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话题作文
节日作文
写人作文
动物作文
作文体载
作文素材
作文技巧
50字
|
100字
|
150字
|
200字
|
250字
|
300字
|
350字
|
400字
|
450字
|
500字
|
550字
|
600字
|
650字
|
700字
|
750字
|
800字
|
850字
|
900字
|
更多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欣赏
|
寻找
|
友谊
|
生命
|
交流
|
母亲
|
梦想
|
分享
|
渴望
|
倾听
|
放弃
|
感动
|
习惯
|
自信
|
成熟
|
团结
|
选择
|
责任
|
感恩
|
沟通
|
希望
|
更多
元旦节
|
重阳节
|
劳动节
|
感恩节
|
青年节
|
圣诞节
|
母亲节
|
腊八节
|
端午节
|
情人节
|
儿童节
|
元宵节
|
妇女节
|
父亲节
|
植树节
|
建党节
|
更多
伙伴
|
外婆
|
妈妈
|
外公
|
爷爷
|
舅舅
|
奶奶
|
表弟
|
阿姨
|
表姐
|
叔叔
|
表哥
|
老师
|
哥哥
|
同学
|
姐姐
|
弟弟
|
同桌
|
妹妹
|
表妹
|
朋友
|
更多
小狗
|
小兔
|
小猫
|
小鸭
|
小鸡
|
小鸟
|
小金鱼
趣事
|
演讲稿
|
游记
|
续写改写
|
看图
|
应用
|
读后感
|
诗歌
|
观后感
|
抒情
|
说明
|
议论
|
状物
|
叙事
|
写景
|
日记
|
观察
|
植物
|
童话
散文
|
寓言
|
祝福语
|
历史典故
|
成语知识
|
诗词赏析
|
哲理故事
|
优美段落
|
名言警句
|
名人故事
写作指导
|
作文点评
|
优秀作文
|
写作基础
|
作文教学
热门搜索:
大唐孔雀
色笔
黄玫瑰
织机
一截
小俊把
六年
雅情
房主
串在
郁郁苍苍
小孔
萨拉
Well
那圆
谣言世家
雷作文
刚看
新理念
班考
当前位置:
文题网
>
作文素材
>
历史典故
>
散文
寓言
祝福语
历史典故
成语知识
诗词赏析
哲理故事
优美段落
名言警句
名人故事
历史典故
牝鸡司晨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牝鸡司晨 【汉语注音】 :pìn jī sī chén 【成语出处】 :春秋.孔丘《尚书.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牝鸡司晨的意思】 :牝鸡:雌鸡;司: …
历史典故
掷地有声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掷地有声 【汉语注音】 :zhì dì yǒu shēng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与文章;可活用作“掷地作 …
历史典故
沾沾自喜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沾沾自喜 【汉语注音】 :zhān zhān zì xǐ 【成语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历史典故
激浊扬清成语故事
激浊扬清成语故事1西汉时,有个名叫牵秀的读书人,年轻时就有些才气,也能说会道。后来被权贵看中,任为司空从事中郎,当上了皇帝的侍从官。牵秀好说大话,常把自己夸得了不起。有一次竟对人说,他如果能居于督察百 …
历史典故
近水楼台的成语故事
近水楼台的成语故事1苏麟曾在范仲淹手下做官。范仲淹是个性情耿直、待人诚恳的人。他做杭州知州时,苏麟在杭州所属的外县做巡察。范仲淹知人善任、珍惜人才,他身边的许多僚属都由于他的推荐而担任了合乎自己理想的 …
历史典故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1齐国国相孟尝君田文门下有一个名叫冯煖的食客,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到封邑薛地(今属山东省,在微山湖东南滕县至枣庄市一带)收债。行前,冯煖问孟尝君:“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 …
历史典故
后顾之忧成语故事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元宏,五岁就即位当了皇帝,只好由皇太后冯氏临朝执政。这时候,有个叫李冲的人,积极协助太后和孝文帝管理国家。在孝文帝在位十六年的太和十年,他提出建议实行整肃社会治安的“三长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各设一长 …
历史典故
成语故事的启示周记
转眼间,岁月匆匆,眨眼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怎样写周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的启示周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故事:魏文帝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 …
历史典故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
既往不咎的成语故事1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 …
历史典故
出其不意的成语故事
出其不意的成语故事1公元23年,王莽的几十万大军包围了昆阳,刘秀突围出城,到各地召集援军。刘秀想,如果直接和对方硬拼,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不但救不了昆阳,连这点人马也得搭进去。经过反复思考,他想 …
历史典故
作舍道边成语故事
作舍道边成语故事1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其父专门研究过周期的礼仪制度,曹褒十几岁就跟着父亲研究礼仪一类的学问。他仰慕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功业,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常常忘记自己 …
历史典故
千金一笑成语故事
从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宣王已是第十代了。 宣王临终前,嘱咐几个老臣说:“太子宫湦虽然不小了,可性情不好,贪图享受。我走以后,你们要好好辅佐他。” 宣王死后,宫湦即位,就是周幽王。他狂妄自大,根本没把老臣们放在眼里。 一天,岐山守卫报告:“泾 …
历史典故
得鱼忘筌成语故事
得鱼忘筌成语故事1庄子在谈论“义”的时候,先列举出一些古代明君圣贤的故事来进行阐述。他说:“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通蹲)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 …
历史典故
胁肩谄笑成语故事
公孙丑一天问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动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谒见。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两件事:魏文侯去看段干木,段干木却跳墙躲起来了;鲁穆公去看泄柳,泄柳紧关大门坚决不见。他们都做得过分 …
历史典故
众怒难犯的成语故事
众怒难犯的成语故事1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事先听到风声,所以提前作 …
历史典故
日暮途远的成语故事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是伍子胥在悲愤之时,回复老友申包胥的信。 意思就是说,我眼看着天色已经晚了,但是路途还很遥远,心急之下,就做出了违背事理的事情。伍子胥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是他的父亲伍奢得罪了楚平王,楚平王想斩草除根,派 …
历史典故
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材料及点评
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讲的是唐朝才华横溢的诗人李商隐,对于当时的朝廷黑暗现实及官场腐败通过列举大煞风景的一些现象隐喻表现出来的。朝廷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如同漂亮的公园里,鸟语花香,路边却堆着一堆垃圾,真是大煞风景。 1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 唐朝诗人李 …
历史典故
挑肥拣瘦的成语故事及释义
1 挑肥拣瘦的成语故事 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挑肥拣瘦”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太学里,有位教学博士,姓甄名宇,很有学问。有一年腊月三十,光武帝 …
历史典故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及用法
【读音】 hu shēng kě wèi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 【近义词】 少年老成、长江 …
历史典故
约法三章的成语故事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过得很不好,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而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军队中。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要是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 …
历史典故
乱世英雄吕不韦的成语故事
乱世英雄吕不韦,他的一生就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从原本的一个商人混迹到文信侯,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草根大翻身变土豪 …
历史典故
出神入化的成语故事及解释造句
【拼音】chū shén rù huà 【典故】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 【释义】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文艺或技 …
历史典故
独当一面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独当一面的意思及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独当一面的故事】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趁项羽率领大军攻打齐王田荣的时候 …
历史典故
对症下药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名叫华佗。他的医术极为高明,尤其精于医道和用药,人们都争着找他看 …
历史典故
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的成语故事1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 …
历史典故
千金买邻的成语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吕僧珍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 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再加上不少人在这里出入,就显得更小了。于是有人劝吕僧珍再买套更宽敞的房屋。 …
历史典故
东施效颦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健康状况不太好,有心痛的毛 …
历史典故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成语故事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语出《易经·师》卦,意思是:主帅身在军中指挥,能够克敌制胜是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 寓意 连环计就是先以一计拖累敌人,使其不能灵活自如地作战,再以一计 …
历史典故
助纣为虐成语故事
助纣为虐成语故事1商纣王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成语“助纣为虐”说的是妲己不仅荒淫狐媚,而且惨无人道,为了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怂恿纣王设计出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酷刑,进一步加剧了纣王的荒淫残暴。话说秦末 …
历史典故
指桑骂槐成语故事
指桑骂槐成语故事1【注音】zhǐ sāng mà huái【成语故事】贾政寿辰那天,夏太监前来宣贾政入朝觐见,得知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贾府上下欢天喜地,只有宝玉置若罔闻,他惦记黛玉回来,贾琏接 …
历史典故
死心塌地成语故事
【注音】sǐ xīn tā dì 【成语故事】河南府尹李彦实与女儿玉英相依为命,由于被人诬陷,他向刘员外借十两银子前去受审。刘员外借此逼玉英嫁给他。玉英在尼姑庵与进京赶考的张晋卿私订终身,张生考中归来任洛阳县令,玉英让他还掉刘员外的债才能死心塌地地 …
历史典故
日暮途远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成语】: 日暮途远 【拼音】: rì mù tú yuǎn 【解释】: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成语故事】: “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这是伍子胥在悲愤之时,回复老友申包胥的 …
历史典故
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典故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 …
历史典故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成语故事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成语故事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并不在此,而是另有所图。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醉翁亭记》便是他的得意之作。《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 …
历史典故
人老心不老的成语故事
人老心不老的成语故事1这则成语出自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指人虽然老了,但有一颗年轻的心。【拼音】rén lǎo xīn bù lǎo【出处】都是他自己,一心还想弄两个年轻的,人老心不老,不 …
历史典故
汗流夹背的成语故事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 …
历史典故
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
食指大动的成语故事1【成语】: 食指大动【拼音】: shízhǐdàdng【解释】: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成语故事】:有一天早晨,公子宋和公子家一起去朝见郑灵公 …
历史典故
贫嘴贱舌的成语故事
王夫人见宝玉多喝了酒,脸上滚热,便叫他躺下休息,并叫丫头彩霞为他拍揉,趁此机会,宝玉便要和彩霞说笑玩耍。坐在一旁的贾环因喜欢彩霞,心中大为不快,于是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烛推在宝玉脸上。为此,宝玉无法出门,只得在屋里养伤。 宝玉烫了脸, …
历史典故
排难解纷的经典成语故事
公元前二五八年,秦国的大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魏王应赵王的要求派兵救援,但领兵的将军在途中按兵不动;与此同时,魏王又派客卿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通过相国平原君转告赵王说,秦军所以围困邯郸,是要逼赵国尊秦昭王为帝,如果赵王能这样做,秦国一定会 …
历史典故
老弱残兵成语故事
老弱残兵成语故事1【成语】:老弱残兵【拼音】:lǎorucánbīng【简拼】:lrcb【解释】:原指年老没有作战能力的士兵。现多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 …
历史典故
三人成虎成语故事
三人成虎成语故事1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时而互相攻伐,时而互订盟约。为了使双方能真正遵守信约,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本国的太子或其他重要皇亲交给对方做人质。有一次,魏、赵联盟,魏国的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 …
历史典故
死有余辜的成语故事
死有余辜的成语故事1西汉时期,有一个法律学家,名叫路温舒。路温舒从小喜欢研究法律,加之他刻苦学习,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熟悉当时的各项律令。由于他曾在监狱里当过看守和狱吏,因此,也深知监狱里的黑暗。汉 …
历史典故
任人唯贤成语故事
任人唯贤成语故事1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次年,齐襄公在国外的两个弟弟——一个是在鲁国的公子纠,一个是在莒(音jǔ 举)国(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的公子小白,分别从鲁、莒二国奔回齐 …
历史典故
秋毫无犯成语故事
秋毫无犯成语故事1汉初的诸侯王韩信在未发迹时,被人认为懦弱无能。后来他投奔项梁领导的抗秦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改归项羽部下后,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脱离项羽,投奔汉王刘邦。刘邦派他管理粮 …
历史典故
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的成语故事1从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奇的人就用船运来了一头毛驴。因为不知派它什么用场,便把它放牧在山脚下。山里的老虎发现了这头毛驴,觉得它看上去很高大,不知道它有些什么本领,不敢靠近它, …
历史典故
老妪能解的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诗作。他在《白氏集后记》中说,自己的诗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诗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诗人中,他诗作的数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 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 …
历史典故
嫁祸于人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62年(战国后期),韩国上党(今山西省太行山地区)太守冯亭派人到赵国见赵孝成王,说韩国原打算将上党地区十七城市划给西方的秦国管辖,但当地吏民都不同意,希望划归东方的赵国管辖,看赵国同意接收否。赵孝成王听后大喜,召平阳君赵豹商量,说:“ …
历史典故
风中残烛的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风中残烛 【汉语注音】 :fēng zhōng cán zhú 【成语出处】 :元.左克明《古乐府.怨歌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续。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当须荡中情 …
历史典故
共为唇齿成语故事
【汉字书写】 :共为唇齿 【汉语注音】 :gòng wéi chún ch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成语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 …
历史典故
解衣推食的成语故事
解衣推食的成语故事1楚汉相争中,汉王刘邦大将韩信率兵扫平齐地(今属山东省)后,自称齐王。项羽对齐地尽归汉,汉势力进一步扩大甚为不安。于是派遣部下武涉去劝说韩信“反汉与楚连和”,以便“叁(同三)分天下王 …
历史典故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末页
按字数分类
50字
100字
150字
200字
250字
300字
350字
400字
450字
500字
550字
600字
650字
700字
750字
800字
850字
900字
950字
1000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大中华区
潮落
同心
叶片上
湍河
我安
枭鸟迁居
瑜珈
好强
喜春
倒转
吉利
特征
绝版
临渊羡鱼
答秦
更多+