松。要知道,成绩好的比你们多得是!”
“老师,我……”我刚要说些什么。
“好了,别说了。过两天我们再测一次,如果成绩还那么糟的话,可别怪我无情。去上课吧!”临走,她还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那是多么难忘的一眼啊!我的心顿时一沉,像灌了铅似的。
这些还不够。假如把老师给予我的压力比喻为右手,那么左手就是——父母的压力
“小叶,快起床学习!太阳都快晒着屁股啦!”
“再让我睡会儿嘛!”我习惯性地向妈妈撤娇。
“不行。你跟人家隔壁的玲玲比比。”妈妈半笑半怒地盯着我。
“哎—没办法,谁让我要考重点学校!”我低声哼了一句,只好磨磨蹭蹭地穿上衣服,又磨磨蹭蹭地洗脸刷牙,这才磨磨蹭蹭地坐到了书桌前。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来到我身边。看着我手中那份满是“x”的数学试卷,他那和蔼可亲的脸顿时变成了青紫。
“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考重点,普高你都考不上!”
“那是我太马虎了。”我的声音低得连自己都听不清。
“马虎!你就能把马给气迷糊了!”说完,爸爸气冲冲地走了。
哎!我们这些右手和左手之间的畸形儿啊!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就很独特,与大多数写压力的作文不同。它用两个小标题把文章划分成了两个单元,一谈来自“老师的压力”,二谈“来自父母的压力”。因为有了两个小标题做提示,做统领,不需要再用繁琐庸常的语言去介绍解释了。所以,每一个单元的开头写得非常简洁,直接引用了老师家长平时最爱说的话:“你、你、你,还有你,给我出来!”“小叶快起床学习!太阳都快晒着屁股啦!”一下子就把作者日常所处环境的紧张气氛渲染了出来。
从选材上讲,作文选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每个中考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一点也不新鲜,可以说是普普通通的;从思想方面讲,作者也没有刻意挖掘什么,也没有对主题深化呀升华呀什么的。总之,从内容方面来分析,此文太普通太平常了。而从形式这个角度分析,此文可取之处很多,结构新颖,语言简洁、明快等。
但正是因为形式上的突破,整篇文章具有了可读性,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和冲击力。
总之,结构是沉默着的,但不是死的无生命的,它极具表现力,常常蓄势以待,给我们留足反思的机会。它关注我们,也渴望我们去关注它,并期待着我们给它注入新鲜的血液,以使它充满活力。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发出夺目的光芒。慢慢地,太阳变成很淡很淡的黄色,一会儿,那黄色逐渐加深,接着又变成略带红色的火球。此时的太阳,已经不那么刺目了,它变得很柔和很亲切了。
这温柔的阳光照在屋上,给房屋镀上了一层金色;照在奔跑嬉戏的孩子脸上,孩子的脸红红的;照在田野上,田野上闪着金波;照在奔跑的马驹身上,那马驹就变成金马驹了。
太阳继续慢慢地落下,先前的那些云朵,被微风吹动,渐渐地将太阳遮蔽起来,但透过缝隙射出的阳光,更为美丽,更为有趣!
不一会儿,太阳接近地平线了,天边顿时燃起了一大片似火的云霞,如同万面红旗招展。远方的一片灰白、蓝色、红色交织在一起的云彩,像一幅五彩缤纷的水彩画,呈现出迷人的色彩。
片刻,太阳已挨到地平线了,但它还要在天际多留一会儿,给人们增添一些光和热,在云彩的衬托下,发出了更为灿烂的金光。
太阳终于落到地平线上了。西方的天空燃起了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地已经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辽阔的田野上,那碧绿的庄稼,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给人一种分外美的感觉。
啊!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西天边际,被这宏伟的日落陶醉了。
点评:小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日落时的景色。他观察细致,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由发出夺目的光芒到变成很淡的黄球,又变成略带红色的火球。由接近地平线,到挨到地平线,最后落到地平线。做到了语句通顺,形象生动,给人以陶醉之感。
常常为生活中那些弱小的生命而潸然泪下。譬如看见一棵枯藤,在石缝中舒枝展叶,用鱿劲却枯瘦的胳臂为自己的生命披荆斩棘,企图青天的垂怜与阳光的普照,用倔强的亢奋求得生命的锻造;譬如看见一只幼蛾,在灯芯烛光的炽烤下摇曳飘转,却不忘用生命最终的极限去拥抱那最后一缕光明与无限的梦想,它也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譬如看见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沧海巅澜的浪尖上奋翅高翔,掷起的腥风血雨拍打着它冷唆的翅膀,冲入它高贵的眼神,它依旧执著,因为与暴风雨拥抱才是它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殊荣,才是与乐趣并肩起跑。
“我不能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冰心曾给予生命这样深刻的评价。虽看似简单空白,却破解了多少千古以来人们对生命的憧憬与揣摩,是最精辟不过的生命感悟。
我向往着生命,我同样知道,从古至今,谁人不曾泛舟追溯,踏上生命中的通途,依旧记得:泪罗江畔洒下过屈子痛心的苦泪,回荡着“恐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悲歌。他为生命的净土讴歌,拥抱着一腔可贵的济世情怀,踏上了被后人顶礼膜拜的不归路。乌江之滨,楚霸王饮剑自尽的姿势依旧壮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成为凭吊他的最终挽辞。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后人对他一腔血气方刚,气贯长虹的豪情的生命礼赞。月影婆婆下,李白挥剑起舞,对酒当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孤高的人生志趣与坚韧节操历来被文人骚客垂目与激赏。而他那一袭白衫卓尔不群的风采也必定铭刻在生命的丰碑上熠熠闪光。他们拥抱了生命,演绎了生命的悲恨情仇,实践了生命中的探索与追求,所以他们永垂不朽。
儒家歌咏水波激泥的西湖静美,禅宗欣赏月映万川的人生哲理,但我怕在安逸的生活中自我沉沦麻痹,而拥抱生命使我变得坚强理智,在漫漫长路中伴我乘风破浪。
【点评】
一直认为,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引领着学生对古代那些先贤圣哲的精神、节操、思想做一下深入探究的话,对学生而言是会有很深刻的人生启迪的。而这些人生的启迪、感悟与思考,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主题,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本文就是这样,作者抓住了三个名人事例,屈原九死不悔的生命的执著、项羽气贯长虹的豪情和李白孤高的人生志趣与坚韧节操,加上开头那些弱小生命所给人的震撼与启示,全文处处洋溢着作者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与感悟,认识鞭辟入里,立意高出一般学生。本文语言凝练流畅、行文洒脱、气势非凡。名言警句的精当引用,骄散句式的灵活运用,均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机智的驾驭之术。当然,我们也从文章中看到了某些名家名篇的影子,这正印证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就是这样,只有平时汲取丰富的文学养料,不断扩充“内存”,并且养成灵活运用的好习惯,才能在表达时文思迸涌,得心应手。
标签:太阳我们生命光阴似箭如水过了箭载这支新世纪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发出夺目的光芒。慢慢地,太阳变成很淡很淡的黄色,一会儿,那黄色逐渐加深,接着又变成略带红色的火球。此时的太阳,已经不那么刺目了,它变得很柔和很亲切了。 这温柔的阳光照在......
今天,太阳公公好厉害,把它那热辣辣的光线针一般地扎在我们光溜溜的脊背上,汗虫在身上蠕动,全身上下到处都痒痒的。 我和几个割草娃儿割了半晌青草,受不住这般罪,便扛起半篓青草跑向一个闪金耀眼的水塘边。 扔......
古人云月复有诗书气自华,凡是优秀的文章其作者必定平日多读书,多积累,下笔才能行文流畅如信手拈来。读了这篇文章感觉最深刻的一点是,这位小作者文思敏捷,平时必定有比较大的阅读量,注意积累。文章首段连续引用......
在 生命 的长河中,一 个人 生死敌关时的所思所为,往往是其人品德优劣、情操高下的试金石。作者撷取了典型的题材,抓住了典型的时刻。论及了生死观的重大课题。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单刀直入地亮明观点,接着,......
阅读后,我感悟到了 生命 的意义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那自强不息的生命力。更在于那份可贵的人间真情。 我相信真情,相信所有真诚的心灵跳动着同样一种美丽。朱珠的《交往》,开篇就写出了我对风的怀念:自从与......
《铁观音》、《他们托着太阳》、《给妈妈的信》是三篇获奖 作文 。 这三篇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手法多样,意义深远。 我们看了《铁观音》以后,不能不被作者以物喻人,进而生动 写人 的铿锵有力的文字所吸引、所打......
一天下午,天忽然阴了,太阳不见了,一天上飘起小雨点。渐渐地,雨越下越大,一串串雨点落在地上,戮起水珠。 啪、啪地响。 大路上走来一 个人 ,这人约摸四十来岁,身材挺高,穿着土黄色的上衣、黑裤子,还有双......
这篇散文,是作者为她的大娘写的一篇悼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很真实,且毫无隐瞒地 说明 了她对大娘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她说: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更没有爱过她,甚至没有同情过她。但作者的文章,却写得情真意切......
澳大利亚的古老物种,如同化石般的生物们,活在蓝天碧水下,享受着风雨洗礼,突然我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冲动,我要拥抱它们,让它们在我的关怀下,茁壮 成长 ,让我的心中洒满它们的影子。 我同样想拿着一台DV机,......
也许是受到冰心《谈 生命 》的启发,作者把他笔下的书作了一系列的比喻:生命如书,记录生活历程;生活似笔,谱写生命段落。用精彩的比喻把书这一 话题 作了精彩的论释,把题目生命生活书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