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找书时
一飞冲
林楠叫
文理科
小太阳
流年似水
脾膝
左盼
凉棉
能像
易受
2岁
全豹
鸢字
-72期
出格
蔡汧
送元
四季如春
汽水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
历史典故
贪小失大的成语故事
战国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希望振兴国家。他曾筑黄金台广招天下贤才,以增强国家的实力。赵人乐毅原本在魏国当官,由于不被统治者信任而离开魏国,投奔到燕国来,向燕王纵论兵法,深得燕王赏识,被拜为亚卿。乐毅忠肝义胆,为燕国尽职尽责,竭 …
历史典故
难更仆数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成语名字】难更仆数 【汉语拼音】nán gēng pú shǔ 【近义词】:数不胜数 【反义词】:屈指可数 【成语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成语解释】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 …
历史典故
乐此不疲成语故事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日子。 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 …
历史典故
一钱不值成语解释及成语故事
一钱不值 yī qián bù zhí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 …
历史典故
一曝十寒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曝十寒成语故事,欢迎查看。 一曝十寒资料 【释义】一曝十寒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自《 …
历史典故
与读书相关的成语故事
读书使人进步,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与读书相关的成语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囊萤映雪 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 …
历史典故
细微处的人生哲理成语故事
细微处的人生哲理成语故事 细微处的人生哲理 勇于冒险——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么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 …
历史典故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
导语:《成语故事》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它里面有着几百个甚至上千个成语,而且每一个成语后面都有一个古代的故事诠释它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讲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 “悬梁”讲的是东汉时期孙敬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
历史典故
后悔莫及-成语故事
【注音】hòu huǐ mò jí 【典故】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释义】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悔恨或劝诫人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追悔莫及、悔之无及 【押韵词】汲 …
历史典故
有趣的早教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一: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 …
历史典故
妙用成语故事教会宝宝客观规律
妙用成语故事教会宝宝客观规律 揠苗助长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农夫总嫌家里的庄稼长得慢。他每天都去田地里看,发现庄稼都没有长高。他觉得很苦恼,为什么庄稼不能长得快点呢。回到家里,他天天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他来到田地里,把庄稼 …
历史典故
从容不迫的成语故事
【拼音】 cóng róng bù pò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哲学家庄周与哲学家惠子同在濠水岸边观鱼。庄子说鱼在水中游得从容自在,惠子问庄子怎么知道鱼的感受。庄子说:“我与你在濠水边同游观鱼,悠闲自在,自得其乐,鱼在水中游戏,从容不迫地观看我们, …
历史典故
以古非今的成语故事
秦始皇平六国,安天下,创下丰功伟业。 有一年,为了庆贺自己的寿辰,在咸阳宫宴请众臣。 酒宴开始以后,仆射周青臣大肆称颂秦始皇的功绩。博士淳于越原来是齐国人,对秦始皇本来就怀恨在心,听了周青臣的话很是反感,嘲弄他说:“我听说古时传至千岁的圣君 …
历史典故
滥竽充数成语故事的启示
《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有个故事叫“滥竽充数”。讲述的是齐宣王爱听三百人一起吹竽,有个南郭先生请求加入吹竽队,齐宣王没家考核,就很高兴地批准了。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王继位,要每个人单独吹竽,原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只好偷偷溜掉了饿。故事不长,但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3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故事》读后感 篇1 我看完此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有为人处事篇,坚强意志篇和求学求 …
历史典故
多个成语故事
田骈不宦 “田骈不宦”是对言行不一的伪君子的绝妙讽刺。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人见田骈曰:‘闻先生高议:设为不宦,而愿为役。’田骈曰:‘子何闻之?’对曰:‘臣闻之邻人之女。’田骈曰:‘何谓也?’ 对曰:臣邻人之女,设为不嫁。行年三十 …
历史典故
后记成语故事
后记成语故事 反复欣赏甜版的《伊索寓言》,他的教学分三步走:异中求同,提出话题,拎出谎言;同中求异,细读文本,走进“酸葡萄”“狼来了”和那些“奉承话”,感悟谎言有的是为了安慰自己;有的是为了捉弄别人,排遣孤独、无聊;有的谎言的背后,是设下的 …
历史典故
校人烹鱼成语故事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人烹鱼成语故事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故事内容 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 …
历史典故
外强中干成语故事解析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教学案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 …
历史典故
井底之蛙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口井,因为井很浅井水不多,所以许多年都没人到这里来打水。井底住着两只青蛙,它们每天就是对着井口看着天空。 有一天,其中一只青蛙对另一只说:“嗨,伙计,我们每天都对着井口看天,天到底有多大呢?” “我从一只蝌蚪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每天看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教材解读及课后练习
课文主要内容及寓意导读: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一定学会了不少成语。其实一个成语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还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可笑之事但它们都借助这些故事,向人们传达着丰富的含义。你能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成语故事吗 …
历史典故
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 …
历史典故
中班幼儿成语故事的内容
中班幼儿成语故事1:不远千里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 …
历史典故
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
关于奉公守法的成语故事 奉公守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 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 …
历史典故
长袖善舞成语故事及其相关解释
长袖善舞成语故事及其相关解释 【成语】: 长袖善舞 【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解释】: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故事】: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舞蹈者靠 …
历史典故
谈笑自若的成语故事及近义词反义词
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比喻遇事镇定。 【近义词】 谈笑风生、神色自若、神魂颠倒 、精神恍惚 【反义词】 张皇失措、泰然处之、谈笑自若 、若有所思 【谈笑自若成语故事】 三国时,东吴的名将甘宁,因有战功,被任命为西陵太守 …
历史典故
形容玉相关的成语故事
导语:大家都知道有哪些有关于玉的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形容玉相关的成语故事,欢迎借鉴! 1.冰肌玉骨:肌指皮肤,直意是指女子的肌肤若冰雪,骨骼像玉石。典故的含义是形容纯洁而美丽的女子,也可形容梅花的傲寒斗艳。出自《庄子.逍遥游》新疆和 …
历史典故
《经典成语故事》读后感
好书伴我成长 ──《经典成语故事》读后感 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 高天鹊 三岁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趴在桌子上,我一边看着《白雪公主》的精美画面,一边听着妈妈用那美妙的嗓音讲那动人的故事。八岁的时候,不用再配有图画我也能够津津有味地欣赏《冰心儿 …
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是一个著名成语,其背后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 …
历史典故
编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展现人们的面前。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的成语故事,喜欢的不要错过了哦! 1、疑神疑鬼 一天诸葛亮去上路看符,被中路的公孙瓒射了一箭,拿了一血,看公孙瓒走路的样子象是开图的,看公孙瓒射箭的样子也像开图的,就连控符的节奏都像是开图 …
历史典故
苛政猛于虎的释义及成语故事
【成语】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解释】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出自】《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近义 …
历史典故
成语雪泥鸿爪的成语故事及相关解释
【成语】: 雪泥鸿爪 【拼音】: xuě ní hóng zhǎo 【解释】: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介绍:《下车泣罪》
【成语】: 下车泣罪 【拼音】: xià chē qì zuì 【解释】: 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成语故事】: 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 …
历史典故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 …
历史典故
田单攻城-成语故事
田单攻城_成语故事 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大将军,有一次,他决定去攻打狄国,临行前,去请教鲁仲子。 田单问鲁仲子:“我准备带兵去攻打狄国,先生认为此行会怎么样?” 鲁仲子摇摇头:“恕我直言,此次出击,不会顺利。” 田单心中不快,却依然心平气和地问道: …
历史典故
如火如荼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 …
历史典故
一节有趣的成语故事会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晴 周六上午,我在直捷惠博上作文课。咦,教室里的同学们怎么个个神采风扬?我们在做什么?原来,我们正在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成语故事会。规则是这样的: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上台讲一个成语故事,但故事尽量不能重复。 故事会开始了 …
历史典故
盲人摸象-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大全: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得过且过
相传在山西五台山上,有一种形状像鸡的小鸟,名叫寒号虫(鸟)。古书上又称它为盍(hé)旦、曷旦或独春。它生着四只脚,两只肉翅,不能飞得很远。拉下来的粪像豆子一样的大,潮湿时气味臊恶,干燥以后变得黑而光润,就是医家所说的五灵脂。 随着一年季节的 …
历史典故
以邻为壑经典成语故事
大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土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 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释义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 …
历史典故
苏秦刺股-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 …
历史典故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的文章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成语故事】唐朝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部将韦雍和张宗厚经常在一起喝酒,那时天下太平,边关没有战事,这些将士没有事做。他们感慨:“如今天下太平,练武不如练文,你们能拉满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个字”。由于“个”与“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